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之间的区别

婆罗洲 vs. 馬來王豬籠草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来王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rajah),又名王侯豬籠草、拉賈豬籠草及豬王豬籠草,是婆罗洲马来西亚沙巴坦布幼昆山附近及基纳巴卢山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Clarke, C. M. 1997.

之间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相似

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婆罗洲亞庇京那巴鲁山砂拉越马来西亚英国沙巴拉者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婆罗洲和婆罗洲 · 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亞庇

亚庇(Kota Kinabalu)旧译哥打京那峇鲁、哥打京那巴鲁、哥打基納巴盧,是馬來西亞第六大城和沙巴州的首府。舊稱為哲斯頓(),現今在国內及国际上经常被称为「KK」(馬來語名稱的縮寫),當地人則稱之「Api-Api」。 亞庇位于婆罗洲西北方的海岸区,朝向南中国海。西側有著名的东姑阿都拉曼公园,東側則有京那巴魯山(Mount Kinabalu),這座山也是亞庇馬來語名稱的來源。人口約有452,058人,若涵盖兵南邦区,整个都会人口约有628,725人。 15世紀時,亞庇由汶萊帝國統治。到了19世紀,英屬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在建立據點,不過在1897年遭當地領導人Mat Salleh縱火而摧毀。1899年7月,加雅島對面的區域被認為更適合做為據點,因此就逐漸發展起來,該地方就稱為「Api-api」,之後以當時渣打公司的副總裁Sir Charles Jessel的名字命名为「哲斯頓」。。哲斯頓成為該地區主要的貿易港,同時連接北婆羅洲鐵路。哲斯頓在二次大戰時幾乎全毀,渣打公司無法高額的重建資金,便將該據點轉讓給大英帝國政府,納為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1946年,直轄殖民地宣布哲斯頓為北婆羅洲的首府,並著手進行城鎮重建。馬來西亞成立後,北婆羅洲更名為沙巴。1967年,哲斯頓更名為Kota Kinabalu,然後在2000年升格為城市。 亚庇是沙巴和婆罗洲渔业的兴盛地、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东马来西亚的工业及商业地区,因此得以成為马发展最迅速的城市之一。.

亞庇和婆罗洲 · 亞庇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京那巴鲁山

京那巴魯山(Gunung Kinabalu),又譯京那峇魯山、基納巴盧山、金乃巴羅山,又稱神山、中國寡婦山,位於馬來西亞沙巴的京那巴鲁国家公园內,是婆罗洲最高峰,并为馬來西亞的最高峰,最高点罗氏峰(Low's Peak)海拔4,095.2公尺,以每年0.5公分的速度長高,也是馬來群島最高或第四高峰。顶峰相对而言容易攀登,景色壮美,动植物品种极其丰富,一直是旅游胜地以及极佳的动植物科研区域。.

