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之间的区别

奧斯卡·辛德勒 vs. 猶太人大屠殺

奧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一位德国大亨、间谍,纳粹党成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如今位于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境内的地区开设搪瓷和弹药工厂,雇佣了许多犹太人作业,最终成功挽救了1100名工人免遭德国纳粹的屠杀。1982年的小说《辛德勒的方舟》和1993年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都是以他为主题,反映了他起初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为了利润而在战争期间雇佣廉价工人开办工厂,但之后却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主动性和坚韧的奉献精神,千方百计挽救犹太人生命的故事。 辛德勒出生并成长于奥匈帝国摩拉維亞的斯維塔維,先后做过多种工作,后于1936年加入納粹德國的軍事情報局阿勃維爾。1938年的蘇台德區問題前,他已经开始为德国政府收集铁路和军队动向的情报,后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受到捷克政府拘捕,但之后根据1938年慕尼黑協定的条款予以释放。1939年辛德勒加入了纳粹党,继续为纳粹收集情报,并且在德波戰爭爆发前还在波兰境内工作。1939年,辛德勒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家搪瓷厂,最多的时候雇佣了约1750名工人,1944年时这些工人中有约1000名是犹太人。他在阿勃維爾的人脉帮助他保护自己工厂的犹太人免于被送进集中营。起初辛德勒的行为是受利益驱使,之后他开始不计代价地保护自己的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辛德勒不得不向纳粹军官送去更大数额的贿赂,还有许多只有通过黑市才能获得的贵重礼物来保护工人的安全。由于1944年7月起德国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親衛隊开始关闭最东边的集中营,把存活的囚犯转移到西面的集中营。许多人在奥斯威辛和被杀。辛德勒说服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统领、亲卫队上尉批准自己将工厂转移到苏台德地区,从而避免工人被送入毒气室处死。1944年10月,哥特的秘书把犹太区警察马赛尔·戈德伯格(Marcel Goldberg)警官提供的姓名整理后打印了一份1200名将转移到苏台德地区的犹太人名单。之后辛德勒继续给親衛隊军官送去贿赂避免工人被处死。到1945年5月战争结束时,他的所有积蓄都已经在这些贿赂和为工人购买给养中耗尽。 战争结束后辛德勒回到了德国,并在那里依靠犹太人救援组织的援助金度日。收到了自己战时开销的部分补偿后,他和太太移居阿根廷,过起了农民的生活。1958年破产后,辛德勒独自回到德国尝试经营了多个行业,但都没有成功,不得不依靠自己在战争期间拯救的辛德勒犹太人救济过活。1963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国际义人称号。1974年10月9日,奥斯卡·辛德勒在西德的希尔德斯海姆逝世。. 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השואה,Shoah;חורבן,Hurban)指的是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当时欧洲共有近900万犹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万儿童。一些学者称大屠杀亦当涵盖近500万非犹太遇难者,由此总受害人数将达到近1,100万人。屠杀发生于纳粹德国、德佔欧洲地区及纳粹德国盟国所控区域。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对欧洲诸种族及政治群体展开迫害,犹太人遭到广泛系统性屠杀,其规模为史上最大。。在纳粹党领导及党卫队协调之下,德国所有政府部门均参与了大屠杀的相关事宜。其他受害的非犹太群体包括波兰人、其他斯拉夫人、苏联平民及苏联战俘、罗姆人、共产党人、同性恋者、共济会成员、耶和华见证人及身心障碍者。德国与德国占领区有近42,500个设施用于集中关押受害者,将其作为奴隶劳工使用,对其进行屠杀或其他反人权活动。参与执行大屠杀的总人数估计超过200,000人。 迫害与屠杀分阶段进行,最终发展为所谓的“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对欧洲犹太人进行集体灭绝。最初德国政府通过法案(如《1935年纽伦堡法案》)以将犹太人自社会中排除出去。1933年起纳粹开始建立一系列集中营,而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开始建立犹太区。1941年,德国在东欧开始广泛获取新领土,别动队在这些区域屠杀了近两百万犹太人、游击队员及其他群体,手段普遍为大规模射杀。至1942年年末,受害者普遍乘火车前往灭绝营,若能在旅途中幸存,则将于毒气室中遭系统性杀害。这一状况一直持续至1945年4月至5月欧洲战场尾声阶段。 犹太武装抵抗运动规模相对有限。最大规模的抵抗运动为1943年的华沙犹太区起义,数千武装贫乏的犹太人抵御武装党卫队时间长达四周。在东欧,约20,000至30,000犹太游击队员同纳粹及其协作者展开斗争。法国犹太人加入法国抵抗运动行列,对纳粹及维希法国政权开展游击战。战争期间犹太武装起义超过一百次, accessed 22 December 2013.

