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相似
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大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战争,小威廉·海爾賽,巡洋舰,中途岛海战,布因 (巴布亚新几内亚),俯冲轰炸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瓜达尔卡纳尔岛,聯合艦隊,聖克魯斯群島戰役,驱逐舰,航空母舰,澳大利亚,戰艦,战斗机,日俄战争,所罗门群岛,拉包爾。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山本五十六 ·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太平洋战争和山本五十六 · 太平洋战争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小威廉·海爾賽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海爾賽五星上將GBE,USN(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又譯為--、豪爾錫,是一名美國海軍軍官,於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期間皆擔任第三艦隊司令,对抗日本在此地區的擴張。.
小威廉·海爾賽和山本五十六 · 小威廉·海爾賽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巡洋舰
巡洋舰(Cruiser)指在排水量、火力、装甲防护等方面仅次于战列舰的大型水面舰艇,拥有同时对付多个作战目标的能力,以及能胜任多种任务的多样性。历史上,巡洋舰由於噸位大、火力強、性能佳,一开始是指可以独立行动的战舰; 而与此相对的驱逐舰则需要其它船只(比如补给船只)的协助,才能執行任務。不過隨著現今驅逐艦被大型化後的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何潬噸位其實超過早年的巡洋艦,所以这个区分已经不明顯了,很多新式的大型軍艦都不再冠以巡洋艦之名了。 現代被稱為巡洋舰的排水量一般在8,000吨至30,000吨左右,在二戰時屬於戰艦的級別,火力僅次於主力旗艦 、戰列艦。现今的巡洋舰都装备有先進的导弹系統、火炮、鱼雷等武器,能執行遠海攻擊行動。有些巡洋舰可携带反潜直升机、執行反潛及巡邏任務;动力装置多采用蒸汽轮机,少数采用核动力装置。隨著驅逐艦的作戰能力大幅提升,有些噸位接近輕巡洋艦,故也能執行巡洋艦的任務,現今只有美國及俄羅斯的巡洋艦仍在服役中。而南韓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及中國的055型驅逐艦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其噸位、性能及作戰能力亦屬巡洋艦級別。另外,由於海军航空兵 亦能分擔巡洋舰的工作,故大部份國家已無計劃新建巡洋艦。.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中途岛海战和山本五十六 · 中途岛海战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布因 (巴布亚新几内亚)
布因(Buin)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岛南端的一个居民点,Merriam 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p. 183.
山本五十六和布因 (巴布亚新几内亚) · 布因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俯冲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是轰炸机的一种,是以高速俯冲方式攻击敌人的地面或水上目标的军用飞机,活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载弹量较小,主要被用于战术轰炸,但亦可用于战略轰炸。相较于同时期的水平轰炸机,俯冲轰炸机的优势在于投弹命中率高,效率也要高出很多。.
俯冲轰炸机和山本五十六 · 俯冲轰炸机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山本五十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瓜达尔卡纳尔岛
达尔卡纳尔岛(英語:Guadalcanal),简称瓜岛,位于西南太平洋,是太平洋西部一系列火山島嶼之一,也是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該國首都荷尼阿拉即位於本島北部海岸。經濟上主要倚賴漁業和農業,1990年起開始有金礦的開採。瓜達康納爾島面积5,302平方公里(2,047平方哩),人口109,382(1999年数据)。该岛於1788年被发现,1893年成为英国保护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军占领。1942年8月美军进攻该岛,经过激烈的丛林战之後,日軍的補給線被美軍切斷,大多數日軍被飢餓而折磨至死,逃出的日軍稱瓜島為餓島,盟军于1943年2月占领该岛。.
