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指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半径列表。 太阳、木星、土星在这张表里使用平均半径测量容积。大部分的球形天体如大行星,使用赤道半径。对于不规则天体,使用三个方向的轴进行测量。 表格的顺序与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是不同的因为有些天体密度较大。如天王星比海王星大但质量却比海王星小,木卫三和土卫六比起水星要大的多但质量却不及水星的一半。.

294 关系: 原神星健神星半人马小行星半径卡俄斯 (天体)卵神星司天星司制星司理星司祭星司纺星司舞星司法星司曲星坠女星坤神星大力神星天体天王星天王星的卫星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太陽夕神星妊神星妊神星的卫星妒后星娩神星婚神星存女星尊神星小行星小行星10199小行星1143小行星1172小行星118378小行星119951小行星120347小行星1437小行星148209小行星153小行星15874小行星159小行星164小行星171小行星174567小行星175小行星176小行星185小行星187小行星191...小行星192小行星194小行星196小行星200小行星202421小行星20461小行星2060小行星211小行星2241小行星225小行星240小行星241小行星247小行星24835小行星259小行星268小行星276小行星279小行星2797小行星283小行星28978小行星2920小行星3063小行星308小行星324小行星328小行星334小行星344小行星346小行星349小行星350小行星354小行星356小行星357小行星360小行星361小行星365小行星372小行星375小行星38083小行星381小行星386小行星387小行星388小行星405小行星4063小行星409小行星410小行星419小行星420小行星423小行星42301小行星426小行星4348小行星444小行星45小行星451小行星466小行星469小行星471小行星47171小行星476小行星489小行星490小行星506小行星508小行星511小行星514小行星5145小行星521小行星522小行星53311小行星536小行星545小行星55565小行星55636小行星55637小行星566小行星570小行星588小行星595小行星596小行星602小行星617小行星618小行星624小行星626小行星654小行星659小行星663小行星690小行星702小行星704小行星705小行星712小行星713小行星739小行星747小行星762小行星772小行星776小行星790小行星79983小行星804小行星84522小行星84922小行星88611小行星90377小行星带小行星帶小行星衛星巫女星巫神星中神星乾神星庞培星亡神星人造衛星仁神星伴女星彩神星佳女星忠神星忽女星土卫十土卫八土卫六土星土星的卫星地球地球引力化女星创神星喜神星命神星傳統古柏帶天體哲女星冥卫一冥王星冥王星的衛星冥族小天體凱神星共振海王星外天體B-型小行星C-型小行星知女星矮行星王后星火星灶神星禽神星穀神星罚神星罗女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義神星烁神星瑞華星牧神星特洛伊小行星D-型小行星花神星芙女星韶神星蟹神星靈神星行星颖神星西瓦星驰神星驶神星魔女星诀女星谐神星质量单位达摩克型小行星辉神星舒女星阋卫一阋神星赫女星育神星量神星金星长女星艷后星苟神星離散盤雨神星虹神星F-型小行星G-型小行星KmM-型小行星P-型小行星R-型小行星S-型小行星T-型小行星柯伊伯带林神星恒星桂神星梅西爾德星水妖星水星河神星沉神星波女星淫神星源神星澳女星木卫三木卫一木卫二木卫四木星木星的卫星月球月神星明神星昏神星流明星海卫一海妖星海王星海王星外天體海王星的卫星海王星特洛伊旅神星悍妇星悌女星慧神星曙神星智神星1992 QB11995 SN551998 WW312002 MS42003 UZ4132004 XR1902005 QU1822006 QH1812007 OR102007 UK126 扩展索引 (244 更多) »

原神星

(Cybele)是第6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3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237.3千米,质量为1.4×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323.52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原神星 · 查看更多 »

健神星

健神星是主帶小行星內第四大的小行星,稍微有一些橢圓,直徑大約有300-500公里,並且估計佔有小行星帶3%的質量。 在主帶中,它是黑暗的C型小行星,也是這一區內最大的一顆小行星。C型小行星是主帶外緣最主要的小行星,分佈在2.82天文單位的柯克伍德空隙之外。它黑暗的表面和與太陽的距離大於平均距離,使從地球觀測到的它在大的小行星中顯得很黯淡。事實上,在早先發現的23顆小行星中,它是第三暗的,只有芙女星(13號小行星)和海女星(17號小行星)在衝的時候仍比它暗淡。.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健神星 · 查看更多 »

半人马小行星

半人馬小行星被歸類為軌道不穩定的小行星,並競相以神話中半人馬族的神祇命名。所以選擇這一族的名稱是因為它們的行為一半像小行星,另一半則像彗星。半人馬小行星的軌道會穿越或曾經穿越過一顆或數顆氣體巨星的軌道,並且有數百萬年的動力學生命期。 第一顆類似半人馬小行星的天體是在1920年發現的小行星944(Hidalgo),但是在1977年發現凱龍之前,它們並未被認為是一個新的族群。已知最大的半人馬小行星是1997年發現的女凱龍星,它的直徑達到260公里,大小如同主帶中的一顆中等大小的小行星。 沒有半人馬小行星曾經被拍攝過近照,但有證據顯示在2004年被卡西尼號拍下特寫鏡頭的費貝可能是被土星捕獲的半人馬小行星。另一方面,哈伯太空望遠鏡也已經獲得一些飛龍星表面特徵的資訊。 ,三顆半人馬小行星被發現有彗星狀的彗髮活動:凱龍、厄開克洛斯(Echeclus)和,因此凱龍和厄開克洛斯暨歸屬於小行星也歸屬於彗星。其它的半人馬小行星,像是Okyrhoe被懷疑有類似彗星的活動。任何一顆受到攝動而接近太陽至足夠的距離內時,都可已被預期會成為彗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半人马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半径

在一个圆中,从圆心到圆周上任何一点所连成的线段称为这个圆的半径,同时,这个线段的长度(也就是圆心到圆上任意一个点的距离)也被称为半径;在数学裡常以r来表示作为长度的半径。.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半径 · 查看更多 »

卡俄斯 (天体)

卡俄斯(小行星19521,1998 WH24)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被分類為QB1天體。當時是被基特峰國立天文臺4米口徑的望遠鏡所發現的,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原始神混沌(即卡俄斯)來命名該天體。 Category:海王星外天體 Category:QB1天體.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卡俄斯 (天体) · 查看更多 »

卵神星

(Leda)是第3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1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15.9千米,质量为1.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59.725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卵神星 · 查看更多 »

司天星

(Urania)是第3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4年7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100.15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30.01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天星 · 查看更多 »

司制星

(Sophrosyne)是一顆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于1873年9月27日发现。的直径为123.3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99.05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制星 · 查看更多 »

司理星

司理星 (24 Themis)是被發現的第24顆小行星,在主帶小行星中是較大的一顆,它也是司理星族成員中最大的。它於1853年4月5日被 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發現,的直径为198千米,质量 为5.75×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22.524天。之後被命名為特彌斯,這是希臘神話自然法則中擬人化的神,以維持神間的秩序。 在2009年10月7日,使用NASA的紅外線望遠鏡證實這顆小行星的表面有水冰存在,它的表面完全被冰覆蓋住。當這些冰昇華之後,表面下的冰可能就會補充上來。在表面上還檢測到有機化合物,包括多環芳香烴、 CH2和CH3。 對司理星的水採用了另一種與太陽風在月球表面形成水相似的機制來解釋。太陽風中高能量的質不斷的撞擊小行星表面含有氧的礦物,會產生可以察覺出來的水,表面的羥基群(O-H)在質子(H+)和氧原子的撞擊下在表面形成的氧化物(S.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理星 · 查看更多 »

司祭星

(Hestia)是第4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8月16日发现。的直径为124.1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65.958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祭星 · 查看更多 »

司纺星

司纺星(154 Bertha,小行星154)是小行星带的一颗小行星。 它在1875年11月4日由保羅·亨利和普羅斯佩·亨利发现,但发现权归于Prosper名下。该小行星很可能是因天文学家卡米伊·弗拉馬利翁(Camille Flammarion)的妹妹Berthe Martin-Flammarion而得名。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纺星 · 查看更多 »

司舞星

(Terpsichore)是第8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4年9月30日发现。的直径为119.1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61.64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舞星 · 查看更多 »

司法星

(Eunomia)是第1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1年7月29日发现。的直径为330千米,质量为3.26×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569.68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法星 · 查看更多 »

司曲星

(Melpomene)是第1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6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140.6千米,质量为2.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270.552天。 司曲星的名字來自希臘神話中的繆斯悲劇女神墨爾波墨涅。.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司曲星 · 查看更多 »

坠女星

是第230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8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坠女星 · 查看更多 »

