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之间的区别

姊川之戰 vs. 織田信長

姊川之戰(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役,織田、德川聯軍與淺井、朝倉聯軍於元龜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淺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賀縣長濱市野村町附近)會戰。 據各方的文獻記載,當時織田家與淺井家稱此次會戰為「野村合戰」,朝倉家則稱為「三田村合戰」,「姊川之戰」是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所用。.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之间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相似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有(在联盟百科)46共同点: 坂井政尚大名姊川之戰室町幕府小谷城尾張國丰臣秀吉丹羽长秀京都今川義元延曆寺佐久間信盛佐佐成政佐和山城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六角承禎前波吉繼磯野員昌稻葉良通簗田廣正織田信治織田氏美濃國觀音寺城之戰越前國足利義昭齋藤龍興近江國蜂屋賴隆...阿市柴田勝家松永久秀桶狹間之戰森可成比叡山池田勝正池田恆興淨土真宗淺井長政淺井氏朝倉義景朝倉氏朝倉景鏡战国时代 (日本)明智光秀 扩展索引 (16 更多) »

坂井政尚

坂井政尚(生年不詳—1570年12月2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織田氏家臣。 出身有諸種説法,一說指是丹羽郡樂田村(『張州府志』、『尾張志』等);一說指美濃國(『』)。另外,與清洲織田氏的家老坂井大膳等的關係不明,不過因為織田家中有多個坂井姓家臣,被認為是同族。.

坂井政尚和姊川之戰 · 坂井政尚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大名

大名可以指:.

大名和姊川之戰 · 大名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姊川之戰

姊川之戰(姉川の戦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場戰役,織田、德川聯軍與淺井、朝倉聯軍於元龜元年6月28日(1570年8月9日)在近江国淺井郡姊川河原(今滋賀縣長濱市野村町附近)會戰。 據各方的文獻記載,當時織田家與淺井家稱此次會戰為「野村合戰」,朝倉家則稱為「三田村合戰」,「姊川之戰」是後來統一天下的德川家所用。.

姊川之戰和姊川之戰 ·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也称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二个幕府政权,由足利尊氏于1338年开设,终于1573年,其间共经历16代室町征夷大将军(由於第10和12代將軍是同一人,所以有說是15代)。室町幕府雖然長達二百多年,但有一半時間國家處於戰亂之中,幕府並無能力去控制擁兵自重的大名,日本步入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战国时代。.

姊川之戰和室町幕府 · 室町幕府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小谷城

小谷城(おだにじょう)是位於滋賀縣長濱市湖北町伊部(舊近江國淺井郡)的日本戰國時代的山城。小谷城是日本五大山城之一。為戰國時代大名淺井家的居城。在元龜・天正之亂中被織田信長攻下。之後被廢城。是日本100名城之一。.

姊川之戰和小谷城 · 小谷城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尾張國

尾張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尾州”(びしゅう),其國領約為現在愛知縣的西部。.

姊川之戰和尾張國 · 尾張國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姊川之戰 · 丰臣秀吉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丹羽长秀

丹羽長秀(),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武將,仕奉織田信長。織田四天王之一,別稱鬼五郎左、米五郎左,幼名萬千代。.

丹羽长秀和姊川之戰 · 丹羽长秀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姊川之戰 · 京都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今川義元

今川義元()是日本戰國時代守護大名今川氏的第十一代家督,家系出身鎌倉八幡太郎源義家一系的名門望族。父親是今川氏親,母親壽桂尼,正室為武田信虎之女定惠院。 義元是戰國時代中期戰國大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川家在其統治下迎向其全盛期,占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並與同代的武田晴信(信玄)、北條氏康、織田信秀競逐霸業,在世時有「東海道一弓取(弓取引伸有武家人之意,意指東海地區第一的武士)」的威名。然而,由於他在永祿4年(1560年)戲劇性地敗死在年輕的織田信長手上,今川家也迅速地由盛轉衰。.

