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之间的区别

奧托·布勞恩 vs. 德国十一月革命

奥托·布劳恩 (Otto Braun;1872年1月28日-1955年12月14日) 是一位德国政治人物,是社民党成员,曾是魏玛共和国普鲁士省的总理。 布劳恩来自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是当地的社民党领袖,在1913年获选为普鲁士议会成员。1919年,他在魏玛成为立宪会议成员。后来,由于他几乎在1920至32年间常常担任普鲁士总理而著名。在1925年的总统选举中,他曾代表社民党参加第一轮投票。 在魏玛共和的后期,布劳恩在普鲁士领导的联合政府是维持民主的重要堡垒。1932年7月,总理弗朗茨·冯·帕彭为了争取纳粹党的支持而发动政变把它推翻,但是他坚持反对国家政府新成立的普鲁士政府。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成为总理,而布劳恩就移民到瑞士,最后在1955年于罗加诺逝世。 二战过后,他向盟军提出要重建普鲁士政府,但对方以计划废除普鲁士邦为由拒绝。 O O O B Category: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 德國十一月革命(),又称“德国1918年-1919年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同时,类似苏维埃的工人团体亦希望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達克同盟。 正如俄罗斯的大革命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灾难引發了德国革命。德军统帅埃里希·魯登道夫想领导军队在1918年向盟军投降,結果引起政治危机。威廉二世退位後,虽然巴登親王任命社会民主党代表领导临时政府,但仍未能阻止叛乱继续。 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於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層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國独立社會民主黨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黨认为社民黨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918年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達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達克團两位领导人卡爾·李卜克內西与羅莎·盧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遭社民党政府血腥镇压。 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又促使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崛起。.

之间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相似

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德国社会民主党纳粹党魏瑪共和國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奧托·布勞恩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纳粹党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ational 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 Partei,縮寫為NSDAP),或譯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動者黨,通稱納粹黨(Nazi Party),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創立於魏瑪共和時代,前身為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更名。後由希特勒領導。1932年,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希特勒於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執政後,威瑪共和時代結束,德國進入希特勒獨裁時代,俗稱納粹德國或者第三帝國。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以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 納粹來自德文中的Nazi,為「民族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奧托·布勞恩和纳粹党 ·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纳粹党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奧托·布勞恩和魏瑪共和國 ·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之间的比较

奧托·布勞恩有15个关系,而德国十一月革命有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6.00% = 3 / (15 + 35)。

参考

本文介绍奧托·布勞恩和德国十一月革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