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之间的区别

巴哈伊信仰 vs. 施洗約翰

巴哈伊信仰(fa Bahá'iyyat, بهائية Bahá'iyya ;或称巴哈伊教,简称巴哈伊,旧译「大同教」),其基本教义可概括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类一体”。1863年,巴哈伊信仰由巴哈欧拉创立于伊朗,并在中东地区开始传播。巴哈伊也可以指代接受巴哈伊信仰并按其准则生活的人,他们在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竭尽所能地促进他人及社会的福祉。巴哈伊信仰目前拥有500至700万信徒, 遍布于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和伊朗的集中度最高。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新興宗教是摩門教,但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新興宗教是巴哈伊教。 巴哈伊教创始人为巴哈欧拉,其名意為「上帝之榮耀」,由此产生教名。根据巴哈伊的教义,宗教的历史是神差遣先知对人类进行教化的进化过程。神派遣列代圣使亚伯拉罕、摩西、佛陀、琐罗亚斯德、基督、穆罕默德和巴孛,巴哈欧拉是其中最新的一位。 巴哈伊教是个新的独立宗教。巴哈伊教没有神职人员和地方教堂;现在每个大洲建有一个灵曦堂,分别位於美洲美国伊利诺州威尔米特、大洋洲澳大利亚悉尼、非洲乌干达坎帕拉、欧洲德国法兰克福、中美洲巴拿马、亚洲印度新德里、太平洋萨摩亚、南美洲智利圣地亚哥。每座庙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门,代表可以从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庙宇中不出售纪念品、不接受馈赠,宗教经费只来源于教徒的捐赠。礼拜仪式非常简单,没有固定的地点,在灵曦堂中可朗诵任何天启宗教的经典作品。 巴哈伊教有自己的历法,每年19个月,每月19天,年末增加4天(闰年加5天)。每年公历3月21日(春分前後)为巴哈伊教曆新年,称为诺露兹节。每天从日落时开始。 由于巴哈伊教义的简单和普遍性,在世界各地发展很迅速,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宗教。 1935年,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开始翻译巴哈伊教经典时,认为其社会主张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界大同」理想相通,故将其翻译为「大同教」,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1990年代初期。1991年正式更名为「巴哈伊信仰」。. 施洗約翰(יוחנן המטביל;يحيى或;Ιωάννης ο Βαπτιστής;天主教汉譯:聖若翰洗者,新教汉譯:施洗約翰,景教漢譯:報信法王,伊斯兰教汉译:叶哈雅)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据基督教的说法,施洗者約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勸人悔改,他因为公开抨击当时的犹太王希律·安提帕斯而被捕入狱并被处决。.

之间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相似

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基督教和巴哈伊信仰 · 基督教和施洗約翰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 · 伊斯兰教和施洗約翰 · 查看更多 »

,在不同語言中有不同的含義,常和宗教、神秘學、儀式性的習俗有關。其中一種含義是超自然體系中的至高者(The Most High),不受自然規律限制,反之卻高於自然規律,主宰宇宙萬物和整體世界(Holist World),能對物質相位(Material Phase)施加直接或間接干涉。在所有的人類社會中都存在這種概念化的偶像(Conceptualized Idol),但因各地文化風俗和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有異,人們對神的認知完全分歧,導致法西斯思想、無理排他、種族主義、鎖國政策、軍國主義等充滿攻擊性的社會取向(Social Orientation)。.

巴哈伊信仰和神 · 施洗約翰和神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之间的比较

巴哈伊信仰有141个关系,而施洗約翰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76% = 3 / (141 + 29)。

参考

本文介绍巴哈伊信仰和施洗約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