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宋四家和米芾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宋四家和米芾之间的区别

宋四家 vs. 米芾

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而且,蔡襄(1012年)从生活年代的角度看,在苏(1037年)、黄(1045年)、米(1051年)三人之前,但宋四家排序反而把蔡襄放在最后;況且蘇、黃、米三人排序與其出生年相符,而且蔡反而排行最後,的確有悖常理。 也有人認為是「蔡」應為蔡襄,將蔡排在最後是聲韻問題,且蔡襄書法造詣不見得遜於蔡京,而且蔡京出生於1047年,照此排序因為第三位才是,因此宋四家中「蔡」應為蔡襄。. 米芾(),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

之间宋四家和米芾相似

宋四家和米芾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书法北宋國立故宮博物院黃庭堅蜀素帖蔡襄臺北苏轼

书法

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當代對實踐書法的定義有:.

书法和宋四家 · 书法和米芾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北宋和宋四家 · 北宋和米芾 · 查看更多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博物院),俗稱臺灣故宮(博物院)或臺北故宮(博物院),別名中山博物院,為臺灣最具規模的博物館以及八景之一,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與漢學研究機構。館舍坐落在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和臺灣省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和四川等地,古物陳列所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隨後第二次國共內戰的爆發再度導致時局動盪,1948年11月10日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在內的6個機構於是決定遷往臺灣,幾經改組易名,最終由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合併為國立故宮博物院,1965年11月12日在臺北現址復院開幕。此後,博物館歷經多次館舍擴建和修繕,並致力打造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加值應用的虛擬博物館,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也在2015年12月28日啟用。 國立故宮博物院物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藏品時間跨度涵蓋新石器時代至今長達8,000年,各類藏品分別交由器物處、書畫處、圖書文獻處和南院處等4個策展部門管理,當中以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古代早期的名家書畫、善本古籍和官窯瓷器等蒐藏最具影響力。展廳內是按照文物類別以編年方式系統性地陳設4,000餘件展品,器物類展件相隔半年至2年輪換一次,書畫和圖書文獻類展件則每3個月定期更換。.

國立故宮博物院和宋四家 · 國立故宮博物院和米芾 · 查看更多 »

黃庭堅

黃庭堅(),字鲁直,號山--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诗人,乃江西詩派祖師。书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曾習藝於苏轼,并称苏门四学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为太師、龍圖閣直学士,謚文節。.

宋四家和黃庭堅 · 米芾和黃庭堅 · 查看更多 »

蜀素帖

《蜀素帖》,為北宋書法家米芾的墨寶。寫於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今藏於台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 《蜀素帖》亦称《擬古诗帖》、《诸体诗》,清乾隆末年编簒《石渠宝笈续编》时取今名。《蜀素帖》縱長27.8公分,橫長270.8公分。「蜀素」指的是這卷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湖州郡守林希寶存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裝裱成卷。當時許多書法家只敢在蜀素上書寫少許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寫的滿滿的八首詩句。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董其昌以「獅子捉象,以全力赴之」來形容。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於俗」的人格特質。 《蜀素帖》真迹在明代时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人收藏,清代曾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蜀素帖》曾摹刻入《戏鸿堂帖》及《三希堂帖》等,民国初年,其墨迹经北京的延光室(书画出版社)按黑白摄影柯罗版印刷的形式出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又有类似的影印本面世,近年已按彩色印刷出版。.

宋四家和蜀素帖 · 米芾和蜀素帖 · 查看更多 »

蔡襄

蔡襄(),字君谟,号莆阳居士,諡號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遊縣(今福建省仙遊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錄》、《荔枝譜》等書。.

宋四家和蔡襄 · 米芾和蔡襄 · 查看更多 »

臺北

--北(Tâi-pak,俗體字書寫作--北)是臺灣的地理名詞,詞義為「臺灣之北」;原本指稱北臺灣,19世紀末臺北建城後,漸用於專指以此城池為中心發展的都市。 「臺北」依照定義的不同涵蓋不同的範圍。行政區的臺北指臺北市,都會區的臺北則指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人口約700多萬人,有的機構定義臺北都會區會再加上桃園市,人口超過920萬人,面積3678平方公里,為世界第50大都會區。.

宋四家和臺北 · 米芾和臺北 · 查看更多 »

苏轼

苏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醫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鐵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學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學方熾時,加賜諡號文忠,複追贈太師。有《東坡先生大全集》及《東坡樂府》詞集傳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編有《蘇文忠公全集》。 其散文、诗、词、赋均有成就,且善书法和繪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认韻文散文造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与陸游并称「苏陆」;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苏、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政治上,在王安石變法期間,雖贊同政治應該改革,但反對王安石任用的後任呂惠卿及一些「拗」的政策,招來新黨爪牙李定橫加陷害;後來又因反對「盡廢新法」受到司馬光為首的舊黨斥退,終生當不了宰相。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宋哲宗紹聖復述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墓在河南郏縣。.

宋四家和苏轼 · 米芾和苏轼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宋四家和米芾之间的比较

宋四家有24个关系,而米芾有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1.59% = 8 / (24 + 45)。

参考

本文介绍宋四家和米芾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