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安德天皇

指数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73 关系: 历史合掌村壽永壇之浦壇之浦之戰大宰府大內裏天叢雲劍天皇宮崎縣守貞親王宗氏安德天皇對馬島山口县岐阜县帝都三好市 (德島縣)三島村三神器下关市平家平家落人平宗盛平安京平安时代平德子平清盛平時子久留米市京都征夷大將軍德岛县德島後鳥羽天皇俱利伽羅峠之戰八咫鏡元曆硫磺島 (鹿兒島縣)福原京福冈县第二次世界大战白川鄉養和西國香川县高倉天皇高松市讚岐國鹿儿岛县...鹿兒島郡阿波國赤間神宮薩摩國蔓橋自殺長門國長濱豐彥東國椎葉村水天宮水天宮 (久留米市)水神治承泉涌寺源義仲源義經源赖朝源氏明治日本日本投降打撈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新!!: 安德天皇和历史 · 查看更多 »

合掌村

#重定向 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構造村落.

新!!: 安德天皇和合掌村 · 查看更多 »

壽永

壽永(1182年五月二十七日至1185年三月二十四日以後)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與後鳥羽天皇,也是後白河法皇的院政期。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新!!: 安德天皇和壽永 · 查看更多 »

壇之浦

壇之浦()是山口縣下關市周邊的海域名和地名。馬關戰争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治承・壽永之亂(源平合戰)的最後戰役「壇之浦之戰」的舞台。 面對關門海峽最窄之處,所以連結本州和九州的陸上交通機關多從壇之浦和對岸的和布刈(福岡縣北九州市門司區)之間橫渡關門海峽。 現在的町名(下關市壇之浦町)指關門橋直下周邊,但是廣義的包含壇之浦町・御裳川町・本町一帶。.

新!!: 安德天皇和壇之浦 · 查看更多 »

壇之浦之戰

壇之浦之戰(壇ノ浦の戦い)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5年4月25日(元曆2年/壽永4年3月24日)於日本長門國壇之浦(位於今山口縣下關市)發生的一場戰役,為源平合戰的最後一戰。.

新!!: 安德天皇和壇之浦之戰 · 查看更多 »

大宰府

大宰府是日本在7世紀時設立管理九州地區的行政機關,設於筑前國(位於現在的福岡縣太宰府市),大宰府下設有一職負責所有事務,其下還設有大宰權帥及大宰大貳兩位副手。.

新!!: 安德天皇和大宰府 · 查看更多 »

大內裏

大内裏,為日本平安京內的宮城,因平安京「規劃」為二重城制度,所以也相當中文語意境的皇城,而「內裏」、「皇居」才相當中國的宮城;實際上,平安京直至幕末都未起造城墎,故大內裏應視同京城,平安京淪為山城國的一部分。自12世紀以降,平安京大內被燒燬後,天皇遷居土御門東洞院殿(即京都御所),其周遭亦定有大內裏的「區域」,而天皇居住的內宮稱「内裏」不再稱為「大内裏」。14世紀後,因大內裏區域漸漸模糊消失,基於現實,"天皇所居的宮城統稱為「大内裏」",成為一般化的說法。原大內裏東西約1.2km、南北約1.4km,較明朝行宮鞏華城稍大。 大内裏的宮城門有:.

新!!: 安德天皇和大內裏 · 查看更多 »

天叢雲劍

天叢雲剣又名草薙劍(くさなぎのつるぎ、くさなぎのけん),乃日本神道的三神器之一;另有別名都牟刈大刀(つむがりのたち)、八重垣劍(やえがきのつるぎ)、沓薙劍(くつなぎのけん)等。.

新!!: 安德天皇和天叢雲劍 · 查看更多 »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新!!: 安德天皇和天皇 · 查看更多 »

宮崎縣

宮崎縣()位於九州東南部,東瀕太平洋、南接鹿兒島縣、西接熊本縣、北接大分縣。首府位於宮崎市。前任宮崎縣知事為日本藝人東國原英夫,無黨籍,任期為2007年1月23日至2011年1月20日。現任宮崎縣知事為,無黨籍,任期自2011年1月21日至今。.