京那巴鲁山和婆罗洲 · 京那巴鲁山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砂拉越

拉越(Sarawak),旧译砂--朥越、砂--勞越、砂羅越或砂--捞越,簡稱砂或砂州,马来语又稱作“犀鸟之乡”(Bumi Kenyalang),是马来西亚在婆罗洲领土上两个行政区域之一(另一个为沙巴州),也是全马面積最大的州。砂拉越州在行政、移民和司法制度上与马来西亚半岛的其他行政区明显不同。地理上砂拉越州位于婆罗洲西北,东北与沙巴州相邻,并把汶莱这一独立国家隔成两部分,而其南与印尼加里曼丹接壤。砂拉越州的首府古晋市是全州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州内还有美里、诗巫和民都鲁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分布。根据2015年的人口估查,砂拉越州共有2,636,000人。全州的气候类型是熱帶雨林氣候,生长着大片热带雨林,为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以许多著名的洞穴系统而闻名的姆鲁山国家公园也位于砂拉越州。发源于依兰山脉的拉让江既是该州的重要河流,也是马来西亚最长的河流;其支流上的巴贡水电站是东南亚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砂拉越州的最高点为2,423米高的毛律山。 在尼亚洞发现了距今四万年前早期人类在砂拉越的居住遗迹。在公元八至十三世纪砂拉越,这一地区与古代中国维持着贸易往来。在十六世纪时这一地区开始受到汶萊帝國(渤泥国)的控制。1841年,英国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汶莱手中取得砂拉越(今古晋一带)的统治权,成为了独立的王国,并逐步将版图扩张至今天的范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砂拉越在1941年被日本占领。战后的1946年,砂拉越又被划给英国成为了直轄殖民地,直到1963年7月22日才從英國取得自治權。同年9月16日,砂拉越與北婆羅洲(今沙巴)、新加坡(在1965年被驱逐出联邦)和马来亚联合邦(今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组成今天的马来西亚。这一联邦体制的建立受到了邻国印尼的反对,并导致了两国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武装对抗。1966年8月对抗平息后的砂拉越又经历了砂共叛乱,这场叛乱直到1990年才停息。 砂拉越州呈现出富有代表性的民族特点、文化特色和多样化语言。砂拉越州的州元首称作“Yang di-Pertua Negeri”,而其政府首脑称为“首席部长”。砂拉越州的政府架构与西敏制相似,并在国内拥有最早的州議會制度。砂拉越州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马来语,并没有规定官方宗教。位于古晋的砂拉越博物馆是婆罗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砂拉越还以它的传统乐器而闻名。为期三天的(RWMF)便是在砂拉越州举行。同时砂拉越州也是全国唯一庆祝的地方。 砂拉越州蕴藏着大量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外向出口型,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木材和油棕方面。砂拉越州还有制造、能源和旅游等产业。.

婆罗洲和砂拉越 · 砂拉越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婆罗洲和马来西亚 · 馬來王豬籠草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婆罗洲和英国 · 英国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沙巴

沙巴(Sabah),简称「沙州」,旧名「北婆羅洲」,位於婆羅洲島北部,是馬來西亞的13州属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境內第二大州,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而其南面則与印度尼西亚的北加里曼丹省相接壤。 自1881年起,北婆羅洲一直被大英帝國所統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被英國予以自治地位,同時改名為「沙巴」(Sabah),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 1963年9月16日和砂拉越、马来亚联合邦及新加坡共同组成聯邦国家,成立马来西亚。在成立马来西亚之前,沙巴和砂拉越、新加坡一样,皆是英属自治邦,根据成立协议沙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行政自治权,如移民政策自主权。 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沙巴的位置在飽受台风肆虐的菲律宾之南,但台风不会经过这里。沙巴首府為亞庇,前名為(Jesselton)。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瑙、古打毛律、哥打马鲁都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沙巴政府交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大马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別使用華語、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随着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使沙巴华人只剩一至两成。.

婆罗洲和沙巴 · 沙巴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拉者

拉者(梵語:Raja,राजा),或译拉惹、羅闍。南亞、東南亞以及印度等地對於國王或土邦君主、酋長的稱呼,最早源自於梵文的राज rājan一詞。在印度,伊斯蘭教傳入後,拉者專用作印度教君主、領袖的稱呼,用以區別於伊斯蘭教的“苏丹”和“那瓦卜”;拉其普特人稱拉者為“(Rānā)”,南亞部分地區使用此稱呼,可翻譯為大王、大君。拉者和拉那的正妻(王后)皆稱作“拉妮(Rani)”,女性拉者亦稱“拉妮”。 在馬來西亞至今玻璃市的統治者,仍被稱作拉惹。 一些拉者尊稱為“摩訶拉者”(梵語:Māhāraja,महाराज),譯為霸王、霸主,亦可譯作“皇帝”。摩訶拉者本指接受其他國家朝貢的大國之君,後來所有拉者都自稱為摩訶拉者,摩訶拉者與拉者便成為同義詞,可以混用。 Category:君主稱謂 Category:印度教 Category:梵语词汇 Category:印度君主 Category:马来西亚君主.

婆罗洲和拉者 · 拉者和馬來王豬籠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之间的比较

婆罗洲有144个关系,而馬來王豬籠草有2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2.08% = 8 / (144 + 241)。

参考

本文介绍婆罗洲和馬來王豬籠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