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之间的区别

巴伐利亚选侯国 vs. 布拉格

巴伐利亚选侯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一个独立的世袭选帝侯国,国祚从1623年持续到1806年,并在其后被提升为巴伐利亚王国。 选侯国最早是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幼系分支所统治的巴伐利亚公国,该支系在1777年还继承了家族长系分支的普法尔茨选侯国。长系分支的族长,即普法尔茨行宫伯爵,是神圣罗马帝国内根据1356年金玺诏书确立的七大选帝侯之一,但是幼系分支的族长即巴伐利亚公爵则不是。1621年,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被处以帝国制裁令,以惩罚他参与了波西米亚人叛乱,该叛乱旨在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帝国制裁令剥夺了腓特烈五世的选帝侯地位,将其权利,与对上普法尔茨的统治权,一并交与对皇帝保持忠诚的幼系分支族长,即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尽管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恢复了腓特烈五世的儿子的普法尔茨选帝侯地位,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及他的的后裔能继续保有已继承的选帝侯地位,直到1777年幼系分支绝嗣。幼系绝嗣后,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长幼两系终于重新统一,巴伐利亚与普法尔茨两个选侯国也形成了共主邦联,直到神圣罗马帝国解散。1805年签署的普雷斯堡和约将原先的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升格为巴伐利亚国王,称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神圣罗马帝国则在第二年宣布解散。.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之间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相似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巴黎三十年戰爭神圣罗马帝国波希米亞王國法兰克福慕尼黑拿破仑一世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巴黎 · 巴黎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三十年戰爭

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战争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而告結束。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灭了25至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美拉尼亚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亚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三十年戰爭和巴伐利亚选侯国 · 三十年戰爭和布拉格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 布拉格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亞王國

波希米亞王國(České království;Königreich Böhmen;Regnum Bohemiae)是以前位於中歐的一個國家。其範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捷克。在歷史上曾是神圣羅馬帝國內獨立的一員,許多國王皆兼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首都布拉格於14世紀末期曾為神聖羅馬帝國中心,1526年王國為哈布斯堡統治。波希米亞王國在1198年由國王奧圖卡一世成立,歷經查理四世的黃金時期、波希米亞戰爭、哈布斯堡統治,最後一任國王為卡萊爾五世(Karel V)。1918年一戰結束後,大部份地區被劃入當時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波希米亞王國 · 布拉格和波希米亞王國 · 查看更多 »

法兰克福

#重定向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法兰克福 · 布拉格和法兰克福 · 查看更多 »

慕尼黑

慕尼黑(München),也稱明興,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首府。2010年人口为130万,是德国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国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都会区人口达到270万。 慕尼黑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伊萨尔河畔,是德国主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时又保留着原巴伐利亚王国都城的古朴风情,因此被人们称作“百万人的村庄”。.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慕尼黑 · 布拉格和慕尼黑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拿破仑一世 · 布拉格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之间的比较

巴伐利亚选侯国有69个关系,而布拉格有19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68% = 7 / (69 + 192)。

参考

本文介绍巴伐利亚选侯国和布拉格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