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山頂纜車和曉峰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山頂纜車和曉峰閣之间的区别

山頂纜車 vs. 曉峰閣

山頂纜車是香港開埠唯一運作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及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於1888年5月30日起運作至今,來往香港島中環花園道和太平山爐峰峽。. 曉峰閣(Hillsborough Court,即曉峰大廈),是香港島中環半山區一個私人屋苑,位於舊山頂道18號與地利根德里交界,毗鄰帝景園、地利根德閣、梅道嘉富麗苑及香雪道裕景花園等豪宅群。.

之间山頂纜車和曉峰閣相似

山頂纜車和曉峰閣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半山區中環香港島舊山頂道梅道站

半山區

半山區(英文:Mid-levels)是香港島一個形容住宅區的統稱,當中有廣義及狹義兩個意思。當中狹義半山區位於太平山山頂及中環之間。由於鄰近核心商業區、交通方便,是多個世界最昂貴的高尚住宅所在地。 廣義半山區可細分為東、中、北、西四部分:中環、上環、西環的為「西半山」(當中鄰近中環、上環為狹義的半山區);麥當奴道/堅尼地道及寶雲道等近灣仔的為「中半山」;而銅鑼灣一帶(包括渣甸山及畢拉山)稱作「東半山」,而北角的即寶馬山稱之為「北半山」,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結果,東半山最富有,其次為中半山及北半山,西半山居民以較高收入的中產爲主,當中前三者收入相若,後者(中環半山)則只有前三者的60-70%,但仍略高於部份的中產區如太古城西的62,370。.

半山區和山頂纜車 · 半山區和曉峰閣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中環和山頂纜車 · 中環和曉峰閣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山頂纜車和香港島 · 曉峰閣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舊山頂道

舊山頂道(Old Peak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是來往香港島太平山爐峰峽至中環的最直接路徑,從地利根德里徒步半小時可到山頂凌霄閣。舊山頂道頂段是行人斜坡路,之後有一小段路可以行車。往下,舊山頂道再成為只准行人山路,直至下面開始接收地利根德里駛出的大小車輛,成為一條行車道路。由此處開始往下走,舊山頂道特別險斜,駛出中環半山區羅便臣道,見香港動植物公園北面止。車路再往下駛是雅賓利道。.

山頂纜車和舊山頂道 · 曉峰閣和舊山頂道 · 查看更多 »

梅道站

梅道站(May Road Station)是香港山頂纜車的中途站之一,位於香港島半山區梅道,海拔高度+180米。.

山頂纜車和梅道站 · 曉峰閣和梅道站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山頂纜車和曉峰閣之间的比较

山頂纜車有82个关系,而曉峰閣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4.81% = 5 / (82 + 22)。

参考

本文介绍山頂纜車和曉峰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