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

指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

巴伦西亚圣母升天圣殿都主教座堂(Iglesia Catedral-Basílica Metropolitana de la Asunción de Nuestra Señora de Valencia)是天主教巴伦西亚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城市巴伦西亚。此处曾是西哥特人主教座堂的原址,摩尔人统治时期改为清真寺。在收复失地运动后,1238年,第一任巴伦西亚主教将清真寺祝圣为天主堂,根据海梅一世的命令,供奉圣母。当时墙上还有古兰经铭文。1262年,主教将其拆除,兴建新的教堂。该主教座堂主要为加泰罗尼亚哥特式风格,但是也包含了罗曼式、法国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元素。 堂内有许多15世纪绘画,有些是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一些是罗马艺术家的作品,由出生于巴伦西亚的教宗亚历山大六世(当时还是枢机)赠送,他请求将巴伦西亚主教的级别提升为都主教。 该主教座堂保存著一个被认为是圣杯的容器,可能生產自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1世纪之間的巴勒斯坦或埃及,之後在1436年由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五世赠送给巴伦西亚主教座堂,曾被許多天主教教宗用於彌撒。.

20 关系: 埃及天主教巴伦西亚总教区巴伦西亚巴勒斯坦巴洛克艺术主教座堂亚历山大六世弥撒圣杯哥特式艺术罗马罗马天主教罗曼式建筑西班牙阿方索五世 (阿拉贡)清真寺海梅一世新古典主義文艺复兴教宗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巴伦西亚总教区

天主教華倫西亞總教區(Archidioecesis Valentinus、Archidiócesis de Valencia)是羅馬天主教在西班牙東部設立的一個總教區。.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天主教巴伦西亚总教区 · 查看更多 »

巴伦西亚

#重定向 瓦倫西亞.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巴伦西亚 · 查看更多 »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巴勒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特伦托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当时的贵族认为具有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是一种倾倒其宾客并表达胜利、权利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带有前庭、大楼梯和豪华的会客室的巴洛克宫殿为之兴建起来。.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巴洛克艺术 · 查看更多 »

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cathédrale;cathedra;καθέδρα kathedra),或稱座堂,是指在主教制的基督教会(正教會、天主教、聖公宗,以及信義宗部份团体等)中,設有主教座位的教堂,為教區主教的正式駐地,因而被視為教區的中心。 由於是教區擁有首席地位的教堂,主教座堂的建築大多較堂區的教堂宏美。在蘇格蘭,有一些蘇格蘭國教會的教堂,在宗教改革後仍然被叫作座堂,儘管身為長老宗一員的蘇格蘭國教會並不採用主教制。由於主教座堂通常是所在地的重要地標,在中文環境中常譯為「大教堂」,例如著名的「科隆大教堂」,正確全名應是「科隆教區聖伯多祿暨聖母主教座堂」。.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主教座堂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六世

#重定向 教宗亞歷山大六世.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亚历山大六世 · 查看更多 »

弥撒

彌撒(Missa),又稱感恩祭(Eucharistia, Synaxis),是天主教會拉丁禮的祭祀仪式。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大部份的路德會高派教會的禮儀也跟彌撒大同小異。在東方教會中,是指與羅馬教廷完全共融的聖餐禮。「彌撒」的拉丁文原文「missa」(解散之意),是由彌撒中的最後一句話:「Ite, missa est」(拉丁文),即「儀式結束,你們離開吧」而來。.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弥撒 · 查看更多 »

圣杯

聖杯(Holy Grail,或譯「聖盃」)是在公元33年,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也就是耶穌受難前的逾越节晚餐上,耶稣遣走加略人犹大后吩咐11个门徒喝下里面象征他的血的红葡萄酒,藉此创立了受难纪念仪式。 后来很多传说相信这个杯子具有某种神奇的能力,如果能找到这个圣杯而喝下其盛过的水就将返老还童、死而复生并且获得永生,这个传说广泛延续到很多文学、影视、游戏等作品中,比如亚瑟王传奇中,就有人说他终其一生的最大目标就是找到这个圣杯。華格納的歌劇如《帕西法爾》、《羅恩格林》,也都是以聖杯騎士的故事為題材。相传彼世安温的魔法炉是圣杯的前身。 目前在歐洲大約有200個古酒杯被認定可能是聖杯,著名的有瓦倫西亞聖杯(Valencia Chalice)、熱那亞聖杯(Genoa Chalice)等。.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圣杯 · 查看更多 »