新!!: 安德天皇和宮崎縣 · 查看更多 »

守貞親王

守貞親王()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初期的一位皇族。他是高倉天皇的次子,為七條院(坊門殖子、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後鳥羽天皇的同母兄。 守貞親王年幼時由平知盛夫妻撫養,其乳母是平知盛的夫人治部卿局。1183年平家撤離京都的時候,守貞親王被當作皇太子,同安德天皇一起被帶往西國。 1185年平家滅亡後,守貞親王被救出,送還京都。1192年(建久2年)元服。後來娶持明院基家的女兒陳子(即後來的北白河院)為妃,以持明院為御所,是為日本天皇派系持明院統的始祖。守貞親王由於感歎自己的懷才不遇,於1212年(建曆2年)出家,改名「行助」。此後人稱行助入道親王。 八年之後的1221年(承久3年),後鳥羽上皇發出討伐鐮倉幕府的院宣,但最後卻被幕府執權北條泰時擊敗,史稱承久之亂。鐮倉幕府廢黜了仲恭天皇,並將後鳥羽、土御門、順德三位上皇流放外地。北條泰時認為後鳥羽上皇參與了反對幕府的行動,其後代不配成為天皇,因此將行助入道親王唯一一位沒有出家的兒子茂仁王迎立為帝,是為後堀河天皇。行助入道親王則被尊為太上天皇、治天之君,開設院政,代理天皇行使政務,人稱持明院宮、持明院法皇或廣瀨院。翌年病逝,追贈後高倉院的院號。.

新!!: 安德天皇和守貞親王 · 查看更多 »

宗氏

宗氏是日本古代支配對馬國的守護、戰國大名。宗氏是惟宗氏的支族,但自室町时代中期左右开始自称桓武平氏、平知盛之后。在日本與朝鮮貿易史上曾扮演過重要角色。.

新!!: 安德天皇和宗氏 · 查看更多 »

安德天皇

安德天皇(;,治承2年11月12日-壽永4年3月24日)乃日本第81代天皇(1180年5月18日-1185年4月25日,治承4年4月22日-壽永4年3月24日在位),名言仁()。 安德天皇是高倉天皇的長子,其生母是平清盛的女兒平德子(建禮門院)。治承2年(1178年)11月12日出生,他的出生標誌著平家的權力達到了巔峰。未滿一歲的他,在12月15日便被立為太子。治承4年(1180年)2月21日,高倉天皇禪位給了他,當時年僅2歲,政治實權則由外祖父平清盛掌握。當時東國的源氏紛紛起兵反對平家,因此即位的當年,平清盛將首都遷到平家的據點福原,試圖更加穩固地控制朝廷;但半年之後就將首都遷回了平安京。1181年平清盛病逝,極盛一時的平家迅速衰落。 壽永2年(1183年),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破平家,逼近京都。平家在平宗盛的率領下撤離京都,安德天皇、守貞親王連同象徵著天皇權威的三神器一起被劫往西國。平家一門到達九州島的大宰府,但被當地豪族逐出;隨後逃往讚岐國的屋島(今香川縣高松市屋島地區)並創立行宮。以屋島為據點,同源氏對抗。壽永4年(1185年),源賴朝派源義經攻打屋島。平家戰敗,挾安德天皇逃亡海上。此後在長門國赤間關的壇之浦爆發平家和源氏間最後的決戰。平家戰敗,外祖母二位尼將傳國神劍插在身上,將傳國神璽掛在天皇的脖子上,抱著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投海自殺身亡。 天皇的生母建禮門院在天皇投水之後也跳水自殺,但被源氏方面的武士救起,送往京都。 根據《平家物語》的說法,壇之浦之戰後,神璽和神鏡都被源氏武士獲得,送回京都。而神劍同安德天皇永遠沉入了海底。另有傳聞稱壇之浦之戰發生的翌日,安德天皇的遺體被漁夫打撈上岸。 壇之浦之戰一年後,鐮倉幕府的將軍源賴朝為了安撫安德天皇的怨靈,建立阿彌陀寺御影堂,阿彌陀寺附近的陵墓被稱為阿彌陀寺陵。安德天皇後來被奉為久留米水天宮(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祭神,成為水神、安產之神,與其生母建禮門院一起,被各地的水天宮祭祀。明治時代,阿彌陀寺改為赤間神宮(山口縣下關市)。.

新!!: 安德天皇和安德天皇 · 查看更多 »

對馬島

#重定向 对马岛.

新!!: 安德天皇和對馬島 · 查看更多 »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新!!: 安德天皇和山口县 · 查看更多 »

岐阜县

岐阜县()位于日本中部的東海地方,為八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与长野县、爱知县、三重县、滋贺县、福井县、石川县、富山县比鄰。面积10,598.18km²,人口约200万人。.

