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区别

奠邊府戰役 vs. 无后座力炮

奠边府战役(Bataille de Diên Biên Phu;Chiến dịch Điện Biên Phủ)是法越战争(1946年~1954年)中法国与越南间最后一场战役,該戰役发生於1954年。作战一方為武元甲手下的越盟军队,另一方為法国空降兵及法国外籍兵团。中共派出军事顾问团支援越方。战役发生於越南北部足以扭轉戰局的戰略重地奠边府村附近(奠边府村距離寮國僅16公里,法國為阻越盟自此進軍寮國,故派重兵於此)。 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軍及越盟游擊隊以數倍於法軍的兵力對奠邊府進攻,越方投入四個步兵師和一個工兵師的部隊。法軍則採取“添油戰術”,不斷向奠邊府戰場空投傘兵,前後共達1.6萬人,以補充戰場上損失。由於越軍以中国援助的大量高射機槍和高射炮構成空中防禦網,造成法軍空投部隊損失慘重。此役越軍大勝,击毙法军2,293人,俘虏10,998人,法國兩位少將砲兵司令及傘兵司令先後飲彈自盡,他曾說過,敵人不可能帶著那麼多大砲穿越叢林。至此結束法國對越南自1884年中法戰爭以來70年的殖民統治。擊毀各型號飛機62架,繳獲重砲30門。5月7日,奠邊府法軍司令卡斯特里率部投降,並從此退出亞洲戰場。. 无後座力砲(Recoilless rifle)是火砲的一種。特色是发射时利用向後喷出氣體的反作用力推進炮彈的火砲。由於減少了傳統火砲需求的後座以及制退機械,以及發射過程中,砲管承受的壓力較傳統火砲小,得以減少砲管厚度。所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于注重機動力的步兵單位,像是傘兵,山地步兵與特種部隊。 無後座力砲的發射方式與彈藥型態都與傳統火砲類似,使用的彈藥為彈頭與發射藥結合一體的金屬藥筒,發射時自後方裝入砲管,關上砲閂之後擊發。由於火藥產生的部分氣體在發射時自砲管後方排出,在發射同樣重量的彈頭時,無後座力砲的射程較低,因此多使用裝藥量較大的彈頭,獲取較大的破壞力。除此之外,发射之後的後焰(back blast)及後喷物会暴露发射阵地,而且还使其无法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小型無後座力砲可以直接以人力攜帶並且自肩上發射,為了尋求較為穩定的射擊效果,許多無後座力砲還是安裝在輕便三腳架上使用。.

之间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相似

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空降部隊蘇聯

空降部隊

-- 空降 軍事跳傘或滑翔前運人員或物資的形式。 用途 提供人員,設備或耗材。 起源 起源於1927年11月意大利部隊。 空降部隊(Airborne forces)屬於軍事單位,早期為輕裝步兵,近年分演為「傘兵」、「」、「」3種,其部隊運動採航空器和“空投”戰鬥。因此,他們可以放在敵後,有能力與小警告,幾乎在任何地方部署。編隊是有限的,只能經由他們的航空器運輸,難以有足夠的武力,主要的優勢在於“在幾分鐘內突然冒出的數量和大小”,歐美稱為。.

奠邊府戰役和空降部隊 · 无后座力炮和空降部隊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奠邊府戰役和蘇聯 · 无后座力炮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比较

奠邊府戰役有42个关系,而无后座力炮有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3.08% = 2 / (42 + 23)。

参考

本文介绍奠邊府戰役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