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之间的区别

孔謙 (五代) vs. 新五代史

孔謙() ,五代时后唐政治人物。魏州(今河北省魏县)人。 早年是胥吏,后唐庄宗李存勖時擔任魏博度支使,后轉任租庸副使,同光二年八月,任租庸使,以国用不足,奏請折估錢。造成不少民怨。唐明宗即位后,处死了孔谦。. 《新五代史》,北宋歐陽脩撰,是唐代以後唯一私修正史。 尹洙与欧阳修打算合撰《新五代史》,但因史觀不同而作罷,尹洙后来独撰两卷的《五代春秋》。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新五代史》成书,原名《五代史记》。因為私撰,故藏於家。脩卒,家人上呈於朝廷。 乾隆时,因薛居正《舊五代史》列為正史,歐史改稱《新五代史》。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記載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歷史。 《新五代史》撰寫時,增加了《舊五代史》所未能見到的史料,如《五代會要》、《五代史補》、《五代史闕文》、《唐餘錄》、《九國志》等,因此《新五代史》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更加詳實。如王景仁、郭崇韜、安重誨、李茂貞、孔謙、王彦章、段凝、趙在禮、范延光、盧文紀、馬胤孫、姚顗、崔税、吕琦、楊渥等傳內容都有補強。但《新五代史》對舊“志”部分大加繁削,則不足為訓,故史料價值比《舊五代史》要略遜一籌。.

之间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相似

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孔子旧五代史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孔子和孔謙 (五代) · 孔子和新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称《五代史》。原本已佚,今本乃邵晉涵等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等文獻中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輯本。.

孔謙 (五代)和旧五代史 · 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之间的比较

孔謙 (五代)有14个关系,而新五代史有2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81% = 2 / (14 + 233)。

参考

本文介绍孔謙 (五代)和新五代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