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指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以下列表為有關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 國際奧委會會為所有所屬成員國編配的3個英文字母的國家或地區代碼,每個編碼只會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由於歷史和政治等原因,有部分國家或地區的成員會變更國家名稱及編碼,相关国家的奖牌数并不累加,一对一的变更除外(如荷兰的國家奧委會編碼由HOL改为NED,或是如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 以斜體表示的國家實體為已不存在。國家或地區奧委會的總數並沒有與他們的前任和繼任者的總數。.

205 关系: 加纳埃及卢森堡印度印度奧林匹克協會千里達及托巴哥南蘇丹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解體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吉布提坦噶尼喀坦桑尼亚場地自由車塞尔维亚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年-2006年)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击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皮划艇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游泳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跳水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跆拳道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柔道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水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摔跤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手球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拳击比赛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曲棍球比赛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奥林匹克五环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获得者列表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联合代表团奥林匹克运动会独联体代表团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比赛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奧林匹克運動會混合代表隊屆間運動會巴巴多斯上伏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臺北中華民國东帝汶布吉納法索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也門統一也门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伊朗伯利兹德国保加利亚保加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圭亚那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北羅德西亞刚果民主共和国利比亚利比里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克罗地亚国共内战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獨立國家聯合體秘鲁科威特科特迪瓦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納粹德國索菲亞缅甸美国瑞士牙买加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遭剥夺奥运会奖牌列表联合国荷属安的列斯荷属安的列斯解体荷兰萨摩亚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西印度群島聯邦西德馬其頓共和國香港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贝宁辛巴威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蘇利南赞比亚薩伊薩爾保護領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2006)苏联英屬黃金海岸英国捷克捷克斯洛伐克東德桑給巴爾汶莱波希米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法国澳大利亚挪威海地斯里蘭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新西兰摩纳哥意大利智利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2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3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4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4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7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8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立参赛者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印度代表團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扩展索引 (155 更多) »

加纳

加纳(Ghana )是非洲西部的国家,首都阿克拉。加纳西邻科特迪瓦,北靠布吉納法索,东边是多哥,南边为几内亚湾。.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加纳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卢森堡

卢森堡大公国(Groussherzogtum Lëtzebuerg;Grand-Duché de Luxembourg; Großherzogtum Luxemburg),通称卢森堡(Lëtzebuerg;Luxembourg;Luxemburg),被邻国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是一個位于欧洲的内陸國家,也是現今歐洲大陸僅存的大公國,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欧盟成员国,因境内有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欧洲投资银行等多个欧盟机构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卢森堡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奧林匹克協會

印度奧林匹克協會(Indian Olympic Association)是印度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該組織成立於1927年,是國際奧委會和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1952年,他們首次為獨立國家身份參與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夏季奧運會。此報,他們從未缺席過夏季奧運會。 2012年12月,印度奧林匹克協會被國際奧委會指控貪污和政府干預而被暫停其會籍,引起全國嘩然。2013年5月,國際奧委會表示印度奧林匹克協會因承諾會改善問題而取消其暫停會籍的決定。此外,印度還表示會申辦2028年夏季奧運會。 現時,印度奧林匹克協會的總部設在新德里,會長是Vijay Kumar Malhotra。.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印度奧林匹克協會 · 查看更多 »

千里達及托巴哥

,香港、澳門及台灣多通称--,中国大陆一般简称其为特多,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委內瑞拉外海的島國。全國由兩個主要大島——千里達島與托巴哥島,以及另外21個較小島嶼組成,其中全國大部分人口均集中在千里達島之上。 位於千里達島西岸的海港城市西班牙港是千里達的首都。該城目前也是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FTAA)常設代表處總部預定地的候選名單裡,排名順位最優先的城市,在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圈裡佔有頗重要的地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千里達及托巴哥 · 查看更多 »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جنوب السودان),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埃塞俄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現代南蘇丹與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原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佔據,後來成為英埃共管蘇丹,1956年蘇丹共和國獨立後成為其一部分,被劃分為南部10省。第一次蘇丹內戰後,蘇丹南方於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蘇丹內戰於1983年爆發,至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條約》,成立蘇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以98.83%通過,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獨立,约有30个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加入聯合國成为聯合國会员国。目前也為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等的成員國。2012年7月,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南蘇丹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2014年以後在脆弱國家指數(前身為失敗國家指數)的評分一直是全球最高。.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南蘇丹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是1929年至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數個國家的總稱。以从鄂圖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的戰敗,塞爾維亞和附近的各南斯拉夫人地區合併,創建了南斯拉夫聯邦。 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此聯邦政體也因此而逐渐解體,南斯拉夫也随之成為歷史名詞,2006年随着黑山的公投和獨立,鬆散聯盟塞爾維亞和黑山也宣告終結。.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南斯拉夫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王國

南斯拉夫王国 (1918年-1945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包括今天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塞尔维亚、黑山、馬其頓共和國,以及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大部分地区。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 / 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或者简称为SHS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ХС / Kraljevina SHS)。.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南斯拉夫王國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個存在於1945年至1992年的巴爾幹社會主義國家,由馬其頓、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社會主義共和國所組成,首都為貝爾格勒。南國為多民族國家,政府奉行聯邦制,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一黨專政。由於該國承襲有著「第一南斯拉夫」之稱的南斯拉夫王國,因此另有別名「第二南斯拉夫」。 該國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軸心國武裝侵略而滅亡的南斯拉夫王國,在軸心軍佔領期間,原南斯拉夫境內出現反抗勢力,其中一支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1943年後,西方盟軍認可其為領導南斯拉夫抗戰的盟軍,開始大量軍事增援,狄托的共產黨政權成為了該國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當時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領導的「民族解放委員會」組成聯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與整肅了其他政黨,建立完整的共產黨一黨專制政權,並將國號立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再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冷戰期間,在狄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與其他東歐國家不同的路線,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經濟體制、政治氣氛與言論自由,更不依附於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反而與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國家創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並擁有領導地位。 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隨著東歐社会主义國家經濟衰退、民族主義的復活與東歐劇變,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民族間的不和及分裂,伴隨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為逐漸升級。在此之後,南斯拉夫聯邦走向解體。從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新國家之間因民族問題產生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并發展為南斯拉夫內戰。時至1992年,除了塞爾維亞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國均退出南斯拉夫聯邦,剩下的兩國則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宣告終結。2008年後,前南斯拉夫的領土分裂出馬其頓、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六個受聯合國承認的國家,以及只得到部分國家承認的科索沃。.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南斯拉夫解體

南斯拉夫解體是指一系列的衝突和政治動盪使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的過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領土自中歐延伸到一個歷史上多次發生民族衝突的地區「巴爾幹半島」。南斯拉夫大致按照民族界線分為六個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共和國和自治省的界線大致按照民族分佈來劃分。在1990年代,南斯拉夫分裂為數個獨立的國家。南斯拉夫的八個聯邦構成單位包括了六個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以及塞爾維亞境內的兩個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波黑的人口結構中,塞爾維亞人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三十多,克羅地亞人所占比例为17%左右,雙方都試圖擁有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地區大部份的主權,從而展開了紛爭,引發了南斯拉夫內戰。.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南斯拉夫解體 · 查看更多 »

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吉布提

吉布提共和國(جمهوريه جيبوتي;République de Djibouti;阿法爾語:Gabuutih)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國家,北与厄立特里亚为邻,西部、西南及南部与埃塞俄比亚毗连,东南同索马里接壤,東北隔着紅海的曼德海峽和葉門相望。 吉布提東臨红海,商船經由蘇彝士運河进入地中海, 或經阿拉伯海通往波斯灣、印度洋的要冲曼德海峡等,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吉布提的經濟主要倚靠轉口貨物及出租土地賺取外匯。目前,吉布提有駐外美軍在非洲最大的基地和法軍最大駐外基地;日本自衛隊、中國解放軍也在吉布提建立自己的目前海外唯一军事基地(中方稱保障基地)。但其国内大部份地方位處沙漠,自然资源贫乏,工农业基础薄弱,加上政局不稳,所以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国家之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吉布提 · 查看更多 »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斯瓦希里語:Tanganyika)是非洲东部国家坦桑尼亚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桑给巴尔。.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坦噶尼喀 · 查看更多 »

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Jamhuri ya Muungano wa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维多利亚湖和印度洋之间,北邻烏干達和肯亞,西与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和蒲隆地交界,南与馬拉威和莫三比克毗连,西南与尚比亞接壤。1964年4月26日,坦干伊加与尚吉巴合併,成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首都為多多馬。1996年以前的舊首都位於三蘭港,仍為坦桑尼亞主要的商業城市和大部分政府機關的所在地。三蘭港也為坦桑尼亞的主要港口。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桑给巴尔的20多个岛屿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坦桑尼亚面积94.5万平方公里,人口5350万(2015年),分属126个民族。总统是约翰·蓬贝·约瑟夫·马古富利,于2015年10月当选。.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坦桑尼亚 · 查看更多 »

