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宋国和屈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宋国和屈建之间的区别

宋国 vs. 屈建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屈建(),屈氏,名建,字子木,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 前551年,楚康王杀令尹子南,任命蒍子馮为令尹,屈建为莫敖。前550年,屈建率兵伐陈国之庆氏兄弟。前548年,屈建率军灭掉倒向吴国的舒鸠国。吴王诸樊率军报复,被楚军射杀。前547年,伍举因为是申公王子牟的女婿出逃郑国,还想去晋国。和伍举关系好的蔡国大夫公孙归生(声子),出使完晋国,又出使楚国。屈建问他,晋国的卿大夫比楚国如何。声子说晋卿不及楚,晋大夫都是卿的材料。并且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楚材晋用)。还举了的析公、雍子、巫臣、苗贲皇例子,通过这让屈建和楚康王召回了伍举。前546年,屈建应住在王宫里宋国向戌的邀请,参加弭兵之盟。他确保了晋国的属国向楚国进贡,同样,楚国的属国也向晋国进贡。并且是楚国先于晋国歃血。屈建与晋国赵武交谈,赵武答不上话,赵武让叔向应对,屈建也答不上话。他又向赵武问范武子士会的德行。次年,屈建去世。赵武到楚国奔丧。.

之间宋国和屈建相似

宋国和屈建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向戌大夫令尹弭兵之盟趙武鄭國楚国春秋春秋时期晋国

向戌

向戌,子姓,向氏,生卒年不詳,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左师,以倡導促成春秋弭兵会盟著名。 春秋時代晉國、楚國爭霸,爭戰連年,在中原地區的各小國如宋、鄭等受害最甚,因此希望,前579年宋國大臣華元倡導和議,但三年後楚國毀約而未成。 前564年(鲁襄公九年、宋平公十二年)春,宋国发生火灾。执政的司城乐喜命华臣调集常备兵,华臣命隧正调集远郊城堡之兵,赶赴火灾发生的地点。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华阅任宋国右师,向戌任宋国左师。 前556年(鲁襄公十七年、宋平公二十年)宋国的右师华阅死后,其子华皋比出任华氏宗主。华阅的弟弟华臣认为华皋比力量微弱,派人暗杀其家宰华吴。六名杀手潜入华吴的卢门,将当时位于向戌身后的华吴用铍刀杀死,向戌很害怕,说:“老朽我没有罪。”坏人就对向戌撒谎说:“我们是华皋比派来杀华吴的。”然后幽禁了华吴的妻子,对她说:“把你的大玉璧给我。”以此伪装成贪财的劫匪。宋平公查明真相后说:“华臣不仅残暴地对待他的宗室,而且使宋国的政令大乱,一定要驱逐他。”向戌劝道:“华臣是宋国的卿大夫,大臣之间不和睦是国家的耻辱,不如封锁丑闻。”于是宋平公没有加罪于华臣。向戌此后变得很怕华臣,自己做了一根短马鞭,每次经过华臣门口时就和车夫一起抽打马,让车快点跑过去。十一月廿二,国人追赶疯狗追到华臣家里,华臣心里有鬼,以为这些人是来讨伐自己的,便匆忙逃亡去了陈国。 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宋平公二十九年),宋国寺人(太监)惠墙伊戾因嫉恨太子痤,在他和楚国使者会面的地方埋藏好伪造的牺牲和盟书,向宋平公告发太子将要谋反。平公询问侍妾弃和左使向戌是否有这样的事,两人都称自己听到了消息,于是太子被囚禁。太子派人让公子佐在中午前救他,向戌知道后故意拉着佐聊天,太子自杀,公子佐被立为太子,其母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宋平公渐渐知道太子痤冤死的真相很愤怒,又找不到向戌和弃在幕后操作的口实,于是在朝堂上架了口大锅把寺人惠墙伊戾活活烹了。 弃被立为国君夫人后没有送礼给向戌。某天向戌看到她的养马人,就故意问:“你是谁啊?”养马人回答:“我是国君夫人的养马人。”向戌说:“原来我们国家还有个国君夫人啊,我怎么不知道呢?”养马人就报告给了弃。于是弃让人带上玉石、锦缎和宝马奉送给向戌,说:“这是国君的侍妾弃送给您的礼物。”向戌对使者说:“这哪儿是国君的侍妾送的,明明是国君夫人送的。”于是让送礼者又重新说了一遍,才扣首接受了礼物。 向戌身為宋國大夫,在前547年開始牽線晉楚兩國重臣,意圖再次達成弭兵和議,由於他與晉國大夫趙文子,楚國令尹子木關係友善,他先親自造訪晉、楚二國,籍這兩人在國內的影響力說服楚晉,並親自拜訪齊國,遣使秦國,使之答應會盟於宋,各小國亦。但晉楚之間對於禮儀細節以及誰為盟主的問題而爭議,向戌加以調解,加上晉國趙文子考量情勢決定退讓盟主之位,使會議得以順利在前546年召開進行,最後成功下盟約,使晉楚之間維持了數十年較為和平的日子。 他立下功勞之後,向宋公請賞封邑,大臣子罕認為兵為國家重要之事,完全廢兵是危險的,而且他只是用詐術完成使命,還想請賞,是貪得無厭,向戌聽到此話,也同意他的看法因此辭去封邑的要求,《左傳》的作者認為他是個知過能改的人。.

向戌和宋国 · 向戌和屈建 · 查看更多 »

大夫

大夫可以指:.

大夫和宋国 · 大夫和屈建 · 查看更多 »

令尹

令尹,即楚國宰相。一說其名源於伊尹,但亦存爭議。 楚武王時設置令尹,入則領政、出則統軍。直到楚國被秦國所滅,令尹一直是楚國的最高官職,兼有中原諸侯國相、將的權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親族出任,非王族擔任令尹的,可考證的只有楚文王時的彭仲爽(申國平民),以及楚悼王時的吳起(魏國將軍)兩人而已。 楚国行政官制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军事官制以柱国为名,上柱国执一国之军,为各军之长。令尹、柱国居上卿之位,多由楚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

令尹和宋国 · 令尹和屈建 · 查看更多 »

弭兵之盟

弭兵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两次重要的外交事件。弭兵意思为平息战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人曰弭兵,而我弗許。.

宋国和弭兵之盟 · 屈建和弭兵之盟 · 查看更多 »

趙武

趙武(),'''嬴'''姓,'''赵'''氏,名武,谥文,又称赵文子、赵孟,赵盾之孫、趙朔之子,母為晉成公之女,晉景公之姊赵庄姬。.

宋国和趙武 · 屈建和趙武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宋国和鄭國 · 屈建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宋国和楚国 · 屈建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春秋

春秋可以指:.

宋国和春秋 · 屈建和春秋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宋国和春秋时期 · 屈建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宋国和晋国 · 屈建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宋国和屈建之间的比较

宋国有106个关系,而屈建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7.41% = 10 / (106 + 29)。

参考

本文介绍宋国和屈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