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奥克尼和挪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奥克尼和挪威之间的区别

奥克尼 vs. 挪威

奥克尼(、),是英国苏格兰东北部一群岛,南距苏格兰本土仅10英里左右,是苏格兰32行政区之一。该群岛由70个左右的岛屿组成,总面积990平方公里,其中20个左右岛屿有人居住,总人口19,590人(2005年)。最大的岛被称为奥克尼主岛(Mainland),面积523.25平方公里,首府柯克沃尔(Kirkwall)即位于主島上。第二大城镇为斯特罗姆内斯(Stromness),有定期渡轮与苏格兰的瑟索(Thurso)相接驳。 早在8500年前的石器时代,這裏就有人居住。後來,皮克特人就居住于奥克尼群岛。875年,该群岛被挪威占领。1468年,丹麦和挪威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将女儿玛格丽特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三世,由于无法拿出嫁妆,1472年2月20日,苏格兰王国攻佔群岛全境,自此該群島一直在蘇格蘭的疆土中。. 挪威王国(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简称:Norge ,新挪威語:Noreg,舊譯那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也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此外对南极洲的毛德皇后地和彼得一世岛有主权要求。首都為奥斯陆。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年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的排名。挪威是性別平等實踐良好的国家之一,在2012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挪威排名第三,仅次于冰岛及芬兰。.

之间奥克尼和挪威相似

奥克尼和挪威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丹麦克里斯蒂安一世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丹麦和奥克尼 · 丹麦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一世

克里斯蒂安一世(丹麦语:Christian 1;瑞典语:Kristian I,)是丹麦国王(1448年~1481年在位)、挪威国王(1450年~1481年在位)和瑞典国王(1457年~1464年在位)。他是丹麦历史上重要的奥尔登堡王朝的创建者。 克里斯蒂安一世生于奥尔登堡,父亲为奥尔登堡伯爵,母亲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主。他是丹麦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直系后代。1448年,丹麦国王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克里斯蒂安被丹麦贵族选举为王位继承人。1450年克里斯蒂安又作为挪威国王哈康五世的后代被承认为挪威王位继承人。 1397年组建的卡尔马联合使丹麦、挪威和瑞典这三个北欧国家联合起来,并使丹麦在这个联合体中占据特殊地位(因为丹麦王室是三国的共主)。但是在克里斯蒂安一世即位时,这个联合事实上已经解体。虽然他通过继承挪威王位使丹、挪两国仍保持联合,但瑞典则长期以来是由本国贵族实际控制。在赶走了竞争对手卡尔·克努特松之后,克里斯蒂安一世才在1457年按照卡尔马联合的构想当选为瑞典国王,从瑞典摄政扬·本特松手中收取了权力。但是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对这个国家实行统治。1464年另一派贵族在瑞典掌了权,其摄政基特尔·卡尔松(出身瓦萨家族)召回卡尔·克努特松为国王,并废黜了克里斯蒂安一世。克里斯蒂安继续声称自己是瑞典的合法国王,但在1471年最后一次被从瑞典驱逐出之后他就不再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影响了。 1460年,克里斯蒂安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石勒苏益格公爵和荷尔斯泰因伯爵,因为他的母亲是最后一代公爵阿道夫八世的妹妹。1474年,在他统治时期荷尔斯泰因也升格为公国。从此丹麦国王兼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领主就是定例了。 1479年,克里斯蒂安一世在哥本哈根创立了哥本哈根大学。 |- |- Category:丹麦君主 Category:挪威君主 Category:瑞典君主 C C.

克里斯蒂安一世和奥克尼 · 克里斯蒂安一世和挪威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奥克尼和挪威之间的比较

奥克尼有16个关系,而挪威有1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32% = 2 / (16 + 135)。

参考

本文介绍奥克尼和挪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