場地自由車

場地自由車(Track bike)用於在室內或室外腳踏車場館(Velodrome)的橢圓形賽道上使用。這種腳踏車結構非常簡單:單速,沒有車閘(煞車),沒有可逆轉的飛輪。需要減速時須反向踩踏板。.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場地自由車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塞尔维亚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年-2006年)

塞爾維亞共和國在1992年至2003年間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為的一個聯邦構成單位,2003年至2006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成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直到2006年6月蒙特內哥羅宣佈脫離,塞爾維亞共和國也同時成為一主權國家為止。 Category:塞爾維亞歷史 Category: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Category: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Category:1992年南斯拉夫建立 Category:1992年塞爾維亞建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塞爾維亞共和國 (1992年-2006年)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和黑山,正式名称是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簡稱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沒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於2003年至2006年组成的松散邦联制国家。塞黑两国于1992年首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联邦後於2003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立派以微弱的票數55.4%优势获胜。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的法定繼承國,塞黑因而解體並從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歷史。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后,两国之间日益疏远,而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更是一个非常松散的邦联,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南斯拉夫第納爾和歐元)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和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可以在2006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运用了这一项权利,通过公投解散了塞黑国家联盟(邦联)。 另外,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實際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塞黑联盟解体时,科索沃主權和領土问题仍待解决,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堅持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人則不願看見科索沃獨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時任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現科索沃總統)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國會正式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獨立,現獲得部分國際社會承認其國家地位,但塞爾維亞政府至今仍視科索沃主權為其管轄的科索沃自治省。.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Summer Olympic Games或Games of the Olympic)是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多项运动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从1904年起,夏季奥运会的每个项目都会颁发奖牌,其中第一名为金牌,第二名为银牌,第三名为铜牌。夏季奥运会取得的成功促使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产生。 夏季奧運會已經從42項、不到250名男運動員成長為有超過一萬名來自205個國家的運動員、300個項目的體育賽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10,500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302个项目。 美国举办过四次夏季奥运会,是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英国於2012年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伦敦成为第一个举办三次夏季奥运会的城市。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和希腊都举办过两次夏季奥运会。其他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国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比利时、加拿大、芬兰、意大利、墨西哥、荷兰、大韩民国、西班牙、苏联和瑞典。亞洲第一次奥运会在日本東京举办。南美洲的第一次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有五个城市曾两次举办过夏季奥运会:東京、洛杉矶、伦敦、巴黎和雅典。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在两次夏季奥运会中举办过赛事,一次是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与其他国家合作举办了马术项目的比赛。个别比赛项目在香港和荷兰举办,分别是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项目及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两场帆船比赛。 五个国家——希腊、英国、法国、瑞士和澳大利亚(曾两次和新西兰组成澳大拉西亚队)都参与了所有的夏季奥运会。唯一一个在所有夏季奥运会中都获得金牌的国家是英国,从1904年、1952年和1996年一枚到1908年五十六枚不等。.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击比赛

射击自1896年首届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但1904年夏季奥运会和1928年夏季奥运会上没有射击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击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比赛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射箭比赛首次出現在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當時被列為表演项目,及後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樣被列为表演项目,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随后消失一直到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才重新作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歷屆奧運射箭比賽共有83個國家或地區參與,以法國累積出席11次為最多,由國際射箭總會負責管轄賽事。 奥运会射箭比赛共设男女個人和团体,共計4枚金牌。南韓為射箭項目的傳統強權,尤其在女子項目,更被視為"夢之隊",並於2016年夏季奧運,完成獨拿射箭4金的紀錄。 运动员站在离靶盘70米远的地方,将箭射向直径1.22米、共10个同心圆的靶盘。射中直径为12.2厘米的靶心为10环,最外边的一圈为1环,依次类推,环数高者取得胜利。比赛按成绩共设64个靶位,选手之间进行单淘汰制,半决赛胜者争夺金牌,负者争夺第三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

举重于1920年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在此之前,1896年夏季奥运会和1904年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举重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重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

帆船自1900年巴黎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帆船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於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正式成為比賽之一,初時設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及女子雙打;但於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取消男子雙打及女子雙打之項目,並由男子團體及女子團體所取代。.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比赛

体操自现代奥运会诞生时就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前30年,只有男子竞技体操比赛。1928年夏季奥运会加入了女子竞技体操。1984年奥运会,艺术体操也成为比赛项目。2000年奥运会,彈翻床成为新的体操比赛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体操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

击剑自首届奥运会起成为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击剑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皮划艇比赛

划艇自1936年柏林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皮划艇比赛分輕艇激流和輕艇靜水两类: 比赛中使用两种船:1人或2人的划艇(canoe)和1人、2人或4人的皮艇(kayak)。从而产生了缩写,比如:"C-1"是“单人划艇”项目,"K-2"是“双人皮艇”项目。比赛距离一般是500米或1000米(1936年到1956年还有10公里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皮划艇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比赛

代五项自1912年夏季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有五项运动比赛,是考核士兵的方式。现代五项运动来源于19世纪中期的骑兵的入伍要求:必须能驾驭不熟悉的马、能使用手枪战斗、会击剑、游泳和跑步。因此,现代五项比赛的项目如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五项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

球自1936年以来一直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美国包揽了1936年到1968年7届男子冠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篮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重定向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 Category:簡繁重定向.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比赛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核心項目,自1896年首届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由初期只有12个男子田径项目,直到1928年第九届夏季奥运会首次增加女子田徑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游泳比赛

水上芭蕾自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游泳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

术自1900年巴黎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但到1912年之间没有马术比赛,以后一直都有马术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是一項國際性的足球比賽,從1900年開始就已經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赛项目之一。 對奧運會足球比賽,國際足協與國際奧委會之間存在很大的分歧。國際足協一直反對職業足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經過雙方不斷磋商,對參加者的要求也一直在改變。 1977年,國際足協決定不允許參加過上屆世界盃足球賽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1984年則修改為,參加世界盃的運動員從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可以參加奧運會足球比賽,但是年齡不得超過23歲。此後又決定只允許不超過3名年齡23歲以上的運動員參加。2009年12月的國際足協執委會會議,決定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維持該規定。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加入女子足球項目,由於當時女子足球運動發展仍未成熟,因此國際足協沒有對女子足球作出限制。 國際足協擔心奧運會足球比賽會成為另一個世界盃,從而動搖世界盃作為唯一最高水平的足球比賽的地位。因爲這個原因,奧運足球賽參賽球員全部都是23歲以下(另加3位超齡球員),因此關注程度不及其他奧運項目和世界盃,但同時也是參賽球員於國際大賽的鍛煉從而升上國家隊的平台之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足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跳水比赛

跳水自1904年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是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跳水和游泳、水上芭蕾和水球都由國際游泳總會管理和监督。.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跳水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跆拳道比赛

跆拳道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1988年奥运会和1992年奥运会作为表演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跆拳道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

赛艇自1900年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現時,國際上的賽艇組織有國際划船總會。賽艇早在第一屆現代奧運時已被列為比賽項目之一,但由於天公不做美,天氣不合而未能作賽。到了第二屆的巴黎奧運時,賽艇也正式算是比賽項目之一。當時共為5個賽艇項目,全都是男子項目。 女子賽艇要在1976年的奧運才被正式列入比賽項目之一。直到目前,赛艇一直沒有在任何一屆奧運中中斷過。.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艇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

铁人三项自2000年悉尼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铁人三项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

自行车自1896年首届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柔道比赛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柔道比赛是在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日本一直是柔道运动的强国。 柔道比赛在14×14米至16×16米的正方形垫子上进行,用榻榻米或类似的材料,通常为绿色。.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柔道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比赛

奥运会排球赛,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将男女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而沙灘排球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正式列為比賽項目,是国际排联(FIVB)三大世界賽事之一,亦是「三大賽」中被視為世界排壇最高級別和榮譽的賽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排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水球比赛

水球自1900年第二届夏季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2000年起,增設了女子水球项目。匈牙利、意大利、英国是传统水球强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水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游泳比赛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开始就是正式比赛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澳大利亚和美国具有较大的优势。 在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游泳比赛不分泳姿,只有100公尺、500公尺、1200公尺3个项目。1900年第2届奥运会时,将仰式分出;1904年第3届奥运会时,又分出蛙式。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女子游泳被列为比赛项目。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增加了蝶式。到目前为止,共有6大项32个小项。 在奥运会游泳比赛上,男子和女子各有16个比赛项目,除了男子是1500公尺自由式,女子是800公尺自由式以外,其他项目男女一样。奥运会目前正式比赛项目有四种泳姿:自由式,仰式,蛙式和蝶式。其中仰式,蛙式和蝶式的比赛距离为100公尺到200公尺之间,自由式则分50公尺,100公尺,200公尺和400公尺,以及女子800公尺和男子1500公尺。 个人混合式的长度有200公尺和400公尺两种,运动员必须在比赛过程中分别使用四种不同的泳姿游相同的距离,顺序依次是蝶式,仰式,蛙式和自由式。而在混合式接力项目中,四名运动员也必须分别使用不同的泳姿,顺序则是仰式,蛙式,蝶式和自由式。其他的接力项目还有4x100公尺和4x200公尺自由式接力。 奥运会游泳比赛使用的是50公尺长的标准池,所有距离在50公尺以上的比赛都必须在途中折返。 比赛时,任何一个运动员在出发时如果有错误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接力比赛中,如果任何一个运动员在他的队友触壁前0.03秒之前离开出发台的话,这个队将被自动取消比赛资格,除非犯规队员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摔跤比赛

