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之间的区别

广东历史 vs. 防城港市

广东位于中国漢族地區的南部,古代为揚州百越(粤)之地,故简粤,距今15万年和13万年就有“封开人”和“马坝人”在粤地生息。秦统一九州后,曾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于番禺(今广州);公元前112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广东境内属交州。广东一直是历代皇帝流放囚犯之地,那些流放来的罪臣、囚犯们,在这里开发、生活,把他们从中原学到的先进文化带来到广东,促进了这里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广东的开发较晚,到了明代,广东的生产力水平赶上中原的水平;广东的近现代的商品生产和对外贸易比较发达,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防城港市(邮政式拼音:Fongshing),位于廣東西部,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东接钦州市,北界南宁市,西邻崇左市,西南与越南接壤。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一個地级市,地处十万大山区与桂南丘陵区之间,防城江横贯境内,北仑河流经中越边界。东兴口岸是中越重要边境口岸,防城港为中国19个枢纽港之一。总面积6,232平方公里,人口91.84万。.

之间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相似

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岭南三国广东省百越象郡防城港市钦州市湛江市明朝

岭南

嶺南,广義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五嶺之南的地区和越南北部地区,相當於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越南红河三角洲以北地区。狹义是單指中国南方五嶺南部地区,由於宋代之後開始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越南才分離出去,因此現在不包括越南北部地区。最狭义单指广东和港澳。 其中大部分地區屬於汉地的南部。 岭南又称岭外、岭表。所谓“表”也就是“外”的意思。这是站在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来看岭南。歷史上,唐朝嶺南道,也包括今福建省全境以及曾經属於中国皇朝統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开元之世,原属岭南道的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被划给了江南东道,福建地区由此被排除在了岭南的定义之外。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嶺南之概念也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岭南是中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由于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可能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岭以南的县市則并不包括在内。.

岭南和广东历史 · 岭南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三国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一段三個國家並立的時期。一般認為是從建安元年起算。三國是指曹魏、蜀漢及孫吳。東漢末年戰爭不斷,使得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東漢末期,漢廷因黃巾之亂、北宫伯玉之乱、黑山军起义、王芬谋废灵帝、张举张纯叛乱、外戚宦官火拼等一系列事件而动荡不安。184年漢靈帝時期,以張角三兄弟為首爆发黃巾之亂。為鎮壓黃巾,一方面放權到州牧、太守,一方面縱容地主組織私人武裝,對抗黃巾。董卓亂政並與關東諸勢力對抗後遷都長安,使得朝廷威信喪失,地方长官演变为独立军阀割據混戰。其中曹操擁護逃回洛陽的漢獻帝,遷都許。他擊敗多股勢力,最後在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北方最大勢力袁紹,大致掌控中國北方。曹操以優勢兵力南征荊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隔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也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積極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孫權獲得整個荊州南部。劉備病死後,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遲至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鄒紀萬(1990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一節〈三國鼎立〉,第6頁-第21頁。。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漸漸的被司馬氏掌控。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出兵伐蜀,蜀漢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最後於280年發起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世常常追思當時風雲人物。陳壽所著、裴松之作注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成為研究三國歷史的重點書籍。而羅貫中結合歷史、民間故事,撰寫的《三國演義》章回小說,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豐富的內涵深入人心。.

三国和广东历史 · 三国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历史和广东省 · 广东省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百越

越部落从夏、商、西周时期开始就是一个他称。是指使用“戉”这种生产工具(或兵器)的南方部落。由于内部“各有种姓”。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南部大江大河的下游。故战国时将之称为“百越”。王文光:《百越民族史整体研究论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第75页。.

广东历史和百越 · 百越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象郡

象郡為秦代在平定百越族後所設的一個郡級行政單位。近現代有關象郡位置向有爭議,一說是在今日廣西與廣東雷州半島,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以上,一說則指象郡包含了越南境內的北圻和中圻,面積廣達30萬平方公里以上。另外,象郡於秦末為南越国所轄無可爭議,不過南越国遭西漢消滅後,西漢是否繼續在原處復設郡縣,則有所爭議。不過,可確定的是,象郡的設置,對於嶺南開發是個不可忽略的關鍵。.

广东历史和象郡 · 象郡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邮政式拼音:Fongshing),位于廣東西部,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东接钦州市,北界南宁市,西邻崇左市,西南与越南接壤。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一個地级市,地处十万大山区与桂南丘陵区之间,防城江横贯境内,北仑河流经中越边界。东兴口岸是中越重要边境口岸,防城港为中国19个枢纽港之一。总面积6,232平方公里,人口91.84万。.

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 · 防城港市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钦州市

钦州市(邮政式拼音:Yamchow、Yen Chow)位于廣東西端,广西南部,北部湾沿岸。西界防城港市,北接南宁市,东邻玉林市,南临北海市及北部湾。前身是廣東下四府八鄉之一的欽縣。1965年後被當局劃廣西管轄,現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的地级市,地处桂南台地丘陵区,北有罗阳山,东北为六万大山,西北为十万大山。钦江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市区后出北部湾。总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320.93万。钦州为区内重要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南防铁路、钦北铁路和钦防铁路于市区交汇,钦州港为北部湾重要港口。.

广东历史和钦州市 · 钦州市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湛江市

湛江市(邮政式拼音:Tsankiang、Chankiang、Tsamkong),简称湛,别称港城,旧称广州湾(Kwangchouwan),法占时期称白雅特城(Fort-Bayard),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广东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另外两个是茂名和汕头),是中国大陆除海南島外,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雷州半島,广东省西南部,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地处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交汇地带。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徐闻三墩古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雷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20世纪广州湾亦曾被法国租借纳入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 湛江历来以环境优美而著称。1959年湛江就获得了花园城市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许多赞誉,例如邓小平说湛江是“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因而得名“南方的青岛”。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来称赞湛江“房子建在树林中,既幽静,又雅致”,像个“小巴黎”。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陈毅赞美湛江“冬犹暖,秋如夏,凉风动,炎氛化”,是“东方日内瓦”。湛江(广州湾)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笔下的“七子”之一。作家冰心、艾青在湛江分别留下《湛江十日》、《湛江,夹竹桃》等散文佳作。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公司——丽星邮轮曾多次抵达湛江。湛江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湛江是粤西和北部湾经济圈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是大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在亚太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重点建设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湛江还是正大军区级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2014年,湛江承办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2015年,湛江承办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湛江的体育事业以跳水著名。.

广东历史和湛江市 · 湛江市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广东历史和明朝 · 明朝和防城港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之间的比较

广东历史有279个关系,而防城港市有7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51% = 9 / (279 + 79)。

参考

本文介绍广东历史和防城港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