坤神星

坤神星(106 Dione)是一顆巨大的主帶小行星,是J.C.沃森在1868年10月10日發現的,並且依據希臘神話泰坦族的坤神命名為坤神星;但有時也會被當成希臘神話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蒂。它的成分可能類似於穀神星,被歸類為與木星軌道有2:1共振的海丘巴群小行星。 在1983年1月19日,在荷蘭、丹麥和德國觀測到坤神星掩蔽了一顆暗星,推斷出他的直徑是147 ± 3公里,與IRAS獲得的值相吻合。此外,质量为3.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59.923天。 IRAS進行的測量,坤神星的直徑是169.92 ± 7.86公里,並且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相較)之下,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的MIPS光度計測量所得的直徑是168.72 ± 8.89,幾何反照率是0.07 ± 0.01。掩星觀測時的結果顯示直徑是176.7 ± 0.4公里。 在2004-2005年間,光度計的觀測顯示坤神星自轉週期是16.26 ± 0.02小時,光度則有0.08 ± 0.02星等的變化。 土星的一顆衛星,土衛四也有相同的名字,但音譯為戴翁尼。.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坤神星 · 查看更多 »

大力神星

大力神星即小行星532(532 Herculin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4年4月20日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被认为带有卫星的小行星,但后继研究却没有发现卫星的踪迹。.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大力神星 · 查看更多 »

天体

#重定向 天體.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天体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

天王星是從太陽系由内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其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輕)。其英文名稱Uran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天空之神烏拉諾斯(),是克洛諾斯的父親,宙斯的祖父。与在古代就为人们所知的五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的亮度也是肉眼可見的,但由於較為黯淡以及緩慢的繞行速度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认定为一颗行星。直到1781年3月13日,威廉·赫歇耳爵士宣布發現天王星,从而在太陽系的現代史上首度擴展了已知的界限。這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天文學符號為、♅(♅,Unicode編碼U+2645) 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內部和大氣構成不同於更巨大的氣體巨星,木星和土星。同樣的,天文學家設立了不同的「冰巨行星」分類來安置她們。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包含較高比例的由水、氨、甲烷等結成的「冰」,與可以探测到的碳氫化合物。天王星是太陽系內大气层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49K(−224℃)。其外部的大气层具有複杂的雲層結構,水在最低的雲層內,而甲烷組成最高處的雲層。相比较而言,天王星的内部则是由冰和岩石所构成。 如同其他的巨行星,天王星也有環系統、磁層和許多衛星。天王星的環系統在行星中非常獨特,因為它的自轉軸斜向一邊,幾乎就躺在公轉太陽的軌道平面上,因而南極和北極也躺在其他行星的赤道位置上。從地球看,天王星的環像是環繞著標靶的圓環,它的衛星則像環繞著鐘的指針(雖然在2007年與2008年該環看來近乎水平)。在1986年,來自太空探测器航海家2號的影像资料顯示天王星實際上是一顆平平無奇的行星,在其可見光的影像中沒有出现像在其他巨行星所擁有的雲彩或風暴。然而,近年內,隨著天王星接近晝夜平分點,地球上的觀測者发现天王星有季節變化的迹象和漸增的天氣活動。天王星上的風速可以達到每秒250公尺。 在西方文化中,天王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以希臘神祇命名的行星,其他行星都依照羅馬神祇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天王星 · 查看更多 »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是太阳系的第7颗行星,截至2014年7月,人类一共发现27颗天王星的卫星,所有卫星均以威廉·莎士比亚或亚历山大·蒲柏著作中的角色命名。威廉·赫歇尔于1787年发现了天卫三和天卫四两颗卫星,另外3颗近球体卫星中的天卫一和天卫二是于1851年由威廉·拉塞尔发现,天卫五则是在1948年由杰拉德·柯伊伯发现。这5颗卫星都拥有行星质量,一旦脱离天王星轨道,直接围绕太阳运行,就可以归类成矮行星。其它22颗卫星都是在1985年以后发现的,部分来自旅行者2号的发现,还有部分是先进地面望远镜的功劳。 天王星的卫星可以分成三类:13个内卫星,5颗主群卫星和9颗不规则卫星。内卫星是暗黑色的小天体,与天王星环的性质和源起相同。5颗主群卫星的质量都大到足以实现流体静力平衡,其中4颗卫星的地表有迹象显示内部有驱动形成峡谷和火山喷发等的地质活动。5颗主群卫星中最大的是天卫三,其直径有1578公里,是太阳系的第8大卫星,质量相当于月球的5%。天王星的不规则卫星大部分都以逆行轨道运行,轨道的离心率和倾角都很高,距离天王星很远。.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天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这是一张以逆序排列的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太阳系天体质量列表 · 查看更多 »

太陽

#重定向 太阳.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太陽 · 查看更多 »

夕神星

夕神星(Hesperia)是第6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是喬凡尼·斯基亞帕雷利于1861年4月26日发现的。夕神星的直径为138.13千米,公转周期为187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夕神星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

妊神星是柯伊伯带的一颗矮行星,正式名称为(136108) Haumea。妊神星是太阳系的第三大矮行星,它的质量是冥王星质量的三分之一。妊神星的质量要比地球小1,400倍(地球质量的0.07%)。2004年,迈克尔·E·布朗领导的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发现了该天体;2005年,领导的团队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天文台亦发现了该天体,但后者的声明遭到质疑。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将这颗天体定为矮行星,并以夏威夷生育之神为其命名。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独特的极度形变。尽管人们尚未直接观测到它的形状,但由光变曲线计算的结果表明,妊神星呈椭球形,其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尽管如此,据推算其自身重力仍足以维持流体静力平衡,因此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天文学家认为,妊神星之所以具备形状伸长、罕见的高速自转、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结晶水冰的表面)这些特点,是超级碰撞的结果;这让妊神星成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员,几颗大型的海王星外天体以及妊神星的两颗已知卫星亦是该家族的成员。.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妊神星 · 查看更多 »

妊神星的卫星

位於外太陽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擁有兩颗已知自然衛星:妊衛一和妊衛二。這些小衛星在2005年利用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大型望遠鏡觀察妊神星時被發現。 妊神星的衛星在多方面都有不尋常之處。它們屬於妊神星族,妊神星的碰撞家族,在數十億年前一次破壞了妊神星冰幔的巨大撞擊所產生的碎冰中形成。妊衛一是較大且較遠的衛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水冰,這在古柏帶天體中甚為罕有。妊衛二的質量大約為妊衛一的十分之一,軌道傾角異常地高,其軌道也時常受較大的衛星所影響。.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妊神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妒后星

妒后星,即小行星173(173 Ino),是由法国天文学家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于1877年8月1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73以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皇后伊诺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妒后星 · 查看更多 »

娩神星

(Lucina)是第14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6月8日由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发现。的直径为132.2千米,质量为2.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7.739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娩神星 · 查看更多 »

婚神星

婚神星(英语:3 Juno)是人类發現的第三顆小行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S-型小行星。它在1804年9月1日被德國天文學家卡尔·路德维希·哈丁以一架普通的2英吋口徑望遠鏡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位階最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來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婚神星 · 查看更多 »

存女星

(Meliboea)是第13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4年4月21日发现。的直径为145.4千米,质量为3.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11.587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存女星 · 查看更多 »

尊神星

是第238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84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尊神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0199

小行星10199 (Chariklo,,, 或是; 臨時編號:),中文譯為凱瑞珂龍星,是一顆介於土星和天王星軌道之間的小天體,是已知半人馬小行星中最大的。 凱瑞珂龍星是James V. Scotti在執行太空監視計畫時,在1997年2月15日發現的。凱瑞珂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女神(英文:Chariklo)命名的。她是喀戎的妻子,阿波羅的女兒。 在2001年的光度研究,未能找到可以確定的自轉周期。紅外線的觀測指出凱瑞珂龍星有水冰存在表面。.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019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143

小行星1143(1143 Odysseu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30年1月28日,卡尔·威廉·雷睦斯在海德堡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236.7418066312611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14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172

小行星1172(1172 Anea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30年10月17日,卡尔·威廉·雷睦斯在海德堡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51.3834480269712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17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18378

小行星118378是海王星外天體,位於古柏帶中,基特峰國家天文台於1999年發現該天體。它與海王星成4:7的軌道共振。.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1837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19951

小行星119951()是海王星外天體,位於古柏帶中,米高·E·布朗與乍德·特魯希略於2002年5月17日發現該天體。 小行星119951的半長軸,軌道週期,軌道偏心率都接近冥族小天體。.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1995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20347

(120347)(Salacia),曾用臨時編號2004 SB60,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位於柯伊伯带,轨道半径略微大于冥王星。其直径约为850公里,是一颗较大的绕日小星体,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该星体于2004年9月22日由Henry G. Roe、米高·E·布朗和Kristina M. Barkume发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2034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437

小行星1437(1437 Diomede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37年8月3日,卡尔·威廉·雷睦斯在海德堡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129.9689332840398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43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48209