之间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相似

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有(在联盟百科)26共同点: 奥匈帝国奥斯威辛集中营布拉格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何凤山國際義人党卫队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德國納粹集中營纳粹党纽伦堡法案盖世太保贝尔赛克灭绝营辛德勒的名单錫安主義苏联红军耶路撒冷捷克斯洛伐克杉原千畝毒气室漢斯·法郎克澳大利亚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奥匈帝国和奧斯卡·辛德勒 · 奥匈帝国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營,或稱奧許維茲-比克瑙集中營(,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奧許維茲」、或譯「奧修維茲」,是奥斯威辛的德語名稱),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位於波蘭南方、距波蘭第二大城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小城奥斯威辛。 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人希姆萊下令建造。1942年1月20日舉行的萬湖會議通過「最終解決方案」,透過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估計約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超過九成遇害人都是猶太人。 奧斯維辛集中營共有3個主要營區,分別是奥斯威辛(一号营区)、比克瑙(二号营区)、莫諾維茨(三号营区)和39個小型的營地或工廠,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殺害猶太人或是對其收容者進行極為嚴苛的工作、集體處決或是進行不人道的人體實驗。 奧斯維辛集中營在1945年1月27日由蘇聯紅軍解放。1947年,波蘭國會立法將此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博物館,即,以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統治期間,犯下惡名昭彰罪行的歷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集中營命名為「奧斯維辛-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0-1945年).

奥斯威辛集中营和奧斯卡·辛德勒 · 奥斯威辛集中营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布拉格

布拉格(Praha,Prag)是捷克首都和最大城市、欧盟第十四大城市,和历史上波西米亚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2006年3月,布拉格的面积为496平方公里,人口为118.3万。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首都,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每年,有4.4万旅客慕名而来,是欧洲第六受欢迎来旅游的城市2013年,布拉格入选世界首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布拉格也是欧洲的文化重镇之一,历史上曾有音乐、文学等诸多领域众多杰出人物,如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东尼·德沃夏克,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维尔、米兰·昆德拉等人在该城进行创作活动,今天该市仍保持了浓郁的文化气氛,拥有众多的歌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机构,以及层出不穷的年度文化活动。.

奧斯卡·辛德勒和布拉格 · 布拉格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以色列犹太屠杀纪念馆(יד ושם Yad Vashem)是以色列官方设立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城西的赫茨尔山,是世界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大屠杀纪念馆。1953年根据以色列国会通过的《犹太大屠杀纪念法》成立,为纪念600余万被纳粹屠杀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自奠基起逐步扩建,目前包含纪念礼堂、历史博物馆、艺术馆、“名字堂”、儿童纪念堂、档案馆、外邦义人花园、“被毁灭社区山谷”、犹太会堂、及教育中心等。此外,纪念馆同时纪念在大屠杀期间承担巨大的个人风险,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称为“外邦义人”。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是以色列仅次于西墙,游客数量第二多的景点,外国领导人访问以色列一般都会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完全免费,依靠自愿捐款维持,每年有将近100万游客参观。 File:Israel-2013(2)-Aerial-Jerusalem-Yad Vashem 01.jpg|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俯瞰图。 File:Yad Vashem Logo.svg|犹太大屠杀纪念馆标志。.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和奧斯卡·辛德勒 · 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何凤山

何凤山,湖南益阳人,中華民國外交官,因在二战初期拯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聯合國誉其为「中國的辛德勒」。.

何凤山和奧斯卡·辛德勒 · 何凤山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國際義人

國際義人(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Chassidey Umot HaOlam,字義為:世界各國正義之人),本為猶太教用來稱呼遵守挪亞七律,可指望進入天國的非猶太人。 現今的世俗用法,是以色列國稱呼那些甘冒性命危險,拯救猶太人免遭屠殺的非猶太人。以色列國也向國際義人頒授國際義人獎。 Gunnar S. Paulsson, “The Rescue of Jews by Non-Jews in Nazi-Occupied Poland,”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Holocaust Education, volume 7, nos.