摔跤自1896年首届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除1900年夏季奥运会以外)。.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摔跤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手球比赛

手球曾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后被排除出奧運大家庭,直到1972年奥运会再次恢復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手球自1976年奥运会起列入奥运会比賽項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手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拳击比赛

拳击于1904年夏季奥运会起成为每届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除了1912年夏季奥运会以外,该届奥运会举办国瑞典当时禁止该项运动。.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拳击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曲棍球比赛

曲棍球自1908年伦敦奥运会起成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当时只有男子项目。1924年巴黎奥运会由于曲棍球没有国际化的管理架构而取消了该项比赛。同年國際曲棍球總會成立。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曲棍球重新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女子曲棍球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起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曲棍球比赛 · 查看更多 »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

男子網球運動在1896年舉辦的首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成為了正式比賽項目。而女子網球運動則在1900年的巴黎運動會上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在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到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期間,網球一度被排除出奧運會競技項目之列。1988年奧運會後恢復。網球雖然目前是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但就賽事重要性而言,奧運會網球賽事的重要性要遠低於四大滿貫賽事及ATP大师系列赛与WTA皇冠明珠级赛事。但是許多網球選手也視奧運賽事為重點項目,因奧運四年才一次,不像大滿貫或是其他賽事,所以在許多網球員心中奧運是非常重要的。.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網球比賽 · 查看更多 »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在1801年1月1日成立,由大不列颠王国(在1707年由苏格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组成)与爱尔兰王国组成。联合王国随着1922年12月6日《英爱条约》的签订与爱尔兰自由邦成立而结束,但英国在1927年才正式改號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五环

奥林匹克五环(The Olympic Rings 或称五环会徽、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是五個互扣的環圈,五环的颜色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也可用单色绘制,而底色為白色。奧林匹克五環於1913年由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會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設計,因以五色能概括各会员国国旗的颜色而选定,但之后对五环赋予更多内涵。1979年,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评论》中指出:五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五环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

奧林匹克運動會(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Jeux olympiques、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奧運,是國際上最主要的綜合型體育賽事,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後因有別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又稱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每4年举行一次(從1987年起,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分開,每兩年交替舉行)。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於古希腊,因為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但隨著古希臘的沒落,奧運停办了近1,500年,直到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有真正奧運精神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此,自1896年开始每4年举办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間中断过3次(分別是在1916年、1940年和1944年),更確立了會期不超過16日的傳統。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了全世界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获得者列表

此条目列出从1896年开始所有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获得者。.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获得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联合代表团

德国联合(國際奧委會國家編碼為:EUA)以德國奧林匹克委員會身份參加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德國先後策動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國際委員會曾經於1920年、1924年及1948年禁止其參與奧運會,德國亦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分為東德及西德,起初聯合參賽,自1968年起兩國分別派出運動會參與奧運會,直至1991年德國宣佈重新統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联合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独联体代表团

聯合隊是前苏联(除了波罗的海国家)使用於阿尔贝维尔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巴塞罗那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體育隊。IOC國家代碼為EUN,法語名字Équipe Unifiée。 獨立國協有時被非正式地稱為CIS隊 (獨立國家聯合體,因為以獨聯體國家足球隊名義參加199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雖然格鲁吉亚直到1993年才加入。 當一個以EUN參賽的個人獲得獎牌,是他的所在國的國旗升起而非奧運會旗,也會奏起金牌得主所在國家的國歌而非奧運會歌。EUN團體賽部分則是繼續在所有儀式上升起奧林匹克旗幟和奏奧林匹克會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独联体代表团 · 查看更多 »

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比赛

从1912年到194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曾举办了艺术竞争。竞争出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建者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的想法。奖牌分别授予给五个领域中:建筑学、文学、音乐、绘画, 和雕塑, 与体育相关的艺术作品。1954年因为专业人士参加了角逐艺术竞赛被摒弃, 因为奥林匹克运动员要求必须是业余爱好者。自1956年以来,奥林匹克文化节目代替艺术竞争。.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比赛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簡稱奧運會獎牌榜是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時用以展示各國所得獎牌的排行榜。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在官方上並不贊成設立獎牌榜。然而,為方便傳媒工作者,國際奧委會為各國贏得獎牌的總數,再加以排名。如參賽國家取得的獎牌數目相同,則以贏得較多金牌的取得較高的排名,如此類推。若所獲得的金、銀、銅數目一致,則以其國際奧委會國家編碼排序。.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因政治轉型或國際制裁等原因,一些運動員以「獨立奧林匹克參賽者」(Independent Olympic Participants,即原籍國之團體名義,簡稱「IOP」)或「獨立奧林匹克運動員」(Independent Olympic Athletes,即個人名義,簡稱「IOA」)的身份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並以奧林匹克旗幟參賽,若該等運動員獲得金牌,頒獎典禮上奏響《奧林匹克會歌》。這些運動員的命名和國家代碼在各屆奧運會略有不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克運動會混合代表隊

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运动员组成一个队。此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他们的成绩合并到一起,以來命名。在首三屆現代奧運會中,共有17名運動員以混合国家名義奪得金牌。自此国际奥委会規定每名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時必須代表其所屬的國家及地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奧林匹克運動會混合代表隊 · 查看更多 »

屆間運動會

屆間運動會,于1906年4月22日至5月2日在希臘雅典舉行。這次綜合運動會是在第三屆與第四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之間所舉辦的,故称為「届间运动会」(Intercalated Games);但該會成績沒有被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正式承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屆間運動會 · 查看更多 »

巴巴多斯

是位于加勒比海与大西洋边界上的岛国,是西印度群岛最东端的岛屿,首都布里奇敦。岛屿面积430平方公里,主要是低地,在岛的内陆有一些山丘。巴巴多斯岛位于13ºN、59ºW及其附近。距委内瑞拉的东北约434.5公里。 巴巴多斯有稳固的民主政体,独立于1966年11月30日,是英联邦成员。 巴巴多斯的名字来自于葡萄牙语「Os Barbados」或西班牙語「Los Barbados」,本意皆為「the bearded ones」,意指遍地都是的野生的无花果树。.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巴巴多斯 · 查看更多 »

上伏塔

上沃尔特(Haute-Volta)是現在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在1958年至1984年間的旧國名。 上沃尔特自1895年起成為法國的殖民地,法屬西非的一部分。1958年12月11日,上沃尔特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5日,上沃尔特共和国正式獨立。 1984年,時任上沃尔特總統托馬·桑卡拉將國名改為現在的布吉納法索。.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上伏塔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華臺北

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Taipei chinois;IOC編碼:,即「Taipei」的縮寫)是中華民國在參與國際賽事所主要使用的名稱,簡稱為中華隊。因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为唯一合法政府建交并奉行其“一个中国”政策,於是於1981年3月23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與核准之後,決議採用該名稱,做為參加國際體育運動的代表團名稱。被稱作「奧會模式」或「奧運模式」。 除了運動賽事,「中華臺北」名稱也擴大使用,做為中華民國參加不限定以非主權國家身分為會員的國際組織(例如APEC、OECD、WHO、ICAO,WTO)時所採用的官方名稱。.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中華臺北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东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称东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葡萄牙語:Timor-Lest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远东仅有的两块海外殖民地。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國家的支持下通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时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恆真式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东帝汶 · 查看更多 »

布吉納法索

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西非內陸國家,全部國土都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旧称上沃尔特(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为现国名。首都瓦加杜古位於國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納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經濟中心。布吉納法索為全球識字率低的國家,只有約兩成三的國民識字。低度開發国家之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布吉納法索 · 查看更多 »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以下是自1960年至2016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及1976年至2014年的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獎牌統計。 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IPC) 本身並不公布歷史統計,只會在該屆中發布非正式獎牌榜。 因此,藉由從IPC歷屆數據中加入這個條目來編輯本表。 本紀錄基於帕委會編碼如IPC數據庫當前顯示的情形統計。 一個代碼經常代表單一的國家帕拉林匹克委員會 (NPC)。 當不同年份顯示不同的代碼時,在簡單更改的情況下將獎牌計數合併IPC code (辛巴威從RHO改為ZIM)或簡單改國名(如锡兰改名为斯里兰卡)。因為獎牌歸因於每個NPC而不是所有的總計都包括來自該國NPC的運動員獲得的獎牌,例如在該國獨立之前(查看特殊情況的個別腳註,如組合團隊).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 查看更多 »