新!!: 安德天皇和岐阜县 · 查看更多 »

帝都

帝都,亦稱皇都,是指帝国的正式首都,與行在意義相對,一般是皇帝、皇宮與朝廷所在之地。中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國家都有此用法。 秦王政統一中國後定都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自稱始皇帝,因此咸陽也被稱之為帝都。唐代李白詩:「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李商隱詩:「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以上兩處帝都均指當時國都長安(今西安)。《稱謂雜記》·帝都:「燕王永樂奪其侄,十九載返燕京,以都之。洪熙欲帝都洪武金陵,故以燕京為行在,崩而事已。」 日本在大日本帝國時期,常以帝都來稱呼首都東京,而部分以東京為營業據點的企業,其名稱中也帶有「帝都」一詞,如京王帝都電鐵(今京王電鐵)、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今東京地下鐵)、帝都自動車交通(此為計程車公司)等。而昔時日本文人時常會有「帝都東京」、「帝都倫敦」(大英帝國首都)、「帝都柏林」(德意志帝國首都)、「帝都维也纳」(奧匈帝國首都)、「帝都君士坦丁堡」(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首都)等说法。史量才《稱謂雜記》·帝都:「睦仁既知舊都平安京之窒礙不可行,來治幕府江戶,以遷都於舊京師東,稱『帝都東京』,此日本王政復古之稱,實在幕府都城也。」 另外,在中国大陆ACG爱好者口中,帝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诙谐说法。.

新!!: 安德天皇和帝都 · 查看更多 »

三好市 (德島縣)

三好市()是位於德島縣西部的行政區劃,同時與四國地區的另外三縣香川縣、愛媛縣、高知縣接鄰,佔全德島縣面積的六分之一,也是四國地區面積最大的市町村級行政區劃,但由於位於山區,轄內近90%的土地為山地,實際上可居住地區的面積僅有13%,主要市區位於轄區北部吉野川沿岸。.

新!!: 安德天皇和三好市 (德島縣) · 查看更多 »

三島村

三島村()是日本薩摩半島以南約40公里海面上的四個島嶼組成的一個自治體,包括三個有人島黑島、硫磺島和竹島和一個無人島新硫磺島。此三島為琉球群島最北端的島嶼:.

新!!: 安德天皇和三島村 · 查看更多 »

三神器

三神器是指日本创世神话故事中,源自天照大神,並在其後代日本天皇手中代代流傳的三件神器。目前仍然有一些日本人認為三神器是代表天皇的正统象征,类似中国的传国玺與朝鲜半岛的。.

新!!: 安德天皇和三神器 · 查看更多 »

下关市

下關市()是位於日本山口縣的市,為本州最西端的都市,地處關門海峽北岸,人口約27万,是山口县人口最多的城市,且為縣內唯一的中核市。.

新!!: 安德天皇和下关市 · 查看更多 »

平家

#重定向 伊勢平氏.

新!!: 安德天皇和平家 · 查看更多 »

平家落人

平家落人是在源平合戰(治承壽永之亂)敗北,隱遁於僻地的敗殘者。主要是平家一門及其郎黨、幫助平家方者。或稱平家落武者,但是落人之中不僅限武士,也包含公卿、女性、兒童等,所以一般稱作平家落人。這類平家落人逃往特定地域的傳說,俗稱平家落人傳說。日本全國有132個村落自稱是落人的子孫,但是大多被認為欠缺信憑性。.

新!!: 安德天皇和平家落人 · 查看更多 »

平宗盛

平宗盛(),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平清盛的三子及繼承人。最高官位為從一位內大臣,因其所領導的平氏一族後來敗退到屋島,一般稱之為「屋島大臣」。後來在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中的壇之浦之戰戰敗後被源賴朝下令斬首。.

新!!: 安德天皇和平宗盛 · 查看更多 »

平安京

平安京復元模型圖 平安京是日本在794年(延曆13年)桓武天皇從舊都長岡京遷都後至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期間的首都,位於現在京都府京都市中心地區。.

新!!: 安德天皇和平安京 · 查看更多 »

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長岡京(784年至794年)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是奈良時代,之后是镰仓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發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發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平安时代日本在804年、838年有兩次遣唐使交往(894年未成行)。天台和真言密宗佛教得到發展。 894年废止遣唐使之后,開始發展日本独自的国风文化。.

新!!: 安德天皇和平安时代 · 查看更多 »

平德子

平德子(1155年-1214年1月25日)是平清盛的次女,母親是平時子。高倉天皇的中宮,也是平家一門唯一的中宮。她是安德天皇的生母。後來被稱為建禮門院,一般也多稱她為建禮門院德子。 1171年進入高倉天皇的後宮,1178年生下安德天皇。1181年高倉天皇退位後,院号宣下,從此被稱為建禮門院。1183年,因源氏攻擊平氏一門而離開京城,逃往西國。1185年,壇之浦之戰時,與安德天皇一同跳海自殺,但是沒有死去,被源氏一族捉到。戰後被當做俘虜送回京城,之後出家,號「直如覺」。 之後她進入大原寂光院,度過殘生,可謂是平氏一族滅亡悲劇中的女主角。.