國際義人和奧斯卡·辛德勒 · 國際義人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党卫队

親衛隊(Schutzstaffel,又譯黨衛隊,通稱「SS」,常以代表;)是納粹德國由阿道夫·希特勒與其所屬的納粹黨所領導的一支準軍事組織。親衛隊從納粹黨志願者組成的「會堂警備隊」(Saal-Schutz)開始,初期其負責維持該黨在慕尼黑舉行大會活動時的保安工作。1925年,海因里希·希姆萊加入該組織,同年通過重新整合而獨立出來成為直接隸屬於納粹黨部的組織,並最終將其重新起名為「黨衛隊」,在希姆萊的領導下,黨衛隊從一個小小的衛隊成長成為納粹德國最為龐大而顯赫的權利機構。自1929年至納粹政權瓦解的1945年期間,從1929年希姆萊正式掌控黨衛隊到1945年第三帝國崩潰之間的17年中,黨衛隊的職責從希特勒的私人護衛擴展到整個納粹帝國和其的情報蒐集,監視,保安和恐怖行動。 黨衛隊基本分作「一般親衛隊」、「武裝親衛隊」和「骷髏總隊」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一般黨衛隊」的主要任務為維護實行及一般性警察治安工作,而「武裝黨衛隊」則是由戰鬥部隊所組成的軍事組織。「骷髏總隊」則是負責各地集中營與滅絕營的運行管理並從事特別行動。除上述單位外,黨衛隊還控制着國家秘密警察即「蓋世太保」、「保安處」等下屬機構,其任務主要為監視國內活躍或潛在的政治敵人、並摧毀任何敵對勢力及其反納粹的行動,加強德國人民對納粹意識形態的支持與認同,除此之外提供國內和國外的情報資訊。 作為隸屬於納粹黨的組織之一,黨衛隊對二戰期間造成5百50萬到6百萬猶太人和其他受害者死亡的猶太人大屠殺負有主要責任。同時,黨衛隊下屬的部門和人員在二戰期間犯有戰爭罪及反人類罪行。該組織在統治期間從事商業活動的同時,壓迫和使用集中營囚犯以奴工的形式進行勞作為其牟利。納粹德國崩潰之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理下,黨衛隊被判定為犯罪組織。戰後的1948年,黨衛隊僅存的最高級別官員,恩斯特·卡爾滕布倫納在國際法庭中被判反人類罪行成立,執行絞刑。.

党卫队和奧斯卡·辛德勒 · 党卫队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Kraków,;Krakau,克拉考)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Jagiellonian University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Kraków", see: ;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期間,則以該城為中心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AGH, ACK Cyfronet.

克拉科夫和奧斯卡·辛德勒 · 克拉科夫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

普拉佐(波兰语:Płaszów)或者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是由纳粹德国党卫军修建的集中营。位于德国波兰占领区克拉科夫。 集中營總指揮為阿蒙·葛斯。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即以该集中营为背景以奥斯卡·辛德勒为原型拍摄的。.

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和奧斯卡·辛德勒 · 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营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奧斯卡·辛德勒和犹太人 · 犹太人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奧斯卡·辛德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猶太人大屠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奧斯卡·辛德勒和納粹德國 · 猶太人大屠殺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納粹集中營

纳粹集中營(Konzentrationslager)指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在其领土與佔領地建立的大量集中营。这一做法最初开始于1933年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之后,以关押政治犯和反对纳粹政权的人士。由于在1930年代德国经常不经审判就对政治反对者和其他人员进行关押,所以集中营在这一阶段发展迅速,另外,虽然没有建设过大型的监狱复合体,由于正是苏德合作时期,纳粹从其伙伴苏联那边的行之有年的劳改营取得了相当多的操作经验,大大的提高了犯人的管理以及劳力运用效率。.

奧斯卡·辛德勒和納粹集中營 · 猶太人大屠殺和納粹集中營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奧斯卡·辛德勒和纳粹党 · 猶太人大屠殺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纽伦堡法案

紐倫堡法案(德語:Nürnberger Gesetze)是納粹德國於1935年頒佈的反猶太法律。 1935年9月15日,有兩項法律被呈交德國國會通過,合稱《紐倫堡法案》:.

奧斯卡·辛德勒和纽伦堡法案 · 猶太人大屠殺和纽伦堡法案 · 查看更多 »

盖世太保

密国家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汉语音译盖世太保,又译盖斯塔波),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秘密国家警察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 1933年春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而赫尔曼·戈林接管普鲁士警察局。戈林於1933年4月26日成立政治警察組織蓋世太保,核心成員為普魯士警察。1934年在希特勒的調停下希姆萊的黨衛隊接管了蓋世太保。 二战爆发之后大量的盖世太保跟随德国国防军一同进入占领区,在那建立了众多辅警部队,这些辅警部队全部听命于盖世太保,成为其机构的一部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預防性逮捕權”。在納粹德國時期,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左派人士、異議人士、反抗軍及猶太人等都未經法律程序被蓋世太保投入集中營,其中大多數遭到拷問、虐待,以至於處決。.

