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之间的区别

干涉 (物理学) vs. 迈克耳孙干涉仪

干涉(interference)在物理学中,指的是兩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空间中重疊時发生叠加,从而形成新波形的現象。 例如采用分束器将一束单色光束分成两束后,再让它们在空间中的某个区域内重叠,将会发现在重叠区域内的光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明暗程度随其在空间中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最亮的地方超过了原先两束光的光强之和,而最暗的地方光强有可能为零,这种光强的重新分布被称作“干涉条纹”。在历史上,干涉现象及其相关实验是证明光的波动性的重要依据 ,但光的这种干涉性质直到十九世纪初才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原因是相干光源的不易获得。 为了获得可以观测到可见光干涉的相干光源,人们发明制造了各种产生相干光的光学器件以及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当时都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就借助迈克耳孙干涉仪完成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得到了以太风观测的零结果。迈克耳孙也利用此干涉仪測得的精確長度,並因此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激光这一高强度相干光源的发明使光学干涉测量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在各种精密测量中都能见到激光干涉仪的身影。现在人们知道,两束电磁波的干涉是彼此振动的电场强度矢量叠加的结果,而由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也是光子自身的几率幅叠加的结果。. 迈克耳孙干涉仪(Michelson interferometer)是光学干涉仪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耳孙。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是一束入射光分为两束后各自被对应的平面镜反射回来,这两束光从而能够发生干涉。干涉中两束光的不同光程可以通过调节干涉臂长度以及改变介质的折射率来实现,从而能够形成不同的干涉图样。迈克耳孙和爱德华·莫雷使用这种干涉仪于1887年进行了著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证实了以太的不存在,启发了狭义相对论。.

之间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相似

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以太光检测器相干性阿尔伯特·迈克耳孙重力波 (相對論)色散折射率愛德華·莫立

以太

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aether 或 ether)或譯為光乙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亞里斯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為五元素之一。19世紀的物理學家,認為它是一種曾被假想的電磁波的傳播媒質。但後來的实验和理论表明,如果不假定“以太”的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可以有更为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观测证据表明“以太”存在,因此“以太”理论被科学界抛弃。.

以太和干涉 (物理学) · 以太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光检测器

#重定向 光度感應器.

光检测器和干涉 (物理学) · 光检测器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相干性

在物理學裏,相干性(coherence)指的是,為了產生顯著的干涉現象,波所需具備的性質。更廣義地說,相干性描述波與自己、波與其它波之間對於某種內秉物理量的相關性質。 當兩個波彼此相互干涉時,因為相位的差異,會造成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假若兩個正弦波的相位差為常數,則這兩個波的頻率必定相同,稱這兩個波「完全相干」。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波,例如白炽灯或太陽所發射出的光波,由於產生的干涉圖樣不穩定,無法被明顯地觀察到。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存在著「部分相干」的波。 相干性又大致分類為時間相干性與空間相干性。時間相干性與波的頻寬有關;而空間相干性則與波源的有限尺寸有關。 波與波之間的的相干性可以用來量度。是波與波之間的干涉圖樣的輻照度對比,相干度可以從干涉可見度計算出來。.

干涉 (物理学)和相干性 · 相干性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耳孙(Albert Abraham Michelson,),又譯「邁克生」、「迈克耳逊」,波蘭裔美国藉物理学家,以测量光速而闻名,尤其是迈克耳孙-莫雷实验。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干涉 (物理学)和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 迈克耳孙干涉仪和阿尔伯特·迈克耳孙 · 查看更多 »

重力波 (相對論)

在廣義相對論裡,重力波是時空的漣漪。當投擲石頭到池塘裡時,會在池塘表面產生漣漪,從石頭入水的位置向外傳播。當帶質量物體呈加速度運動時,會在時空產生漣漪,從帶質量物體位置向外傳播,這時空的漣漪就是重力波。由於廣義相對論限制了引力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為光速,因此會產生重力波的現象。相反地說,牛頓重力理論中的交互作用是以無限的速度傳播,所以在這一理論下並不存在重力波。 由於重力波與物質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重力波很不容易被傳播途中的物質所改變,因此重力波是優良的信息載子,能夠從宇宙遙遠的那一端真實地傳遞寶貴信息過來給人們觀測。重力波天文學是觀測天文學的一門新興分支。重力波天文學利用重力波來對於劇烈天文事件所製成的重力波波源進行數據收集,例如,像白矮星、中子星與黑洞一類的星體所組成的聯星,另外,超新星與大爆炸也是劇烈天文事件所製成的重力波波源。原則而言,天文學者可以利用重力波觀測到超新星的核心,或者大爆炸的最初幾分之一秒,利用電磁波無法觀測到這些重要天文事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於1916年預言了重力波的存在。1974年,拉塞爾·赫爾斯和約瑟夫·泰勒發現赫爾斯-泰勒脈衝雙星。這雙星系統在互相公轉時,由於不斷發射重力波而失去能量,因此逐漸相互靠近,這現象為重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首個間接證據。科學家也利用重力波探測器來觀測重力波現象,如簡稱LIGO的激光干涉重力波天文台。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學團隊與處女座干涉儀團隊共同宣布,人类於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测到重力波,其源自於双黑洞合併。之後,又陸續多次探測到重力波事件,特別是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探測到源自於雙中子星合併的重力波事件GW170817。除了LIGO以外,另外還有幾所重力波天文台正在建造。2017年,萊納·魏斯、巴里·巴利許與基普·索恩因成功探測到重力波,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干涉 (物理学)和重力波 (相對論) · 迈克耳孙干涉仪和重力波 (相對論) · 查看更多 »

色散

#重定向 色散 (光學).

干涉 (物理学)和色散 · 色散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折射率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  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跟光在介质中的相速度  之比: (nv.

干涉 (物理学)和折射率 · 折射率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愛德華·莫立

没有描述。

干涉 (物理学)和愛德華·莫立 · 愛德華·莫立和迈克耳孙干涉仪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之间的比较

干涉 (物理学)有105个关系,而迈克耳孙干涉仪有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6.40% = 8 / (105 + 20)。

参考

本文介绍干涉 (物理学)和迈克耳孙干涉仪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