今川義元和姊川之戰 · 今川義元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延曆寺

延曆寺是位于滋賀縣大津市坂本本町的一個寺院。位于比叡山內。不少名僧出身該寺,有「日本佛教之母山」的美稱,由於在戰國時代曾因庇護淺井長政跟朝倉義景的軍隊而遭織田信長焚燬,所以也常在宗教、歷史文學作品中出現。該寺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中。 2010年5月21日,延暦寺初代座主義真的彩色肖像畫在京都仁和寺被確認尋獲,由於比叡山在遭大名織田信長焚毀,損失許多史料與文物,這回發現義真肖像畫很具歷史意義。.

姊川之戰和延曆寺 · 延曆寺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佐久間信盛

佐久間信盛(、大永8年-天正10 年1月1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通稱半介、右衛門尉、夢齋定盛。居城是尾張山崎城、近江永原城和三河割屋城。曾經侍奉織田信秀、織田信長兩代的織田家重臣。弟弟是佐久間盛次。外號"撤退佐久間"。.

佐久間信盛和姊川之戰 · 佐久間信盛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佐佐成政

佐佐成政()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父親是佐佐成宗(盛政)。通稱內藏助。鷹司孝子(本理院)的外祖父。 是尾張國的土豪。可能是流佐佐木氏一族。.

佐佐成政和姊川之戰 · 佐佐成政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佐和山城

佐和山城是位於滋賀縣彥根市(古近江國東城郡的山城。是近江國一個重要的據點,在16世紀未為石田三成的居城最為出名。.

佐和山城和姊川之戰 · 佐和山城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姊川之戰和征夷大將軍 · 征夷大將軍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姊川之戰和德川家康 · 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六角承禎

六角承禎,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六角家的家督。.

六角承禎和姊川之戰 · 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前波吉繼

前波吉繼(生年不詳-1574年2月10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朝倉氏家臣,後來成為織田氏家臣。父親是前波景定。兄長是前波景當。自稱九郎兵衛尉,後來改名為桂田長俊。.

前波吉繼和姊川之戰 · 前波吉繼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磯野員昌

磯野員昌(1523年-1590年9月10日)是日本室町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人物,淺井氏家臣。後來降服於織田信長之下。.

姊川之戰和磯野員昌 · 磯野員昌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稻葉良通

稻葉良通()或稱稻葉一鐵,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時期武將。幼名六郎。一鐵是法號。通稱彥六(四)郎。官位:從三位、法印、伊予守。子嗣:稻葉重通、稻葉貞通、稻葉方通。.

姊川之戰和稻葉良通 · 稻葉良通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簗田廣正

簗田廣正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織田氏家臣,後來改名為別喜右近和戶次廣正。父親是簗田政綱。.

姊川之戰和簗田廣正 · 簗田廣正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織田信治

織田信治(1544年—1570年10月19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父親是織田信秀。.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治 · 織田信治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織田氏

家紋:'''揚羽蝶''' 織田氏是日本的氏族和武家。斯波氏家臣。家紋是揚羽蝶、織田木瓜等。嫡流、伊勢守家的通字是「廣」、大和守家的通字是「定」、後來的近代大名的彈正忠家是「信」等。 發祥地(苗字地名)是越前國織田莊(福井縣丹生郡越前町)。本姓藤原氏(後來假冒桓武平氏)。實際上是忌部氏之流。與甲斐氏、朝倉氏相同是三管領之一的斯波武衛家的守護代,順序是次於甲斐氏的第二位。在室町時代是尾張國的守護代。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族之間發生鬥爭,結果是彈正忠家的織田信長大大地擴展了勢力。但是就在將近天下統一之前發生本能寺之變,信長和嫡子信忠被「大叛臣」明智光秀逼迫自盡,演變成織田家有力家臣的勢力鬥爭。最終另一位叛臣羽柴秀吉擊敗織田家中其他勢力,並殺害少主神戶信孝後奪取實權,表面上雖以信長嫡孫織田秀信為首,但織田秀信在長大成人後亦不能取回政權到織田家。不過秀信返回織田家的本國岐阜城並成為美濃的大名。在關原之戰中加入西軍,因此德川家康把織田家(嫡流)消滅。後來彈正忠家的庶流在江戶時代中成為外様的小大名、高家、旗本、尾張藩和明石藩家老等等並一直存續下去。還有藤掛氏、津田氏等不以織田為姓的一族存在。 明治維新後,大名織田家四家被列為子爵。.