2000 CR105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也是繼小行星90377「塞德娜」及已定義為矮行星的鬩神星外,距離太陽第三遠的系內已知天體。該天體以極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其週期為3240年,平均日距為219天文單位,近日點及遠日點分別為44及394 AU,軌道傾角22.75°。 這顆天體的直徑約為265公里,相信不會被列入「矮行星」的名單當中。 與「塞德娜」小行星一樣,它有別於一般的黃道離散天體,在於它通過近日點位置時,並不會受到海王星引力的影響,因而被界定為獨立天體。這些天體為何會距離太陽相當遠,至今仍是一個謎。其中一個解釋,是它們的軌道曾給一顆未知的巨大天體或是一顆靠近太陽系的恆星拉遠的。 2004年,美國史密松恩天文物理天文台的Scott Kenyon與猶他大學的Benjamin Bromley等人指出,距今40多億年前,曾經有一顆恆星接近太陽,透過它們的引力,太陽從這顆恆星上擄獲了一些小型天體,而環繞太陽公轉的一些天體也給該顆恆星擄走。2000 CR105這樣奇特的軌道,使他們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太陽擄獲的天體之一。.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4820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3

小行星153 (153 Hilda)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的大型小行星,直径约为170千米。由于它主要由含碳物质组成,所以表面非常暗。它是在1875年11月2日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发现,并以天文学家狄奥多·冯·奥普泽的女儿命名。 小行星153是希尔达族的代表星,但希尔达族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小行星族,因为其成员并没有任何物理联系,只是因为它们和木星形成2:3的轨道共振。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11.9年,而小行星153需要7.9年。这意味着木星每公转两周时,以小行星153为代表的希尔达族小行星刚好公转三圈。目前已经知道至少有1,100颗小行星和木星有2:3的轨道共振关系 。 2002年12月31日,在日本可以看到一次小行星153掩星的现象,科学家在此期间对其光变曲线进行研究,发现其振幅很小,这暗示小行星153可能是一个球形天体,或者它表面各个地方拥有几乎相同的反照率。.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5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874

小行星(15874) 1996 TL66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是由大衛·朱維特(David C. Jewitt)、珍妮·劉(Jane X. Luu)與華裔美籍的陳俊三位天文學家所共同發現的,也是第一顆黃道離散天體。雖然1995 TL8小行星比較早被發現,但是卻比較晚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 經過光學與熱量聯合觀測後,它的直徑估計約為630公里。.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587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59

是被人類發現的第159顆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帶。 小行星159在小行星帶中體積算大,其自轉很緩慢,顔色深黑,並有著原始的富碳的土壤成分。 它位于健神星族區域内公轉,但是它有可能只是一顆毫無關係的外來闖入物體,因爲它體積太大,不會是從製造出健神星族小行星的那一次撞擊下形成的。 至今,曾錄得兩次小行星159掩星,分別于2001年及2003年。.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5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64

小行星164(164 Ev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保罗·皮耶·亨利于1876年7月12日在法国巴黎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64以女性名字Eva命名,具体是指哪位人物以无法考证。.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6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71

小行星171(171 Ophel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于1877年1月13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司理星族小行星的一员。 小行星171以英国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登场人物命名。 1979年,有天文学家研究小行星171的光变曲线后推测它拥有一颗卫星,但至今未被证实。.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7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74567

(174567) 瓦爾妲是一颗海王星外天体,绝对星等为3.4。它很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它由杰弗里·A·拉森于2003年6月21日通过太空监视望远镜发现。 它目前距离太阳47.5天文单位,将于2096年11月到达近日点。它在14次冲时已被观测到58次,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80年。 迈克尔·E·布朗自动更新的网站将它列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但它的直径至今还没有测得。.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7456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75

小行星175(175 Andromache),是由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77年10月1日在美国安娜堡底特律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75以希腊神话中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妻子,史诗《伊利亚特》的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刻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7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76

小行星176(176 Iduna),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77年10月14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76以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伊登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7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85

小行星185(尤妮斯星,或译欧尼刻星,185 Eunike)是一颗主带小行星,由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在1878年3月1日发现于美国紐約州奧奈達縣克林頓村。 小行星185直径经为157千米,由碳组成,其化学成份相当原始。已观测到三起由它引起的掩星。 小行星185的名字是来自希腊神话中涅瑞伊得斯(即海仙女)之一Eunike的名字,意思是“欣然的胜利”。选定此名是为了纪念1878年签订的聖斯特凡諾條約。.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8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87

小行星187(187 Lambert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耶罗姆·尤金·科吉亚于1878年4月11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87以德国数学家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8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1

小行星191(191 Kolga),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78年9月30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91以北欧神话中海神埃吉尔的九个女儿(扬波之女)之一,代表寒浪的库尔嘉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9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2

小行星192(192 Nausikaa),是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于1879年2月17日在奥匈帝国普拉(现属克罗地亚)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92以希腊神话中法埃亚科安岛的国王阿尔喀诺俄斯的女儿,在荷马的《奥德赛》中出场的瑙西卡命名。 1985年,在对小行星192的光变曲线研究发现它可能拥有一颗卫星。但后续研究并没有被证实。.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9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4

小行星194(194 Prokne),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79年3月21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94以希腊神话中菲洛墨拉的姐姐普罗克涅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9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196

小行星196(196 Philomela),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79年5月14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96以希腊神话中阿提刻国王潘狄翁一世的女儿菲洛墨拉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19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0

小行星200(200 Dynamene),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79年7月27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00以希腊神话中海神涅柔斯的女儿、海力神女底那墨涅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0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2421

,也可写作2005 UQ513,是一颗绝对星等为3.4的类冥矮行星。 迈克尔·E·布朗自动更新的网站将它列为很有可能的矮行星。上有少量冰存在的迹象。.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0242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461

小行星20461是一顆「達摩克型」小行星,於1999年被發現。它的軌道頗為特別,其公轉方向與大型行星相反,因此便把它命名為「迪爾雷札」(Dioretsa),即 "Asteroid" (小行星)一詞的逆寫,代表它以相反方向公轉。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7年11月召开会议时经投票,建议将其中文译名定为“逆名星” 除了逆向軌道外,"Dioresta" 的軌道極為橢圓,與彗星相似,其近遠日點分別為 2.4 AU 和 45.3 AU,因此有說法指這顆小行星可能來自奧爾特雲。.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046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060

2060 凱龍 (,或是Χείρων),是查爾斯·科瓦爾在1977年於外太陽系發現的小行星(回溯發現影像已追溯到1895年),它是第一顆被發現軌道在土星和天王星之間的新族群半人馬小行星的一員。 雖然他最初被分類為小行星,稍後發生它究竟是小行星還是彗星的爭議。如今,它被分在這兩類當中,做為彗星的名稱是 95P/開朗 。 凱龍是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半人馬-zh-hans:喀戎;zh-hk:奇倫;zh-tw:凱隆;-(英文:Chiron)命名的。在1978年發現的冥王星衛星名為凱倫(英文:Charon),不要將兩者搞混了。.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06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11

是第211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它被歸類為C型小行星,很可能由原始的富碳物質組成。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241

小行星2241(2241 Alcathou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79年11月22日,查爾斯·科瓦爾在帕洛马山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290.9515812127473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24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25

小行星225是主小行星帶上非常大的小行星,是第225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它是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約翰·帕利扎於1882年4月19日發現,將其命名為Henrietta,命名來源是天文學家皮埃尔·让森的妻子。 In 2001, the asteroid was detected by radar from the 阿雷西博天文台 at a distance of 1.58 AU.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2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40

小行星240 ,即240 Vanadis,是太阳系的小行星之一,位于小行星带。该小行星由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于1884年8月27日在法国马赛发现。它以北欧神话中的女神弗蕾亚 (Freyja)的别名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4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41

小行星241(241 Germani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于1884年9月12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41以卡尔·路德的祖国德国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4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47

小行星247(247 Eukrate),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卡尔·特奥多尔·罗伯特·路德于1885年3月14日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47以希腊神话海之宁芙涅瑞伊得斯之一欧刻兰特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4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4835

小行星24835(,也写作(24835) 1995 SM55)是柯伊伯带的一颗海王星外天体。.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483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59

小行星259(259 Aletheia),是由德国裔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于1886年6月28日在美国纽约州奥奈达克林顿村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59以希腊神话的真理女神阿勒忒娅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5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68

小行星268(268 Adore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于1887年6月8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68以古拉丁人最初的崇拜仪式的祭品Adorea(火烤粮食)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6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76

小行星276(276 Adelheid),是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于1888年4月17日在奥匈帝国维也纳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76的命名依据不明,可能是以神圣罗马帝国奥托一世的第二位妻子阿德莱德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7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79

