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和西晋官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尚书令和西晋官制之间的区别
尚书令 vs. 西晋官制
尚书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 尚书原为秦官,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档案和文书,汉沿置,职权不大。 但到汉武帝以内廷分外廷权,以少府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實乃傳達帝命於丞相,自元帝、成帝以後,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漢光武帝為防止臣下專權,避王莽之禍,乃親總吏職,將政務中樞由三公府移入宮中,而由尚書協助處理,此種制度,人稱「事歸臺閣,政由上出」。從此三公雖有其職,而無其權,遂使尚書成為樞機之任。 之後,尚書且侵奪九卿之職掌,自漢明帝以後,行錄尚書事之制度,雖位為三公,亦必帶錄尚書事,然後方得知國政,后逐渐尚书权力日益庞大,分曹治事,以尚书令为首,权力很大,但由于是内廷职务,尚未完全脱离少府序列,品级不高。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录尚书事”为名掌实权。 隋唐时代,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传统说法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郭子仪曾以设置尚书令违背了开元令式两次上表辞尚书令。然而唐长孺却指出不设置尚书令早在隋朝就已成为惯例,仅有杨素曾任一年的尚书令。五代后,尚书令为虚职,成为名义上的最高尚的官职。元代,尚书令时置时废,为相职。. 西晋官制,沿用漢朝曹魏,對於之後分裂的中國(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有很大影響。 晋朝以太宰(避諱司馬師、太师改為太宰)、太傅、太保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與大司马、大将军合稱八公。西晉初年不設丞相、相国,八王之亂時,司马肜、司马颖、司马越、司马睿、司马保担任丞相,司馬倫、司马保先後擔任相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省(尚书台),主持人是录尚书事,稱录公。尚書省正式取代三公成為宰相機關,尚书省有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下設六曹尚书:吏部、三公、客曹、駕部、屯田、度支。之下有尚書郎二十三人,為三十四曹郎。中书省有中書監、中書令統領,其下新设中书侍郎。正式設立门下省,下轄侍中、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 列卿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后三卿、大长秋,均置丞、功曹、主簿等。御史台,由御史中丞负责,属官有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治书侍御史。 西晋爵位分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官阶品、石混用。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制。 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央军设立七军五校:左卫将军、右卫将军、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由中领军、中军将军统率;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晋武帝废除地方兵。.
之间尚书令和西晋官制相似
尚书令和西晋官制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司马越,尚书省,少府,录尚书事。
司馬越(),字元超,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东武城戴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献王司馬泰的長子,司马越被封為東海王,是八王之亂中的最後一王,也是最後勝利者。他的死意味著八王之亂的終結。.
司马越和尚书令 · 司马越和西晋官制 · 查看更多 »
尚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尚书令和尚书省 · 尚书省和西晋官制 · 查看更多 »
少府,中國古代中央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朝以后多称少府监,元朝始废。在漢代,少府也是地方官吏職位,亦作「小府」。.
少府和尚书令 · 少府和西晋官制 · 查看更多 »
錄尚書事是中國東漢章帝時開始設置的職位。它不是一個獨立職位,需附加其他朝廷重要官職之下。如195年(東漢獻帝興平2年),曹操官拜鎮東將軍、錄尚書事,221年(蜀漢建安26年、章武元年)蜀漢諸葛亮官拜丞相、錄尚書事等。至東漢末年時,錄尚書事已是掌握實權重臣的必要條件。.
尚书令和录尚书事 · 录尚书事和西晋官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尚书令和西晋官制的共同点。
- 什么是尚书令和西晋官制之间的相似性
尚书令和西晋官制之间的比较
尚书令有326个关系,而西晋官制有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03% = 4 / (326 + 63)。
参考
本文介绍尚书令和西晋官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