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之间的区别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vs. 阿富汗戰爭 (2001年)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5月1日,巴基斯坦當地時間當地2011年5月2日,美國海豹特種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内的一次軍事行動中,成功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重要嫌犯、同時也是伊斯蘭教激進派的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瑪·賓·拉登。 這次代號為「海神之矛」(Operation Neptune Spear)的作戰行動,在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授權後,美國中央情報局與協同指揮下進行這次進攻。美國在嚴密監控該棟位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後,證實賓·拉登已經自阿富汗邊境地區躲往位於巴基斯坦的住所。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前身為海豹6隊)负责实施这次攻击,另有數名中情局特工提供必要的支援。 這次突襲行動結束之後,美軍將所發現的賓·拉登的遺體帶回坐落於阿富汗的基地進行身分辨識。在經過包括DNA測驗、以及他的親人指認後,確定賓·拉登已死於此次的突襲。隨後於賓·拉登死後不過24小時內,根據伊斯蘭傳統迅速運往北阿拉伯海處,然而美國因諸多理由捨棄傳統阿拉伯土葬的習俗,而改以海葬的方式進行。同時在稍早美国东部时间晚間11點35分,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親自在白宮宣布賓·拉登已因此次作戰行動遭到擊斃。巴基斯坦官方也在不久之後宣布,證實賓·拉登是由美軍擊斃的事情。 5月6日,基地組織所下轄的激進網站證實賓·拉登的死亡,並發誓要以殺害更多平民的方式報復這次突襲。其他還有如巴基斯坦好戰組織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也聲稱,他們並不阻止人們對美國與巴基斯坦發起報復行動。但對於美國絕大多數民眾來說,賓·拉登的死亡受到絕大多數人的熱烈慶祝。同時包括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以及絕大數政府的正向歡迎,許多西方國家的輿論也對這一行動抱持正面看法。但也有一些人對此進行強烈的譴責,包括古巴政治家菲德爾·卡斯楚、位在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哈馬斯領導人等都抱持反面看法。另外也有些團體認為這是不理會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殺戮行動,特別是對於為何不活捉手無寸鐵的賓·拉登而將其擊斃,受到了如國際特赦組織等團體人士的質疑。. 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 - 至今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奧薩瑪·賓拉登等蓋達組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其的支援,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巴拉克·歐巴馬宣布在6个月内向阿富汗增兵30,000人,2011年5月1日奧薩瑪·賓拉登被美軍擊斃,2011年7月美軍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塔利班至今仍在談判。.

之间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相似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基地组织半岛电视台华尔街日报塔利班奥萨马·本·拉登巴基斯坦九一一袭击事件伊朗伊拉克战争穆斯林維基解密美國美国总统美联社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邦调查局贝拉克·奥巴马阿富汗普什圖族

基地组织

蓋達組織--(القاعدة,意为“基--地”), --;又譯凱達組織、開打組織,是一個伊斯兰教軍事組織,為賓拉登於1988年成立,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其被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目前的領袖是查瓦希里醫師。.

基地组织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基地组织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半岛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الجزيرة,羅馬化转写:;意为“岛”或“半岛”,指阿拉伯半島)是一家以卡塔尔首都多哈為基地的國際电视媒体,開播於1996年,由出資的拥有。除了阿拉伯語之外,並同時以英語、土耳其語等多種語言,向全球播出以新聞為中心的節目內容。 半岛电视台地处阿拉伯世界,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视角,它在节目中开创性地引入了电话采访,电视论战等节目,尤其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它多次率先播放本·拉登和其他基地组织领导人的录像声明,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除了新闻频道外,半岛电视台还开设有几个专门的频道,包括体育频道组合,公共政务频道和儿童频道等。半岛电视台于2015年开通中国区的业务,包括官方微博以及公众号。 除电视频道以外,半岛电视台另有一个英阿双语的官方网站。在此任职的记者都是来自於各阿拉伯国家。电视台共有60多名记者、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球共有25个记者站。由於播出範圍遍及全球,使半島電視台被認為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阿拉伯媒体。.

半岛电视台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半岛电视台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英语:The Wall Street Journal,简写:WSJ)是美國具有影響力的報刊,共獲得40座普立茲獎,報導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導的日报,创办於1889年,隶属于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除了美國國內版本外,國際發行以英文撰寫的版本有歐洲、亞洲、印度,以及中國中文版、日本日文版。.