小行星279(279 Thule),是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于1888年10月25日在奥匈帝国维也纳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它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首颗半长轴在4个天文单位以上的小行星。 小行星279以古希腊人相信存在于世界北端的国家、极北之地、世界尽头图勒命名。 小行星279的轨道非常特殊,它位于小行星带的最外围边缘处,和木星形成3:4的轨道共振。和与木星形成2:3轨道的希尔达族小行星不同的是,小行星279的轨道离心率非常小,仅为0.0092799,远低于木星的离心率,仅比地球高出一点。有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它位于小行星带边缘,离木星较近,受木星引力的影响导致的。 2008年,科学家又确定两颗特征和小行星279相似的小行星:2001 QG207和2006 UB219,它们和小行星279一起被称为图勒族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7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797

小行星2797(2797 Teucer)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1年6月4日,愛德華·鮑威爾在可可尼诺县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48.424266118411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79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3

小行星283(283 Emm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89年2月8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283的命名依据不详。 2003年7月14日,天文学家W.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8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8978

小行星28978(2001 KX76)是一柯伊伯带天体,於2001年5月22日被發現。其直徑小於822公里,半長軸約為39.5天文單位。它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目前對於該天體的認識只有很少,根據光譜觀測顯示,它的表面含有碳及其化合物。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狂妄的拉庇泰人国王伊克西翁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200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897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2920

小行星2920(2920 Automedon)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1年5月3日,愛德華·鮑威爾在可可尼诺县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199.9851990168986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292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063

小行星3063(3063 Makhaon)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3年8月4日,在克里米亚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203.9843164044352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06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08

小行星308(308 Polyxo),是由法国天文学家阿方斯·路易·尼古拉斯·包瑞利于1891年3月31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08以希腊神话中的许阿得斯之一波吕克索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0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24

小行星324(英语:324 Bamberga)是一颗C型小行星,于1892年2月25日由奧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萨在维也纳发现。在当时,这颗直径超过200千米的小行星成为了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除了近地天体之外,这是最后一颗人类发现的能用双筒望远镜观测的小行星。小行星324最大相对亮度高达8.0,在所有已知的小行星中排名第11,其亮度与土星的天然卫星泰坦相同。.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2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28

小行星328(英语:328 Gudrun)是一颗大型S型主带小行星,于1892年3月18日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在海德堡发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2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34

小行星334(芝加哥星,334 Chicago)是一颗主带小行星,由馬克斯·沃夫在1892年8月23日发现于海德堡。它是一颗C-型小行星。它很可能含有大量的碳。小行星334以美国芝加哥命名Lutz D. Schmadel: Dictionary of minor planet names, 5.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3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4

小行星344(344 Desiderat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2年11月15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44以瑞典及挪威王后德茜蕾·克拉里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4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6

小行星346(346 Hermentar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2年11月25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46以法国多姆山省的村庄Herment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4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49

小行星349(349 Dembowsk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2年12月9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49以意大利天文学家艾尔科雷·邓鲍斯基命名。它和木星形成7:3的轨道共振Majaess D. J., Tanner J., Savoy J., Sampson B. (2008).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4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50

小行星350(350 Ornament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2年12月14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50以法国天文学会的会员Antoinette Horneman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5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54

小行星354(354 Eleonor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1月17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54的命名依据不明。 在1968年和2010年,小行星354和地球的距离相对较近,其视星等达到9.31等,在小行星中算是非常少见。.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5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56

小行星356(356 Ligur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1月21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56以意大利临近法国的利古里亚大区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5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57

小行星357(357 Ninin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2月11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57的命名依据不详。.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5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60

小行星360(360 Carlov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3月11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60的命名依据不详。.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6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61

小行星361(361 Bonon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3月11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它是希尔达族小行星的成员。 小行星361以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6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65

小行星365(365 Cordub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3月21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65的命名依据不详,可能是以西班牙城市科尔多瓦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6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72

小行星372(372 Palm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8月19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72以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首府、马略卡岛城市帕尔马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7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75

小行星375(375 Ursul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3年9月18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75的命名依据不详。 1984年11月15日对小行星375掩星的观测显示它是一个六轴天体,直径约为 216±10 千米。.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7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083

小行星38083()是一個柯伊伯带天體,由深度黃道巡天計畫於1999年4月17日所發現。該天體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該天體以希臘神話中的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us)來命名。 Category:冥族小天體 Category:199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808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1

小行星381(381 Myrrh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4年1月10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81以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公主,著名的美少年阿多尼斯的母亲密耳拉命名。 1991年1月13日在日本和中国可以看到小行星381掩井宿三(双子座γ)的天象,天文学家通过观测确定了它的外形和大小。.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8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6

小行星386(386 Siegen),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894年3月1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86以德国城市锡根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8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7

小行星387(387 Aquitan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菲尔南德·柯提于1894年3月5日在法国波尔多发现的主带小行星。这是他发现的第二颗也是最后一颗小行星。 小行星387以法国西南部一个大区阿基坦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8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88

小行星388(388 Charybdis),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4年3月7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388以希腊神话中座落在女妖斯库拉隔壁的大漩涡卡律布狄斯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38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5

小行星405(405 Th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5年7月23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05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提坦忒亚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0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63

小行星4063(4063 Euforbo)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9年2月1日,Osservatorio San Vittore在博洛尼亚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318.3341008219974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06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9

小行星409(409 Aspas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5年12月9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09以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情妇阿斯帕齐娅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0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10

小行星410(410 Chloris),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6年1月7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10以希腊神话的宁芙Chloris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1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19

小行星419(419 Aureli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896年9月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19的命名依据不明。.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1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20

小行星420(420 Berthold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896年9月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20以德国巴登的创始人扎林根家族Berthold II, Duke of Carinthia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2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23

小行星423(423 Diotim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7年12月7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23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到的来自门丁尼亚的女哲学家狄欧蒂玛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2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2301

,也可以寫成(42301) 2001 UR163,可能是一顆位於離散盤的矮行星 。它是啟德峰的深度黃道巡天(DES)專案在2001年10月21日發現的。光度曲線振幅的分析顯示只有少量的偏差,暗示是一個有低反照率斑點的橢球體Tancredi, G., & Favre, S. (2008).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230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26

小行星426(426 Hippo),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7年8月25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26以古地名希波勒吉斯(现阿尔及利亚安纳巴)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2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348

小行星4348(4348 Poulydamas)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1988年9月11日,卡罗琳·舒梅克在帕洛马山发现了此天体。 这颗小行星的绝对星等为159.92486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34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44

小行星444(444 Gyptis),是由法国天文学家耶罗姆·尤金·科吉亚于1899年3月31日在法国马赛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44以传说中公元前七世纪马赛城的建立者普罗提斯的妻子吉普提斯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4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5

小行星45號欧仁妮(45 Eugenia)、又譯作尤金尼亞、香女星,直徑214.6千米,由H.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51

小行星451(451 Patientia),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沙卢瓦于1899年12月4日在法国尼斯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51以“忍耐”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5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66

小行星466(466 Tisiphone),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和他的学生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吉·卡内拉于1901年1月1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它是原神星族小行星的一员。.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6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69

小行星469(469 Argentina),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吉·卡内拉于1901年2月2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69以位于南美洲的国家阿根廷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6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71

小行星471(471 Papagen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1年6月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71以是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的歌剧《魔笛》角色帕帕基娜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7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7171

恶神星(47171 Lempo),临时编号为1999 TC36,是柯伊伯带的外海王星天体、三元小行星,位于太阳系边缘地区。该星体发现于1999年, 发现者为埃里克*鲁宾斯坦和路易斯-格雷戈里Strolger期间观察的运行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基特峰国家天文台。 鲁宾斯坦被搜索图片采取的Strolger作的一部分低Z超新星的搜索程序。 它被归类为冥族小天体,与海王星的共振比为2:3, 目前距离太阳只有30.5天文单位, 是最亮的外海王星天体。 它于2015年7月达到近日点。该小行星以芬兰神话中的恶神楞波(Lempo)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717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76

小行星476(476 Hedwig),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吉·卡内拉于1901年8月1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76以天文学家Elis Stromgren的妻子Hedwig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7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89

小行星489(489 Comacina),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路易吉·卡内拉于1902年9月2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489以意大利伦巴第科莫湖上的Comacina岛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8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90

小行星490(490 Veritas),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2年9月3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成员数超过300颗小行星威耳塔斯族小行星的代表星,直径115.55千米,仅此于直径125千米的波女星(小行星92),是威耳塔斯族小行星第二大的小行星。小行星490以罗马神话的真理女神威耳塔斯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49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06

小行星506(506 Marion),是由美国天文学家雷蒙德·史密斯·杜根于1903年2月17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06以杜根的表妹Marion Orcutt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0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08