姊川之戰和織田氏 · 織田信長和織田氏 · 查看更多 »

美濃國

美濃國(),又稱濃州,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領域約為現今岐阜縣的南部。.

姊川之戰和美濃國 · 織田信長和美濃國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城之戰

觀音寺城之戰是永祿11年(1568年)9月12日,織田氏奉足利義昭上洛途中,與近江守護六角氏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在近江國觀音寺城週邊爆發的戰爭,並以箕作城為主戰場,又稱箕作城之戰。結果織田軍攻陷箕作城,觀音寺城則無血開城,信長順利上洛。這場戰爭是信長實踐天下布武的首場戰役,之後京都、畿內大致平定,信長成為事實上的天下人。信長上洛後,安土桃山時代正式開始,因此,此戰役也是戰國時期最後一場合戰。.

姊川之戰和觀音寺城之戰 · 織田信長和觀音寺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越前國

越前國()為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越州。越前國的領域大約為現今福井縣的嶺北地方及敦賀市,初設之時的國領更大,還包含現在的石川縣全境。.

姊川之戰和越前國 · 織田信長和越前國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姊川之戰和足利義昭 · 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齋藤龍興

齋藤龍興(1546年/1548年-1573年9月10日/1632年)是日本戰國時代在美濃國的武將、戰國大名。齋藤氏第3代當主。美濃一色氏第2代當主。父親是齋藤義龍。.

姊川之戰和齋藤龍興 · 織田信長和齋藤龍興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姊川之戰和近江國 · 織田信長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蜂屋賴隆

蜂屋賴隆(天文3年(1534年)-天正17年(1589年))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期武將。別名般若介。官位:出羽守。.

姊川之戰和蜂屋賴隆 · 織田信長和蜂屋賴隆 · 查看更多 »

阿市

織田市()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女性。被稱為市姬和小谷之方。而在『好古類纂』收錄的織田家系譜中名為「秀子」。 尾張國出身。先嫁給近江國的淺井長政,後來成為織田氏家臣柴田勝家的妻子。父親是織田信秀。母親為土田御前。兄長有織田信廣、織田信長(通説是信長的妹妹,但是在江戶時代的『織田系圖』中被記錄為信長的從兄弟織田廣良(與康)的女兒,在『以貴小傳』中有是從妹的記述,亦有信長的叔父織田信光之女的説法)、織田信行、織田信包、織田信興、織田長益。弟弟有織田長利。姊姊是織田犬(有說指是妹妹)。 女兒有茶茶(豐臣秀吉側室)(通説指是淺井長政的女兒,但是根據『淺井氏家譜大成』的說法是前夫的女兒,因為在當時是晩婚,所以有可能之前曾嫁予長政以外的男性。還有一種奇説指在嫁給長政之前是信長的愛妾,茶茶是信長的女兒)、初(京極高次正室)、江(德川秀忠繼室)。孫兒女有豐臣秀賴(茶茶的兒子)、豐臣完子、千姬、德川家光(江的女兒和兒子)。根據系譜是天皇明仁的先祖。.

