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之间的区别

婆羅洲戰役 (1945年) vs. 第37軍 (日本陸軍)

婆羅洲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最後一場主要軍事行動,在一系列由5月1日至7月21日期間的兩棲登陸行動中,由指揮的攻擊佔領該島的日本軍隊,盟國的海空軍力量,主要是由托馬斯·金凱德指揮的美國海軍第7艦隊、及美國陸軍航空軍第13航空隊亦在此戰役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戰役中,他們受到了由海军中将指挥、位于婆羅洲東南部的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以及由陸軍中將指揮、位于西北部的日本第37軍的抵抗。 雖然該戰役當時在澳洲受到批評及在以後時間被認為是沒有意義或浪費士兵的生命,它仍然達到一系列目的如增強對佔領荷屬東印度大部份地區的日軍的孤立、攻佔主要石油供應地區釋放盟軍戰俘,當時這些戰俘的處境已十分惡劣(参见及)。 盟軍在婆羅洲一系列行動計劃代號為雙簧管及是屬於蒙特克萊爾行動的第2階段,該行動的目的是消滅當地的日軍及收復荷屬東印度、菲律賓南部及英屬婆羅洲北部,蒙特克萊爾行動的第1階段,代號為勝利,目的是在菲律賓的彭內島、宿務島及內格羅島登陸及已在1945年中完成。 原本雙簧管行動分為6個階段:雙簧管1號行動是攻打打拉根;雙簧管2號行動是攻打峇里巴板;雙簧管3號行動是攻打馬辰;雙簧管4號行動是攻打泗水或巴達維亞(雅加達);雙簧管5號行動是攻打荷屬東印度東部;及雙簧管6號行動是進攻英屬婆羅洲(沙巴),最後只有進攻打拉根、峇里巴板及英屬婆羅洲—納閩及文萊被實施,整個戰役由1945年5月1日實施的拉開序幕,於打拉根的東北部海岸實施登陸,之後在1945年6月10日實施: 在婆羅洲北部的納閩及艾文萊海洋實施登陸,1個星期後澳軍根據雙簧管6號行動的計劃,之後盟軍主力轉移至東面中部海岸,於1945年7月1日實施,在峇里巴板實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 這些行動最終亦是澳軍隊對日軍的最後一系列行動。. 37軍為大日本帝國陸軍之一軍。 1942年4月由婆羅洲守備軍編制成軍,同月20日編入南方軍作戰序列,擔當舊英領婆羅洲之守備任務。1944年9月名稱變更為第37軍,繼續擔任婆羅洲守備任務直到終戰。.

之间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相似

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大日本帝國陸軍婆罗洲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婆羅洲戰役 (1945年) ·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第37軍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婆罗洲和婆羅洲戰役 (1945年) · 婆罗洲和第37軍 (日本陸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之间的比较

婆羅洲戰役 (1945年)有29个关系,而第37軍 (日本陸軍)有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5.00% = 2 / (29 + 11)。

参考

本文介绍婆羅洲戰役 (1945年)和第37軍 (日本陸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