华尔街日报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华尔街日报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塔利班

塔利班(普什圖語和波斯語:,意即「伊斯蘭教的學生」),或譯--,意译为神學士,是發源於阿富汗坎大哈地區的伊斯蘭原教旨主义運動组织,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該組織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在内,都曾是坎大哈乡村里的伊斯蘭教学者。該組織於1994年興起,自1996年在阿富汗掌权后,以严厉的伊斯兰教法統治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率领北约入侵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政权被推翻。此後塔利班分子以游击队的形式分散在阿富汗,與新政府及多國部隊對抗,更将戰火蔓延至巴基斯坦。.

塔利班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塔利班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奥萨马·本·拉登

奧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拉丁轉寫:Usāmah bin Muḥammad bin Awaḍ bin Lādin,),简称为奧薩瑪·賓拉登、奥萨马、本--·拉登、宾--·拉登或--。全名意思是「--的兒子、阿瓦德的兒子、穆罕默德的兒子奧薩瑪」(名·بن·父·بن·祖·بن·曾祖);「奧薩瑪·--賓·拉登」(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意思是「--的子孫奧薩瑪」,事实上是拉登的玄孙。他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的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篤信伊斯兰教遜尼宗瓦哈比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的幕後主謀,名列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十大通緝要犯。 本·拉登最初否認與911恐怖攻擊有關,但已於2004年承認責任。。然而FBI发言人Rex Tomb在2006年表示没有确实证据证明賓拉登涉及911事件。因此始终没有就911事件正式起诉本·拉登。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911襲擊的主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發表聲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击毙。其屍體於次日海葬於北阿拉伯海。另外雖然是反恐夥伴之一,但美方政府未經巴基斯坦討論即決定粗暴的行動,事後仍引來巴國的強烈不滿。.

奥萨马·本·拉登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奥萨马·本·拉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九一一袭击事件

九一一袭击事件(亦稱“9·11”恐怖袭击事件、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或简称9·11事件、九一一事件、9月11日攻擊)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系列自杀式恐怖袭击事件,基地组织承認發動;当天早晨,19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劫持者故意使其中两架飞机分别冲撞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造成飞机上的所有人和在建筑物中许多人死亡;两座建筑均在两小时内倒塌,并导致临近的其他建筑被摧毁或损坏。另外劫机者亦迫使第3架飞机撞向位于弗吉尼亚州-zh-hans:阿灵顿县;zh-tw:阿靈頓郡;zh-hk:阿靈頓縣-的五角大楼,此一袭击地点临近华盛顿特区。在劫机者控制第4架飞机飞向华盛顿特区后,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试图夺回飞机控制权。最终第4架飞机于宾夕法尼亚州-zh-hans:索美塞特县;zh-tw:桑莫塞郡;zh-hk:索美塞特縣;-的乡村尚克斯维尔附近坠毁。4架飞机上均无人生还。 世貿現場中,包括劫机者在内,总共有2,749人在这次袭击中死亡或失踪。绝大多数的伤亡者为平民,其中有87个不同国家的公民。另外根據验尸官确认,至少有1人因暴露于世贸中心倒塌时的烟尘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作为对这次袭击的回应,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入侵阿富汗以消灭藏匿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塔利班,并通过《美国爱国者法案》;其他国家也加强反恐立法,并扩大执法权。美国一些证券交易所在袭击发生後的當週內都处于关闭状态,股市在重新开始股票交易後曾經急挫,尤其是航空和保险相關類別的股票。价值數十亿美元的办公场所在这次袭击中被摧毁,連同損失的技術人才的生命與家庭社會負擔,為曼哈顿下城经济乃至於美國经济帶來严重破坏。 而五角大楼的损毁部分在1年内清理并修复完毕,在其西南面建造五角大楼罹难者纪念园。2006年一幢新办公楼于世界贸易中心七期原址完工。世界貿易中心一期也在原址重建,重建大楼原名为“自由塔”,高1,776-zh-hans:英尺;zh-hant:英呎-(541-zh-hans:米;zh-hant:公尺-),2009年改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2014年完工,成为美国第一高楼,原本在2007年至2012年还将建造另外3座大楼,但最终因故延期。 这次事件是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以大型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和“气球炸弹”空袭美国後,美国本土首次遭受來自空中的袭击,也是繼珍珠港事件後,外国势力首次对美国领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袭击。九一一事件中死亡或失踪的总人數至少有2,996人,較珍珠港事件中的2,403人多593人。.