也門統一

也門統一在1990年5月22日發生。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也門)和也門阿拉伯共和國(北也門)統一成為也門共和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也門統一 · 查看更多 »

也门

葉門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ية,al-Jumhūriyyah al-Yamaniyyah),通稱葉門(al-Yaman),為西南亞國家,阿拉伯海和紅海邊緣,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1990年5月22日由葉門阿拉伯共和國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合併統一而成。.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也门 · 查看更多 »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葉門人民民主共和國(جمهورية اليَمَنْ الديمُقراطية الشَعْبِيّة),中華人民共和國称其为民主葉門,為現在葉門共和國的一部份,曾經是中東地區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因其首都亞丁在阿拉伯葉門共和國首都薩那的南邊,所以简稱南葉門。 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国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南濱亞丁灣和阿拉伯海。西、北、東分別同原阿拉伯葉門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阿曼接壤,首都亞丁。 南葉門的國民絕大部份是阿拉伯人,另有少数印度人、索马里人,均信奉伊斯蘭教。.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伯利兹

伯--利兹(Belize),中美洲国家之一,也是該區(不包含加勒比地區)唯一以英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貝里斯西北部与墨西哥接壤,西部和南部与危地馬拉接壤,东临洪都拉斯湾,与洪都拉斯隔湾相望,两国最近距离只有75公里。貝里斯旧称英属洪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1981年脫離英國獨立,而貝里斯之名来自该国的河流貝里斯河及最大的城市貝里斯市,该市曾為貝里斯首都。目前首都為貝爾莫潘。.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伯利兹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保加利亚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

保加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Bulgarian Olympic Committee)是保加利亞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該組織成立於1923年,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和歐洲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員。1896年,他們參與在希臘雅典舉行的首屆現代奧運會。 現時,保加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總部設在首都索菲亞,主席是前跳高運動員斯蒂夫卡·科斯塔蒂諾娃,她於2005年起出任此職。.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保加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圭亚那

圭亞那合作共和国(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通称圭亚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国家,也是英联邦成员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内瑞拉,北鄰大西洋。圭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内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内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圭亞那(約佔圭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圭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係比較密切。.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圭亚那 · 查看更多 »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

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是在英國軍事管制區解散之後不久,於1946年建立的英國直轄殖民地。1947年10月16日,英國將位於婆羅洲東北部其管轄內的烏龜群島中的七座島嶼(現屬塔威塔威省)與塔威塔威的卡加延,經過英美間簽署的條約,割讓給菲律賓政府。.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北婆羅洲直轄殖民地 · 查看更多 »

北羅德西亞

北羅德西亞(Northern Rhodesia)是位在非洲南部的英國保護領。1964年10月24日,作為尚比亞共和國獨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北羅德西亞 · 查看更多 »

刚果民主共和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簡寫為RDC),是位於非洲中部的國家,簡稱民主剛果(RD Congo)、剛果(金)(Congo-Kinshasa)。陸地面积約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2大(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暨世界第11大的国家。人口超过8100万,是世界人口第16多、非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同時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法語國家。首都暨最大都市為金沙薩。 民主剛果的前身為剛果自由邦與比屬剛果,1960年6月30日獨立建國。由於建國時與鄰近稍早獨立的原法屬剛果同樣以「剛果共和國」做為國號,國際社會在兩國名稱後括注首都名稱以作區別,因此又別名为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1日改國名为剛果民主共和國, Library of Congress。1971年10月27日,時任總統蒙博托為去殖民化而將國名更改為薩伊(Zaïre),1997年5月17日,洛朗·卡比拉领导的攻占金沙薩推翻蒙博托政權,并恢復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1998年开始的第二次刚果战争,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因为这场战争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因此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但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这场战争自1998年以来造成54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死于疟疾、腹泻、肺炎和营养不良。.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

利比亞國(阿拉伯語:دولة ليبيا),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共和國、乍得、尼日尔、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地区曾先后属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1912年意大利王国战胜奥斯曼帝國,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反对君主制的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革命的发动者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2年后加入了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7年联邦解散后更名为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政权实质未变;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改利比亚的国号为“利比亚”;2013年,内战后组建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改国号为“利比亚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利比里亚

利比里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Liberia),位於西非,北接几内亚,西北界塞拉利昂,东邻象牙海岸,西南濒大西洋。 19世纪初,一些美国黑奴解放後有計畫地移居到现在称作利比里亞的地区,所以国名在英文有“自由”(liberty)和“解放”(liberated)的意思。.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利比里亚 · 查看更多 »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季奥运会、冬奥,每隔4年举行一届,赛事的主要特征是在冰上和雪地举行的冬季运动,如滑冰、滑雪等适合在冬季举行的项目。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24年1月25日在法国的夏慕尼举行。2018年南韓平昌冬奥于2月开幕,赛事由2月9日举行至2月25日,为期16天。下一屆冬奧將於202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舉行。 1986年,國際奧委會全會決定將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從1994年起分開每兩年間隔舉行,1992年冬季奧運會是最後一屆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的冬奧會。.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克罗地亚 · 查看更多 »

国共内战

國共內戰,又稱國共戰爭,是1927年开始,中国境内爆发的内战。内战的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为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行宪之后,为民选的中华民国政府 ,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所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戰爭可分为两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27年至1937年間之第一次國共內戰,第二階段則是1945年至1950年大致结束之第二次國共內戰。其為中國現代史的重大轉折點,共產黨透過這兩次內戰,最終取得大陸地區絕大部分區域的統治權,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取代原有的中華民國國家體制,造成現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相隔台灣海峽兩岸政治分立與軍事對峙的局面。兩個政權自1979年1月1日起停火,也恢復民間和部分官方的交流活動,但仍未簽署任何形式的停戰協定或和平協議方式正式結束戰爭。 1925年,主张聯俄容共的國民黨領袖孙中山去世后,共產黨人在國民黨內的勢力迅速擴大,導致國共兩黨的合作關係出現裂痕。國民黨建立國民政府發動北伐期間,两党矛盾激化,導致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於1927年4月12日在南京宣布清党;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分共,國共兩黨正式決裂。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事,開始武裝夺权,並先後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數處革命根据地,與定都南京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庭抗禮。1928年12月,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統一中國後,自1930年起先後5次圍攻共產黨在南方之根據地。1934年,在第五次圍剿戰爭中,国軍攻佔當時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開逃亡,於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後,國共雙方同意停止內戰,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中国工农红军編入國民革命軍,共產黨統治的陝甘寧邊區則在名義上由國民政府直轄。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發後,國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國民政府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共产党則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敌后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並多次军事冲突。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1946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国人民解放军;經過辽沈、-zh-hans:淮海; zh-hant:徐蚌-、平津等三大战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1949年初已控制长江以北所有省份。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1947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尝试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1949年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战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1949年12月撤退至臺灣地區。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後,中華民國政府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1950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至1979年雙方自行停戰後大致維持相隔的臺灣海峽分治的統治格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法语:Comité International Olympique,CIO;英语: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是一个非政府、非營利的国际体育组织,总部位于瑞士洛桑。由法国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4年6月23日建立,首任主席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目前有100个委员和32个荣誉委员。 国际奥委会组织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组织的首届夏季奥运会于1896年于希腊雅典举行,首届冬奥会于1924年在法国霞慕尼举行,首屆青奧會於2010年在新加坡舉行。 国际奥委会依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五环会徽的专管机构,和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决定有关奥林匹克运动问题的最高权力机关;对每4年举办一次的奥运会拥有一切权力;它与其成员国或地区,以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相互承认。其第一负责人即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由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选出,另设副主席4人,委员6名;工作語言为法语和英语,另外还使用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獨立國家聯合體

立國家聯合體(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简称--(СНГ),苏联解体后由部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协调成立的一个国家联盟,属区域性政治组织,總部设在白羅斯首都明斯克,工作语言为俄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的最高机构,通常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1992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舉行的奥运会,独联体11个创始国联合组队首次以独联体名义参加;当年独联体各国参加的其他国际体育赛事,也是联合组队以独联体名义的形式参加的。但此后的国际体育赛事各成员国皆为各自参加。 2011年独联体的成員在聖彼得堡簽署協議,成立自由貿易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獨立國家聯合體 · 查看更多 »

秘鲁

魯共和國(República del Perú),通称秘魯(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 秘鲁孕育了美洲最早人類文明之一的小北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的最大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帝国征服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西班牙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1821年独立后,秘鲁既经历了政治动荡、财政危机,也有出现政局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 现在的秘鲁是总统制议会民主共和国,全国划分为25个地区。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西部沿海地区则为干旱的平原,东部又有亚马孙盆地的热带雨林。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如纺织品)。 秘鲁人口估计为3,100万,民族包括印第安原住民、欧洲人、非洲人和亚洲人。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一些地区通用克丘亚语和其他印第安土著语言。各民族文化传统的融合在艺术、饮食、文学和音乐等领域创造了多元的表达方式。.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秘鲁 · 查看更多 »

