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宠物和狂犬病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宠物和狂犬病之间的区别

宠物 vs. 狂犬病

宠物,又稱伴侶動物(Companion animal),是為玩賞、伴侶,而飼養的動物。一般是指人为了消除孤寂或娱乐,其中猫、狗、兔、鼠、鸟和鱼最为常见。大多数宠物在主人那裡会受到很好的对待,也不將之作為食用。但有時也衍生虐待动物問題。由于人们对宠物的需求很大,导致市场的出现,但许多动物从野生到达市场如鸟类贸易市场之前,会导致不必要的死亡 宠物一般是哺乳纲或鸟纲的动物,因为这些动物大脑比较发达,有的大脑能相当于3至5岁左右的幼儿的大脑,所以容易和人交流。但其实人可以把所有种类的动物变成宠物,甚至是有些大型野生生物如獅、虎、豹、熊等。或是包括鱼纲、爬行纲、两栖纲甚至昆虫等,這一類別都是以體態和棲息地模擬作為其樂趣,不过一般宠物都是体型比较小、溫和親人的动物。宠物的内容也随人们的认知的生态的变迁而变化,以前许多作为宠物饲养的动物,由于贸易需求而导致物种本身的濒危,这些动物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宠物。适合做宠物的物种往往是人工繁殖成熟,容易控制活动范围,不会对野生种群造成威胁的种类。. 病(俗稱:瘋狗症;字根來自rabies,意為“瘋狂”)是一種由狂犬病病毒引起之人畜共患病,可於恆溫動物身上造成嚴重腦炎。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于中枢神经(脑-脊髓)被病毒破坏,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者的脑脊液、唾液和体液中,絕大部份通过咬伤傳播,很多時令染病的人或动物特別活躍,在沒有被激怒的情况下发起攻擊,展現其他不尋常的行為。狂犬病亦可以以麻痺方式出現,令患者顯得沉默内向。亦有未经确认的实例表明病毒可經飛沫由黏膜或呼吸道傳染,在探索有狂犬病蝙蝠的洞穴时被含有蝙蝠粪便的飛沫感染。最终死于自主神经系统受损导致的器官衰竭、呼吸衰竭。但是只要及時的接种疫苗,一般都能诱发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消灭病毒。狂犬病的早期症狀包括發燒與傷口的刺痛感,稍後則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不可自制的興奮感、恐水症、部分肢體癱瘓、意識混亂或。自染病到病發的時間為一至三個月,但因人而異的程度相當大:長可長至一年,短可短到一週內,一旦症狀出現,狂犬病的致命率幾乎百分之百。狂犬病症狀出現所花的時間主要受病毒侵犯至中樞神經系統的時間所影響。 狂犬病通常由其他動物傳染給人類,被染病動物或患病者抓傷或咬傷都可能感染,染病動物的唾液在與其他動物或人類的黏膜接觸時也具有傳染力。哺乳动物中,灵长目、食肉目、翼手目等都可能染病,如人、貓、狗、雪貂、鼬獾、貉、浣熊、臭鼬、狐狸、狼、熊、蝙蝠还有馬。大多數的人類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染病犬隻咬傷(>99%),尤其在非洲國家及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美國等發達的國家,因為犬隻普遍接受疫苗及流浪動物控管,因此蝙蝠則是最常見的狂犬病原因(狗造成的案例但是此時已經百分百致死率並幾乎不可治癒。 動物管制與疫苗施打計畫使得許多地區的犬隻感染狂犬病風險下降。對於感染狂犬病高風險者,一般建議在暴露於危險前施打疫苗。高風險者包括工作需要與蝙蝠接觸者與長期在狂犬病盛行的國家工作者。針對已經暴露狂犬病的患者,狂犬病疫苗與狂犬病抗體都能在症狀出現前阻止疾病的繼續惡化。被動物咬傷後以清水、肥皂、優碘、或人體用清潔劑清洗傷處十五分鐘或許可殺死病毒,並在某種程度上有效防止病毒傳播。狂犬病患者發病後存活率不高,僅有少數狂犬病發病者能在接受密集的密爾沃基療法後存活。 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00-55,000人死亡,當中有多於95%發生在亞洲與非洲,死亡病例絕大多數(97%)由狗引起。除了南極洲外,狂犬病遍佈世界其他六大洲中的150餘個國家。有三十億人居住在仍有狂犬病的國家中。狂犬病的人传人個案极为少见,曾出現於器官移植,极少出於人咬人或接吻。2004年在美国一个未诊断为狂犬病的患者过世之后捐献内脏,获得捐献的四个人因狂犬病身亡。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表示,一起罕見的人類感染浣熊狂犬病病例,造成美國一名腎臟捐贈者在2011年死亡,他的器官移植接受者也在18個月後病發身亡。在歐洲與澳洲,狂犬病只能在蝙蝠身上見到,許多島國則根本沒有狂犬病。.