新!!: 安德天皇和平德子 · 查看更多 »

平清盛

平清盛(、元永元年-治承5年閏2月4日),日本平安時代後期的武將、公卿、政治家。伊势平氏的栋梁平忠盛的嫡长子。1156年的保元之乱後贏得後白河天皇的信賴,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打败了源义朝巩固其地位。1167年升任太政大臣(相國),隔年出家,女儿平德子嫁給高仓天皇成為皇后,開創了誇稱「除了平氏一族之外,其他人都不配當人」(平氏にあらずんば人にあらず)的平氏政權輝煌時代,但逐渐平氏的独裁引起了贵族、僧人、武士的反对。后来他对後白河法皇十分不满,治承三年(1179年)發動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於鳥羽殿。治承4年(1180年)2月,他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外孙安德天皇即位。平清盛于1181年死于热病,三年后平氏被河内源氏打败,兵权也被夺取。.

新!!: 安德天皇和平清盛 · 查看更多 »

平時子

平時子(,1126年-1185年4月25日)是日本平安時代末期的女性,平清盛的繼室。她是下級貴族平時信之女,平時忠、平滋子之姊,與清盛之間生下宗盛、知盛、重衡、德子等子女。 承安元年(1171年),敘從二位,被稱為二位尼,在清盛過世後成為平氏一族重要的精神支柱。壇之浦之戰時,她抱著外孫安德天皇,告訴他「波濤之下也有帝都」(「波の下にも都がございます」),與天皇投海自殺身亡。 Category:堂上平氏 category:1126年出生 category:1185年逝世 Category:平家 Category:日本女官 Category:日本人物神 Category:日本自殺者 Category:平安時代女性.

新!!: 安德天皇和平時子 · 查看更多 »

久留米市

久留米市()是日本福岡縣南部(筑後地方)的主要城市。為1889年4月1日日本實施市制時,全日本第一批成立的城市之一。 2005年2月5日,三井郡北野町、三瀦郡三瀦町、城島町、浮羽郡田主丸町併入久留米市後,使全市人口突破了30万,並在2008年升格成為中核市。 現在久留米市的人口為福岡縣內第三多,僅次于已成為政令指定都市的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在全九州地方則排第八位。以久留米市為中心的久留米都市圈除了包括位於福岡縣南部的城鎮以外,也包括了位於佐賀縣東部的城鎮,整個都會區的人口達到46萬人。 普利司通於1931年在此發跡,現今有許多橡膠產品工廠設於此;近年來有汽車產業在此設廠。.

新!!: 安德天皇和久留米市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新!!: 安德天皇和京都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安德天皇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德岛县

德島縣(),舊名阿波,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之一,位於四國島東部,與兵庫縣的淡路島隔鳴門海峽相望。.

新!!: 安德天皇和德岛县 · 查看更多 »

德島

德島可以指.

新!!: 安德天皇和德島 · 查看更多 »

後鳥羽天皇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新!!: 安德天皇和後鳥羽天皇 · 查看更多 »

俱利伽羅峠之戰

俱利伽羅峠之戰(峠是山路的鞍部、隘口),又稱礪波山之戰(となみやまのたたかい),乃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壽永二年五月十一日(1183年陽曆6月2日)木曾義仲軍與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之間的戰鬥。此役為源平合戰中最大的會戰,最終以平氏大敗收場。.

新!!: 安德天皇和俱利伽羅峠之戰 · 查看更多 »

八咫鏡

八咫鏡是日本神話中「三神器」之一,《日本書紀》名作「真經津鏡」。 一般認為八咫鏡放於日本三重縣的伊勢神宮裏。根據神道,八咫鏡代表「正直」。八咫鏡直譯的意思是「八手鏡」。 根據日本神話,由於素盞鳴尊大鬧高天原,天照大神非常憤慨,便躲進天岩戶裏,天地間因此墮入黑暗,有見及此,諸神一起製造了八咫鏡,掛於天岩戶前,並一起跳舞——即日本的祭祀舞蹈「神樂」。天照大神听见外面人声喧闹十分好奇,便從洞中探出身來想要看个究竟;外面诸神则趁机把天照大神拉了出来,天地間又再次充滿日光。 在日本也被當作法官的徽章圖樣,象徵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新!!: 安德天皇和八咫鏡 · 查看更多 »

元曆

元曆(1184年四月十六日至1185年八月十四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壽永之後、文治之前。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鳥羽天皇。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平氏方面則是繼續使用壽永年號。.