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艺术,又译作--,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於12世紀的法国,盛行於13世紀,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形成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紀,因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該風格在18世紀重新被肯定,“哥特式复兴”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在19世紀之後仍偶而被應用。早期的哥特式雕塑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晚期的哥特式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哥特式艺术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罗马天主教

#重定向 天主教會.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罗马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罗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译罗马式建筑、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为欧洲中世纪一种以半圆拱为特征的建筑风格,并从12世纪开始逐渐过渡到以尖拱为特征的哥特式建筑。虽然对于这一风格的起源时间有从6世纪到10世纪等不同的提议,尚未达成共识,但其建筑实例遍及欧洲大陆,使其成为自古罗马建筑之后第一种风靡欧洲的建筑形式。在英格兰,这一风格在传统意义上更倾向于指诺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兼有西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的特色,并因其结实的质量、厚重的墙体、半圆形的拱券、坚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顶、巨大的塔楼以及富于装饰的连拱饰而知名,显得雄浑而庄重。每座建筑有明确、清晰的形式,并且常常采用规则对称的平面,所以在与随后的哥特式建筑比较时,总体上会有一种质朴的形象。尽管有地域特征和材料差异,这一形式仍可以在欧洲各处被识别。 很多城堡建设在这一时期,但是这一数目被教堂远远超过。最为显著的是那些修道院教堂,它们中很大一部分依旧挺立而且近乎完整,常常使用Bannister Fletcher,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e on the Comparative Method’’.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罗曼式建筑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阿方索五世 (阿拉贡)

(宽宏的)阿方索五世(西班牙语:Alfonso V el Magnánimo,1396年~1458年6月27日)阿拉贡和西西里国王(1416年~1458年在位),那不勒斯国王(称阿方索一世,1442年起)。他是第一个同时统治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西班牙君主。在获得那不勒斯王位后,他也被称为两西西里国王,是早期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阿方索五世为阿拉贡的斐迪南一世之子,母亲为卡斯蒂利亚公主莱昂诺·乌拉尔卡。由于在继承王位之后,阿方索五世当众销毁了一份写有反对他即位的阿拉贡贵族的名单,他得到了“宽宏的阿方索”这个称号。 因为觊觎意大利的领地,阿方索五世于1420年入侵科西嘉。但在接到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二世的求援请求后,他随即挥师进军那不勒斯。 乔万娜二世的国家接连受到法国的安茹公爵路易二世及其子路易三世的进攻,又面临着雇佣军的不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她以让阿方索成为其继承人为条件向阿方索五世求助。阿方索五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于1420年成为乔万娜二世的养子;但是在那不勒斯的危险暂时解除之后,女王突然又转变了心意,原来的敌人安茹的路易三世开始受宠。路易于1423年被女王收养而成为那不勒斯王位继承人,但却在1434先于女王去世;其弟继承了哥哥的权利並得到女王的認可。1435年乔万娜二世去世。阿方索五世和勒内都宣称有权获得那不勒斯王位,从而引发了一场长期的战争。 在战争中,教皇和意大利主要城邦热那亚都宣布支持勒内,这使得阿方索五世举步维艰。尤其在1435年的海战中阿方索本人被俘。热那亚人将他交给米兰公爵菲利波·玛丽亚·维斯康提。出人意料的是,维斯康提释放了阿方索并与之结盟。在公爵的协助下,阿方索五世打了许多胜仗,並賄賂了攻入那不勒斯的教皇國將領,使其率兵離去;他最终于1442年攻陷那不勒斯,迫使安茹的勒内放弃了王位。1446年他又征服了薩丁島。 阿方索五世将整个阿拉贡宫廷都搬到了那不勒斯,并在那里定居,阿拉貢本土則由弟弟胡安二世攝政。他招揽了许多文人、学者和画家,其中很多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后的避难者。阿方索五世在那不勒斯建立統一的行政管理,雖然主要的官員都是阿拉貢籍,他被认为是西班牙在意大利牢固势力的奠基人。他在那不勒斯鋪設道路並修水道排空沼澤、增加田地,又改革財政,靠佛羅倫斯資本擴大貿易。他除了壓榨猶太人的荷包之外(威脅若不交稅則強迫受洗為基督徒),還推行重稅並嚴厲徵收,但稅款大多取自富裕的商人並對窮人減稅、幫助貧民,使人民認為他是一個好國王;他的親民作風很受歡迎,走在群眾與大街中都不帶武器,不加防備更毫無恐懼。對立的安茹派貴族被他無情鎮壓,安茹的勒內的領土希望被徹底斷絕。1458年6月阿方索五世過世,死前正計畫遠征熱那亞,好將法國人扶持的安茹勢力趕走(同年5月安茹的勒內之子──安茹的約翰被法王派來接收熱那亞)。 他沒有合法的子嗣,死後遂將阿拉貢王國傳給弟弟胡安二世(包含西西里島與薩丁島);那不勒斯王位則在教宗的認可下,由其私生子斐迪南一世繼承。 |- |- Category:阿拉贡君主 Category:西西里君主 Category:那不勒斯君主 Category:巴塞罗那伯爵 A A Category:特拉斯塔馬拉王朝.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阿方索五世 (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清真寺

