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賽族和汐止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巴賽族和汐止區之间的区别

巴賽族 vs. 汐止區

巴賽族(巴賽語:Basay、Basai、Kawanuwan,馬賽族、馬塞族)為台灣北部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新北淡水、台北、基隆、新北貢寮一帶,以新北金山、基隆及新北貢寮一帶為主體。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巴賽族與雷朗族(Luilang)同屬凱達格蘭族的支系。. 汐止區 (tl),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市轄區,屬於台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1999年6月28日因人口超過十五萬人,由鎮改制為縣轄市。2010年12月25日,因原來臺北縣升格為直轄市並改名為新北市,所以所屬的原來縣轄市汐止市,便改制為汐止區。現今人口19.9萬餘人。 汐止區位於新北市東北部,西以大坑溪、基隆河、內溝溪與台北市相鄰,東則以丘陵地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介於台北市和基隆市之間。全區地形多元,僅在基隆河沿岸有狹長平原,氣候常年多雨。.

之间巴賽族和汐止區相似

巴賽族和汐止區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基隆市基隆河台灣日治時期士林區七堵區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瑞芳區萬里區臺北市暖暖區淡水區淡水河新北市

基隆市

基隆市是位於臺灣東北部的都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的3個市之一,古名「雞籠」,以深水谷灣之天然港灣著名,乃臺灣最北端的都市,境內的基隆港又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雨都」,與南臺灣的高雄並列為臺灣兩大。人口約37萬人。全市百分之95土地為丘陵地,東、西、南三面環山與新北市相鄰,僅北面有少量的平地與東海毗鄰。 基隆在17世紀臺灣信史記載早期,即有漢族等外來移民入墾,與世居於此的平埔族原住民共處,而西班牙殖民者更曾以基隆的和平島作為經略臺灣的基地;但到了清治雍正年間以後,基隆才逐漸有大批漢族進行開墾,而發展成為市鎮。清治末期,基隆因航運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周邊有豐富的煤礦蘊藏,官方於1875年正式設治、並將原名「雞籠」更改為基隆,開啟了都市發展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當局以基隆做為全臺首要航運門戶,大力進行港口興築與市區建設,使基隆崛起成為臺灣主要都市之一,人口排名曾僅次於臺北、臺南、高雄而躍居全臺第四。日治中期的1924年,基隆正式建市。然而經歷十大建設後臺灣航運中心南移、市區與港口發展腹地受限、港口擴建計畫受阻、鄰近臺北造成的磁吸效應,導致基隆逐漸走向沒落,逐漸轉型發展為臺北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其後更因為六都升格直轄市帶來的磁吸效應而造成基隆市人口嚴重外流。 憑藉著歷史遺跡與依山傍海的自然資源,基隆也是北臺灣觀光地之一,並擁有廟口夜市、巷弄小吃、豐富海產等獨具港都特色的美食文化。.

基隆市和巴賽族 · 基隆市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基隆河

基隆河是位於臺灣北部的河川,也是淡水河三大上游支流之一,為臺灣少數以「河」為名的河川,全長86.4公里,橫跨新北市、基隆市與臺北市。該河川雖以「基隆」為名,但實際上主流及其支流主要分布於新北市與臺北市,實際流經基隆市之河段僅約15公里(佔15%)。.

基隆河和巴賽族 · 基隆河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巴賽族 · 台灣日治時期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士林區

士林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方,區內東北為大屯火山群,以七星山為最高(1,120公尺);東南有大崙山及大直諸山。 士林區宜住宜商,市況繁榮,為臺北市十二行政區面積最大的區,其人口僅次於大安區。蔣中正生前居住的士林官邸與臺北唯一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市民假日的好去處,臺北捷運劍潭站旁的士林夜市揚名國際。臺灣著名高級住宅區天母外籍人士眾多,係因大使館以及臺灣四所外僑學校坐落之故。士林區文教設施亦豐,以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為首、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等社教場所均位於本區, 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士林區為玫瑰,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士林區和巴賽族 · 士林區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七堵區

七堵區是台灣基隆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西南方,為基隆市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由於基隆港附近腹地有限,加上七堵車站成為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主要起點和終點站,近年已逐漸發展為基隆第三都心。.

七堵區和巴賽族 · 七堵區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平埔族

#重定向 平埔族群.

巴賽族和平埔族 · 平埔族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凱達格蘭族

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分布於淡水、台北、基隆一帶,以台北盆地為主體。與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曾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因漢化而難以辨別。語源自社寮島kuvu社語、北投社語之自稱Kitaganan(參見阿美語Ciwidian.

凱達格蘭族和巴賽族 · 凱達格蘭族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瑞芳區

芳區是中華民國新北市下轄的一個區,位於全市東北方,左側與臺灣省基隆市相鄰。昔日以礦業繁一時,1990年代以來發展出以礦業文化為中心的觀光業。.

巴賽族和瑞芳區 · 汐止區和瑞芳區 · 查看更多 »

萬里區

萬里區(官方英譯為Wanli,在平埔族巴賽語中稱為Masu)是中華民國新北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新北市北部,緊鄰臺灣省基隆市。萬里區靠海因此以漁業與濱海的觀光業為主,境內以野柳風景特定區與其內的「女王頭」風化地形知名。鄰近金山區的大鵬里的加投(Kataw)聚落設有萬里溫泉區,與金山溫泉連成一氣。.

巴賽族和萬里區 · 汐止區和萬里區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巴賽族和臺北市 · 汐止區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暖暖區

暖暖區是臺灣基隆市七個行政區之一,位於基隆市東南方,也是臺灣最早的水源地所在。.

巴賽族和暖暖區 · 暖暖區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淡水區

淡水區(英文:Tamsui District),舊稱滬尾,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里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而在歷史上,此處也曾經是西班牙登陸臺灣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巴賽族和淡水區 · 汐止區和淡水區 · 查看更多 »

淡水河

淡水河(臺羅:Tām-tsuí-hô;四縣腔:Tam suiˋ hoˇ),別名淡江、稻江、契馬諾。是一條位於臺灣北部的河流。幹流長158.70公里,為臺灣第三長之河流,僅次於濁水溪及高屏溪;流域面積2,726.00平方公里,遍佈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與新竹縣、宜蘭縣局部,亦為臺灣第三大,被列為中央管河川,是北台灣最重要的河川。淡水河流域內人口近八百萬,幾占全國人口三成,工商業發達,是臺灣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淡水河發源自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品田山(標高3,529公尺)上。淡水河分別有三大支流: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與新店溪流經於新北市板橋區的港仔嘴後即稱為淡水河,淡水河於關渡納入基隆河後,向北流向淡水油車口而注入臺灣海峽,一般所稱廣義的淡水河,是指整個淡水河水系而言;而狹義的淡水河,則是指江子翠到油車口河段。此段長度僅23.7公里,卻是台灣少數河面寬廣、流速穩定與可進行水運的河流。 早期淡水河肩負台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降的淡水河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中下游則成為排水集汙之河道。淡水河流域近三百年的發展歷史,包括人口成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趨勢,均與淡水河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巴賽族和淡水河 · 汐止區和淡水河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巴賽族和新北市 · 新北市和汐止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巴賽族和汐止區之间的比较

巴賽族有76个关系,而汐止區有16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5.71% = 14 / (76 + 169)。

参考

本文介绍巴賽族和汐止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