新!!: 安德天皇和元曆 · 查看更多 »

硫磺島 (鹿兒島縣)

硫磺島()是琉球群岛大隅群岛的岛屿,又稱為薩摩硫磺島()。面積11.65平方公里、周長14.5公里。行政區劃屬日本鹿儿岛县三島村。 有學者認為此島可能是日本歷史中記載到的鬼界島。.

新!!: 安德天皇和硫磺島 (鹿兒島縣) · 查看更多 »

福原京

福原京,位於今兵庫縣神戶市,平安時代末期的平清盛在治承4年(1180年)計劃所遷的日本新首都名稱,當時計劃稱作和田京。.

新!!: 安德天皇和福原京 · 查看更多 »

福冈县

福冈县()是日本九州地方北部的一个县,縣廳所在地是福岡市,是九州地方人口最多的縣,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縣內有福岡市和北九州市兩個政令指定都市。西北部臨日本海(、玄界灘),東北部臨瀨戶內海(),西南臨佐賀縣和有明海,南部和熊本縣接壤,東部和大分縣接壤。福岡縣在明治時代之後曾因煤礦資源而成為日本一大重工業地區,現在經濟則以服務業為主。 地理位置靠近東亞大陸,距離福岡縣最近的特大都市是韓國首爾而非日本國內城市,而福岡市距上海市的距離也與到東京的距離相當。也因此福岡縣自古代開始就是東亞文化流入日本的窗口,現在也有眾多前往韓國、中國大陸、台灣的直通航線。 福岡縣在令制國時代分屬豐前國、-筑前-國與-筑後-國三國。1600年(慶長5年)關原之戰後,黑田長政因為戰功而被德川家康封給筑前國領地,接替小早川秀秋入主名島城,黑田長政在翌年於當時的那珂郡警固村福崎一帶(位於現在的福岡市中央區)建築新的城堡並以「福岡城」為名;「福岡」之名稱由來自黑田氏家族發跡地備前國福岡庄(位於現在的岡山縣瀨戶內市)。原本備前國的「福岡」地名是取「有丘陵的土地」的祥瑞地名。.

新!!: 安德天皇和福冈县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安德天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白川鄉

白川鄉是指岐阜縣(飛驒國)内的庄川流域。相對大野郡白川村及舊庄川村(現高山市),前者稱作「下白川鄉」,後者稱作「上白川鄉」。今天大多只指白川村。白川鄉的荻町地區因合掌造而著稱。白川鄉與五箇山(相倉地區、菅沼地區)等具有獨特景觀的村落以「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聚落」之名於1995年12月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文化遺產)。.

新!!: 安德天皇和白川鄉 · 查看更多 »

養和

養和(1181年七月十四日至1182年七月十四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安德天皇。 這個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新!!: 安德天皇和養和 · 查看更多 »

西國

西國(West Country)是指英格蘭西南部的一個地區。除了指布里斯托爾灣和英吉利海峽之間之外,西國的界線並沒有明確定義。西國通常包括康沃爾郡、德文郡、多塞特郡、薩默塞特郡,並且有時也包括格洛斯特郡和威尔特郡的部分地區。有時西國和西南英格蘭等義。西國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

新!!: 安德天皇和西國 · 查看更多 »

香川县

香川縣()是位於日本四國島東北部瀨戶內海沿岸的一個縣,縣廳位於高松市。「香川」這一縣名取自於位於香川縣中部的「香川郡」,轄區範圍相當於古代令制國中的讚岐國。香川縣面積1,876.73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最小的縣,但香川縣的可住地面積比例和人口密度均是日本前列。由於氣候較為乾旱,香川縣內儲水池星羅棋布。香川縣是自本州進入四國的要道,因此有「四國門戶」之稱。在鐵路公路兩用橋瀨戶大橋開通之後,香川縣往來本州的交通更加便利。香川縣的飲食文化以讚岐烏龍麵而著稱。.

新!!: 安德天皇和香川县 · 查看更多 »

高倉天皇

倉天皇(;,應保元年九月三日-治承五年一月十四日),日本第80代天皇(1168年3月30日-1180年3月18日,仁安三年二月十九日-治承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在位)。諱憲仁()。.

