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之间的区别

宗室 (清朝) vs. 阿巴泰

宗室(z),音譯烏克孫,俗名黄带子,是出身清朝皇族愛新覺羅氏嫡系的皇族成員所享有的稱號。沒有爵位的皇族宗室,可以在名字(gebu)之前冠上「宗室」,以表示其身份。.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之间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相似

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努尔哈赤塔拜多罗贝勒岳樂崇德代善德格類皇太極碩託莽古爾泰褚英豪格清史稿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努尔哈赤和宗室 (清朝) · 努尔哈赤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塔拜

塔拜(z;),努尔哈赤第六子。塔拜生于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月十八,生母是钮祜禄庶妃。被封为辅国将军。清太宗崇德四年(1639年)八月初九,塔拜病死,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辅国公,朝廷賜予谥号為「慤厚」。.

塔拜和宗室 (清朝) · 塔拜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z),簡稱貝勒,为清朝宗室爵位。 贝勒一词原为明代女真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極烈”的异译,汉译为“王”。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贝勒成为其宗室封爵名,在天命年间置四大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其中设多罗贝勒封号,为第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而高于固山贝子,亦可用以册封蒙古贵族。「多羅」满语意為一隅、一角,相當於漢人的一鄉。 無論是皇帝的兒子還是其他皇族的兒子,都有可能被晉封貝勒。不過,任何爵位還是得經過皇帝的冊封,才能得到,也就是說,只有被冊封為『多羅貝勒』這個爵位的人,才能稱為『貝勒』,不是天生就能獲得,也並不侷限於皇子或是宗室。.

多罗贝勒和宗室 (清朝) · 多罗贝勒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岳樂

岳樂(z;),一名岳洛。清太祖之孫,饒餘郡王阿巴泰第四子。清初宗室、親王。.

宗室 (清朝)和岳樂 · 岳樂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崇德

崇德(v;;元年:1636年-末年: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清朝使用此年号共八年。 崇德八年八月清世祖即位沿用。.

宗室 (清朝)和崇德 · 崇德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代善和宗室 (清朝) · 代善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德格類

德格類(z;),努尔哈赤第十子。德格類生於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十三日,生母是繼妃富察氏。 最初授職為台吉。天命六年(1621年),領軍侵略奉集堡,即將退兵之時,有一士卒指出明兵所在,德格類偕同岳託、碩託進擊明兵,擊敗明將李秉誠。再偕同台吉寨桑古檢閱三岔河橋,至海州,城中官民張樂舁輿迎接德格類等,命令軍士不准擾民,不准掠奪財物,不准住宿城上,不准進入民居。翌日,遣視三岔河者還報橋毀及無舟楫渡河而退兵。天命八年(1623年),偕同阿巴泰討伐喀爾喀扎嚕特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再跟從代善討伐扎嚕特部。 天聰三年(1629年),偕同濟爾哈朗侵略錦州,焚其積聚。論功行賞進爵位為和碩貝勒。天聰五年(1631年),清朝初設六部,命德格類掌管戶部事務。跟從大軍圍攻大凌河,德格類率兵策應,擊破明監軍道張春。同年十月,祖大壽投降,偕同阿巴泰等偽裝為明軍襲擊錦州,擊斬明兵甚眾。天聰六年(1632年),偕同濟爾哈朗等侵略歸化城。再偕同岳託侵城略地,自耀州至蓋州迤南。天聰七年(1633年),攻克旅順口。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大軍伐明,撫定蒙古來歸人戶。攻克獨石口。又攻打赤城,城並未攻拔而退兵。入保安州,會師於應州後退兵。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德格類逝世。皇太極到臨其喪禮,痛哭哀悼,漏盡三鼓才回去。又於中門設幄以祭奠,撤消庭饌三日。 同年十二月,莽古爾泰雖然已死,仍為親妹莽古濟格格屬下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盟誓怨望,即將危及皇太極,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以大逆之罪削除莽古爾泰宗籍,德格類以同謀之罪,被追削貝勒之爵位。其子鄧什庫受牽連而被削去宗籍;德克西克,以侍衛跟從豪格征討張獻忠時戰死,世祖下詔其子輝爾食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聖祖下命恢復德格類一系宗籍,賜紅帶子為「覺羅」。.

宗室 (清朝)和德格類 · 德格類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宗室 (清朝)和皇太極 · 皇太極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碩託

碩託(a;),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孫、禮烈親王代善第二子。 碩託初授台吉之職。天命六年(1621年),跟從大軍伐明,攻打奉集堡。天命十年(1625年),偕三貝勒莽古爾泰救援科爾沁部。天命十一年(1626年),跟從代善討伐喀爾喀巴林部,又再討伐扎嚕特部,兩戰皆有軍功,授為貝勒。天聰元年(1627年),從二貝勒阿敏等討伐朝鮮。又從皇太極戰明軍於大凌河,圍攻錦州。天聰四年(1630年),大軍攻克永平後,偕同阿敏駐守當地。阿敏引還,碩託連坐被削去爵位。天聰五年(1631年),跟從大軍進攻錦州,明兵攻入阿濟格營中,碩託力戰傷股,皇太極親酌金卮慰勞他。明兵趨至大凌河,碩託擊敗張春,再傷其手。論功行賞其功勞,賞賜采緞十匹、布百匹。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代善自喀喇鄂博攻克得勝堡,又擊敗朔州騎兵。偕同其三弟薩哈璘侵略代州,攻拔崞縣,分兵攻克原平驛。再被封為貝子。 崇德元年(1636年),跟從太軍討伐朝鮮,圍攻南漢山城,擊敗援兵二萬餘人。崇德二年(1637年),偕同阿濟格攻克皮島。崇德三年(1638年),偕同濟爾哈朗攻打寧遠。崇德四年(1639年),因僭越皇太極,被降為輔國公。偕同阿爾格伐明,俘獲無算,論功行賞時,賞賜駝、馬各一匹。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跟從多爾袞圍攻錦州。又因離城長久駐扎,又派遣士卒私自回歸兩罪,朝廷評議削爵。皇太極責備他後,改為罰銀一千。再復封貝子。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碩託與侄兒(薩哈璘之長子)阿達禮謀立睿親王多爾袞,被譴謫而死,以罪削爵,廢黜宗室資格。.

宗室 (清朝)和碩託 · 碩託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莽古爾泰

莽古爾泰(a;),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四大貝勒之一。.

宗室 (清朝)和莽古爾泰 · 莽古爾泰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褚英

褚英(a;),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母哈哈纳扎清(元配)。.

宗室 (清朝)和褚英 · 褚英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宗室 (清朝)和豪格 · 豪格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所設清史館纂修的清史未定稿,體例依照之前的正史,分「紀、志、表、傳」四部分。 民国三年(1914年),清史馆设立,此後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到1927年,主持纂修工作的清史館馆长趙爾巽見全稿已經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将各--以《清史稿》的名稱刊行,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匆忙付梓,致使體例不一、繁簡失當。「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由於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清史稿》書中對清朝歌功頌德,貶低辛亥革命。國民政府北伐後,将《清史稿》定為禁書,禁止刊印及發售;後来解禁。 到目前為止,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史,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有的將其列入「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

宗室 (清朝)和清史稿 · 清史稿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之间的比较

宗室 (清朝)有86个关系,而阿巴泰有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8.28% = 13 / (86 + 71)。

参考

本文介绍宗室 (清朝)和阿巴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