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之间的区别

守邦親王 vs. 征夷大將軍

守邦親王(1301年6月19日 - 1333年9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九代--,也是鎌倉幕府最後的將軍。父親是八代將軍久明親王,母親是七代將軍惟康親王之女。 延慶元年(1308年)八月,只有八歲的他取代父親久明親王就任--,當時幕府的實權掌握在北條氏手中,將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形式而已。 元弘三年(1333年),在後醍醐天皇、足利尊氏與楠木正成等因素下,鎌倉幕府滅亡,將軍辭職出家,同年在鎌倉過世。.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之间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相似

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久明親王後醍醐天皇北條氏元弘鎌倉幕府足利尊氏惟康親王

久明親王

久明親王(1276年10月19日-1328年11月16日)是鎌倉幕府第八代--,官至一品式部卿。他是第89代後深草天皇的第六皇子,母親是內大臣三條公親之女,從二位房子。 正應二年(1289年)9月,隨著前將軍惟康親王被送還京都而就任--。到代替其子守邦親王時也沒什麼特別的成就,在延慶元年(1308年)8月被北條氏解除將軍職務,送回京都後出家。 當時幕府的實權被得宗、北条貞時掌握,將軍只是名義上的存在而已。.

久明親王和守邦親王 · 久明親王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即正應元年十一月初二 — 延元四年/曆應二年八月十六)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諱尊治()。.

守邦親王和後醍醐天皇 · 征夷大將軍和後醍醐天皇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北條氏和守邦親王 · 北條氏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元弘

元弘(1331年八月九日至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醍醐天皇、鎌倉幕府征夷大將軍為守邦親王、執權為北條守時。.

元弘和守邦親王 · 元弘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鎌倉幕府

#重定向 镰仓幕府.

守邦親王和鎌倉幕府 · 征夷大將軍和鎌倉幕府 · 查看更多 »

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於下野国(今栃木縣)是足利貞氏的次子,母親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後接受了鐮倉幕府的執權得宗家北條高時的偏諱「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後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舉兵反對鐮倉幕府。鐮倉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鎮壓,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國篠村的八幡宮宣佈脫離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並攻破幕府設在京都的六波羅探題(元弘之乱)。不久以後鐮倉幕府滅亡。足利高氏被後醍醐天皇當作討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將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賜給了他,從此以後,改名足利尊氏。 後醍醐天皇實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階層的支持。北條氏的餘黨在關東發動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當時鎮守鐮倉,形勢危急,尊氏率軍救援直義。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亂後,擁兵自重,這使足利尊氏與天皇關係迅速惡化,最終尊氏在鐮倉發動延元之亂,率部前往京都,驅逐天皇於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糾集勢力反撲,尊氏逃往九州島。隨後以大宰府天滿宮為據點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義貞,攻佔京都,滅亡建武政權。擁立光明天皇,並成為征夷大將軍,開設幕府。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開設南朝朝廷,與幕府對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義一起執政的雙頭政治。後來二人對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後尊氏為攻滅南朝等反對勢力而奔走,試圖鞏固幕府的統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沒有足以攻滅北朝之武力。尊氏於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義詮接任將軍。 足利尊氏由於反叛天皇,在二戰前受皇國史觀的影響,日本政府將其認定為「逆賊」。然而在戰後由於歷史觀的變遷,有不少歷史學家對其作出了肯定評價。.

守邦親王和足利尊氏 · 征夷大將軍和足利尊氏 · 查看更多 »

惟康親王

惟康親王(1264年5月26日—1326年11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七代将军。他是六代將軍宗尊親王的嫡男,母親是攝政近衛兼經之女宰子。.

守邦親王和惟康親王 · 征夷大將軍和惟康親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之间的比较

守邦親王有11个关系,而征夷大將軍有30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2.23% = 7 / (11 + 303)。

参考

本文介绍守邦親王和征夷大將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