科威特

科威特国(دولة الكويت),通称科威特(الكويت),是位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的君主制国家,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北部与伊拉克相邻,同伊朗隔海相望,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于1961年6月19日独立。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四位,因此油气出口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科威特 · 查看更多 »

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全名象牙海岸共和國(République de Côte d'Ivoire),是位於西非的國家,東接迦納,南臨几内亚湾,西及利比里亚和几内亚,北鄰馬里、布基纳法索。 象牙海岸在冷战时期曾是最繁盛的西非熱帶國家之一,但1985年后,由於政治腐敗,加上缺乏改革,國內的騷動、2002-2011年间的內戰,致使經濟一蹶不振。.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科特迪瓦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索菲亞

索菲亞(保加利亚语:София)是東歐國家保加利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索非亞盆地南部,四周山地環繞,2006年人口1,246,791。俄土戰爭結束,保加利亞成為獨立民族國家後,索非亚才成為该國的首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索菲亞 · 查看更多 »

缅甸

缅甸联邦共和国(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简称缅甸(မြန်မာ;myan-ma),是一個东南亚國家,位於中南半岛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东北靠中國,东南接泰國与寮國。為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其南临安达曼海,西南濒孟加拉湾,海岸线总长1,930公里,佔国境线总长三分之一。國土面积约67.6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国家、东南亚第二大国。人口5000多万,世界排名第25位。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缅甸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牙买加

牙买加(Jamaica)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岛国。 原本是印第安人阿拉瓦克語系泰諾族的居住地。1494年哥伦布来到牙买加,1509年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1655年被英国占领,在1866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62年8月6日牙买加宣告独立,目前是英联邦范围内的英聯邦王國主權國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牙买加 · 查看更多 »

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

以下表為获得多枚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获得多个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遭剥夺奥运会奖牌列表

這裡顯示遭剥夺奥运会奖牌列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IOC)管理機構會對違反奥林匹克运动会規定的運動員進行處理。IOC可以剝奪奧運獎牌並要求他們歸還。.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遭剥夺奥运会奖牌列表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荷属安的列斯

荷属安的列斯(Nederlandse Antillen;Antias Hulandes)位于加勒比海之中,原稱荷屬西印度。是荷蘭王國的自治國,由相距800多公里的南北两组岛屿组成。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1.4万(2002年)。其中80%为黑白混血种人,有少数白人。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帕彼曼都语和英语,也讲西班牙语。82%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0%的居民信奉新教。首府为威廉斯塔德。荷属安的列斯于2010年10月10日起正式解体。.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荷属安的列斯 · 查看更多 »

荷属安的列斯解体

原荷蘭王國在加勒比海的自治國荷属安的列斯于2010年10月10日起正式解体。 荷属安的列斯解体经过了多年的谈判,并曾定下2007年7月1日、2008年12月15日两个目标日期,但后来都未能实现。最终,解体日期被定在2010年10月10日。 2010年10月10日上午6时,荷属安的列斯解体的仪式在库拉索岛上举行。荷兰王储威廉-亚历山大、王储妃马克西玛(Princess Máxima)、国防大臣范米德古普(Eimert van Middelkoop)等人出席了在威廉港布里恩广场(Brionplein)上举行的仪式。随着安的列斯旗的降下以及库拉索国旗的上升,正式宣告荷属安的列斯的解体。 原先的五个岛屿中,最大的两个岛屿库拉索与圣马丁成为荷蘭王國的构成国家(自治国),实行自治,与荷兰本土以及1986年自荷属安的列斯脱离的阿鲁巴地位平行。它们拥有自己独立的议会、政府、首相等。 而另外三个小岛博奈尔、圣尤斯特歇斯与萨巴合稱BES島嶼,则成为荷兰特别行政区,由荷兰直接管辖。这意味着这三个岛上将施行荷兰法律与欧盟法律,包括颇具争议的“堕胎、同性婚姻和安乐死的合法性”。而三个岛上原有的议会转型成为市政议会,各岛总督则成为市长。岛上居民也与其他荷兰本土居民一样有权参与荷兰以及欧洲议会选举投票。 根据协定的规定,荷兰政府承担了荷属安的列斯原先债务的70%,约17亿欧元。 另外,解体后,荷兰版图增加了322平方公里,萨巴岛上的也成为了荷兰的最高峰。同时,博奈尔使用的帕皮阿门托语与圣尤斯特歇斯、萨巴使用的英语分别成为了荷兰的官方语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荷属安的列斯解体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

薩摩亞独立国(薩摩亞語:Malo Sa'oloto Tuto'atasi o Samoa,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简称萨摩亚,是一個南太平洋岛国,約位於夏威夷与新西蘭的中間、美屬薩摩亞的西方,為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1962年独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萨摩亚 · 查看更多 »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全部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獎牌統計 從2010年至2016年。一共114國家獲得至少一面獎牌,111國家在夏季及33國家在冬季。本表並非官方統計因為考虑到对于成绩的过多关注可能并不符合青少年奥林匹克的自身价值,歷屆青奥会官方都不提供奖牌榜。.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統計 · 查看更多 »

西印度群島聯邦

西印度群島聯邦(英語:The Federation of the West Indies,又作the West Indian Federation),是在1958年1月3日至1962年5月31日間短暫存在的加勒比海上的聯邦。該聯邦由數個英國殖民地組成。英國政府期望該聯邦,可以成為一個完整的政治實體,然後很快像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一般,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但很快聯邦因為內部的政治紛爭而被迫解散。.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西印度群島聯邦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共和國

其頓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拉丁化:Republika Makedonija)是位于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临保加利亚,北临塞尔维亚,西临阿尔巴尼亚,南临希腊。 原屬於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塞尔维亚,1945年,建立馬其頓人民共和國;后更名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隸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體後獲得獨立。首都與最大都市是斯科普里。 自独立以来,马其顿由于国名问题和希臘发生争端:希腊反对马其顿共和国使用“马其顿”的名称,故联合国、欧盟与許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上部分国家现在将该国称为「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font|Поранешна Југословенска 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 ПЈРМ;拉丁化:Poranešna 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 PJRM),马其顿共和国以此身分加入聯合國。截至2011年12月,有133个国家承认“马其顿共和国”这一名称,也有一些國家只承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之名。 2018年,希臘与馬其頓共和國已就国名问题达成协议,马其顿总理佐兰·萨耶夫在6月12日在特别记者会上表示,该国的正式国名将更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但仍待全民公投表决通过。.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馬其頓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联合邦

来亚联合邦(Persekutuan Tanah Melayu;Federation of Malaya)成立于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个马来州属与海峡殖民地的槟城及马六甲所组成。後分裂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國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马来亚联合邦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贝宁

贝宁共和国(La République du Bénin,--)是非洲西部國家,旧名达荷美(Dahomey)。贝宁南濒几内亚湾,东邻尼日利亚,北与尼日尔接壤,西北与布基纳法索相连,西和多哥接壤。 贝宁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约1088万,首都波多诺伏為国民议会所在地,科托努則為政府所在地。.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贝宁 · 查看更多 »

辛巴威

津巴布韋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是非洲南部的內陸國家,地处赞比西河与林波波河之间,南接南非,西部和西南与博兹瓦纳接壤,西北与赞比亚接壤,东部和东北与莫桑比克相邻,尽管津巴布韦与纳米比亚无领土接壤,但是在赞比西河河岸两国仅相隔200余米相望。津巴布韦于1980年4月18日独立建国,面积39万平方公里,最大城市和首都为哈拉雷。 津巴布韦人口的組成在立國後變化巨大,獨立時總人口690萬,其中約30萬(當時約佔5.5%)是白人統治階級,但因為土地改革政策使白人大量移民他國後,目前白人僅剩不到數萬人,且多在歐美境外居留。由於黑人極高的生育力,津巴布韦人口暴增來到约1415万(2013年),黑人已經占总人口的99%以上,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两大民族。 津巴布韦有16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他主要语言还有修纳语和恩德贝莱语。 津巴布韋原本是名為羅德西亞的由白人统治的國家,這个名字源自於替英國在這个地區建立殖民地的塞西尔·罗兹,進入20世紀後由伊安·史密斯領導,接受南非政權的援助,展開白人少數統治並抵抗共產游擊隊而知名。羅德西亞因天候宜人,當時的物產多以農產品為主,當時白人農場主因此地富饒,有「阿非利加麵包籃」美譽,並建立了歐洲式首都哈拉雷,原名索尔兹伯里,是羅德斯在1890年時建立的貿易集散城市,為非洲中部經濟大城之一。在1980年之後白人少數統治被推翻,進入了津巴布韦時代,但同時經濟卻遭遇嚴重通貨膨脹,產量已經下跌不足以供養國民,今改以從外國進口食品為主,官方則提到殖民是導致津巴布韦持續貧窮的主要原因。.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辛巴威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يمنية),中国大陆官方称其为阿拉伯也門,是曾在也门西北部存在的一个国家(1962年到1990年),因其首都萨那在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首都亞丁的北邊,所以簡稱北也門。.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簡稱阿联,是1958年2月1日由埃及與敘利亞联合组成的泛阿拉伯國家。伊拉克因局勢不穩而没有加入。1958年3月8日,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同也门王国(后来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组成邦联性质的阿拉伯合众国。由于埃及的霸权主义政策,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宣佈退出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12月26日阿拉伯合众国也宣布解散。但埃及仍然保留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號直到1971年9月2日為止。 值得留意的是,直到現在,埃及、敘利亞及伊拉克三國的國旗与国徽仍然非常相似,都是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國旗及国徽演變而來;就連也门的旗幟也與共和國的國旗式樣相似。.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蘇利南

