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平知盛和源平合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平知盛和源平合戰之间的区别

平知盛 vs. 源平合戰

平知盛()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平家一門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第四子,為二位尼(平時子)所生。同母兄弟有平宗盛、平重衡和建禮門院(平德子)。其官位為從二位行權中納言,世人稱之為新中納言。 平知盛出生的時候正值平家的勢力達到全盛的時期,因此知盛在8歲的時候就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位,次年又被任命為武藏國的國司兼該國的知行國主。當時平家一門出生的人物獲封日本全境內一半以上的國。知盛所獲封的武藏國,當時是源氏勢力最為強大的一個國,這可能是因為知盛具有武將的才能和較大的魅力的緣故。知盛的兩個兄長重盛和宗盛對後白河院的態度優柔不斷,平清盛對他非常期待,對其最為寵愛(《玉葉》安元2年12月5日條)。治承4年(1180年)12月,美濃和近江的源氏發動叛亂,知盛作為總大將率軍前往鎮壓。此後清盛命令知盛征討東國,但此時知盛病倒,不得不返回京都。 治承5年(1181年)閏2月4日,平清盛死去,知盛的同母兄平宗盛繼承了平家家督的位置,知盛與弟弟平重衡一起輔佐宗盛。同年10月,平家的遠征軍編制完成,準備大舉討伐盤踞東國的源氏。北陸道一路知度、清房(宗盛的異母弟)、重衡、資盛率領;東海道和東山道一路由維盛、清經(重盛之子)率領;熊野一路由賴盛的兩個兒子;而最重要的洛中(指京都)由宗盛、教盛、經盛、賴盛和知盛一起負責鎮守。(《玉葉》10月10日條)。此時,平知盛負責留守京都,是決策戰事的實際總指揮者。壽永2年(1183年)2月,平宗盛辭去內大臣官職之際,曾召集知盛、重衡、賴盛、時忠、親宗五人到自己的官邸。(《吉記》2月27日條)可見平知盛在平家一門中地位很高。 壽永2年(1183年),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知盛和宗盛決定撤出京都。翌年平家在一之谷之戰中慘敗,知盛的長子平知章陣亡。平宗盛以讚岐國屋島為大本營安頓下來,知盛則鎮守長門國的彥島。元曆2年(1185年)3月24日,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覆滅,知盛身著重甲、背負著錨投海自盡,享年34歲。 此外,也有傳聞稱知盛並沒有死,而是秘密逃出戰場隱居。今日三重縣伊勢市有人自稱是平知盛的後代。 平知盛的第三子知忠被封為伊賀大夫,在平家撤離京都時被拋棄在京都,由乳母秘密撫養。後來在建久7年(1196年)因舉兵反源,為鐮倉幕府的所殺。次子中納言禪師增盛學問很深,於建久6年(1195年)上洛,後來前往鐮倉,投奔三浦義澄並住在勝長壽院。知盛的女兒中納言局,後來成為後堀河天皇的內裏女房,權傾一時。 相傳在壇之浦之戰擔任源氏方面大將源義經,不久後受到源賴朝的猜忌試圖逃往西國,但船至攝津國大物浦時,由於平知盛的怨靈作祟,海上突起暴風,最終失敗。在後世的文樂和歌舞伎「義經千本櫻」中有相關的情節。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是指从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治承4年(1180年),至元历2年(1185年)的6年间的大规模内乱,也被看作是衔接日本古代与日本中世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后白河法皇皇子以仁王举兵反对以平清盛为中心的平氏政权,但迅速败亡之后,各地逐渐响应,并最终随着平氏政权的逐渐崩溃,以源赖朝为中心的坂东平氏所构成的关东武士政权(镰仓幕府)登上历史舞台。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它反映了律令制末期武士集团权势的崛起及公卿集团的逐渐衰败。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平安时期的院政制度开始崩溃,而在源平合战结束后,平氏政权瓦解,源赖朝1180年进驻镰仓逐渐完善幕府体制,并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武家政权开始正式主导王权,所谓“二元政治结构”形成。 一般来说,坛之浦水战标志着源平合战的结束,但也有人将此后镰仓的奥州征伐视作源平合战的一部分。.

之间平知盛和源平合戰相似

平知盛和源平合戰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壽永一之谷之戰平宗盛平安时代平德子平維盛平重盛平重衡平清盛平時子京都伊賀國後白河天皇俱利伽羅峠之戰北陸道美濃國熊野讚岐國近江國镰仓市長門國東山道東海道治承源義經源赖朝日本攝津國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壽永和平知盛 · 壽永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一之谷之戰

一之谷之戰(一ノ谷の戦い),發生於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為源平合戰的關鍵戰役之一。.

