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之间的区别

巴利律藏 vs. 阿毘達磨

《巴利律藏》(Pāli-vinaya,又稱《上座部律》),分五部份。是上座部赤銅鍱部所傳的戒律。現今為南傳各國的比丘所受的戒律依據。. 阿毘達磨(Abhidharma,Abhidhamma),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大法」,佛教著作分類之一,為論書的一種,結集為論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針對修多羅中的觀點,進行統整與探討。.

之间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相似

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三藏阿育王赤銅鍱部

三藏

三藏(梵语:त्रिपिटक,,Tipiṭaka),佛教術語,佛教經典的一種分類法,即經、律、論三種類別的佛典,包含:.

三藏和巴利律藏 · 三藏和阿毘達磨 · 查看更多 »

阿育王

阿輸柯·孔雀(,IAST:,约),常被簡稱為阿育王(अशोक,,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100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及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及巴連弗邑。.

巴利律藏和阿育王 · 阿毘達磨和阿育王 · 查看更多 »

赤銅鍱部

赤銅鍱部或銅鍱部(梵語:,巴利語:),也叫做紅衣部(梵語:),是傳至僧伽羅國的分別說部佛教支派。因斯里蘭卡古稱「銅鍱洲」或「赤銅鍱」故得名。.

巴利律藏和赤銅鍱部 · 赤銅鍱部和阿毘達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之间的比较

巴利律藏有11个关系,而阿毘達磨有8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3.23% = 3 / (11 + 82)。

参考

本文介绍巴利律藏和阿毘達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