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之间的区别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vs.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奥古斯特三世,有时被以绰号称为撒克逊或臃肿者(August III.; August III.),在1733年到1763年间,为萨克森选王侯,称为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二世 (Kurfürst Friedrich August II.),在1734年到1763年间,为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綽號「肥胖王」。. (強壯的)奥古斯特二世(波兰语:August II Fryderyk Moncny;德语:Friedrich August I der Starke,),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奥古斯特一世,1694年—1733年)及波兰国王(1697年—1706年,1709年—1733年)他被認為是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的宮廷輝煌的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因其身形魁梧、力大無窮而綽號「強力王」、「鐵腕」,據說可徒手折斷馬蹄鐵、單手破牆。他於年輕時(1687年)曾造訪過法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凡爾賽宮的華麗排場與路易十四的絕對王權非常仰慕,因此終生以路易十四為偶像。但是他一生的成就有限,只建立了薩克森的絕對君主制,並獲得王權虛設的波蘭王冠一頂;其領土與人口並無實質增加,可說是半吊子的雄圖霸業。.

之间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相似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天主教奥地利七年战争德累斯顿哈布斯堡王朝克拉科夫约翰·格奥尔格三世瓜分波蘭韦廷王朝萨克森统治者列表萨克森自由州选帝侯波兰波兰君主列表波蘭選王制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普魯士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天主教和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 天主教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地利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七年战争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其主要衝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賓。在有些國家的歷史中,這場戰爭依照其所在區域發生的戰鬥,被賦予不同的名字:在美國被稱為“法國-印第安戰爭”;在加拿大法語區以“征服之戰”名稱為人所知。而在加拿大英語區則被叫做“七年戰爭”(發生於北美,1756年-1763年);“波美拉尼亞戰爭”(普魯士與瑞典之間,1757年-1762年);“第三次卡那提克戰爭”(發生於印度次大陸,1757年-1763年);以及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1758年-1763年)。 七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日益崛起的普魯士,正同時與奧地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列強間進行“夥伴交換”("Switched Partner"):普魯士與英國建立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國和奧地利締結同盟關係。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俄羅斯帝國起初與奧地利同盟;但俄羅斯帝國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立場,並同瑞典一樣與普魯士單獨締結和約。 1763年法國、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巴黎和約》,以及薩克森、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的《》,共同標誌著七年戰爭的結束。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約九十萬至一百四十萬人死亡。 英國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獲得絕大部分位於加拿大新法蘭西、西屬佛羅里達、一些位於加勒比島嶼、塞內加爾殖民地,以及在印度次大陸上對法國貿易戰的絕對優勢。北美原住民部落被排除在和約之外,並在隨後進行的庞蒂亞克戰爭 (Pontiac's War) 之後再也無力恢復過去的地位。在歐洲,戰爭起初在普魯士造成巨大的破壞。但是好運和成功的策略幫助腓特烈大帝成功地恢復普魯士的國家地位,並且在戰後保持「戰前的狀態」(status quo ante bellum)。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典的參戰,並沒有幫助這些國家取得曾經的列強地位。法國被剝奪大量的殖民地,並背負沉重的戰爭債務。西班牙雖然失去佛羅里達,但是得到法屬路易斯安那,並恢復在戰爭期間被英國夺去的对古巴和菲律賓的控制。.

七年战争和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 七年战争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德累斯顿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Kraków,;Krakau,克拉考)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Jagiellonian University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Kraków", see: ;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期間,則以該城為中心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AGH, ACK Cyfronet.

克拉科夫和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 · 克拉科夫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 · 查看更多 »

