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之间的区别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vs. 苏联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奧斯特洛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拉丁化: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蘇聯作家,其最出名的作品是描写俄国内战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9岁之前在一所教区学校上学,是一位荣誉学生,11歲时举家迁徙到舍佩蒂夫卡,并開始在当地火车站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團,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戰鬥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寫成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这本书在共产主义世界引起巨大反响。1932年成为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成员,1934年成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1935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僅32歲。其第二本描写乌克兰内战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被迫中止。 1940年位于索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為國家博物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之间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相似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乌克兰俄国内战莫斯科蘇聯苏联作家协会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乌克兰和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 乌克兰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Гражданская война́ в Росси́и),后来又称為苏联国内战争或對蘇干涉戰爭,是於1917年11月到1922年10月,在前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双方是红军和由反布尔什维克力量组成的松散的联合力量白军,还有多国出兵干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外蒙古和波斯。苏联官方称法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红军于1919年在乌克兰击败白军,并在西伯利亚击败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的武装。随后彼得·弗兰格尔领导的白军于1920年秋在克里米亚被击败。 许多独立运动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和战争的进行而发起。其中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和波兰成为主权国家。前俄罗斯帝国的其余领土在战后成立苏联。.

俄国内战和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 俄国内战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莫斯科 · 苏联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蘇聯 · 苏联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苏联作家协会

蘇聯作家協會(Writers' Union of the U.S.S.R.)是前苏联的官方作家组织。 1932年4月23日由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佈《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決議成立,1934年8月17日至9月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會中確立其創作方向以革命浪漫主义为其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蘇聯作家協會总书记的政治地位相當於國家部長級,享有相當的榮譽,高尔基、斯塔夫斯基、法捷耶夫、卡爾波夫等先后任作家协会总书记。協會裡的作家也擁有極高的待遇,有房子、車子,還可以去黑海旅游度假,吃住全免费。他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出版新书,有驚人的稿费收入。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葉爾欽為節省財政開支,宣布解散蘇聯作家協會,改組为民间组织,但仍保有過去的辦公大樓。由於作家協會無法爭取到政府經費,为生存所迫,作家协会把一些房地產对外出租,靠租金来维持运转。很多作家停止了创作,纷纷改行,從事经商、大学谋职等活動。隨著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俄罗斯政府会不定期對某些傑出作家提供一些经费。 Category:蘇聯作家 Category:苏联组织 Category:1992年廢除.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作家协会 · 苏联和苏联作家协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之间的比较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有16个关系,而苏联有50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0.97% = 5 / (16 + 501)。

参考

本文介绍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