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巧克力和龋齿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巧克力和龋齿之间的区别

巧克力 vs. 龋齿

巧克力(Chocolate,)原产自中美洲,巧克力来自“xocolatl”,是纳瓦特尔语单词意為“苦水”,是以可可做为主料的混合型食品。主要原料可可豆(Cacao),产于赤道南北緯線18度以内狭长地带。 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鐵、鈣、鎂、鉀、維生素A、維生素C 和可可鹼,由于多添加糖分,因此具有高能量值。由天然成分制作的巧克力對人類之外的許多動物有毒(例如: 狗),但對人類無毒、且其中微量的可可鹼是健康的反鎮靜成分。故食用有助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可可含有苯乙胺,坊间流传能使人有戀愛感覺的流言。 巧克力由可可豆加工而成,主要有效成分是高脂肪的可可脂与低脂肪的可可块。可可碱主要存在于可可块中。可可脂有六种结晶形式,依各种结晶形式比例不同,熔點在37攝氏度左右至18摄氏度左右不等。 巧克力按组成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产品,如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果料巧克力、坚果巧克力、酒芯巧克力、香料巧克力松露巧克力等等。 在欧美的眾多國家中,有许多巧克力的百年老店、博物馆和巧克力公园,李俊涛的中文书籍《我的巧克力地盘》中提到,世界上有20家巧克力博物馆,介绍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人物和知名的巧克力品牌等。与巧克力有关的节日有许多,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 齲齒(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cavities, caries,其中caries起源於拉丁文的「腐爛」),俗稱蛀牙,指牙齒因細菌活動而造成分解的現象。常見的齲齒菌種是乳酸鏈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與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等革蘭氏陽性好氧菌,它們代謝醣類後會產生能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齲齒時會呈現黃色到黑色之間的不同顏色,其症狀包含疼痛與進食困難,併發症包含、與形成牙齒膿腫。 人類學的許多證據顯示原始人很少齲齒,但在一萬年前農業革命之後多數人類逐漸以富含澱粉(屬多醣)的穀物為主食,齲齒好發率遽增。由於人類的牙釉質無法再生、牙本質再生緩慢,清潔不佳的牙齒容易讓牙菌長驅直入,最終侵犯到牙髓。牙髓腔幾近封閉空間, 一旦被牙菌感染, 發炎跟組織浮腫會阻塞僅0.1公釐寬的根尖根管,切斷來自根尖外微血管的養分或藥物;因此若牙髓發炎,既難以用手術疏通細微的根尖根管,又無法讓抗生素的藥力傳遞到牙髓,通常就只剩去除整個牙髓組織一途(根管治療)。.

之间巧克力和龋齿相似

巧克力和龋齿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食糖

食糖

糖(sugar)泛指各種可食用的帶有甜味的晶體,有甜味、短鏈、可溶於水的有機化合物,許多會用在食品中。糖在有機化學中屬於醣類,由碳、氫及氧三種原子組成。單醣是結構較簡單的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日常用的蔗糖則屬於雙醣,在人體中會分解成葡萄糖及果糖。其他的雙醣有麥芽糖及乳糖。較長鏈的糖稱為寡醣。有些化學結構不同的物質也有甜味,但不會歸類為糖,有些會用來代替食物中的糖,稱為甜味劑,一般俗稱代糖。 大部份植物的組織中都有糖分,但只有在甘蔗及糖用甜菜中才有夠高的濃度。依全球性的生產比例來看,蔗糖約占七成,甜菜糖約占三成。自古在南亞及東南亞等熱帶氣候地區都有種植甘蔗,在18世紀在西印度群島及美洲開始開設製糖工廠,其產量大幅增加。這是首次使糖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之前只能靠蜂蜜使食物有甜味。糖用甜菜是甜菜的一個栽培品种,在較寒冷的氣候中成長,在十九世紀發現萃取糖的技術後,也成為糖的主要來源。糖的生產及交易在許多方面都改變了人類歷史,包括殖民的形成、奴隶制度的出現、契約勞工的產生、19世紀時因為糖交易控制國家而產生的人民遷徙及戰爭,以及新大陸的民族組成及政治結構。 全世界在2011年消耗了1.68億噸的糖,每人每年平均消耗24公斤的糖(若在工業化國家中,每人年均消耗量則為33.1公斤),相當每人每天從糖攝取了260卡路里。在二十世紀後期開始質疑高糖分(特別是精製糖分)的飲食到底對人類是否有益。食糖已確定和肥胖有關,也懷疑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癡呆、黃斑變性及蛀牙有關。許多研究都試著找出其中的關係,但結果各有不同,原因是很難找到完全不攝取糖,或是幾乎不攝取糖的控制組族群。.

巧克力和食糖 · 食糖和龋齿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巧克力和龋齿之间的比较

巧克力有125个关系,而龋齿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63% = 1 / (125 + 33)。

参考

本文介绍巧克力和龋齿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