新!!: 安德天皇和高倉天皇 · 查看更多 »

高松市

松市()是位於日本四國地方東北部香川縣中部的城市,也是香川縣縣廳所在地,目前是中核市。高松市位於讚岐平原,臨瀨戶內海,是一座港口城市。 由於高松市是四國距離本州最近的城市之一,加上過去国鐵運行的停靠在高松,使得高松是四國的門戶,眾多中央政府在四國的分支機關和全國性企業的四國分公司都設在高松。加上四國電力和四國旅客鐵道等以四國全境為營業範圍的公共服務企業也將總部設在高松,使得高松是四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 江戶時代的高松是高松藩藩主的城下町,高松城天守曾是高松的象徵,但在明治時代被拆除。現在四國最高建築物,於2004年竣工的高松地標塔是高松的新地標。.

新!!: 安德天皇和高松市 · 查看更多 »

讚岐國

讚岐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讚州。讚岐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香川縣,但設置之初不包含小豆島及直島諸島。.

新!!: 安德天皇和讚岐國 · 查看更多 »

鹿儿岛县

鹿儿岛县()位于日本九州岛的最南端,除了九州岛的部分,还包括萨摩半岛和大隅半岛,以及薩南群島。古属萨摩国以及大隅国,鹿儿岛市为县政府所在地。 鹿儿岛县总面积918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22公里,共有岛屿605个。该县由19个市、20个町和4个村共43个市町村组成。鹿儿岛县分布着许多火山,约一半的土地被火山灰所覆盖。 鹿儿岛地区归入日本中央政权的时期比较晚,归入后统治度也比较低。鹿儿岛县对日本近代历史影响很大。在很久以前,它是一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薩摩藩的领地。维新三杰中的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都是萨摩人,为明治维新的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新!!: 安德天皇和鹿儿岛县 · 查看更多 »

鹿兒島郡

鹿兒島郡()為日本鹿兒島縣的郡。目前的轄區為薩摩半島以南的數個小島,過去屬於薩摩國,當時的轄區曾包含現在的鹿兒島市。.

新!!: 安德天皇和鹿兒島郡 · 查看更多 »

阿波國

阿波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阿州。阿波國的領域即為現在的德島縣。.

新!!: 安德天皇和阿波國 · 查看更多 »

赤間神宮

赤間神宮(あかまじんぐう)是位在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的神社。舊社格為官幣大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奉祀壇之浦之戰時身亡的安德天皇。 因有平家一門之墓,也是怪談「無耳芳一」的舞台而有名。.

新!!: 安德天皇和赤間神宮 · 查看更多 »

薩摩國

薩摩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西海道,又稱薩州。薩摩国的領域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鹿兒島縣西部。長官為薩摩守。.

新!!: 安德天皇和薩摩國 · 查看更多 »

蔓橋

蔓橋(日語:かずら橋),亦又翻譯為「藤蔓橋」或「葛橋」,是採用具有良好韌性樹枝所築成的吊橋。蔓橋的獨特之處,在於全橋材料均以樹枝編織而成,當置身於橋上時,會立時感受到到橋面不斷的搖愰及擺動,另外,橋面腳踏部份是由半圓柱樹幹所砌成,樹幹間留有約1吋半至2吋的空隙,可以望穿橋下的河流及河床。 位於日本德島縣三好市西祖谷山村的蔓橋,為德島縣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最具知名度的一座蔓橋;這座蔓橋也是日本及德島縣指定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產,在部分資料中亦被列為「日本三奇橋」事實上,在不同資料中,日本被列為三奇橋的橋樑有許多座,包括:位於山口縣岩國市的錦帶橋、位於山梨縣大月市的、位於富山縣黑部市的、栃木縣日光市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神橋、長野縣木曾町的木曽之棧。 在日本,除了位於祖谷的藤蔓橋外,在附近的東祖谷管生地區的及福井縣今立郡池田町也有同樣以藤蔓編織而成的藤蔓橋,其中池田町的藤蔓橋是為了拓展觀光自東祖谷請工匠協助複製,但知名度仍遠不及西祖谷的這一座。.