--(阿拉伯语、波斯语:单数 masjid,复数مساجد masājid),又称--、礼拜寺,是供穆斯林群眾使用的宗教场所。 对于什么宗教场所可视作回教堂,遜尼派的回教法学有严格以及具体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场所则称作musallah。正式被划定为回教堂的场地(通常是更大综合建筑物的一小部分)有严格的使用限制,而回教法规定,一旦某个场地被正式划定为回教堂,该场所将直到末日都作为回教堂用途,被非穆斯林摧毀或占用的情形是絕對不容許的。 许多回教堂都有精致的圆顶、宣礼塔和礼拜殿,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回教堂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如今所有人类聚居的大陆均能发现其踪影,用作穆斯林(回教徒)礼拜的地方,也可以作传达信息、教育以及争议解决等用途。回教堂的会众由伊玛目带领祷告。.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海梅一世

海梅一世(征服者)(阿拉贡语:Chaime I lo Conqueridor;加泰罗尼亚语:Jaume I el Conqueridor;西班牙语:Jaime I el Conquistador,)阿拉贡国王(1213年-1276年在位),加泰罗尼亚亲王,马略卡国王,巴伦西亚国王(1239年起),巴塞罗那伯爵和蒙彼利埃领主。 海梅一世为阿拉贡国王佩德罗二世之子,生于蒙彼利埃。佩德罗二世因卷入图卢兹伯国与教皇组织的讨伐阿尔比派异端的十字军的战争,于1213年9月12日在中战死。此前海梅被安排与十字军首领、法国贵族之女结婚,并被送往蒙特福特处受教育。蒙特福特企图利用阿拉贡老国王去世、继承人海梅年幼的机会扩张自己在法国南方(与阿拉贡交界)的势力,因此受到阿拉贡人和加泰罗尼亚人的指控。教皇英诺森三世勒令蒙特福特释放海梅,于是海梅被一位教皇特使送回阿拉贡的蒙松城,由圣殿骑士团的头目蒙特雷顿的威廉监护。 在海梅受圣殿骑士团庇护时期,阿拉贡的摄政权落入他的叔公(佩德羅尼拉的幼子、阿方索二世的弟弟)手中,此人把王国的局势搞得一团糟。1217年,海梅一世在圣殿骑士团和部分贵族支持下决定亲政,他前往萨拉戈萨并在那里被承认为阿拉贡王国的正式君主。 海梅一世是西班牙历史上的关键人物。由于他的活动,阿拉贡王国的实力显著增长。在亲政之后,海梅一世一度致力于将阿拉贡与纳瓦拉王国统一,但未能成功。他随即将注意力转向南方和地中海,从摩尔人手中夺取大量土地。这些行动包括:征服巴利阿里群岛(马略卡岛,1229年;梅诺卡岛,1232年;伊维萨岛,1235年),攻克巴伦西亚(1238年)和占领穆尔西亚(1266年,由于1244年签署的,该地被交给海梅的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统治)。海梅一世希望重现西哥特人的成就,建立一个跨越比利牛斯山的王国,为此与卢瓦尔河以北的法兰西王国发生对抗;但是阿拉贡的国力不足以支持他这么做。1258年,海梅与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签订。在条约中海梅放弃了对比利牛斯山以北的领土要求(除蒙彼利埃以外),交换条件是路易将鲁西永和巴塞罗那的宗主权让给阿拉贡王室。1262年,海梅一世安排其子佩德罗与西西里国王曼弗雷德的女继承人康斯坦丝结婚,这就为未来阿拉贡诸国王对西西里提出主权要求制造了法律依据。 在国内政策方面,海梅一世致力于加强王权和维护国家的独立,拒绝向教皇作藩属宣誓。他支持阿拉贡的商业发展,于1258年颁布贸易条例,并建立海事领事馆。 海梅一世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鼓励教育,在其国土内创办了许多大学。海梅本人并著有《编年史》(《Crónica》)一书,该书记载了他从摩尔人手中夺取巴利阿里群岛和巴伦西亚的史实。 1276年海梅一世去世,他在临终时决定将领土分封给两个儿子(长子佩德罗得到阿拉贡本土,次子海梅得到巴利阿里群岛、蒙彼利埃和大陆上的几个县),于是给阿拉贡王国的统一和稳固留下了后患。.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海梅一世 · 查看更多 »