蘇利南共和國(Republiek Suriname;苏里南汤加语:Sranan;博杰普尔语:Sarnam)位於南美洲北部,北濱大西洋,南臨巴西,東臨法屬圭亞那,西臨圭亚那,是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國名源於當地原住民蘇利南人。該國舊稱荷屬圭亞那,原為荷蘭在南美洲的殖民遺跡,1954年成為荷蘭王國海外自治省,1975年時獨立。苏里南無論以面积還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不屬於荷蘭王國組成體的地區中,唯一一個使用荷蘭語為官方語言的。首都帕拉马里博為蘇利南河河口的商港。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為多元的国家,當中穆斯林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蘇利南 · 查看更多 »

赞比亚

赞比亚共和国(Republic of Zambia)是中部非洲的一个內陸國家。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安哥拉相邻。赞比亚的首都是卢萨卡。.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赞比亚 · 查看更多 »

薩伊

扎伊尔共和国(英文:Republic of Zaire、法文:République du Zaïre)是1971年10月27日到1997年5月17日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名。扎伊尔在葡萄牙語裡的意思為:「一條吞噬所有河流的河」。扎伊尔共和国的終身總統是知名的獨裁者蒙博托。1997年蒙博托被推翻后,扎伊尔共和国的国名改回刚果民主共和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薩伊 · 查看更多 »

薩爾保護領

薩爾保護領(Saarprotektorat,Protectorat de Sar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德國分離出來的短暫保護國。由法國所管理,位於德、法兩國之間。1955年舉行全民公投後,於1957年1月1日起成為西德一部分,相當於今日德國薩爾蘭。回歸西德後,薩爾蘭成為非城市州中最小的州。其名來自薩爾河。 薩爾河與其支流河谷是片地形起伏,礦產豐富,經濟上相當重要,且工業化相當成熟的地區,該地居民幾乎都為德意志人。發展成熟的鐵路系統,源自於工業革命時期。.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薩爾保護領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拉丁字母:Crna Gora)意即“黑色的山”,是位於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上的一個多山國家。过去多采用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译,如「门的内哥罗」,中國大陸、新馬、港澳則意譯作「--」; 台灣則譯作「--」。 黑山的東北為塞爾維亞,東為科索沃(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東南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以及克羅埃西亞,西南則為亞得里亞海(為地中海的其中一個部分)。 黑山原为1910年建立的黑山王国,一战后加入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馬其頓)在1990年代初独立后,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决定放弃“南斯拉夫”的国名,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公民投票,獨立派以55.5%的得票比例在投票中險勝;同年6月3日,黑山國會正式宣佈獨立,同時成为联合国会员国。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第29個會員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蒙特內哥羅 · 查看更多 »

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2006)

蒙特內哥羅在1992年至2006年間分別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及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下的一個政治實體;直到2006年蒙特內哥羅宣佈獨立,塞蒙正式解體為止。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剩餘的塞爾維亞及蒙特內哥羅乃決定放棄共產主義,確立民主體制,改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蒙特內哥羅就是南聯盟底下的一個政治實體,2003年又改為塞蒙,2006年蒙特內哥羅經公民投票確認,正式宣佈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1992–2006)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英屬黃金海岸

金海岸(Gold Coast)是英国在西部非洲几内亚湾的殖民地,1957年独立为加纳。 1471年,葡萄牙人成为了第一批抵达当地的欧洲人。他们发现当地存在多个各有不同的王国,其中几个控制着蕴藏量极大的金矿。1482年,葡萄牙人兴建了黄金海岸的首个欧洲人定居点埃爾米納堡。他们以此为基地进行奴隶、黄金、刀子、项链、镜子、朗姆酒和枪支贸易。葡萄牙人取得商业成功的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欧洲,所以英国、荷兰、丹麦、普鲁士和瑞典商人最终都在当地开展了贸易。欧洲商人沿岸兴建了数座堡垒。黄金海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欧洲人对这个地区的称呼,因为当地蕴藏了大量黄金。多年以来当地的主要商品都是奴隶。 1867年,英国政府在解散非洲商业公司(African Company of Merchants)、充公公司沿岸的土地之后建立了英属黄金海岸。除此之外,英国还取得了其他欧洲国家在这一地区的产业,分别在1850年和1872年吞并了丹属黄金海岸(Danske Guldkyst)和荷属黄金海岸(Nederlandse Goudkust)。英国也通过入侵当地的王国 – 尤其是阿散蒂联邦和方提联邦(Fante Confederacy)的方式,不断扩张殖民地。阿散蒂在欧洲人抵达之前就已经控制了加纳的大部分地区,所以经常与欧洲人爆发冲突。他们是加纳最大的族群。英国和阿散蒂之间爆发了四场战争(英国-阿散蒂战争)。 第一次英国阿散蒂战争(1822年–1824年)因为英方不满阿方的酋长和阿方进行的奴隶贸易而爆发。1874年双方的关系再度变得紧张,第二次英国阿散蒂战争也因此爆发,战争期间英军洗劫了阿散蒂的首都库马西。第三次英国阿散蒂战争(1893年–1894年)因为阿散蒂新君希望加强自己的统治而爆发。1895年–1896年,英国和阿散蒂进行了最后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阿散蒂失去了独立。1900年,阿散蒂爆发叛乱(金凳子之战),英军在平乱后进占库马西。1902年,阿散蒂终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到了1901年,整个黄金海岸都已经成为了英国殖民地,所有王国和部落都都被合为了一体。英国人出口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 – 如黄金、铁矿石、钻石、象牙、胡椒、木材、谷物和可可。殖民者修筑铁路、建设复杂的运输设施,为现代加纳的交通系统立下了基础。他们也建立了西式的医院和学校向帝国子民提供现代的福利。 1945年,殖民地的原住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开始去殖民地化进程的背景下要求更大的自治权。1956年,英属多哥兰、阿散蒂保护国和方提保护国并入黄金海岸,成为一个殖民地。1957年,殖民地以加纳之名取得独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英屬黃金海岸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捷克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桑給巴爾

桑給巴爾(Jamhuri ya Watu wa Zanzibar、زنگبار; from زنگبار "Coast of Blacks"; + ),早期也譯作桑其巴魯,是位於東非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東部的一个半自治区,它包括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群岛,距离大陆25-50公里,包括了许多小岛和两个主要大岛:温古贾岛(主岛,通常非正式地被称为“桑給巴爾岛”,面积1651km²),另一个是奔巴岛(面积980km²)。桑給巴爾一度為独立的岛屿,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贸易史,它与坦噶尼喀于1964年合并组成了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的首府位于安古迦岛上的桑给巴尔市,它的老区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世界遗产。近年間興起的旅遊新熱點。島上融匯着非洲傳統黑人文化、伊斯蘭文化及印度文化的混合,是這裡的一大特色。 桑给巴尔的主要工业包括香料、棕榈属酒椰以及旅游业。因其在世界丁香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曾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地)而获得了香料群岛的称号(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也有此称谓),其他还有肉豆蔻、桂皮和黑胡椒。其生态环境以拥有特有的桑给巴尔疣猴和桑给巴尔豹而闻名于世。 “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波斯语 زنگبار(Zangi-bar,“黑人海岸”);最终是来源于阿拉伯语中具有同样意思的 بر الزنج,然而在阿拉伯语里却是被称为 زنجبار(Zanji-bar)。.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桑給巴爾 · 查看更多 »

汶莱

汶萊達魯--薩--蘭國(Negara Brunei Darussalam;爪夷文:بروني دارالسلام),也作汶萊和平之國,簡稱--萊或--萊,舊亦稱婆羅乃。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婆羅洲北岸、南中國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 1984年1月1日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盟。經濟狀況頗佳,2014年人均GDP名列亞洲總第五位、除波斯灣國家外的第二位(列新加坡之後),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與範圍皆非常完善,更以不需要繳稅的國家聞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汶莱 · 查看更多 »

