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之间的区别

审查制度 vs. 焚书坑儒

审查制度,通常指某些政府機構,新闻媒体和其他控制机构对被认为是有害的,敏感的,或是不合适的演讲或其他公共言论的抑制。 典型的情况是,审查制度是由政府,宗教团体,或者大众传媒施行的社會控制手段,虽然也存在着其他的审查制度施行方式。不过,如果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对于相关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以及享有特权的「律师-代理人」之间的交流方面信息的控制,不在审查制度定义范围内。 因此,「审查制度」常常暗示着有不利的、不适当的和压制性的秘密(被隐藏起来)。 审查制度与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概念紧密相关。如果检查制度被滥用,它也常常被与戒嚴、践踏人权、独裁统治和箝制自由并置起来。 「审查制度」带有贬义,它常常暗指,某一类人通过滥用他们对信息的控制权,获取个人利益,或者阻止他人接触到本来他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通常这些信息可以用来验证人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西方的Censorship(审查制度)一詞自Censor而來。Censor為拉丁語,指古羅馬政府官員,其職責為登記公民戶口、評估其財產數額、考核公眾道德與管理公款,其後漸成為檢查之意。审查制度现在一般指掌控团体或机构控制信息向公众的传播,或者将这些信息消除。. 书坑儒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诗、书、百家语”、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史记·儒林列传》称“焚诗书,坑术士”。 商鞅曾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記》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支持“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始皇长子扶苏的话“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可知,秦始皇所坑掉的“诸生”中,固然有一部分术士,但大多数是“诵法孔子”的儒生。而反对“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这是扶苏求情之话,无法用来证明秦始皇坑杀的是儒生,他们认为“焚书”并未废除儒学,儒家学说在焚书之后仍然存在。.

之间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相似

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之间的比较

审查制度有101个关系,而焚书坑儒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101 + 52)。

参考

本文介绍审查制度和焚书坑儒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