新!!: 安德天皇和蔓橋 · 查看更多 »

自殺

自殺是指當事者蓄意使自己死亡的行為。試圖自殺或非致命的自殺行為一般視為自殘,有自殺的意圖,但後來沒有死亡。协助自杀是指一個人藉由提供建議或是其他方式,協助有死亡意願者達成目的,但沒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這和安樂死不同,在安樂死中他人有直接參與導致死亡的過程。是有自殺的想法,有可能會演變成。 自殺的風險因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人格障礙或是物質濫用在內的心理疾病,其他因素還有因為經濟問題、人際問題或是霸凌而有的壓力而產生的衝動行為。以往曾試圖自殺的人,再度自殺的可能性也較高。自殺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來自殺的物品(如槍枝及毒藥),提高取得的難度,治療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改善媒體報導自殺的方式,及提升經濟條件等。生命線之類的協談電話雖常見,但到2007年時,有關其成效的研究還不太充份。 常用的自殺方法會隨著地區而不同,也會和自殺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關係。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及枪械。自殺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為全球第十大死因。通常男性自殺完成的比率高於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殺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計每年有一千萬至二千萬人試圖自殺,試圖自殺可能會造成受傷甚至長期的失能 -->。在西方國家中,年輕人較容易有試圖自殺的情形,女性發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受到宗教、榮譽感和人生意義這類普遍存在的議題所影響。亞伯拉罕諸教認為,所以自殺有違上帝旨意。在日本武士時代,切腹自殺象徵對失敗負責或表達抗議。印度習俗「薩提」,即丈夫過世後,寡婦因為自願或迫於家庭和社會壓力,在丈夫的中跟著自焚殉葬,後來在英國統治期間遭到禁止。現在大部分西方國家已不再將自殺和自殺未遂視為非法,但自殺在許多國家仍屬於犯罪行為在20和21世紀,自殺已成為特殊情況下的抗議形式, 敢死隊和 自殺炸彈則用來作為軍事戰略或恐怖攻擊。自殺一詞源於拉丁語suicidium,意為「將自己殺死」。 2011年發表在上,追蹤台灣1080位社區自殺嘗試(自我傷害)者5年的研究,去探討這些被認為自殺最高危險群的人最後真的死於自殺原因的人有多少。在嘗試自殺後5年內,死於自殺的比例有3.8%。.

新!!: 安德天皇和自殺 · 查看更多 »

長門國

長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長州。長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山口縣的西北半部。.

新!!: 安德天皇和長門國 · 查看更多 »

長濱豐彥

長濱豐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之後,居住在鹿兒島縣鹿兒島郡三島村硫磺島(鬼界島)的一位自稱天皇的人物,自稱是安德天皇第34代孫。媒體稱之為長濱天皇。 長濱豐彥大約在1950年左右成為媒體的話題。他在小學畢業之後,參加了大日本帝國海軍,成為志願兵,進三等兵曹。退伍之後回到硫磺島供奉島上熊野神社的神主安德天皇。他依靠半農半漁的生活以及軍隊的退伍金為生,同時擔任該島選舉管理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 長濱豐彥作為自稱天皇之一,既沒有像三浦天皇等人的威嚴的皇居,也沒有熊澤天皇那樣與昭和天皇對抗的意識。長濱豐彥不喜歡前來採訪的記者。長濱豐彥由於性格和善而受到了島民的尊敬。當地居民尊稱他為「天皇君」(天皇さん)。.

新!!: 安德天皇和長濱豐彥 · 查看更多 »

東國

東國,是日本在近代以前的一個地理概念,為大和朝廷對東海道鈴鹿關、不破關以東地方稱呼。東國的地域包括了關東地方、東海地方。此外,東北地方被稱為蝦夷或陸奧。.

新!!: 安德天皇和東國 · 查看更多 »

椎葉村

椎葉村()是位於日本宮崎縣西北部的一個村,屬東臼杵郡。也是日本三大祕境之一。 轄區全部位於九州山地,大多數地區被指定為九州中央山地國定公園的範圍。.

新!!: 安德天皇和椎葉村 · 查看更多 »

水天宮

水天宫是日本的多座神社的名称,可以指:.

新!!: 安德天皇和水天宮 · 查看更多 »

水天宮 (久留米市)

水天宮(すいてんぐう)是位在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的神社。舊社格為縣社(現神社本廳的別表神社)。日本全國水天宮之總本宮。祭神是天御中主神・安德天皇・高倉平中宮(建禮門院、平德子)・二位之尼(平時子)。.

新!!: 安德天皇和水天宮 (久留米市) · 查看更多 »

水神

水神、海神、河川神、湖泊神都可以統稱水神,其稱呼廣泛。.

新!!: 安德天皇和水神 · 查看更多 »

治承

治承(1177年八月四日至1184年四月十六日)是日本的年號。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高倉天皇與安德天皇。 治承年號使用的時代發生源平合戰。.