姊川之戰和阿市 · 織田信長和阿市 · 查看更多 »

柴田勝家

柴田勝家(),日本戰国時代武將,斯波武衛家庶流,越後新發田城主柴田修理太夫義勝之孫,織田信秀家臣,後來侍奉織田信長。尾張國武家出身,關於勝家早期以及父親柴田勝義的資料有多處不明的地方,出生年份亦有多個說法,包括1522年、1526年及1527年。別名權六,綽號鬼柴田,織田四天王之首。.

姊川之戰和柴田勝家 · 柴田勝家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松永久秀

松永久秀(),日本戰國時期大和国大名,通稱松永彈正。 松永久秀早年事迹不详,后出仕于三好长庆担任要职。但松永久秀阴谋篡夺三好家实权,三好长庆及嫡子三好义兴、弟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之死都与其有嫌疑。三好长庆死后,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掌握家中实权。1565年,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谋杀室町幕府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史称永禄之变。但不久双方反目,松永久秀随后与三好三人众、大和国国人筒井顺庆长期交战。1568年,松永久秀臣服于上洛的织田信长,但数次发动叛乱,最终于1577年11月19日在信贵山城之战战败后自杀身亡。 松永久秀一生有多次下克上的经历,织田信长向德川家康介绍松永久秀时,指出他曾做出三件常人不可为的恶事:篡夺主家、谋杀将军和火烧东大寺。.

姊川之戰和松永久秀 · 松永久秀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桶狹間之戰

桶狹間之戰(桶狭間の戦い)是一場发生於1560年(日本永祿三年)战国时代日本的战役。 東海道大名今川義元親自率軍攻入尾張國境內,在今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遭織田信長領軍奇襲本陣陣亡。戰後,原本稱霸東海道的今川氏從此沒落,而獲勝的織田信長則在中日本和近畿地方迅速擴張勢力,奠定其日後掌握日本中央政權的權力基礎。.

姊川之戰和桶狹間之戰 · 桶狹間之戰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森可成

森可成(、大永3年-元龜元年9月19日)是森可行的长子,森长可,森兰丸,森坊丸,森力丸等人的父亲。1523年在尾張國葉栗郡蓮台出生,又名与三、三左卫门。正室是林通利的女兒妙向尼,祖系是源義家七男義隆。 可成的兒子們除了森長可以外全部都當過織田信長的小姓且深得寵愛,但是除了--兒森忠政以外全都難逃年紀輕輕就戰死的命運。.

姊川之戰和森可成 · 森可成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比叡山

比叡山,別称叡山、北嶺、天台山等,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東北隅的山--,由大比叡岳(標高848公尺)和四明岳(標高839公尺)所組成,最高點位於鄰縣滋賀縣大津市境內。.

姊川之戰和比叡山 · 比叡山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池田勝正

池田勝正(1539年/1530年—1578年?)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攝津池田氏當主。.

姊川之戰和池田勝正 · 池田勝正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池田恆興

池田恆興()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武將。父親是池田恆利。母親養德院是織田信長的乳母。尾張犬山城城主、攝津兵庫城城主、美濃大垣城城主。 清洲会議中的四宿老之一。有軍記物記載名字為信輝,但是沒有可信性高的同時代史料支持。.

姊川之戰和池田恆興 · 池田恆興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淨土真宗

淨土真宗,是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又名「一向宗」、「門徒宗」,由法然之弟子親鸞在鎌倉時代初期(約12世紀)所創立,為繼承法然的日本淨土宗而發展的教團。 1602年本願寺教如得到德川家康支持,創立新教團,脫離其弟本願寺准如主持的原本願寺教團,即東本願寺。原本真宗教團,人稱西本願寺。西本願寺定下的宗綱是:「信心正因,稱名報恩」。 根據經典:1,共於淨土宗的淨土三經一論,《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往生論註》。2,不共於他宗的《教行信證》、《御文章》、《三帖和讚》、《歎異鈔》。.

