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之间的区别

巴黎聖母院 vs. 特利騰大公會議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正式名稱為巴黎聖母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於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聖母院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而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使得聖母院被視為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又更加強烈了一點。聖母院法文原名中的「Notre Dame」原意為「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正是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這種敬稱也廣泛於西方國家的語言使用。. 特利騰大公會議(Concilium Tridentinum,又譯脫利騰會議、特倫多會議、特倫特會議、特倫托會議或天特會議),是指天主教會於1545年至1563年間在北義大利的特倫托與波隆那召開的大公會議。這個會議是天主教會最重要的大公會議,促使該會議的原因是因為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有人把這會議形容為反宗教改革的方案,因當中代表了天主教會對宗教改革的決定性回應。"Trent, Council of" in Cross, F. L. (ed.)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除了法令之外,會議針對新教發表譴責並定義什麼為異端,也對於天主教會的教義和教導作出澄清。這涉及了廣泛的神學問題,包括了宗教經典、正典、聖傳、原罪、稱義、救恩、聖禮、彌撒和敬奉。會議在1545年12月13日至1563年12月4日期間共在特倫托開了25次會議,除了在1547年也在波隆那那開了大約9至11次的會議。而會議的召集人保祿三世主持了頭八次的會議,而第12至16次會議由儒略三世主持,最後17至25次的會議由庇護四世主持。 該會議也對天主教儀式和實踐有顯著的影響。在商議的期間,會議用了武加大譯本作為官方聖經版本和委託人創立一個標準的版本,雖然這個版本在1590年代才完成。但在1565年,就在特倫托會議完結後大約一年,庇護四世發佈律但丁信條(Tridentine Creed)(以特倫托的拉丁文為信條的名),而他的接班人庇護五世也分別在1566年發佈了羅馬教義問答(Roman Catechism)、1568年發佈了每日頌禱修訂版(the Breviary)和在1570年發佈了彌撒書(Missal)。這些書引申出維持四百年的脫利騰彌撒儀式,直到350年後的第一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召開。.

之间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相似

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天主教天主教會法国教宗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天主教和巴黎聖母院 · 天主教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天主教會和巴黎聖母院 · 天主教會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巴黎聖母院和法国 · 法国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巴黎聖母院和教宗 · 教宗和特利騰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之间的比较

巴黎聖母院有45个关系,而特利騰大公會議有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3.64% = 4 / (45 + 65)。

参考

本文介绍巴黎聖母院和特利騰大公會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