新!!: 安德天皇和治承 · 查看更多 »

泉涌寺

泉涌寺(せんにゅうじ)是位在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的寺院,真言宗泉涌寺派總本山。山號「東山」(とうざん)或「泉山」(せんざん)。本尊釋迦如來、阿彌陀如來、彌勒如來之三世佛、開基(創立者)為月輪大師俊芿。東山三十六峰南端之月輪山山麓的寺域內,有鎌倉時代的後堀河天皇、四條天皇、江戶時代的後水尾天皇以下至幕末的歷代天皇陵墓,作為皇室的菩提寺而被稱為「御寺泉涌寺」。 File:Sennyuji Kyoto11o4592.jpg|月輪陵(歷代天皇陵墓) File:Sennyuji Kyoto23n4592.jpg|御座所庭園.

新!!: 安德天皇和泉涌寺 · 查看更多 »

源義仲

源義仲(),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著名的武將,又名木曾義仲,因在信濃國的木曾谷(今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町)長大,故被稱作木曾義仲。出身名門河內源氏,源義賢的次子,幼名「駒王丸」。同時期著名的武將源賴朝及源義經為其堂兄弟。 1180年,以仁王在源賴政的勸說下,在京都起兵討伐平家,並向全日本的源氏討伐平家的令旨。但不久以仁王兵敗被殺。其子北陸宮逃往北陸道,木曾義仲擁立他為主,起兵反對平家。在1183年俱利伽羅峠之戰中,木曾義仲大敗平家,直逼京都,威震四方,迫使平家拋棄京都逃亡西國。 木曾義仲進入京都後,被後白河法皇封為從五位下、左馬頭、越後守,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與源行家一起執掌朝政。他試圖恢復在1181年養和饑饉後荒廢的京都的繁榮,但失敗了。同時由於軍隊缺乏食糧,發生了搶劫民宅的暴動,使其民心大為下降。此外又因皇位繼承問題同法皇發生衝突,最終在法住寺合戰中囚禁後白河法皇和後鳥羽天皇,罷免反對自己的公卿並自封征東大將軍。 次年,盤踞鐮倉的源賴朝得知義仲囚禁法皇和天皇的消息後,派源範賴、源義經討伐義仲。義仲在宇治川戰敗,逃往向北逃亡。同年在近江國粟津(今滋賀縣大津市)同源範賴的部下交戰,陣亡。 木曾義仲在源平合戰中大敗當權的平氏一門,威震四方,人稱「旭將軍(或朝日將軍)」,一度有君臨天下之勢。但由於年輕氣盛,加以特殊的成長背景下所形成的驕傲粗暴性格,之後眾叛親離,迅速敗亡。木曾義仲短暫的30年生涯充滿了傳奇性,崛起與滅亡的過程猶如一場壯麗的悲劇,是日本傳統的悲劇英雄之一。.

新!!: 安德天皇和源義仲 · 查看更多 »

源義經

源義經(--元年-文治五年閏四月卅日,即),為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知名的將領,曾任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 父源義朝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内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世世代代在東國武家人材輩出。義經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丸(うしわかまる)。在平--治之亂中為平清盛所敗後,源義經在7歲時被送到京都鞍馬寺學習。之後他投奔奥州,受到奥州藤原氏當主藤原秀衡的庇護。及長,源義經與兄長源賴朝一齊舉兵討伐平家,在著名的戰役源平合戰中戰功彪炳,威名顯赫。但也因功高震主為源賴朝所猜忌,最終兄弟反目成仇。源賴朝在全國追捕義經。義經在走投無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後,其子藤原泰衡繼為家督,泰衡因畏懼源賴朝,領兵突襲源義經,源義經自知必死,把自己鎖在佛堂,誦經祈求往生淨土,在左右手弁慶等所有家臣戰死後,義經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殺了愛妻鄉御前與4歳的愛女龜鶴御前,切腹自盡。 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並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建武中興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新!!: 安德天皇和源義經 · 查看更多 »

源赖朝

源賴朝(),日本鎌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他是平安時代末期河內源氏的源义朝的第三子,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著名的武將源義經是他的同父異母弟。.

新!!: 安德天皇和源赖朝 · 查看更多 »

源氏

源氏是日本一個著名的氏族,活躍於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分支為清和源氏。平安時代末期,與另外一支氏族平氏爆發了源平合戰,最終勝利,而開啟了幕府時代。.

新!!: 安德天皇和源氏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新!!: 安德天皇和明治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安德天皇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新!!: 安德天皇和日本投降 · 查看更多 »

打撈

打撈(英文:Marine salvage)是一種於水域進行尋回屍體或者物件的技術。.

新!!: 安德天皇和打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安德言仁親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