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相似
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基督徒,基督教,十字架,上帝,哲學家,犹太人,犹太教,神學,罗马,羅馬教廷,異端,耶稣。
基督徒
基督徒(Christian)是對基督宗教信徒(教徒)的稱呼,泛指相信耶穌是基督和神的儿子及跟從其教導的人,現泛指基督宗教教會的成員,包括天主教信徒、正教會信徒、新教信徒、獨立教會信徒在內的基督教各宗派人士,部分信奉基督教但不加入任何基督教教派的信徒,亦可被稱或自稱為基督徒。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語境所稱的「基督徒」有時指新教信徒。此名稱出自《新約聖經》,當時其著作所用的通用希臘語將基督徒稱為「」(),意思是“基督的人”。 「基督徒」一詞多次出現在《新約聖經》的書信部分,例如在與:從安提阿的教會聚集起首,他們被稱為基督徒;及後,希律·亞基帕曾對保羅表示,「保羅少許的說話,便叫亞基帕作基督徒嗎!」。《彼得前書》裡,彼得把「基督徒」與「受苦」連在一起,也指出「基督徒受苦,不是羞恥,而是榮耀上帝的事」。在保羅傳教時代,基督徒較常以「聖徒」自稱。聖經提到耶穌給基督徒的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為一種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約聖經》希臘文版聖經記載耶稣曾被猶太教宗教領袖拘送到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之後被判處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徵。在歐美文學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難。 作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倫波斯帝國、大馬士革王國、猶大王國、以色列王國、迦太基和古羅馬等地,常用以處死叛逆者、異教徒、奴隸和沒有公民權的人。在當時的社會,這種死刑方式是一種忌諱。由於消耗的資源很大,一年通常只會處死數人,對象是極度重犯。西元337年,羅馬凱撒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現除了每年在菲律賓的復活節,願體驗耶穌被釘死的信徒還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
上帝
上帝,通常是指信仰系統中的至高神。 在华夏信仰中,上帝是天子、帝王、君主中的至上神,又称“帝”、“天”、“天帝”、「太一」、「皇天」、“昊天上帝”,和后土成對,並稱「皇天--土」。緯書又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义礼智信。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受到基督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教的神。.
哲學家
哲學家(Philosopher),哲學的研究者,對哲學懷抱興趣,擁有廣泛的知識,並且能夠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特定的哲學問題。根據歐洲哲學傳統,哲學家研究的主題包括美學、倫理學、知識學、邏輯學、形而上學,以至於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等。.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犹太教
犹太教(יהדות ),中文曾俗稱挑筋教或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产生的,是猶太人的信仰、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犹太教是一神論的宗教,其主要經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經)在內的塔納赫(即希伯來聖經,基督教稱為舊約聖經),以及包括口傳律法(密西拿)、口傳律法註釋(革馬拉)以及聖經註釋(米德拉什)在內的塔木德,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和以色列人立約的關係。 犹太人是一種See, for example, Deborah Dash Moore, American Jewish Identity Poli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8, p. 303; Ewa Morawska, Insecure Prosperity: Small-Town Jews in Industrial America, 1890-194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神學
學(Θεολογια,theologia,Theology)一詞,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學說。神學一詞的希臘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和λογος(即「道/話語/學說」)兩個字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類對上帝正確認識的學說之意。為宗教研究的一個領域。 在羅馬的君士坦丁與狄奧多西崇信基督教以後,在歐洲,神學多被用以指稱基督教神學,但在基督教神學之外,還有伊斯蘭教神學、猶太教神學等神學體系。有些科學理論家和人文主義代表由於神學受到認信傳統所規限而拒絕神學,並且主张公立大學不應該有神學系的設置。.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宗教迫害和羅馬教廷 · 羅馬教廷和馬吉安主義 ·
異端
端,指不屬於主流思想的思維派別,通常具有負面含意,意稱指著正宗以外的旁門左道,而非正當的當下之普及、普遍,不被大眾所認同的「異類」。但也可能指說不重要的流派,不該被需要的,不被需要的,不應該存在世上的思想或事物,稱之為異端。 異端一詞常被用在於宗教中使用,指非正統信仰之間,稱呼外來的宗教為「異教」,而那些異類教徒大多泛指多為不同信仰的非主流人士,極為少數人一派。異端常常被主流人士排擠,他們大多是被主流教者為了保存宗教主旨的教義純潔性,與正當性,優越且完整性,正統的繼承者,而往往推向谷底深淵,不信教者,不同教者是往往是被排他主義者拿來做攻擊、揶揄、投射、等肅清抹滅的對象。.
耶稣
耶稣(4BC-30/33AD)(古希伯來語:יהושוע,拼為Yahushua,Ἰησοῦς,可拼为Iesous,Jesus),基督宗教的中心人物,以犹太教为基础开创了基督教,並被尊稱為基督或耶穌基督。 按照傳統基督教的信仰,耶穌視同三位一體的-神/主的位格之一,稱為「聖子」或「上帝之子」。為了將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道成肉身,降世為人,成為舊約聖經撒迦利亞書中所預言的彌賽亞(天主教思高譯本譯為“默西亞”),就是「受膏者」,神所膏的君王和大祭司。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生下耶穌。他三十歲開始傳道,宣揚愛神和愛人的福音,信他的人會永遠不死。傳道三年半,他被猶太祭司該亞法控告,被羅馬官府本丟·彼拉多總督判處死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而這正好成就了耶穌降生的目的,他的死為世人的罪付上贖價。他三天以後復活,顯現給他的門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後升天,坐在天父的右邊。他還要榮耀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與死人,信從他的人將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的共同点。
- 什么是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之间的相似性
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之间的比较
宗教迫害有142个关系,而馬吉安主義有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5.61% = 12 / (142 + 72)。
参考
本文介绍宗教迫害和馬吉安主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