奧斯卡·辛德勒和盖世太保 · 猶太人大屠殺和盖世太保 · 查看更多 »

贝尔赛克灭绝营

贝尔赛克灭绝营(波兰语:Bełżec)是犹太人大屠杀期间纳粹德国为了执行赖因哈德行动所设立的第一个灭绝营。贝尔赛克灭绝营在1942年3月17日开始到1943年6月期间运行,营区位于纳粹德国波兰占领区贝尔赛克火车站南1公里处。约有43万到50万的犹太人和未知数量的波兰人与罗姆人被纳粹杀害, USHMM.

奧斯卡·辛德勒和贝尔赛克灭绝营 · 猶太人大屠殺和贝尔赛克灭绝营 · 查看更多 »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是一部199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这些被救的人大都是波兰犹太人在二战时期的逃难者。犹太人大屠杀时期,辛德勒将他们召集到他的工厂里面干活,以此帮他们避难。该片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辛德勒的方舟》。片中由连姆·尼森饰演奥斯卡·辛德勒,拉尔夫·费因斯饰演德国纳粹党党卫队军官,班·金斯利饰演辛德勒的犹太人会计伊萨克·斯特恩。 该片鸿篇巨制,票房也收获颇丰,共获七个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电影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配乐奖。除奥斯卡奖外,该片还获得七个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三个金球奖。2007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它排在AFI百年百大电影榜(10周年版)第八位,比它在1998年时该榜排位上升一位。.

奧斯卡·辛德勒和辛德勒的名单 · 猶太人大屠殺和辛德勒的名单 · 查看更多 »

錫安主義

錫安主義(ציונות/,الصهيونية/),中文通譯「猶太復國主義」,也称「猶太圣会主義」,是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民族主義政治運動和猶太文化模式,旨在支持或認同於以色列地帶重建「猶太家園」的行為,也是建基於猶太人在宗教思想與傳統上對以色列土地之聯繫的一種意識形態。 猶太人是一個源自古代近東地區黎凡特的特殊民族,其居住地迦南(即以色列地)在历史上一直斷斷續續地存在過猶太王國及其自治領。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有人类学研究认为,该地区曾经于铁器时代存在过犹太部落王国,时间约在公元前10世纪或公元前9世纪。 在猶太復國運動發展初期,錫安主義是世俗化的,也是一定程度上對19世紀時在歐洲的以天主教徒為首的社會中十分猖獗的反猶主義的一種回應。從1世紀開始,猶太人遭受來自羅馬天主教會不同程度的歧視和迫害,原因當時天主教認為是猶太人被認為對耶穌受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居住在阿拉伯和北非地區的猶太人則相對而言得以和當地人較為和睦地相處 http://www.ifamericansknew.org/history/origin.html#early The Origin of the Palestine-Israel Conflict, Jews for Justice in the Middle East, 2001。在經過一連串的進展和挫折,以及在納粹德國對猶太人大屠殺中摧毀了歐洲的猶太族群後,錫安主義的民粹運動於1948年達到了高潮。犹太人全国委员会于1948年5月14日发布了《以色列独立宣言》,现代以色列建国。.

奧斯卡·辛德勒和錫安主義 · 猶太人大屠殺和錫安主義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奧斯卡·辛德勒和苏联红军 · 猶太人大屠殺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奧斯卡·辛德勒和耶路撒冷 · 猶太人大屠殺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奧斯卡·辛德勒和捷克斯洛伐克 · 捷克斯洛伐克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杉原千畝

杉原千畝(杉原 千畝,),日本岐阜縣出身,日本外交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日本駐立陶宛代領事,期間大量發出過境簽證給逃避納粹德國的猶太人,拯救了逾6,000名猶太人,有“日本的辛德勒”之稱。.

奧斯卡·辛德勒和杉原千畝 · 杉原千畝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毒气室

毒氣室,是一種自殺、他殺或者死刑的工具,方法是將自己或者別人、犯人等上鎖在一個封閉的空間,施放有毒气體,引發死亡。.

奧斯卡·辛德勒和毒气室 · 毒气室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漢斯·法郎克

漢斯·法郎克(Hans Michael Frank,)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納粹黨專用辯護律師,後來成為納粹德國領導人之一,曾擔任波蘭總督;在紐倫堡審判時因為他在戰時之納粹大屠殺犯行被起訴,他被判反人類罪被判絞刑;1946年10月16日執刑。.

奧斯卡·辛德勒和漢斯·法郎克 · 漢斯·法郎克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奧斯卡·辛德勒和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和猶太人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之间的比较

奧斯卡·辛德勒有108个关系,而猶太人大屠殺有27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6,杰卡德指数为6.88% = 26 / (108 + 270)。

参考

本文介绍奧斯卡·辛德勒和猶太人大屠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