新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英語:Neoclassicism),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西方世界擴展的藝術運動,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新古典主義 · 查看更多 »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构成)通称为文艺复兴,简称为文复,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即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这场文化运动基本上以復興古羅馬為名,動機大致上是要改變中世紀社會逐漸嚴重的腐敗,卻不是將古羅馬原樣重現,反而是加入新思考和檢討,所以做出實際上是一種徹底不同的新型態文化變革,其中雖囊括了对古典文献的重新学习和承接,卻在绘画方面透過直线透视法的发展,以及逐步而广泛开展的中古時代教育变革,乃至於人體結構、化學、天文技術的知識的追求等等,這些極重要的近代科學發展,除了打破神權時代,也打破了希臘羅馬的古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这种知识上的转变让文艺复兴发挥了衔接中世纪和近代的作用。尽管文艺复兴在知识、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都引发了巨大變革,但令其闻名于世的或许还在于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以及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博学家做出的創新贡献。 一般认为,文复始于14世纪托斯卡纳的佛罗伦萨,但对此尚有质疑之声。就这场运动的起源和特点而言,多种理论已经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但其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其中包括有当时佛罗伦萨的社会和公民的特点;当地的政治结构;当地统治阶级美第奇家族的赞助Strathern, Paul The Medici: Godfathers of the Renaissance (2003);以及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大批流入意大利的及书籍。Encyclopedia Britannica,Renaissance,2008,O.Ed.Har, Michael H.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Scarecrow Press Incorporate,1999,ISBN 978-0-8108-3724-9.Norwich, John Julius,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1997,Knopf,ISBN 978-0-679-45088-7.史学上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很多且颇为复杂,而“文艺复兴”作为词汇的作用,及其作为历史过渡期的意义,都引发了史学家的诸多争论。Brotton, J., The Renaissa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UP, 2006.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文艺复兴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巴伦西亚主教座堂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