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孔子和張尚 (東吳)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孔子和張尚 (東吳)之间的区别

孔子 vs. 張尚 (東吳)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張尚(生卒年不詳),是廣陵郡(今江蘇省揚州市)人,為張紘之孫、吳國南郡太守張玄之子,在孫皓時擔任侍郎,《江表傳》稱他有俊才。因為詞辯敏捷而聞名,被拔擢升為侍中、中書令。 有一次孫皓請張尚彈琴,張尚回答:「我不懂得彈琴。」於是孫皓下詔命令他學琴。後來張尚講到琴學的精妙,因此提到一個故事:「在春秋時代,晉平公要琴師師曠替他為彈一曲《清角》,師曠回答說我王德行淺簿,還不夠以聽我彈《清角》。」孫皓認為張尚是在比喻自己德行不夠,不太高興。之後孫皓問張尚:「《詩經》說『汎彼柏舟』(飄浮在河面上的柏木船),那麼只有『柏木』才能拿來造舟嗎?」張尚回答說:「《詩經》有句『檜楫松舟』,所以『松木』也能拿來造舟。」孫皓又問:「鳥類中大者只有鶴,小者只有雀嗎?」張尚回答:「大者還有禿鶖,小者還有鷦鷯。」孫皓的個性一向討厭有人勝過自己,但是張尚的言論每每又勝過孫皓,孫皓便愈發怨恨張尚。後來孫皓又問張尚:「朕喝酒像誰?」張尚回答說:「陛下有百觚之量。」孫皓發怒說:「你知道孔丘不是帝王,卻以朕和他相比!」以此為藉口將張尚監收在獄中。這時尚書岑昏率領吳國公卿以下百餘人叩頭求饒,張尚因此得以免死,被送往建安郡(今福建省)去造船。過了一段日子,張尚還是被孫皓給殺害。.

之间孔子和張尚 (東吳)相似

孔子和張尚 (東吳)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孔子春秋时期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孔子和孔子 · 孔子和張尚 (東吳)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孔子和春秋时期 · 張尚 (東吳)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和張尚 (東吳)之间的比较

孔子有293个关系,而張尚 (東吳)有2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63% = 2 / (293 + 22)。

参考

本文介绍孔子和張尚 (東吳)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