小行星508(508 Princetoni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雷蒙德·史密斯·杜根于1903年4月2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08以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0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11

小行星511(511 David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雷蒙德·史密斯·杜根于1903年5月3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一颗体积相当大的C-型小行星,直径约为289±21千米,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七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健神星、小行星704和欧女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5%。 小行星511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私立学院安默斯特学院天文学教授戴维·派克·托德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14

小行星514(514 Armid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3年8月24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14以德国作曲家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的歌剧《阿米达》的登场人物阿米达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1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145

小行星5145 (Pholus, foe'-ləs, 源自),中文譯名為人龍星,是太陽系的一顆半人馬小行星,運行在一個橢圓軌道上,近日點在土星軌道的內側,遠日點在海王星的外側。相信人龍星是來自古柏帶的天體,而自從西元前764年之後,未曾接近大行星至一天文單位以內,並且會維持到西元5290年 (Solex 10)。.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14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21

小行星521(521 Brixi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雷蒙德·史密斯·杜根于1904年1月1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21以意大利城市布雷西亚的拉丁语名字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2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22

小行星522(522Helg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4年1月1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小行星522是原神星族小行星的一员。 小行星522的命名依据不明。.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2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3311

小行星53311(Deucalion)是海王星外天體,位於古柏帶中,深度黃道巡天於1999年發現該天體,以杜卡利翁來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33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36

小行星536(536 Merapi),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乔治·亨利·彼德斯于1904年5月11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36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3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45

小行星545(545 Messalin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保罗·格茨于1904年10月3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45以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皇帝克劳狄一世的皇后美撒利娜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4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565

197--> 小行星55565()是外海王星天體(TNO),它在2002年被米高·E·布朗等人發現,被分類為QB1天體。 它是矮行星候選者,並且它的位置靠近古柏斷崖。.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556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6

300-->.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563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5637

25--> 小行星55637(也可以寫成)是在2002年10月30日由太空监视计划發現的一顆大外海王星天體。他的大小類似2002 TX300或伐罗那的尺寸,是一顆经典柯伊伯带天体(QB1天體,KBO)。.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563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66

小行星566(566 Stereoskopi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保罗·格茨于1905年5月28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它位于外小行星带边缘,属于原神星族小行星。 小行星566以天文学家观测天体特别是小行星经常使用的立体镜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6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70

小行星570(570 Kyther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5年7月30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70以希腊基西拉岛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7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88

小行星588(588 Achilles),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6年2月22日在德国海德堡王座山天文台利用照相法发现的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588位于太阳和木星系统的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点L4(即木星轨道之前60°角处),它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首颗特洛伊小行星。最初,小行星588是以发现者马克斯·沃夫的朋友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命名。但随着类似特征的天体被发现,天文学家将其归类为特洛伊小行星,并规定这种特征的小行星需以参与特洛伊战争的人物命名,而且规定位于拉格朗日点L4以希腊阵营的人物命名,而位于于拉格朗日点L5(即木星轨道之后60°角处)的以特洛伊阵营的人物命名。最终小行星588以古希腊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参与了特洛伊战争,被称为“希腊第一勇士”的阿喀琉斯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8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95

小行星595(595 Polyxen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科普夫于1906年3月27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外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595以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最小的女儿波吕克塞娜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9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596

小行星596(596 Scheil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主带小行星和主带彗星。它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科普夫于1906年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科普夫以他认识的一名英国女学生Scheila命名这颗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59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02

小行星602(602 Mariann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乔尔·梅特卡夫于1906年2月16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汤顿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02的命名依据不详。.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0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17

小行星617 Patroclus于1906年10月17日发现,是历史上发现的第二颗木星特洛伊小行星。命名Patroclus来自特洛伊传说中的帕特羅克洛斯。 2001年,它发现有一颗卫星S/2001 (617) 1,现在这颗卫星以墨诺提俄斯命名。 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行星617可能是一颗冰质的彗星,而非岩质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1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18

小行星618(618 Elfriede),是由德国天文学家K·洛纳特于1906年10月17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18的命名依据不详。.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1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24

624 赫克特 於1907年被奥古斯特·科普夫發現,是木星最大的特洛伊小行星。 赫克特是一顆暗淡且顏色偏紅的D-型小行星,位於木星前方的拉格朗日點,L4,兩個節點之一,以特洛伊戰爭傳奇中敵對雙方的希臘營命名。赫克特是以特洛伊木馬的英雄赫克特命名的,但故意"錯置"在敵對的陣營中,另一顆同樣錯置在特洛伊營的是(617) 派特。.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2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26

小行星626(626 Notburg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科普夫于1907年2月11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26以神圣罗马帝国圣徒诺波加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2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54

小行星654(654 Zelinda),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科普夫于1908年1月4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54以意大利数学家乌利塞·迪尼的女儿Zelinda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5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59

小行星659(659 Nestor),是由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斯·沃夫于1908年3月23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小行星659以古希腊传说特洛伊战争中的皮洛斯国王内斯特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5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63

小行星663(663 Gerlinde),是由德国天文学家奥古斯特·科普夫于1908年6月24日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63以德国女性名字Gerlinde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6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690

小行星690(690 Wratislavi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乔尔·梅特卡夫于1909年8月30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汤顿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690以德国城市布雷斯劳(现属于波兰,改名为弗罗茨瓦夫)的拉丁名字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69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2

小行星702(Alauda,1910 KQ)( )是一颗有卫星围绕其公转的巨大小行星。 它的直径为194.73千米。因为它是一个双小行星系统,Rojo和Margot在2010年时估计它的质量为6.06kg,而密度为1.57 g/cm3。.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0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4

小行星704(704 Interamnia) 是一颗体积非常大的小行星,直径大约为350千米,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067个天文单位。 它是在1910年10月2日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文森佐·切鲁利发现,并以他工作的地方——意大利城市泰拉莫的拉丁名字命名。小行星704是目前已知在海王星轨道内第五大的小行星,仅次于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健神星。它的质量大约占整个小行星带质量总和的1.2%。.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0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05

小行星705(英语:705 Erminia)是一颗X型主带小行星,于1910年10月6日由德国天文学家E.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05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12

小行星712(Boliviana)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主带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1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13

小行星713(713 Luscinia (1911 LS)),是约瑟夫·海尔弗里奇于1911年4月18日在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1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39

小行星739(739 Mandeville (1913 QR)),是乔尔·梅特卡夫于1913年2月7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39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47

小行星747(747 Winchester (1913 QZ)),是乔尔·梅特卡夫于1913年3月7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发现的主带小行星。以美国马萨诸塞州温彻斯特镇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4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62

小行星762(Pulcova)是一颗主带小行星。它由于1913年发现,并以靠近圣彼得堡的普尔科沃天文台命名。小行星762的直径大约为137千米,它是一颗C-型小行星,因此它的深色表明它的表面含有碳酸盐。.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6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72

小行星772(772 Tanete (1913 TR)),是亚当·马辛杰于1913年12月19日在海德堡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7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76

小行星776(776 Berbericia)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小行星,为主小行星带小行星。该小行星于1914年1月24日发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76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90

小行星790(Pretoria)是一颗围绕太阳公转的主带小行星。它属于原神星族。它的直徑170公里,光變曲線顯示自轉週期10.370 ± 0.002小時,亮度變化0.08 ± 0.03等。 該小行星以南非比勒陀利亞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90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79983

小行星79983是海王星外天體,位於古柏帶中,乍德·特魯希略、大衛·朱維特與劉麗杏於1999年發現該天體。.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79983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04

小行星804(804 Hispania (1915 WT)),是朱塞普·科马斯·索拉于1915年3月20日在巴塞罗那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804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4522

302-->.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8452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4922

小行星84922(2003 VS2)是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由近地小行星追蹤於2003年11月14日所發現。小行星84922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類似冥王星,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米高·布朗網站將小行星84922分類為高度疑似矮行星天體,然而米高·布朗宣稱小行星84922大小可能被高估, 天文學家藉由光變曲線分析可以確認該天體是否達到流體靜力平衡 。.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84922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88611

造神星(88611 Teharonhiawako)是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傳統古柏帶天體),其直徑為156–196公里。.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88611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90377

