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之间的区别

孢粉学 vs.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孢粉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孢子和花粉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现代植物和成为微体化石的古代植物的孢子和花粉。由于孢子和花粉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所以孢粉学的研究始于显微镜发明之后。17世纪4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纳希米阿·格鲁通过显微镜对植物的花粉和雄蕊进行观察,得出了花粉是植物繁殖所必须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瑞典学者伦纳特·冯·波斯特首次将花粉的研究应用于地质学上,并对花粉进行定量分析。现代花粉学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农业、医学保健以及司法破案、植物分类等领域。. 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簡稱K-T事件、K-T滅絕),又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簡稱K-Pg事件、K-Pg滅絕),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規模物种滅絕事件,約發生於6600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與新生代第三紀之間,並導致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動物與植物消失,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這個事件因為造成大部份恐龍滅亡與哺乳動物的興起而聞名,但是綜觀地球歷史,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滅絕了當時地球約90%的生物种类,才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生物集體滅絕事件。 由於國際地層委員會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而由古近紀與新近紀取代,因此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又可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恐龍(不包含鳥類)的化石僅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下層,顯示牠們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有少部份恐龍化石發現於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之上,但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因為侵蝕等作用,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並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都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 大部分的科學家推測,這次滅絕事件是由一個或多個原因所造成,例如:小行星或彗星引起的撞擊事件、或是長時間的火山爆發。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隕石坑以及德-干-暗色岩的火山爆發,與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時間相近,被認為最有可能與這次滅絕事件的主因。撞擊事件或火山爆發將大量灰塵進入大氣層中,遮闢了陽光,降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對全球各地的生態系造成影響。但也有少數科學家認為,這次滅絕事件是緩慢發生的,而滅絕的原因是逐漸改變的海平面與氣候。.

之间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相似

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花粉植物

花粉

花粉(pollen)是種子植物的微小孢子堆,成熟的花粉粒實為其小配子體,能產生雄性配子。花粉由雄蕊中的花藥產生,由各種方法到達雌蕊,使胚珠授粉。.

孢粉学和花粉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和花粉 · 查看更多 »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孢粉学和植物 · 植物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之间的比较

孢粉学有10个关系,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有19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98% = 2 / (10 + 195)。

参考

本文介绍孢粉学和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