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之间的区别

媒體偏見 vs. 後真相政治

媒体偏见(英语:Media bias),又稱媒體偏頗或新聞偏見,是指新聞主播、记者或出版人等傳媒工作者偏於某一方的見解,無法秉持中立客觀性去報道新闻。. 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是一種政治文化,亦是當今國際出現的一種新趨勢。該詞首次出现在1992年美國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發表在《國家雜誌》(The Nation)的文章,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以及2016年英國去留歐盟公投事件期間變得普遍。所謂「後真相」,是指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法。後真相政治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此外,主流媒體的政治偏見,民眾及政治人物不再信任媒體的報導,是造成後真相政治出現的主因。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宣佈「後真相」(post-truth)成為年度詞彙,這個詞的使用率比在2015年增長了2000%。.

之间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相似

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假新聞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假新聞

假新聞(Fake news)是刻意以傳統新聞媒體或是社会化媒体的形式來傳播的,目的是为了誤導大眾,帶來政治及經濟的利益。 假新聞為了增加讀者或網路分享,常會配合吸引人的標題或是完全假造的新聞故事。假新聞類似标题党,主要都是靠所產生的廣告收入,不管內容的正確與否。假新聞容易取得廣告收入、增加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因著社会化媒体的無所不在,經Facebook傳播假新聞的散佈有相當的關係。根據德國的研究成果,極右翼人士特別偏好轉載假新聞。一些沒有標示維護者或編輯者的匿名網站,由於很難針對製造假新聞的作者起訴,也會成為假新聞的媒介之一。.

假新聞和媒體偏見 · 假新聞和後真相政治 · 查看更多 »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於美國時間2016年11月8日舉行,此次是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同時眾議院全部435個席位及參議院33個議席也會進行改選以產生美國第115屆國會。現任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已當選兩任總統,依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無法競選連任。 此次共有10組候選人參選,其中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川普、邁克·彭斯搭檔以306張選舉人票(公民投票總票數62,979,636張,45.97%),勝過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蒂姆·凱恩搭檔的232張選舉人票(公民投票總票數65,844,610張,48.06%),超過選舉人票半數270張的門檻篤定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總計有二十九個第三黨及獨立候選人參選今次總統選舉。至於約翰遜以及吉爾則是繼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繼續擔任自由意志黨及綠黨之總統候選人。選舉人團於2016年12月19日投票並確定選舉結果,特朗普正式成為總統當選人。 由於本次選舉結果與眾多的預測大相逕庭,其過程被比擬為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重現。威斯康星州於32年後重回共和黨手中;共和黨亦繼1988年美國總統選舉後得到賓夕法尼亞州以及密歇根州。緬因州自1828年美國總統選舉一直由一個黨獲得該州全數選舉人票,今次共和黨得到該處四票中的一票。特朗普也是歷來第五位普選票較少但仍在大選中勝出的總統當選人。.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和媒體偏見 ·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和後真相政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之间的比较

媒體偏見有16个关系,而後真相政治有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4.00% = 2 / (16 + 34)。

参考

本文介绍媒體偏見和後真相政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