賽德娜(英文:Sedna)為一顆外海王星天體,小行星編號為90377。它於2003年11月14日由天文學家布朗(加州理工學院)、特魯希略(雙子星天文臺)及拉比諾維茨(耶魯大學)共同發現,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賽德娜目前距離太陽88天文單位 ,為海王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3倍。在賽德娜大部分的公轉週期中,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任何已知的矮行星候選都要遙遠。賽德娜是太陽系中颜色最紅的天體之一。它大部分由水、甲烷、氮冰及托林(Tholin)所構成。國際天文聯會目前並未將賽德娜視為矮行星,但是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顆矮行星 。 賽德娜的公轉軌道是一個離心率較大的橢圓,遠日點估計為937天文單位,所以它是太陽系中最遙遠的天體之一,比大部份的長週期彗星都還要遠。賽德娜的公轉週期約為11,400年,近日點約為76天文單位,天文學家可以藉此推斷它的起源。小行星中心目前將賽德娜視為黃道離散天體,這類天體是因為海王星向外遷徙造成的引力擾動,从柯伊柏帶散射入高傾斜和高離心率的軌道內。但是這種分類已經引起爭議,因為賽德娜不曾接近海王星,所以海王星的引力擾動無法造成它的軌道如此橢圓。一些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人類首度發現的首顆歐特雲天體,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賽德娜的橢圓軌道是一顆通過太陽系附近的恆星所造成的,它可能位在與诞生太陽的星團(一个疏散星團)之內,甚至有天文學家認為賽德娜是太陽從其他恆星系所捕捉到的天體。認為賽德娜的軌道是海王星外天體存在的證據。共同發現賽德娜和矮行星鬩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的天文學家米高·E·布朗認為它是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外海王星天體中最重要的一顆,因為瞭解它的特殊公轉軌道可能可以得知太陽系的起源及早期的演化資訊 。.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90377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带

#重定向 主小行星帶.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带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帶

#重定向 主小行星帶.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衛星

小行星衛星是指環繞另一顆小行星運行的小行星。而小行星所帶的衛星和其大小相近時則會用另一個術語——雙小行星。 小行星衛星如何形成目前尚不清楚,有各種可能存在。較為接受的理論是從主小行星受到撞擊而剝離的碎塊形成,也有可能是重力大的小行星擄獲較小的小行星而形成。 第一顆確認的小行星衛星是環繞艾女星(243 Ida)運行的艾卫(Dactyl)。是在1993年由伽利略號探測船所發現。 1998年在香女星周圍發現第二顆小行星衛星。截至2004年2月為止,以地球上的望遠鏡又另外發現了37顆小行星衛星。 目前已發現的小行星衛星所環繞運行的小行星分佈在小行星帶、特洛伊小行星群、近地小行星群及古柏帶。 休神星則是双小行星的例子,為兩個相等星體環繞共同重力中心運行。 林神星和兩個較小且相似的雙胞胎衛星林卫一((87) Sylvia I Romulus)及林卫二((87) Sylvia II Remus)則是第一組於2005年8月10日發佈確認屬於三元小行星(asteroid trio)的特殊例子。 2008年,阿雷西博電波望遠鏡發現近地小行星有兩顆衛星。這顆小行星於2001年被發現,直徑僅約2公里,被發現的兩顆衛星各約1公里與300公尺,而且其軌道面相同,可能為數十億年前同時生成而非捕獲。過去也曾發現具有一顆衛星的近地小行星,這顯示近地小行星為重星系統的機率並不低。重星系統可讓天文學家精確計算出小行星的質量。.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小行星衛星 · 查看更多 »

巫女星

巫女星(gal'-a-tee'-a)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的Galatea來命名。坦普爾於1862年所發現,也是他發現的第3顆小行星。曾經有一次巫女星掩星在1987年9月8日被觀測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巫女星 · 查看更多 »

巫神星

(Circe)是第3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4月6日发现。的直径为113.5千米,质量为1.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07.332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巫神星 · 查看更多 »

中神星

(Melete)是第5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9日发现。的直径为113.2千米,质量为1.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6.839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中神星 · 查看更多 »

乾神星

(Elpis)是第5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0年9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64.8千米,质量为4.7×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4.355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乾神星 · 查看更多 »

庞培星

是第203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體積頗大。 它在1879年9月25日被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Peters发现,并以毁于在79年的火山爆发中毁灭的罗马城镇庞贝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庞培星 · 查看更多 »

亡神星

亡神星(小行星90482,奧迦斯)是柯伊伯带的天體,被發現時的臨時編號為2004 DW,發現者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米高·布朗、雙子星天文台的乍德·特魯希略和耶魯大學的大衛·拉比諾維茨。據以認定發現的影像是在2004年2月17日取得的,但往回則追溯到了1951年11月8日的影像。.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亡神星 · 查看更多 »

人造衛星

美國DSP紅外線间谍卫星 ESTCube-1 人造衛星,在不產生歧义的情況下亦稱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通訊衛星就是在地球軌道上,放置衛星,以作為地面微波與廣播站間的通信媒介。雖然通訊衛星的造價很高,但是由於能傳輸大量的資訊,而且免除架設的費用,因此對於長距離的傳輸仍是最普遍與最經濟的方法,因為一個通訊衛星所傳播的地域相當的大;只要三個通訊衛星就能涵蓋地球上大部分的地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人造衛星 · 查看更多 »

仁神星

(Aglaja)是第4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127.0千米,质量为2.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82.960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仁神星 · 查看更多 »

伴女星

(Klymene)是第10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9月13日发现。的直径为123.7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45.203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6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伴女星 · 查看更多 »

彩神星

彩神星(94 Aurora)是最大的主帶小行星之一。它的反照率只有0.04,是由比煤灰還要暗的碳質化合物組成的原始材料。它是詹姆斯·克雷格·沃森於1867年9月6日在密歇根州的安娜堡發現,並以羅馬神話的黎明女神命名為彩神星。 在一次掩星的觀測得到9條,測得 225 X 173 公里的橢圓輪廓 。.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彩神星 · 查看更多 »

佳女星

(Ianthe)是第9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4月18日发现。的直径为104.5千米,质量为1.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06.670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佳女星 · 查看更多 »

忠神星

(Fides)是第3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10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08.3千米,质量为1.3×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67.87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忠神星 · 查看更多 »

忽女星

是第209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它的體積非常大,被歸為C-型小行星,並可能是由原始的富碳物質所組成。和同型小行星一樣,它的反照率很低。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9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忽女星 · 查看更多 »

土卫十

土卫十又稱為「傑努斯」(S/1980 S 1, Janus),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它绕土星一周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自转一周需要9小时。 曾經被錯認為另一個衛星「泰美斯」,不過最後確認「泰美斯」和土衛十是同一個衛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土卫十 · 查看更多 »

土卫八

土卫八又稱為「伊阿珀托斯」(Iapetus或Japetus,希腊语:Ιαπετός),是土星的第3大卫星,同时也是太阳系中的第11大卫星,由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于1671年发现。土卫八以其两半球面巨大的颜色差异而著称,而卡西尼号最近的发现则揭示了该卫星其他多处不寻常的特征,如其拥有一个环绕球体半圈的赤道脊。.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土卫八 · 查看更多 »

土卫六

土卫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後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於它是太陽系第一颗被发现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衞星,因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體的存在,科學家也推測大氣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體的基礎。土衛六可以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土卫六 · 查看更多 »

土星

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於第六、体积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氣體(類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填星或鎮星。 土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学说结合肉眼观测到的土星的颜色(黄色)来命名的(按照五行学说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黄)。而其他语言中土星的名称基本上来自希臘/羅馬神話传说,例如在欧美各主要语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中土星的名称来自于羅馬神話中的农业之神萨图尔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还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说其在罗马神话中即萨图尔努斯)、巴比倫神话中的尼努尔塔和印度神话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学符號是代表农神萨图尔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观上通常情况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时会有長时间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明顯的比木星上的風快速。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 土星有一個顯著的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62顆。其中,土卫六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KM,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KM),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卫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土星 · 查看更多 »

土星的卫星

土星擁有62顆已確定軌道的天然衛星,其中52顆已命名,大部分體積都很小。另外還有幾百顆已知的“小衛星”,位於土星環內。有7顆衛星的質量足夠大,其重力使其坍縮成近球體形狀(因此若它們是直接環繞太陽公轉,則會歸為矮行星)。土星不但擁有複雜的環系統,其衛星系統也是太陽系中最多種多樣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有土衛六,它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而且有著類似於地球的大氣層、液態碳氫化合物的湖泊、河流和降雨;另有土衛二,其南極地區底下很可能有液態水。 土星衛星之中有23顆為“規則衛星”,其順行的軌道和土星赤道平面的傾斜度並不高。當中有7顆大衛星、4顆與較大衛星共有軌道的特洛依衛星和一對共軌衛星。最後,兩顆衛星的軌道是在土星環縫中。這些規則衛星都以泰坦巨人族或其他與農神薩圖爾努斯相關的神祇之名來命名。 其餘的38顆較小衛星均為“不規則衛星”,其軌道距離土星更遠,軌道傾角更高,包括順行及逆行衛星。它們很可能是引力捕捉來的微型行星,或是微型行星分裂後的殘餘物,形成各個撞擊衛星群。這些不規則衛星根據軌道特性分爲:因紐特衛星群、諾爾斯衛星群、高盧衛星群,其名稱選自相關神話。 土星環由冰體組成,體積從顯微鏡程度到幾百米不等,各自有著自己圍繞土星的軌道。土星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衛星數目,因爲在組成環系統的小物體和被標誌為衛星的大物體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標準。根據量度對鄰近物質的干擾,至少有150顆位於環以內的“小衛星”被發現,但人們相信這只是總數的一小部分。 確認的衛星會由國際天文聯會賦予永久命名,包括名稱和羅馬數字。1900年之前發現的9顆衛星(土衛九是唯一一顆不規則衛星)以其距離土星的距離編號,而其餘的以其得到永久命名的順序編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土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地球引力

