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宮殿和托卡比皇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宮殿和托卡比皇宮之间的区别

宮殿 vs. 托卡比皇宮

宮殿通常指君主居住、使用的房屋,可由一座或多座房屋構成。在中文中最初是君主(皇帝、王)所用的建筑物的专称,一般称举行礼仪和办公用的主体建筑物为“殿”,而称生活起居的部分为“宫”。西方国家中,Palace泛指君主、贵族、主教或重要公衆人物所居住的房屋。 在國家首都的主要宮殿是全國的權力中心與象徵,如故宮。宮殿的象徵意義引申為政治或宗教的代號,如克里姆林宮和白宮。宮殿根據各國的環境情況而不同,如歐洲的宮殿不少被設計成城堡、堡壘形式,亞洲的宮殿有些設計成寺廟、塔狀的形式。 中國的宮殿則比較豐富,包括主要行政中心-皇宮,還有、行宮、花園等讓皇帝、皇族、貴族、官員休息或行樂的地方,都是大形的園林建築群。宫殿的范围进一步扩展,就是由诸多宫殿组成的宫城。更一步扩展为皇城。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物依照所有者身份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宫殿的级别是最高的。. 托卡比皇宮(Topkapı Sarayı,奧斯曼土耳其語: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卡比皇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卡比皇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砲,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動工興建托卡比皇宮。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築物組成,昔日有大約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覆蓋著一個廣大的海岸地區。在多個世紀以來,皇宮經過擴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災後,皇宮都進行過維修。 托卡比皇宮在十七世紀的重要性下降,那時的蘇丹較喜歡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新宮廷。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遷至新落成的朵巴馬切皇宮,杜馬伯爵皇宮是伊斯坦堡內第一個歐式宮廷。托卡比皇宮的帝國寶庫、圖書館、清真寺及造幣局都一併保留。 奧斯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托卡比皇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托卡比皇宮博物館由文化旅遊部管理。皇宮裡有大量的屋宇和廳堂,但現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給公眾,皇宮由部門的職員以及土耳其軍方的武裝守衛把守。托卡比皇宮是奧斯曼建築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奧斯曼的珠寶寶物。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卡比皇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之间宮殿和托卡比皇宮相似

宮殿和托卡比皇宮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伊斯坦堡凡尔赛宫美泉宫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Μέγα Παλάτιον、Palatium Magnum、Büyük Saray),又稱為神聖宮殿(Sacrum Palatium、Ιερόν Παλάτιον),是土耳其伊斯坦堡法齊赫半島東南端的拜占庭皇宮建築群。君士坦丁堡大皇宮是公元330年至1081年間拜占庭皇帝的主要居所,作為帝國的行政中心超過八百年。.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宮殿 · 君士坦丁堡大皇宮和托卡比皇宮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伊斯坦堡和宮殿 · 伊斯坦堡和托卡比皇宮 · 查看更多 »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682年至1789年是法国的王宫及政治中心。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凡尔赛宫和宮殿 · 凡尔赛宫和托卡比皇宮 · 查看更多 »

美泉宫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又音译作申布伦宫)是座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位于Meidling和Hietzing之间的凯特堡,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西娅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宮殿和美泉宫 · 托卡比皇宮和美泉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宮殿和托卡比皇宮之间的比较

宮殿有127个关系,而托卡比皇宮有1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58% = 4 / (127 + 126)。

参考

本文介绍宮殿和托卡比皇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