一之谷之戰和平知盛 · 一之谷之戰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宗盛

平宗盛(),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平清盛的三子及繼承人。最高官位為從一位內大臣,因其所領導的平氏一族後來敗退到屋島,一般稱之為「屋島大臣」。後來在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中的壇之浦之戰戰敗後被源賴朝下令斬首。.

平宗盛和平知盛 · 平宗盛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平安时代和平知盛 · 平安时代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德子

平德子(1155年-1214年1月25日)是平清盛的次女,母親是平時子。高倉天皇的中宮,也是平家一門唯一的中宮。她是安德天皇的生母。後來被稱為建禮門院,一般也多稱她為建禮門院德子。 1171年進入高倉天皇的後宮,1178年生下安德天皇。1181年高倉天皇退位後,院号宣下,從此被稱為建禮門院。1183年,因源氏攻擊平氏一門而離開京城,逃往西國。1185年,壇之浦之戰時,與安德天皇一同跳海自殺,但是沒有死去,被源氏一族捉到。戰後被當做俘虜送回京城,之後出家,號「直如覺」。 之後她進入大原寂光院,度過殘生,可謂是平氏一族滅亡悲劇中的女主角。.

平德子和平知盛 · 平德子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維盛

平維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他是平清盛的嫡孫,平重盛的嫡男。異母弟平資盛、平清經、平有盛、平師盛、平忠房、平宗實。官位從三位右近權中將,人稱小松中將。.

平知盛和平維盛 · 平維盛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重盛

平重盛(),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平清盛的嫡長子,母親是高階基章之女,同母弟為平基盛。最終的官位到從二位內大臣。因為住在六波羅小松第,所以又被稱為小松公、小松內大臣。此外由於他在自己的邸宅建有48個燈籠,又被稱為「燈籠大臣」。在《平家物語》中被描寫成溫厚柔和、冷靜沈著的理想化人物,是文武雙全的人才,被清盛及一門賦予厚望。 保元、平治之亂時跟隨父親立功,此後一直升遷到左近衛大將、正二位內大臣之職。他雖然是平清盛嫡長子,但母親的地位沒有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高,因此與異母弟平宗盛不同的是,重盛並無外戚的勢力庇護他。重盛的正室是後白河法皇寵臣藤原成親的妹妹經子,因此較為親近後白河法皇。平重盛在父親平清盛與後白河法皇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1177年鹿谷陰謀事件發生,平重盛曾上諫父親清盛勿軟禁後白河法皇。但清盛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而且,鹿谷陰謀事件的主謀正是重盛的舅子藤原成親,在這次事件後,重盛在平家一門中受到了孤立。 1179年5月25日因病出家,同年7月29日病歿,先清盛而死,享年42歲,死因是「不食之病」,可能是胃癌或胃潰瘍之類的疾病。死後兩年清盛病歿,四年後平家在壇之浦之戰中戰敗滅亡。.

平知盛和平重盛 · 平重盛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重衡

平重衡()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為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所生。位階原為從三位,後陞正三位,因此被稱為三位中將。根據《玉葉》記載,平重衡擅長和歌,文采出眾,武藝高強,勇力過人。而且相貌堂堂,因此被比作「牡丹」。同時,平重衡在源平合戰中也是平家的重要將領,曾多次擊敗源氏。 平重衡出生時正值伊勢平氏政治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刻。6歲時(1162年)即被敘為從五位下的官階,次年被封尾張守。1179年又陞任左近衛權中將。此時,因平家的權勢日益增大而受到後白河法皇的猜忌。1179年3月,內大臣重盛因病辭職,法皇的寵臣藤原成親即發動鹿谷事件,欲除平家。但被平清盛發現,將成親逮捕流放。11月幽閉法皇,遷法皇於鳥羽北殿,廢止了院政。在此事件中,重衡作為平家的使者,向法皇通報了藤原成親謀反一事。 治承四年(1180年)5月,以仁王與源賴政聯合天下源氏,舉兵反對平家。重衡被平清盛派往鎮壓。治承四年12月(1181年1月),重衡率軍攻打支持以仁王的南都諸寺,與僧眾交戰,燒毀了園城寺、興福寺、般若寺。這次事件後來被稱作「南都燒討」,被當作平家最大的惡行之一,平重衡也因此被南都的僧眾刻骨仇視。 治承五年(1181年)3月,源行家趁平清盛逝世之際攻打平家。在墨俁川之戰中,平重衡率領平家武士大敗源氏,殺死卿公義圓,暫時阻擋了源氏的進攻。 壽永二年(1183年)5月,平家在俱利伽羅峠中大敗後,放棄了京都。平重衡追隨宗盛出城。平家在屋島站穩了腳跟,在此期間,重衡在戰場上非常活躍。同年10月,他在水島之戰中擊斃源氏的足利義清;11月又在室山之戰中打敗源行家,給了木曾義仲以沉重打擊。義仲不得不派兒子源義基為人質,與源賴朝聯盟。翌年正月,賴朝派蒲冠者源範賴、九郎判官源義經支援義仲。 此間,平家曾一度自攝津、福原出兵,欲奪回京都;但同年2月,平家在一之谷遭範賴、義經的重創。重衡在逃跑中跨下之馬中箭,為源氏所俘。隨後被押解進京,由土肥實平看守。後白河法皇遣藤原定長為使,希望以釋放重衡為條件,換取被平家據有的三神器,但被平宗盛斷然拒絕。同年3月,重衡被解往鐮倉。源賴朝對平重衡的才器甚為尊重,差妻子北條政子的侍女千手之前伺候重衡。 元曆二年(1185年)3月,平家在壇之浦為源氏所滅,重衡之妻藤原輔子被俘。同年6月,應南都僧眾的強烈要求,平重衡被引渡到南都,於木津川畔斬首。他的首級被號令於般若寺門前示眾,屍身則被藤原輔子帶往高野山安葬。重衡死後,其妻藤原輔子隨建禮門院隱居並出家為尼。而千手之前得知重衡的死訊後亦因思念而死。 今京都府木津川市木津宮之裏的安福寺建有平重衡的供養塔。 Category:平安時代武士 Category:平安時代後期貴族 Shigehira Category:被處決的日本人.