地球引力是因地球本身質量而具有的引力。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表示符号為g,近似地等于每平方秒9.8米或每平方秒32英尺。這表示,當忽略空氣阻力時,物件在地球表面上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為 9.8 m/s2。 換言之,靜止物件下落一秒後的速度為9.8m/s,兩秒後為19.6 m/s,如此類推。地球本身也受到下落物體等值的吸引力加速,也就是說地球會朝著下落物體的方向加速移動,但是地球質量遠大於下落物的質量,所以下落物對地球的加速度非常小。 地球引力又稱地心引--力或地心吸力,但這是不正確的,物理學上沒有此說法。.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地球引力 · 查看更多 »

化女星

(Semele)是第8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1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120.6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07.366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化女星 · 查看更多 »

创神星

創神星,正式名称为50000 Quaoar,中文音譯為--欧尔,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两位天文学家布朗和特鲁希略于2002年10月7日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欧尔”(Quaoar)一词,源自美国原住民通格瓦部族(Tongva)神话的创世之神,所以中文的正式译名為創神星。国际天文联会之前给予这颗天体临时编号为,也叫小行星50000。 天文學家对創神星的了解甚少,根据天文學家估計,創神星直径介於800至1300公里之間,約相等于地球的十分之一。根據天文學家初步计算,創神星距离地球约41至45天文单位,公轉一周需时286年。.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创神星 · 查看更多 »

喜神星

(Laetitia)是第3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2月8日发现。的直径为149.5千米,质量为3.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82.71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喜神星 · 查看更多 »

命神星

(Fortuna)是第1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8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225.0千米,质量为1.2×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1393.378天。 命神星的名字來自羅馬神話中的命運女神福爾圖娜。 Baer最早通过沃神星的摄动测得命神星的质量约为1.08千克。Baer最近的估计认为其质量约为1.27千克。.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命神星 · 查看更多 »

傳統古柏帶天體

在天文學中,QB1天體(Cubewano)是指運行軌道在海王星之外,且不與大行星產生軌道共振的古柏帶天體。這類天體的半長軸在40-50天文單位之間,且不會切入海王星的軌道,有時也稱為傳統的古柏帶天體。軌道接近圓形(離心率在0.15以下) 這個奇特的名稱來自被發現的第一顆海王星外天體(除了冥王星與卡戎),(15760) 1992 QB1,此後發現的類似天體均稱作QB1天體(原文為「QB1-o's」或直接發音為「Cubewanos」)。 歸屬於QB1天體者如下:.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傳統古柏帶天體 · 查看更多 »

哲女星

(Alexandra)是第5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9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65.8千米,质量为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31.620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哲女星 · 查看更多 »

冥卫一

没有描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冥卫一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

冥王星(小行星序号:134340 Pluto。天文代號:♇,Unicode編碼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九,质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王星外天体,其质量仅次于位于离散盘中的阋神星。与其他柯伊伯带天体一样,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冥王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六分之一、月球体积的三分之一。冥王星的轨道离心率及倾角皆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海王星与冥王星因相互的轨道共振而不会碰撞。在冥王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上阳光需要5.5小时到达冥王星。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体挑战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甚至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在翌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新定义将冥王星排除行星范围,将其划为矮行星(類冥矮行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卫星总共有五颗:冥卫一、冥卫二、冥卫三、冥卫四、冥卫五。冥王星与冥卫一的共同质心不在任何一天体内部,因此有时被视为一联星系统。IAU并没有正式定义矮行星联星,因此冥卫一仍被定义为于冥王星的卫星。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为首架飞掠冥王星的宇宙飞船。在飞掠的过程中,新视野号对冥王星及其卫星进行细致的观测。.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冥王星 · 查看更多 »

冥王星的衛星

冥王星目前已知的衛星總共有五顆,冥衛一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它與冥王星的相對大小比太陽系其他已知的行星或矮行星都還要大。相較之下,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和冥衛五的體積則小得多。.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冥王星的衛星 · 查看更多 »

冥族小天體

在天文學中,冥族小天體或类冥小天体(plutino)是與海王星有2:3的平均運動共振的海王星外天體,Plutinos這個名稱是在冥王星之後才有的,使用了義大利文表示小的附加語詞-ino,指像冥王星一樣被困在共振軌道中的小天體。名稱只提到軌道共振,並不涉及其他的物理性質,且原本僅用於描述比冥王星小的共振天體,但現在已將冥王星本身也包含在內。 冥族小天體分布在古柏帶的內層部分,現時已知的古柏帶天體中,有近四分一是冥族小天體。除了冥王星之外,第一顆冥族小天體是在1993年9月16日發現的1993 RO。 最大的幾顆冥族小天體,包括冥王星,有亡神星(90482,Orcus)、伊克西翁(28978,Ixion)、拉達曼迪斯(38083,Rhadamanthus)、和雨神星(38628,Huya)。.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冥族小天體 · 查看更多 »

凱神星

凱神星(12 Victoria)是位於小行星帶上的一顆小行星。由约翰·罗素·欣德發現於1850年9月13日。 凱神星的名字来自罗马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维多利亚。.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凱神星 · 查看更多 »

共振海王星外天體

共振海王星外天体,在天文學中是指軌道與海王星有共振關係的海王星外天体(TNO),意味著兩者的軌道週期之間有簡單的整數比,如1:2、2:3等等。†.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共振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B-型小行星

B-型小行星是一種相對較罕見的碳質小行星,屬於更廣泛的C-群。在小行星的族群中,B-型小行星,包括第二大的小行星 - 智神星,在主帶的外側和高傾角的智神星族小行星都是含量豐富的主導者。它們被認為是在早期的太陽系含量豐富的原始、揮發性的殘餘。.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B-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C-型小行星

C-型小行星是含碳的小行星,它們是最普通的小行星,約佔已知小行星的75% ,並且在2.7天文單位之外的小行星帶所佔的比例更高,並且以這種小行星為主。C-型小行星在實際上的比例可能還要更高,因為除了D-型之外,C-型小行星更深入主帶外緣,並且比其他類型的小行星更為暗淡。.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C-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知女星

知女星,即小行星168(168 Sibylla),是由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76年9月28日在美国安娜堡底特律天文台发现的主带小行星。它是原神星族的一员。 小行星168以希腊神话中女先知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知女星 · 查看更多 »

矮行星

行星(別稱中行星、準行星、侏儒行星)是具有行星級質量,但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的太陽系天體。也就是說,它是直接環繞著太陽,並且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通常是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 矮行星這個項目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8月通過環繞太陽天體的三種分類定義的一部分,導致新增加了發現的比海王星離太陽更遠的天體,其大小足以和冥王星匹敵,並且最後質量超過冥王星的天體,例如鬩神星。2006年,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定義上決議將矮行星排除在外,對此學界評價兩極。天文學家麥克·布朗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而他是鬩神星和其它新矮行星的發現者。但拒絕接受這樣定義的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卻是在1991年4月創造矮行星這個名詞的天文學家。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目前承認的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和。布朗批評官方的認可:「一個理性的人可能會認為,太陽系裡面只有5顆符合IAU定義的已知矮行星,但這些理性的人將無從修正。」 在另一份有數百顆已知的天體列在其中的清單,被懷疑都是太陽系的矮行星,估計在完整的探索過整個古柏帶之後,可能會發現200顆矮行星,而在探索過古柏帶以外的區域後,矮行星的總數可能超過10,000顆。個別的科學家認定的還有一些,麥克-布朗在2011年8月發表的清單中,從幾乎可以肯定到有可能是矮行星,就有390顆候選天體。布朗目前標示的11顆已知天體 -除5顆是已經被IAU認可的之外,還有(225088) 2007 OR10、、、、(307261) 2002 MS4和—是「幾乎可以確定」的,另外還有12顆是極有可能的Mike Brown, Accessed 2013-11-15。斯特恩也指出還有十多顆已知的矮行星Alan Stern,, August 24, 2012。 然而,只有兩顆天體,穀神星和冥王星,有足夠詳細的觀測資料可以確定它們符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接受鬩神星是矮行星,是因為它比冥王星更大。他們附帶決議尚未命名的海王星外天體,它們的絕對星等必須大於 +1(這意味著假設幾何反照率 ≤ 1,直徑就必須≥838公里),就會據以假設是矮行星來命名。目前,只有鳥神星和妊神星是依據這個程序被承認是矮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沒有討論其它可能是矮行星天體的相關問題。 在其它行星系統的分類中,並未列出矮行星的特徵。.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矮行星 · 查看更多 »