之间宠物和狂犬病相似

宠物和狂犬病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哺乳动物啮齿目熊科花栗鼠浣熊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哺乳动物和宠物 · 哺乳动物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啮齿目

嚙齒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目,其特徵為上頜和下頜各兩顆會持續生長的門牙,嚙齒目動物必須通過啃咬來不斷磨短這兩對門牙。 哺乳動物中百分之四十的物種都屬於嚙齒目,而且在除了南極洲的其他所有大陸上都可以找到其大量的蹤跡。一般常見的嚙齒目動物有老鼠、松鼠、花栗鼠、囊鼠、豪豬、河狸、倉鼠、沙鼠、豚鼠、八齒鼠、毛絲鼠、草原犬鼠和美洲旱獺。嚙齒目有尖銳的門牙,可以用來啃咬樹幹、咬碎食物和咬擊掠食者。大多數的嚙齒目動物以種子或植物為食,但也有少數以昆蟲或甚至魚類為食。一些物種在歷史上被視為害兽,會偷吃人類的儲糧和傳播疾病。.

啮齿目和宠物 · 啮齿目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貓(學名:Felis silvestris catus),通常指家貓,在現代漢語中也稱貓咪,為小型貓科動物,是為野貓(又稱斑貓;Felis silvestris)中的亞種,此外也有其他未經過《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認可的命名,例如Felis catus。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馴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灣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3,600年前,目的可能為捕鼠及其他齧齒目動物,以防止牠們吃掉--。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犬(或稱狗),但同時也是危害十分廣泛的外來種,由於獵捕的習慣,威脅着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更直接的風險是因狩獵而感染野外病菌的貓,會引入例如狂犬病等進入人類生活圈,因此對飼主知識技術與社會責任要求也較高,先進國家的公衛系統普遍會針對野貓進行抓捕絕育,管理意義即在於此。長期飼育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相當於人類64歲),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等於人類168歲,來自美國德州)。小部分文化在過去亦有食用貓肉的習俗,如越南、廣州等,但現今大部分地區因衛生防疫,或是以貓為寵物等因素而禁止食用貓肉。 品種獲認證的貓會稱為純種貓,主人會以選擇繁殖的方式讓貓繁殖出他們認為趨于“完美”的品種。歷史上也存在因為偶然突變而產生,後給人類保留並加強其特色的品種。.

宠物和猫 · 狂犬病和猫 · 查看更多 »

熊科

即熊科(学名:Ursidae)动物的通称,是一种大型哺乳類,属于食肉目。该科共有六属八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一部分地區。 常见的特征是身躯庞大、四肢粗壮有力、长鼻子、厚毛发、短尾、跖行足、每只脚爪上有五个弯曲锋利不能回缩的爪子(对比猫科动物的爪子是可以回缩的)。北极熊基本是食肉动物,而其他的熊都是杂食动物。 除去母亲带小熊的情况,一般是独自行动。昼出夜伏,不过也会在夜晚或黎明活动,特别是在人类附近的时候。嗅觉极其灵敏,看似笨拙,实际奔跑速度极快,时速可达40km/h,耐力超群,而且可以适应各种气候和地形。秋天時,熊吃了发酵的果子会表现出醉态。熊需要一个掩蔽所,如一个山洞或树洞,以供冬季在其中冬眠,冬眠有时会长达100天。 史前人类就有捕猎熊的历史,为了获取它们的肉和毛皮。它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神话传说、文学、艺术中。但在现代社会,因为栖息地减少和非法的熊制品贸易,熊面临着灭绝的压力。有六种熊处于危险至濒危级别,棕熊在有些地区已经灭绝。.

宠物和熊科 · 熊科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犬.

宠物和狗 · 狂犬病和狗 · 查看更多 »

花栗鼠

花栗鼠属(学名:Tamias),也叫花鼠,是松鼠科地松鼠族的一屬。共有23種,其中西伯利亞花栗鼠生活在亞洲東北部,東部花栗鼠生活在美國和加拿大的東部,其餘的品種均生活在北美洲的西部。.

宠物和花栗鼠 · 狂犬病和花栗鼠 · 查看更多 »

浣熊

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

宠物和浣熊 · 浣熊和狂犬病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宠物和狂犬病之间的比较

宠物有118个关系,而狂犬病有10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3.21% = 7 / (118 + 100)。

参考

本文介绍宠物和狂犬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