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平清盛和清和源氏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平清盛和清和源氏之间的区别

平清盛 vs. 清和源氏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清和源氏,是日本古代皇族賜姓貴族源氏的一支,因其祖先可追溯到清和天皇而得名。清和天皇的皇子有4人、孫子有12位王後被臣籍降下、賜姓源氏;其中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源經基的後嗣最為繁盛。然而亦有源經基是陽成天皇之孫、元平親王之子的說法。 清和源氏以武士階級的領導者廣為人知。在平安時代,清和源氏出了許多著名的武將,而奠定了清和源氏在武家中的聲望。其後的鎌倉幕府創立者源賴朝、室町幕府的足利家,其來源也都可以上溯至清和源氏。由於名聲顯赫,後世出現許多自稱是清和源氏後裔者。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也自稱是清和源氏的一支。.

之间平清盛和清和源氏相似

平清盛和清和源氏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安德天皇平安时代平治之乱伊勢平氏伊豆國後白河天皇保元之亂北條氏權大納言源义朝源義平源義仲源赖朝日本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安德天皇和平清盛 · 安德天皇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平安时代和平清盛 · 平安时代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平治之乱

平治之亂是指1159年,在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领源义朝,因为不满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后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甚至杀死了天皇的亲信。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最後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源氏一族只余下义朝的儿子赖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数几名幼子寄放佛寺。经此一事,平氏彻底专揽了朝政。 因为此变发生于二條天皇平治元年,故史称平治之乱。.

平治之乱和平清盛 · 平治之乱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伊勢平氏

伊勢平氏(),是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家氏族,其中平正盛流又稱平家()。該氏族發跡於伊勢國,最初由於平亂有功,受到白河上皇賞識,逐漸打下根基。保元之亂和平治之亂後,支持後白河上皇,並且與其聯姻,誕下帶有伊勢平氏血統的皇子,又拉攏公家藤原氏,從而加強在朝廷的影響力。高倉天皇繼位後,作為外戚的平家,勢力大幅上升,與此同時鹿谷陰謀被揭發後,後白河上皇的影響力大減。其後,平清盛發動政變,逼使松殿基房退任關白,由女婿近衛基通接任,並且中止後白河上皇的院政,隨著外孫安德天皇繼位,清盛成為實際上的最高權力者。以仁王舉兵後,各地的源氏相繼舉兵反抗平家,最初雙方雖然各有勝負,可是隨著清盛和高倉上皇死去,加上爆發天災,平家的形勢漸趨不利,在俱利伽羅峠之戰等戰事接連敗於源義仲後撤離京都。其後,平家到處流竄,先後逃至九州、四國和中國地方,並且不斷遭到源氏軍追擊,及後在一之谷之戰中大敗於源義經,平忠度和平教盛等眾多平家一門戰死後,最終在壇之浦之戰中被消滅。.

伊勢平氏和平清盛 · 伊勢平氏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伊豆國

伊豆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豆州。伊豆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静岡縣東部的伊豆半島及東京都所屬的伊豆諸島。.

伊豆國和平清盛 · 伊豆國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建久三年三月十三日),日本第77代天皇(1155年8月23日-1158年9月5日,永壽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保元三年八月十一日在位)。名雅仁()。鳥羽天皇第四皇子。母為藤原公實之女藤原璋子。.

平清盛和後白河天皇 · 後白河天皇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保元之亂

保元之乱(),是一场1156年7月发生于日本的内战,对阵双方为后白河天皇和其支持者平清盛、源义朝等,以及崇德上皇和其支持者平忠正、源为义等。战斗的结果,后白河天皇一方胜利。 保元之乱的双方均借助武士的力量作战,标志着武士阶层走上日本政治舞台,成为日本武家政治的开端。.

保元之亂和平清盛 · 保元之亂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北條氏和平清盛 · 北條氏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權大納言

#重定向 大納言.

平清盛和權大納言 · 權大納言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源义朝

源义朝(),日本平安時代末期武士,河內源氏栋梁。源为义的长男,母亲是藤原忠清的女儿。源赖朝、源义经的父亲。 曾祖父源义家死后,河内源氏由于内乱,在京都的地位衰落。从京都下放到东国的源义朝,组织当地豪族发展自己的力量,在东国建立起庞大的势力,再次回到京都,被授予下野守的职位。率领东国武士团在保元之乱中获得了战功,兼任左马头。 在平治之乱中和藤原信赖一同败北,在从京都逃亡到尾张的途中被杀。其在东国所建立的势力,成为日后其子源赖朝、源义经起兵的基础。.

平清盛和源义朝 · 清和源氏和源义朝 · 查看更多 »

源義平

源義平(、永治元年 - 永曆元年1月25日),日本平安時代晚年的武士。綽號惡源太、鎌倉源太。官位是左衛門少尉。源義朝長男,母親是三浦義明女兒,不過生母是京都的遊女,源賴朝及源義經的同父異母長兄。.

平清盛和源義平 · 清和源氏和源義平 · 查看更多 »

源義仲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平清盛和源義仲 · 清和源氏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平清盛和源赖朝 · 清和源氏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平清盛和日本 · 日本和清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平清盛和清和源氏之间的比较

平清盛有136个关系,而清和源氏有8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6.22% = 14 / (136 + 89)。

参考

本文介绍平清盛和清和源氏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