平知盛和平重衡 · 平重衡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平清盛和平知盛 · 平清盛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平時子

平時子(,1126年-1185年4月25日)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女性,平清盛的繼室。她是下級貴族平時信之女,平時忠、平滋子之姊,與清盛之間生下宗盛、知盛、重衡、德子等子女。 承安元年(1171年),敘從二位,被稱為二位尼,在清盛過世後成為平氏一族重要的精神支柱。壇之浦之戰時,她抱著外孫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與天皇投海自殺身亡。 Category:堂上平氏 category:1126年出生 category:1185年逝世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女官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Category:平安時代女性.

平時子和平知盛 · 平時子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平知盛 · 京都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伊賀國

伊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伊州。伊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西部的上野盆地一帶。因上野盆地位居古琵琶湖底,所以土壤以黏土為主稻作困難。故中世紀日本戰亂後居民從事有傭兵性質的忍者,與甲賀同為日本忍術的發源地。.

伊賀國和平知盛 · 伊賀國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平知盛和後白河天皇 · 後白河天皇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平知盛 · 俱利伽羅峠之戰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北陸道

北陸道()可以指:.

北陸道和平知盛 · 北陸道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平知盛和美濃國 · 源平合戰和美濃國 · 查看更多 »

熊野

野(くまの)是日本和歌山縣南部和三重縣南部所構成的地域。紀伊半島南端部。 令制國紀伊國的南部,大概和上古的熊野國一致。.

平知盛和熊野 · 源平合戰和熊野 · 查看更多 »

讚岐國

讚岐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讚州。讚岐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香川縣,但設置之初不包含小豆島及直島諸島。.

平知盛和讚岐國 · 源平合戰和讚岐國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平知盛和近江國 · 源平合戰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镰仓市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島西面,是人口約為18萬人的小型城市。.

平知盛和镰仓市 · 源平合戰和镰仓市 · 查看更多 »

長門國

長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長州。長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山口縣的西北半部。.

平知盛和長門國 · 源平合戰和長門國 · 查看更多 »

東山道

東山道()是日本五畿七道之一,本州内陸一側的東西方向横贯的地方、同时也是幹線道路的名称。.

平知盛和東山道 · 東山道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東海道

東海道()可以指:.

平知盛和東海道 · 東海道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平知盛和治承 · 治承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源義經

源義經(--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知名的將領,曾任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 父源義朝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義經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在全國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繼為家督,泰衡因畏懼源賴朝,領兵突襲源義經,源義經自知必死,把自己鎖在佛堂,誦經祈求往生淨土,在左右手弁慶等所有家臣戰死後,義經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殺了愛妻鄉御前與4歳的愛女龜鶴御前,切腹自盡。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並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平知盛和源義經 · 源平合戰和源義經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平知盛和源赖朝 · 源平合戰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平知盛和日本 · 日本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攝津國

攝津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京畿區域,為五畿之一,又稱攝州。攝津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的大阪市(鶴見區、生野區、平野區、東住吉區各區的一部份除外)、堺市的北部、北攝地域、神戶市的須磨區以東(北區淡河町除外)。 在現今的日本,大阪府、兵庫縣等地仍存在以攝津為地名或車站名,如大阪高速鐵道的攝津站(摂津駅)、南攝津站(南摂津駅),JR京都線的攝津富田站(摂津富田駅)與JR神戶線的攝津本山站(摂津本山駅)。.

平知盛和攝津國 · 攝津國和源平合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平知盛和源平合戰之间的比较

平知盛有52个关系,而源平合戰有15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13.66% = 28 / (52 + 153)。

参考

本文介绍平知盛和源平合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