波希米亚

波希米亚(Čechy;Czechy;Böhmen;Bohemia)是古中欧地名,占据了古捷克地区西部三分之二的区域。现在位于包括布拉格在内的捷克共和国中西部地区。广义上,尤其是有关波希米亞王國的历史文献中,也常指代包括捷克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在内的整个捷克地区。波希米亚是古中欧国家,曾为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个王国,随后成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波希米亚曾经南临奥地利,西抵巴伐利亚,北接萨克森和卢萨蒂亚,东北与西里西亚为邻,并與东部的摩拉维亚接壤。1918年至1939年以及1945年至1992年,波希米亚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993年之后成为组成捷克共和国的主要部分之一。 如今的波希米亚拥有52,065平方公里的疆域,捷克共和国1030万居民中有约600万人生活在波西米亚地区。现今的波西米亚地区西与德国接壤,北邻波兰,东部为古摩拉维亚地区,南部则与奥地利为邻。波希米亚地区山峦环绕,分别通过波希米亚森林,厄尔士山脉,克尔科诺谢山和蘇台德山脈等与其他地区接壤。其中最高峰位于蘇台德山脈内。.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波希米亚 · 查看更多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a i Hercegovina/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是欧洲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萨拉热窝。 波黑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加盟共和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一,于1990年代,南斯拉夫戰爭时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黑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黑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又称穆斯林和克羅地亞聯邦),其二為塞族共和國。2000年處於國際監護的布爾奇科市設立了特區,為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第三個政治實體—布爾奇科特區,雖然布爾奇科特區在名義上是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的兩個政治實體共同治理,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府所管轄。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本身僅為歷史學上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時至今日在該國仍然沒有直接使用這兩個地理區域名稱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僅有使用種族名稱波士尼亞人跟克羅地亞人(波赫聯邦)、及塞爾維亞人(塞族共和國)所代表的政治實體存在而已。.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挪威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海地

海地共和国(République d'Haïti;Repiblik Ayiti)通称海地(Haïti,;海地語:Ayiti,),是位于加勒比海的島國。全境位於加勒比海第二大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与多明尼加共和国接壤。 海地人的原生種族為阿拉瓦克人,自西班牙入侵後原住民急速減少到已經滅絕,殖民主為了補充勞力並自非洲引進大量黑奴,海地從此變成黑人國家,開展農業經濟。在2012年,海地更宣布其有意尋求在非洲聯盟的準會員地位。海地为世上第一個非裔黑人主導,奴隸起義建國的國家,和加勒比地區第一個獨立的地區。海地也是美洲唯一以黑人為主體民族(95%以上)的共和國。然而,該國與隔壁拉丁裔為主的多明尼加發展上卻有著天壤之別;海地是美洲唯一的極度貧窮國家,2015年人均年收入804美元、處於低人類發展指數,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人均預期壽命只有42歲。.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海地 · 查看更多 »

斯里蘭卡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ශ්‍රී ලංකා ප්‍රජාතාන්ත්‍රික සමාජවාදී ජනරජය;இலங்கை சனநாயக சோஷலிசக் குடியரசு),通称斯里兰卡(ශ්‍රී ලංකාව;இலங்கை),1972年之前称锡兰,是位於亞洲南部印度次大陸東南方外海的島國。古代中国曾經稱之為已程不、獅子國、師子國、僧伽羅、楞伽島。 斯里蘭卡是單一制共和國,首都位於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斯里蘭卡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国(Slovenská republika),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9万平方公里,约540万居民。西北邻捷克,北邻波兰,东邻乌克兰,南邻匈牙利,西南邻奥地利,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布拉迪斯拉发。 斯洛伐克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官方语言为斯洛伐克语。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2004年5月1日起成为欧洲联盟的一员,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2009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亞(Slovenija)是一個位於東南歐,毗鄰阿爾卑斯山的小國。全稱斯洛文尼亚共和国(Republika Slovenija),西鄰意大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罗地亚包圍,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斯洛文尼亚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布爾雅那為首都及最大城市。 斯洛維尼亞在1991年之前為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獨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斯洛文尼亚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摩纳哥

摩納哥親王國(Principauté de Monaco),也譯作摩納哥公國,是一个位于欧洲的城邦国家。摩納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主要是由摩纳哥旧城和随后建立起来的週遭地区组成。作为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摩纳哥也是一个典型的微型国家和城邦,得利於蒙特卡洛賭場及觀光收入,作為不向國民課稅的國家而聞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摩纳哥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意大利 · 查看更多 »

智利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是位於南美洲的一个国家,西和南濒太平洋,北靠秘鲁,东邻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在南美洲與阿根廷及巴西並列為ABC強國。 由于地处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智利人常称自己的国家为“天涯之国”。智利總共約有1,800萬人,種族以歐洲白人、混血族群居多,與另一國家阿根廷同樣,幾乎沒有非洲裔人口,其他則以本土原住民少數族群相對為多,整體公民組成素質極高,因而智利教育高度发达,其教育在发达国家普遍承认。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與南歐國家相媲美。社會相當於經濟已開發的北美洲和歐洲國家,而近來還有許多亞裔移民跨越太平洋移居。 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境内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旱极。此外,它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硝石的国家。.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智利 · 查看更多 »

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根據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排名排列。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在希臘首都雅典举行,共有来自14個國家此数据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相关资料为根据。也有其它记载认为参赛国在10至15个不等。由于在当时对“国家”和“国家队”等字眼的定义还并不明确,大多数的参赛运动员仅是代表他们所在的俱乐部或本人。的241名运动员此数据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相关资料为根据。其中179人的身分已知,Mallon & Widlund計算為245人,De Wael計算為246人。参加了43项赛事的比赛。賽事共頒發122面獎牌,14個參賽國家中共有10個國家奪得冠軍,另外有3面是由混合國家獲得。獲得最多金牌的美國的11面金牌,而主辦國希臘獲得10面金牌、17面金牌及19面金牌是獲得最多獎牌的國家。 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允许来自不同国家的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运动员组成一个队。此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把他们的成绩合并到一起,以混合国家(Mixed teams)来命名此队。有的时候这些运动员会分别以个人名义和混合国家名义获得奖牌,因此这些奖牌会出现在不同国家的官方统计中。希臘兩名網球運動員Dionysios Kasdaglis及Demetrios Petrokokkinos是混合隊形式參加,最終他們獲得銀牌,但希臘官方將獎牌納入國家隊成績,及後國際奧委會亦接納該要求。 在首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冠軍並不設金牌,只設有銀牌及銅牌,原因是希臘人認為金子往往與賭博聯想在一起,認為頒發金牌有違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傳統與精神,每位比賽獲獎者得到一張獎狀、一枚銀牌和一個橄欖花環,第二名得到一張獎狀、一枚銅牌和一個月桂花環。國際奧委會由於方便日後統計每個國家獲得的金牌數目,因此獎牌統計仍以按金牌、銀牌、銅牌來計算。.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8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為190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 | align.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04年7月1日至11月23日在美國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 align.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五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场於1912年5月5日至7月27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共有28个国家,240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2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2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2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style.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3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3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3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alt.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3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4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1972年國名更改為斯里蘭卡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4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4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4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4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5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5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Category: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Category: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Category: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Category: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7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7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7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7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Category: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Category: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7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為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8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為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8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8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8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五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故乡、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巴塞罗那举行。巴塞罗那是於1986年10月17日在瑞士洛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91次全會上擊敗阿姆斯特丹、-zh-hans:贝尔格莱德;zh-hk:貝爾格萊德;zh-tw:貝爾格勒;-、伯明翰、布里斯班和巴黎,获选为主办地的。.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這是目前有得到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的國家或地區排名列表。請注意,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非認同獎勵榜中之國家獎牌排行,本表僅供用作參考之用。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Category: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Category: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是参加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独立参赛者。.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 查看更多 »