山本五十六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 瓜达尔卡纳尔岛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發生於1942年10月26日,有時稱為聖克魯斯戰役或南太平洋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第4場航母戰役。同時也是美國海軍和日本帝國海軍之間漫長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當中第4場海戰。類似於前三次在珊瑚海、中途島和東所羅門的航母间戰鬥,雙方艦艇很少在视线範圍內直接看見對方。雙方幾乎所有的攻擊均由航母艦載機或陸基飛機發動。 為了把盟軍部隊趕出瓜達爾卡納爾和附近的島嶼,以結束1942年9月以來的僵局,日本帝國陸軍計劃於1942年10月20日至25日,在瓜達爾卡納爾發動一場大型地面攻勢。為了支援這次攻勢,並引誘盟國海軍部隊前來交戰,日軍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艦艇開到所羅門群島南方近海。日本海軍希望從這個位置發動攻擊,決定性地打敗任何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海軍部隊,尤其是航空母艦部隊,以支援地面上的進攻。盟國海軍亦希望在戰場上與日本海軍部隊交戰,目的也和日軍一樣:突破僵局,決定性地打倒自己的對手。 日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發動地面攻勢,但盟軍地面部隊在埃德森嶺戰役中將之擊敗。敵對雙方的海軍艦艇和飛機則在1942年10月26日早上於聖克魯斯群島以北交戰。經過雙方航空母艦互相空襲,盟軍有一艘航母被擊沉,一艘重傷,導致水面艦艇被迫退出戰鬥區域。然而日軍艦隊自己的兩艘航母受傷也不輕,加上損失大量艦載機及和機組員,只好退出戰鬥。雖然單以雙方船舶的沉沒和損傷來比較,是由日本取得戰術勝利;但是日方失去許多經驗豐富、無法補充的機組人員,同盟國的機組員傷亡則相對較少且能迅速補充,結果反倒是盟軍獲得長期戰略優勢。日本海軍航空隊的大量傷亡,讓他們的航母艦隊無法再介入瓜達卡納爾戰役,最終遂由盟軍取得此役勝利。.
山本五十六和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山本五十六和戰艦 · 戰艦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战斗机
戰鬥機(Fighter aircraft)係一種空對空戰鬥用的軍用飛機,主要用以對抗敵方的航空器,攻擊空中目標,奪取、維護戰場上的制空權,故其設計著重於提升機動力與運動性能。戰鬥機通常也被視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空中戰力。 史上第一款名義上的的戰鬥機是1913年法國的莫蘭-索尼耶L單翼機。法國人率先實現了在螺旋槳上安裝鋼鐵製子彈偏導片,使機槍子彈不會擊中螺旋槳。這個系統讓飛行員可專心駕駛飛機並進行射擊,同時也無須額外配置機槍手,但會使機槍的射速變慢。 過往的戰鬥機根據用途又細分為殲擊機與攔截機(Interceptor)。殲擊機即大眾熟知的傳統戰鬥機,用途是消滅敵方軍用飛機、控制空域,掌握制空權可避免己方地面受到攻擊,亦有利於己方攻擊敵方地面。由於殲擊機隨時可能進行空中纏鬥,對機動力、運動性能的要求遠高於其他機種。攔截機的用途則是在敵方轟炸機和偵察機進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爭取時間及高度優勢並將其摧毀。由於攔截機是針對飛行高度較高的轟炸機與偵察機,在設計上以爬升率和飛行速度為優先。二次大戰後,有鑑於原子彈的威脅,許多國家一度將攔截機視為與殲擊機同等重要的機種。不過由於飛彈科技的成熟,以及超音速巡航的出現,攔截機的功能已可通過殲擊機配備飛彈來滿足,成為現今趨勢之多用途戰機,不再發展專門的攔截機。.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山本五十六和所罗门群岛 · 所罗门群岛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
拉包爾
拉包爾(Rabaul),又譯臘包爾,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一個城市,位于新不列颠岛。在1994年以前,拉包爾一直都是東新不列顛省的省会。 城市始建于1883年, 坐落在一座大型火山的火山環上,三不五時遭受受火山爆發所带来的損害。1994年,一次特大火山爆發摧壞了拉包爾鎮的大部分。當局将省会迁往了20公里以外,远离火山喷发的科可波,并在Tokua建造了新机场。歷史上的拉包爾有着較好的潛水服務設施和浮潜的地點,并有一個有特色的港口,因而逐漸成為一處旅遊點。現在,該鎮上仍然還有幾家提供潛水服務的店家。.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的共同点。
- 什么是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之间的相似性
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之间的比较
山本五十六有205个关系,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6.25% = 19 / (205 + 99)。
参考
本文介绍山本五十六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