约翰·格奥尔格三世

约翰·格奥尔格三世 Johann Georg III(1647年6月30日出生于德雷斯顿,1691年9月12日逝世于蒂宾根)是一位萨克森公爵和选帝侯,他从1680年开始在任,他是韦廷家族的一个萨克森公爵,由於他的勇氣和熱情對於戰爭起了很大的幫助,他也得到了“薩克森火星”之稱。 作為一個孩子和薩克森儲,他學會了典型的繼承人應該有的義務和禮儀,除了嚴格的路德教育,語言教學外,他的注意力都放在學習防禦工事和藝術戰爭上。 约翰·格奥尔格三世执政后立刻从萨克森贵族和城市议会取得了建立一支军队(12000人)的允许,1683年他带领这支军队参加了维也纳战役来解围鄂图曼帝国对维也纳的包围。当时波兰的国王扬三世·索别斯基评价说:“萨克森的选帝侯是一个正直的人。” 当时萨克森已经从三十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了,萨克森的选帝侯在欧洲享有一定的威望。1689年德雷斯顿已有两万多人口,正渐渐成为一个都市。 1686年他专门从威尼斯聘请了一位女歌手到德雷斯顿,为这座城市的歌剧历史创立了一个新的开端,同年,他又支持對土耳其人皇帝利奧波德戰爭。除支付30萬美元的補貼,他發出了5000強大的輔助軍匈牙利。在威尼斯共和國就已經於1685年在戰爭摩里亞(伯羅奔尼撒租賃3000撒克遜軍120000美元的兩年)。此外,他在1688年又租借了10,000軍隊給荷蘭(軍人貿易)。 在1689年到1691年的普法尔茨继承权战争中他与路易十四作战(1688-1697年大同盟戰爭的一部分)。他于蒂宾根病死,可能死于霍乱,在錫棺材裡的皇室墓穴弗賴貝格大教堂安葬。.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约翰·格奥尔格三世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约翰·格奥尔格三世 · 查看更多 »

瓜分波蘭

分波蘭(Rozbiory Polski)是指近代一系列列強瓜分波蘭的事件。从17世纪开始,當時做為波蘭統治主體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开始走向衰落,而在18世纪时,波兰的领土开始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帝國(当时为哈布斯堡帝國時期)和俄罗斯帝国三个邻近国家的瓜分,此分割一共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而第三阶段的进行导致了波兰的灭亡,详细分割疆域请参照右边的图示:.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瓜分波蘭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瓜分波蘭 · 查看更多 »

韦廷王朝

韦廷王朝(Wettin)是源自德國的一個王朝,此家族成員曾出任薩克森選帝侯、國王,波蘭國王,英国国王等。.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韦廷王朝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韦廷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以下是1918年君主制覆灭前萨克森公爵、选侯与国王的名单。1356年1月10日的“1356年金玺诏书”将萨克森-维滕贝格公爵升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侯之一。.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萨克森统治者列表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萨克森自由州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选帝侯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选帝侯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波兰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波兰君主列表

这是一份波兰君主的列表。在使用时,请注意以下问题: 封建割据时期的波兰并无统一政权。这张表中只列出那些获得克拉科夫的、名义上可以认为是全波兰地位最高的统治者(所谓克拉科夫大公,并不是一个世袭的头衔)。关于这一时期波兰各地的世袭统治者,请分别参见“相关条目”中各条目。.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波兰君主列表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波兰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波蘭選王制

波蘭選王制(wolna elekcja) 是一種不採用世襲制度的君主選舉形式,由波蘭立陶宛的貴族以全民動員的方式前往選舉場地,在代表各省的眾議員見證下,按省份投票,再由眾議員將選票帶至參議院。選舉結果由參議院議長宣布,因此參議員在選舉結果的最終認定上扮演關鍵角色;國王的任命則由主教長行之。 統治者由波蘭或者波蘭立陶宛的眾議院貴族(sejm) 選出,其權力也受制于這些眾議院貴族。統治者也並不一定是本國人,因為只是一個象徵,所以眾議院貴族們經常選擇一位外國的王子來擔任,這樣既能夠和王子的出生國形成聯盟關係、也不會破壞波蘭和波蘭立陶宛內部的權力平衡。 波蘭選王制的首次執行為雅蓋隆王朝末代國王 齊格蒙特・奧古斯特(無嗣)逝世後一年,也就是1573年。一直到瓦薩王朝統治時期,原本的選舉制方演變為世襲選舉。.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波蘭選王制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波蘭選王制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

#重定向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Stanisław Leszczyński,)曾是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二立二廢)、洛林公爵(1738-1766年)和神圣罗马帝国伯爵(皇帝腓特烈三世授权给莱什琴斯基家族)。.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斯坦尼斯瓦夫一世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普魯士 · 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之间的比较

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有50个关系,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14.06% = 18 / (50 + 78)。

参考

本文介绍奥古斯特三世 (波兰)和奥古斯特二世 (波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