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這是目前有得到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的國家或地區排名列表。請注意,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並非認同獎勵榜中之國家獎牌排行,本表僅供用作參考之用。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這是目前有得到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的國家或地區排名列表。這份排名是依據每個國家或地區所獲得的金牌數而排列。銀牌數是在金牌數之後被計算,然後是銅牌數。如果獎牌數目相同,則是以該國家或地區的英文名字字母順序,給予相同排名.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199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是一个按照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获奖牌数排序的国家奥委会列表。该届奥运会于2000年9月15日到10月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全球199个国家和地区的10651名运动员(其中有4名东帝汶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赛)参加了28个大项、300个小项的角逐。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以下是曾获得过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的國家及地區排名列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 以背景色标识的是奥运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此排名以参赛国家或地区获得的金牌数量为排名顺序依据,金牌之后依次以银牌,铜牌的获得数为排名顺序依据。如有多于一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所获同类奖牌数目相同,则依照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英文名称字母顺序在同一名次内进行排名。本表所引用之数据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网站之历史数据为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於2006年2月10日至2月26日在意大利都靈舉行。這次的冬季奧運是繼1956年科蒂納丹佩佐冬季奧運後,意大利第二次主辦的冬季奧運,若包括1960年舉行的羅馬奧運,意大利是歷史上第三次成為奧運的主辦國。.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这是目前有得到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的国家与地区排名列表。这份排名是依据每个国家与地区所获得的金牌数而排列。银牌数是在金牌数之后被计算,然后是铜牌数。如果奖牌数目相同,则是以该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奥委会给予的拉丁文字母顺序,给予相同排名。本表是使用作为更新的依据。.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稱2008年夏季奥运会或北京奧運会,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北京舉行。此屆奧運會是中國首次舉辦的夏季奧運會;亦是繼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夏季奧運會第3次在亞洲國家舉行;也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和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之后,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三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與此同時是21世紀首度在亞洲區舉行的第一個奧林匹克運動會。 大部份比賽項目在北京舉行,部分項目則在其他中國城市舉行:上海、天津、瀋陽、秦皇島承辦足球項目,帆船比賽項目由青島承辦。2005年7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117次全會上,決定由香港協辦該屆奧運馬術項目。由於香港設有獨立的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这次是由兩個地區的奧委會承辦的安排,是奧運歷史上第2次。 本屆北京奧運会共产生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並有87个国家登上奖牌榜。主辦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51面金牌成為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亞洲國家登上金牌榜首。美国以110面奖牌(36金,38银,36铜)为本届奥运会最多獎牌的国家,维护了其体育强国的地位。本屆奧運会先後誕生出兩名水上及陸上「飛人」—— 美國選手費爾普斯及牙買加選手博爾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者在「水立方」連奪八枚金牌,不但成為同一屆奧運會中獲得最多金牌的運動員,而且成為夏季奧運會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運動員;後者在「鳥巢」八日內先後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及男子4x100米接力三枚金牌,獲譽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奧運會的結果和形象特別受到禁藥的負面影響。在2016年俄羅斯興奮劑醜聞之後,大量重新檢查樣品,導致了大量的取消資格事件發生,特別是在田徑運動和舉重方面。2017年4月時,一共有50面獎牌因為禁藥問題遭到收回。.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根据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排名排列。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举行,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1028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共302项赛事的比赛。 一共有来自86个代表团的运动员赢得了奖牌,另外118个代表团没有获得奖牌,54个代表团赢得了至少1枚金牌。无论是在获得金牌的代表团数量还是获得奖牌的代表团数量都创下了夏季奥运会的新纪录。东道主中国队一共赢得了48枚金牌,名列第一,这也是中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位居榜首。美国队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多,有110枚。来自阿富汗、毛里求斯、苏丹、塔吉克斯坦和多哥代表团的运动员获得了该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奖牌。来自蒙古和巴拿马代表团的运动员赢得了该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塞尔维亚游泳运动员米洛拉德·查维奇为该国赢得一枚银牌,成为该国以独立国家名义获得的首枚奥运会奖牌。塞尔维亚在历史上曾作为南斯拉夫或塞尔维亚和黑山的一部分参加奥运会并赢得过奖牌。萨摩亚在2016年重新藥檢後的獎牌重分配中獲得歷史首面獎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榜列出参与本届奥运会并获得奖牌的队伍与其所得奖牌枚数。依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官方排名榜排列,即首先衡量金牌枚数的多少,银牌次之,最后对比铜牌枚数。若两支或以上的队伍在同一时间拥有相同的金、银、铜牌枚数,则排同一名次,而采用国际奥委会發佈的国家编码,依首字母顺序的前后进行排位。本表僅供參考使用。.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0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榜列出参与本届奥运会并获得奖牌的队伍与其所得奖牌枚数。依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官方排名榜排列,即首先衡量金牌枚数的多少,银牌次之,最后对比铜牌枚数。而北美洲則以獎牌總數來決定排名。若两支或以上的队伍在同一时间拥有相同的金、银、铜牌枚数,则排同一名次,并采用国际奥委会發佈的国家编码,依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巴林, 波札那, 賽普勒斯、 加蓬、 格瑞那達 (金牌)、 瓜地馬拉、和蒙特內哥羅獲得首面奧運獎牌。 在之前的奧運會中,蒙特內哥羅也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代表團獲得獎牌。 一位運動員為塞爾維亞以獨立的國家奧委會獲得首面奧運金牌,然而之前該國也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和南斯拉夫代表團獲得金牌。 在2016年重新藥檢之後,摩爾多瓦失去所有獎牌及喀麥隆的獲得所有獲得的獎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立参赛者

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立参赛者是参加2012年7月27日至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独立参赛者。来自荷属安的列斯的3名运动员与来自南苏丹的1名运动员以个人名义参加本次比赛。.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立参赛者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名称为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一场冬季综合运动会。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2873名运动员参加了7个类别、15个大项、98个小项的角逐。最终,共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187名运动员赢得奖牌。荷兰队在速度滑冰比赛中包揽男子500米、男子5000米、和4个项目的全部奖牌,刷新之前一国最多包揽两个项目奖牌的纪录。 东道主俄罗斯队原本以13枚金牌排在奖牌榜首位,追平1976年冬奥会上苏联的金牌数,但是之後因為禁藥醜聞被剝奪13面獎牌,在2017年11月24日在俄羅斯被取消有舵雪橇兩面金牌以後,挪威成為獎牌榜首名,到2017年12月22日俄羅斯排名下降第四名,但多數裁定於2018年1月底被国际体育仲裁院推翻,被判定有服用禁藥的28名運動員被撤除終身停賽令。另外被剝奪的13面獎牌中,有9面獎牌再度恢復,使俄羅斯在獎牌總數上又回到首名。 斯洛文尼亚队在女子高山滑雪项目中夺冠,这也是该国赢得的首枚冬奥会金牌,与此同时,这项比赛还出现了首次并列金牌,另一支夺冠队伍是瑞士队。意大利无舵雪橇选手成为第一位连续参加6届冬奥会,并且每次都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全部6枚奖牌都是在男子无舵雪橇个人赛中获得。 荷兰速滑选手获得5枚奖牌(2金3银),比其他任何运动员都多。俄罗斯短道速滑选手维克多·安、挪威越野滑雪运动员玛丽特·比约根,以及白俄罗斯冬季两项选手达荷亚·多姆拉切娃各赢得3枚金牌,并列为获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4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 · 查看更多 »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印度代表團

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印度代表團共包括三個項目的三名運動員。由於印度奧林匹克協會被IOC停權處分,印度的運動員在賽事初期必須以獨立參賽者的身份參與賽事。2月11日,印度奧林匹克協會舉行選舉後,獲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恢復會籍,餘下的兩名印度選手可以恢復使用印度國旗參賽,印度國旗也在索契冬奧村升起。.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印度代表團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獎牌榜列出参与本届奥运会并获得奖牌的队伍与其所得奖牌枚数。依照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官方排名榜排列,即首先衡量金牌枚数的多少,银牌次之,最后对比铜牌枚数。而北美洲則以獎牌總數來決定排名。若两支或以上的队伍在同一时间拥有相同的金、银、铜牌枚数,则排同一名次,并采用国际奥委会發佈的国家编码,依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本屆奧運的科索沃、斐濟、越南、新加坡、波多黎各、巴林、約旦、塔吉克和科特迪瓦獲得首面金牌,其中科索沃、斐濟和約旦更首次獲得獎牌。另外亦首次有獨立奧林匹克運動員獲得金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榜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201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立参赛者是參加2016年8月5日至8月21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第三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独立参赛者,原本为科威特代表团。2015年10月底,科威特由于干涉该国国家奥委会事务,再度被国际奥委会制裁,该队在本届奥运会上亦只能以奥林匹克旗帜参赛,若该国选手获得金牌,颁奖仪式会播放奥林匹克会歌。 2016年6月23日,科威特政府當局因不滿國際奧委會對該國實施制裁,决定向其索償10億美元。 在该届赛事中,射击运动员费海德·阿尔迪哈尼成为史上第一位以独立参赛者身份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獨立參賽者 · 查看更多 »

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三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2018年2月9日至25日在韩国江原道平昌郡舉行的综合运动会。2011年7月6日在南非德班的第123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全體委員大會內投票選出韓國平昌作為主辦城市。此屆奧運將是韓國首度舉辦的冬季奧運會,也是繼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後第二次舉辦奧運會。 本屆奧運會共設15個大項,102個小項,新增空中單板滑雪、冰壺比賽和高山滑雪混合團體賽。有92個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的2952名運動員參與比賽,为历届冬奥会规模之最,其中厄瓜多、厄利垂亞、科索沃、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和新加坡首次參賽。 比賽前夕,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威脅到賽事安全,多個國家揚言,如果他們代表團的安全受不到保障,將會退出奧運會。但朝韓兩國最终一同出席開幕式,並組建。朝方派高级代表团出席了此次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文在寅总统接见了朝方高级代表团,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得到缓和。.

新!!: 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奥运奖牌榜奧運獎牌榜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