九一一袭击事件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九一一袭击事件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伊朗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伊朗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以美国、英国军队为主的多國部隊進駐伊拉克、并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的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一场战争。澳大利亞軍隊和波兰军队也参与了此次联合军事行动。军事行动是在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所发出的要求他和他的儿子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的最后通牒到期后开始的。 反恐怖主義的联合部队是由120,000人的美军部队、45,000人的英军部队、2,000多人的澳军部队和200人的波军部队所组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大约50,000人的伊拉克部队。他们是通过驻扎在科威特的美军基地正式对伊发动军事打击。2003年3月20日多國部隊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的开始。 美国第3步兵师从科威特西北方向的沙漠向巴格达挺进,伴随他们作战的还有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的若干部队。在另一个方向伊拉克东南部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和英国远征军(包含第4和第7装甲旅组成的第1装甲师以及若干海军陆战队)则发动了钳形攻势以打开伊拉克的海运通道。在战争进行了两周后,美军又在伊拉克北部山区投入了173空降旅以及特种部队,并和该地的库尔德反叛军结成同盟,美国预期中的准备在北方投入的则由于土耳其议会的反对而未能在该地参加战斗。 经过两个星期的激战,英军首先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重镇、伊拉克第2大城市巴斯拉。在伊拉克全境都出现了断水和停电等人道主义危机,国际多个人道组织向伊拉克运输救援物资,这些援助物资大多都从联军所控制的烏姆蓋薩爾进入伊拉克,还有部分则从科威特进入伊拉克。 战争爆发大约3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大規模衝突。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之后巴格达和巴斯拉等伊拉克城市纷纷陷入无政府状态,巴格达市内发生频繁的抢掠事件,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遭到洗劫,上万件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珍贵文物失踪。有伊拉克民众批评美军,并没有努力维持巴格达的市内安全。2005年以來,伊拉克政壇興辦了民主選舉,並在美國支持下開始了重建,然而這並沒有帶來理性的政治與平等,少數什葉派與財團掌控國家,遜尼派極端份子佔地為王,使美軍與美援隊伍傷亡不斷,2008年奧巴馬總統以美軍撤出(主要是戰鬥部隊)的政見上台,2011年正式撤退,結束了大部分的軍事行動。然而伊拉克戰亂遠未解決,隨後伊斯蘭國於2014年的興起,美國反恐戰果再度倒退,還造成全球難民危機與恐怖主義擴散至歐洲,此戰至今影響未明。.

伊拉克战争和奥萨马·本·拉登之死 · 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穆斯林 · 穆斯林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維基解密

维基解密(又称维基揭密或維基洩密;WikiLeaks),是透过协助知情人让组织、企业、政府中共領導幹部的職位花錢就買得到,與房產業頗有淵源的幹部為了賺回本,只好拼經濟成長,不顧環保和人民的需要在阳光下运作的、无国界非盈利的互联网媒体。 朱利安·保罗·阿桑奇通常被视為維基解密的建立者、主編和總監。克里斯汀·赫拉芬森、约瑟夫·法雷尔和莎拉·哈里森是其組織的其他成員中仅有的几个被公众获知的與維基解密有關的人。克里斯汀·赫拉芬森也和阿桑奇,英吉·拉格纳·英加森以及加文·麦克法甸等人同為陽光媒體產品部職員。 这个國際性非營利媒體組織,專門公開來自匿名來源和網路洩露的文件。網站成立於2006年12月,由陽光媒體(The Sunshine Press)運作。在成立一年後,網站宣稱其文檔資料庫成長至逾120萬份。 維基解密發佈了大量的被作為頭版新聞報道的極其重要的存檔,早期發佈的文檔包括美國軍隊在阿富汗戰爭中的裝備購置和保養支出,以及其在肯尼亚的腐敗事件等等。2010年4月,维基解密在一個名為「平行謀殺」(Collateral Murder)的網站上公開了一段2010年7月12日美國軍隊在巴格達空襲時,美國空軍飛行員在巴格達利用阿帕契直升機攻擊机殺死包括數名伊拉克記者在內的無辜平民的視頻。同年7月,维基解密發表阿富汗戰爭日記,內容包含逾76,900份關於阿富汗戰爭文檔,在此之前這些文檔都未曾公開 。同年10月,维基解密和主要商業媒體公司合作,又公開了逾400,000份文檔,稱為伊拉克戰爭紀錄。這使得每起在伊拉克,以及跨越伊朗邊界的死亡事件的地点,都可以在地图上找到。2011年4月,維基解密開始公佈與被關押在關塔那摩海灣拘留中心的囚犯有關的779份機密文件。 2010年11月,維基解密與全球傳媒集團合作發佈了帶有部分刪節的數萬份美國外交電報。2011年9月1日,一份維基解密的存檔中的美國國務院外交公報的一個未刪節的加密版本曾被通過Bittorrent公佈數月的消息傳開,並且密钥(似乎是密碼)曾可被那些知道去哪裡尋找的人利用。維基解密指責它之前的合作夥伴——《衛報》,以及該報記者David Leigh,他在一本2011年出版的書中洩露了密钥,而衛報則辯解是維基解密把事情做得過大以致於使得密钥的洩露只是時間問題。鏡報報導了一個暗示兩邊都出了錯的更加撲朔迷離的故事。這次事故引發了對於電報門事件可能威脅無辜的廣泛的擔憂。.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維基解密 · 維基解密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美國 · 美國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美国总统 · 美国总统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美联社