姊川之戰和淨土真宗 · 淨土真宗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淺井長政

淺井長政((天文14年-天正元年九月初一)),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淺井家第三代家督,享年28歲。祖父為淺井第一代家督淺井亮政,父親為淺井第二代家督淺井久政,母親為小野殿。幼名猿夜叉,後改為新九郎。15歲時元服,受領名為備前守。初名為六角家第十五代家督六角義賢授予賢字偏諱,初名為淺井賢政,然而淺井長政欲從六角家臣屬關係獨立出來,從而改名自其父久之上的長字,而改名為淺井長政。為淺井長政於野良田合戰中擊敗六角義賢,正式脫離六角家的掌控與臣屬關係。前妻為南近江六角家臣平井定武之女,正妻為尾張織田家當主織田信秀之女、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有三位一生充滿傳奇與波折的女兒(分別是長女淺井茶茶・淀殿、次女淺井初・常高院、三女淺井江又被稱為淺井小督・崇源院)。.

姊川之戰和淺井長政 · 淺井長政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淺井氏

淺井氏()是日本鎌倉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家氏族,發跡於近江國丁野(現滋賀縣長濱市內),原本為京極氏的家臣,後來取代主家在北近江的地位,雖然一度臣服於南近江的六角氏,及後再擊敗六角氏擴展勢力,雖然一度與織田氏結盟,可是最終選擇與朝倉氏聯手對抗織田,然而在姊川之戰敗給織田信長後勢力大幅衰退,最終在小谷城之戰中毀滅。其後,淺井長政與阿市誕下的長女淺井茶茶(淀殿)嫁給豐臣秀吉、次女淺井初(常高院)嫁給京極高次和三女淺井江(崇源院)則嫁給德川秀忠,其中茶茶和江在關原之戰和大坂之陣等多場戰役中均處於敵對狀態,初則作為豐臣氏與德川氏之間的調停人,盡力讓兩大勢力和平共處,三人對於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形勢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姊川之戰和淺井氏 · 淺井氏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朝倉義景

朝倉義景(、天文2年9月24日-天正元年8月16日)為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越前朝倉家的末代大名。原名「延景」。幼名長夜叉。.

姊川之戰和朝倉義景 · 朝倉義景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朝倉氏

朝倉氏是日本越前國的守護代,家紋三之盛木瓜。據越州軍記記載祖先是開化天皇後代;據朝倉始末記記載祖先是孝德天皇。早期是室町幕府三管領之一斯波武衛家的三個守護代(另兩個是甲斐氏與織田氏)之一,應仁之亂後取得越前守護職。戰國時期除了擁有越前一國,也曾進軍若狹、加賀、近江,支配廣大領地。 室町時代初期為斯波氏的部下,在軍事上立下戰功。室町時代中期第七代當主朝倉敏景在應仁之亂時與主君斯波義敏對立,敏景加入了管領細川勝元,而義敏加入了山名宗全。最後朝倉氏在越前一乘谷城自立門戶。成為了大名。雖然斯波氏嘗試用內政阻止朝倉氏獨立,最後斯波氏失敗而回。1573年武家朝倉氏遭到織田氏入侵而毀滅。部份朝倉氏子孫在江戶時代成為了旗本或藩士。.

姊川之戰和朝倉氏 · 朝倉氏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朝倉景鏡

朝倉景鏡(),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朝倉氏家臣,是末代當主朝倉義景的從兄弟,在一乘谷之戰中弒殺義景投向織田信長,最後被越前一向一揆所殺。.

姊川之戰和朝倉景鏡 · 朝倉景鏡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姊川之戰和战国时代 (日本) · 战国时代 (日本)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出身於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脈。通稱十兵衛,雅號咲庵。其父早逝,受叔父明智光安照顾。正室為妻木熙子(實為光秀第二任妻子),嫡男是,三女是玉子。.

姊川之戰和明智光秀 · 明智光秀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之间的比较

姊川之戰有68个关系,而織田信長有6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6,杰卡德指数为6.56% = 46 / (68 + 633)。

参考

本文介绍姊川之戰和織田信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