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相似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賓夕法尼亞號戰艦,戰艦,日本。
賓夕法尼亞號戰艦
賓夕法尼亞號戰艦(USS Pennsylvania BB-3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賓夕法尼亞級戰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賓夕法尼亞州為名的軍艦。 賓夕法尼亞號在1913年於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建造,於1915年下水,在1916年服役。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賓夕法尼亞號一直留在近海訓練。美國參戰後,賓夕法尼亞號亦沒有派往英國。 戰後賓夕法尼亞號繼續日常訓練,並參與多次艦隊解難演習(Fleet Problems),又曾在1929年進行現代化改建。1941年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賓夕法尼亞號正在珍珠港船塢之內,受損相對輕微,但仍返回美國西岸維修,並在1942年再作現代化改建。接著賓夕法尼亞號先後參與了阿留申群島戰役、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雷伊泰灣海戰及仁牙因灣戰役。接著賓夕法尼亞號返國大修,卻在重返戰場前夕遭日軍魚雷機攻擊重創,最終錯過所有戰鬥。戰後賓夕法尼亞號被編為十字路口行動核試的目標艦,艦體雖僅輕微受損,卻遭到嚴重的輻射污染。1946年賓夕法尼亞號退役,並在1948年在瓜加林環礁外海鑿沉。 賓夕法尼亞號在二戰共獲得八枚戰鬥之星。.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賓夕法尼亞號戰艦 · 珍珠港事件和賓夕法尼亞號戰艦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戰艦 · 戰艦和珍珠港事件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日本 · 日本和珍珠港事件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的共同点。
- 什么是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之间的相似性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之间的比较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有10个关系,而珍珠港事件有1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73% = 3 / (10 + 163)。
参考
本文介绍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和珍珠港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