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中文環境裡为将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通讯社区分开来,多加註國名称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為美國乃至於世界最大的通讯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通讯社。二战后(1947年),美联社成员范围扩大到电台、电视台,而且允许非社员订购稿件。美联社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美联社成立于1846年5月,由《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纽约论坛报》、《纽约商业日报》、《快报》、《纽约信使及问询报》联合组建。經過多年發展,已击败了传统的竞争对手合众国际社,成為美國第一大的通訊社。其他英语新闻服务例如路透社和法新社,是基于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1994年,美联社增设电视部(APTV),工作中心在伦敦,通过亚洲、拉美、北美和全球四条服务专线,向全世界电视订户提供声像新闻,用6种文字发稿。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美联社还运营美联社卫星网络,覆盖全球,报道重大事件。美联社在绝大部分美国媒体开有专版,所有出版和再版的新闻出处必须标明为美联社。美联社事实上已经成为新闻写作的标准。.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美联社 · 美联社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简称联合国安理会、安全理事会、安理会,是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之一。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及原则,安理会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在聯合國規章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联合国机构,其中五大常任理事國拥有一票否決權。.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联邦调查局

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简称聯調局(FBI),前身是調查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簡稱BOI),是美国司法部的主要執法及调查單位,也是美国联邦政府最大的反间谍机构。根据《美国法典》第28条533款,授权司法部长“委任官员侦测反美国的罪行”,另外其它联邦的法令给予FBI权力和职责调查特定的罪行。FBI现有的调查司法权已经超过200种联邦罪行。十大通缉要犯清单从1930年起公布于众。 联邦调查局的任务是调查违反联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护美国调查来自于外国的情报和恐怖活动,在领导阶层和法律执行方面对联邦、州、当地和国际机构提供帮助,同时在响应公众需要和忠实于美国宪法前提下履行职责。 联邦调查局在每次调查的情报资料后,递交适当的美国律师或者美国司法部官员,由他们决定是否批准起诉或其它行动。其中五大影响社会的方面享有最高优先权:反暴行、毒品/组织犯罪、外国反间谍活动、暴力犯罪和白领阶层犯罪。 联邦调查局曾经有不纯的历史,既支持法律,有时候又破坏它。专门特务的人员每年都在增长,现在超过11,000名成员。大多数专门特务驻在外国,作为大使法律随员在美国駐外使馆工作,FBI自称为:“LEGATS”。.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联邦调查局 · 联邦调查局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贝拉克·奥巴马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全名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政治人物,从2009年至2017年任第44任美國總統。他是首位美国非裔总统。2005年至2008年代表伊利诺伊州担任美國聯邦參議員,从1997年至2004年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奥巴马出生於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他在夏威夷长大,但童年时期也在华盛顿州和印度尼西亚分别生活了一年和四年。在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他在芝加哥做一名社区活动组织者。1988年奥巴马进入了哈佛法学院,在那成为了哈佛法律评论的第一名非裔总编辑。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民权律师,并从1997年至2004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宪制性法律教授。1997年当选伊利诺州参议员,并担任职务直至2004年参选联邦参议员。同年因意想不到的参议员初选胜利,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和以绝对优势胜出参议员选举,成为全美知名的政治人物。2007年2月10日,他正式宣佈参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同年6月赢得民主党初选,並在联邦选举中战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約翰·麥凱恩获得了胜利。2009年10月9日,获頒诺贝尔和平奖。 2017年1月,奧巴馬以60%的民意支持率结束任期。現定居华盛顿特区。.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贝拉克·奥巴马 · 贝拉克·奥巴马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 · 阿富汗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普什圖族

#重定向 普什圖人.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普什圖族 · 普什圖族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之间的比较

奥萨马·本·拉登之死有351个关系,而阿富汗戰爭 (2001年)有5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4.65% = 19 / (351 + 58)。

参考

本文介绍奥萨马·本·拉登之死和阿富汗戰爭 (2001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