王后星

(Massalia)是第2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2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60千米,质量为5.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65.26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王后星 · 查看更多 »

火星

火星(Mars, 天文符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為太陽系中四顆類地行星之一。西方稱火星為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古漢語中則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火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行星,其質量、體積仅比水星略大。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則與地球相當,但繞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在地球上,火星肉眼可見,亮度可達-2.91,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陽暗,但在大部分時間裡比木星暗。 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在視覺上呈現為橘紅色是由其地表所廣泛分佈的氧化鐵造成的。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兩個天然衛星:火衛一和火衛二,形狀不規則,可能是捕獲的小行星。火星目前有四艘在軌運行的探測船,分別是火星奧德賽號、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以及2014年9月22日抵达的MAVEN轨道器,地表還有很多火星車和著陸器,包括兩台火星車:機會號和好奇號,和已經結束任務的精神號和鳳凰號。根據觀測的證據,火星以前可能覆蓋大面積的水。亦觀察到最近十年內類似地下水湧出的現象。 火星全球勘測者則觀察到南極冠有部份退縮。火星快車號和火星偵察軌道器的雷達資料顯示兩極和中緯度地表下存在大量的水冰Water ice in crater at Martian north pole http://www.esa.int/SPECIALS/Mars_Express/SEMGKA808BE_0.html。2008年7月31日,鳳凰號直接於表土之下證實水冰的存在。2013年9月26日,火星探測車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含有豐富水分,大約為1.5至3重量百分比,顯示火星有足夠的水資源供給未來移民使用。2015年9月證實火星有間歇流動的液態水(液態鹽水)。.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火星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灶神星 · 查看更多 »

禽神星

(Nemausa)是第5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8年1月22日被法国的約瑟夫·讓·皮埃爾·洛朗发现,并用發現地法國尼姆(法文:Nîmes)的拉丁名命名。的直径为147.9千米,质量为3.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28.85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禽神星 · 查看更多 »

穀神星

星(Ceres,; 小行星序號:1 Ceres)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天體。它的直徑大約是,使它成為海王星軌道以內最大的小行星。在太陽系天體大小列表排名第35,是在海王星軌道內唯一被標示為矮行星的天體。穀神星由岩石和冰組成,估計它的質量佔整個主小行星帶的三分之一。穀神星也是主小行星帶唯一已知自身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從地球看穀神星,它的視星等範圍在+6.7至+9.3之間,因此即使在最亮時,除非天空是非常的黑暗,否則依然是太暗淡而難以用肉眼直接看見。1801年1月1日意大利人朱塞普·皮亞齊在巴勒莫首先發現了穀神星。最初被當成一顆行星,随着越來越多的小天體在相似的軌道上被發現,因此在1850年代被重分類為小行星。 穀神星顯示已經有區分成岩石、核和冰的地函,並且在冰層之下可能留有液態水的內部海洋。表面可能是水冰和不同的水合物礦物,像是黏土和碳酸鹽,的混合。在2014年1月,在穀神星的幾個地區都檢測到排放出的水蒸氣。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主小行星帶的大天體床不會發出水蒸氣,因為這是彗星的特徵。 美國NASA的機器人曙光號在2015年3月6日進入繞行穀神星的軌道。從2015年1月,曙光號就以前所未見的高解析度傳回影像,顯示表面有著坑坑窪窪。兩個獨特的亮點(或高反照率特徵)出現在撞擊坑內(不同於早些時候哈伯太空望遠鏡在一個撞擊坑中觀測到的影像。);出現於2015年2月19日的影像,導致考慮可能有冰火山 或釋氣的發想。在2015年3月3日,NASA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些點符合含冰或鹽的反光物質,但不太可能是冰。在2015年5月11日,NASA釋放出高解析的影像,顯示不是一個或兩個點,實際上在高解析的影像上有好幾個。在2015年12月9日,NASA的科學家報導,穀神星的亮斑可能是一種類型的鹽類,特別是“滷水”,包括硫酸鎂等硫酸水合物(MgSO4·6H2O);也發現這些斑點與富含氨的黏土相關聯。2015年10月,NASA釋出了由曙光號拍攝的真實色彩穀神星影像。.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穀神星 · 查看更多 »

罚神星

(Nemesis)是第12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11月25日发现。的直径为188.2千米,质量为7.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5.17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罚神星 · 查看更多 »

罗女星

(Lomia)是第11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1年9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148.7千米,质量为3.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889.604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1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罗女星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義神星

義神星(5 Astraea),平均直徑119千米,由亨克(K.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義神星 · 查看更多 »

烁神星

是第233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8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烁神星 · 查看更多 »

瑞華星

華星(139 Juewa)是第一顆在中國土地上發現的小行星。發現者為美國籍加拿大天文學家詹姆斯·克雷格·沃森(James Craig Watson)。.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瑞華星 · 查看更多 »

牧神星

(Pales)是第4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49.8千米,质量为3.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79.344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牧神星 · 查看更多 »

特洛伊小行星

特洛伊群小行星是與木星共用軌道,一起繞著太陽運行的一大群小行星。從固定在木星上的座標系統來看,他們是在所謂的拉格朗日點中穩定的兩個點,分別位於木星軌道前方(L4)和後方(L5)60度的位置上。 依照原本的規範,特洛伊小行星的軌道半長軸是介於5.05至5.40天文單位,並且在是在兩個拉格朗日點的一段弧形區域內。這個規範現在也適用在其他天體的相似情況下,而在這些情形下會標示出主要的天體。例如:海王星的特洛伊小行星。 在2006年,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一個小組宣佈,他們曾經測量到一個小行星(617)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的密度比結冰的水還要低,因而建議這是一對小行星,而且許多特洛伊小行星都可能是雙星。彗星或柯伊伯带天體在大小和組成上(冰與包覆在外圍的塵埃),也是可能的對象。而在未來,他們可能才是主要的小行星帶天體。(reference: 2.Feb issue of Nature).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特洛伊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D-型小行星

D-型小行星有非常低的反照率和無特徵的淺紅色電磁頻譜 。它被認為成分中富含有機矽酸鹽、碳、和無水矽酸鹽,在其內部可能還有水冰 。發現的D-型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帶的外側和更外面的區域;例如阿達拉 (Atala)、阿基里斯 (Achilles)、霍克得 (Hektor)和希達高 (Hidalgo)。 尼斯模型認為D-型小行星是被捕獲的古柏帶天體。 在1992年,Larry A. Lebofsky和同事發表一篇文章,他們發現主帶的D-型小行星 Irmintraud 的光譜在3微米的特徵Lebofsky, Larry A. (1992) NASA Technical Reports Server. N92-10830.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D-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花神星

花神星(8 Flora)是一顆大型小行星,是小行星帶中的天体之一。.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花神星 · 查看更多 »

芙女星

芙女星(Egeria)是第1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0年11月2日发现。芙女星的直径为217千米,质量为9.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09.97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芙女星 · 查看更多 »

韶神星

韶神星 (6 Hebe) 是小行星帶中較大的小行星,而且有可能是H球粒隕石的母天體,H球粒隕石佔所有墜落地球隕石中40%之多。.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韶神星 · 查看更多 »

蟹神星

(Panopaea)是第7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由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于1861年5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22.2千米,质量为1.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45.72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蟹神星 · 查看更多 »

靈神星

星(16 Psyche)為一顆巨大的小行星,也很有可能是最大的M-型小行星,質量估計占所有小行星帶天體的0.6%,是由義大利天文學家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在1852年3月17日所發現的,這是他發現的第5顆小行星,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普叙刻(灵魂的化身)來命名。天文學家給與最早發現的15顆小行星一個速寫的天文符號。但是天文學家恩克(Johann Franz Encke)在1851年建議之後的小行星只使用編號,於是靈神星成為第一顆適用這個方案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靈神星 · 查看更多 »

行星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的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间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隨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内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後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行星 · 查看更多 »

颖神星

星(9 Metis,亦稱9號小行星,符號:)是小行星帶較大的小行星之一,由矽酸鹽、鎳和鐵組成,並且有可能是古代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后的核心殘留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颖神星 · 查看更多 »

西瓦星

西瓦星(140 Siwa)是一顆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奧地利天文學家约翰·帕利萨於1874年10月13日發現,并以斯拉夫神話中主掌爱情、美丽、繁衍的西瓦命名。 Category:1874年发现的小行星 Category:约翰·帕利扎发现的天体 vec:Lista de asteroidi#140 Siwa.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西瓦星 · 查看更多 »

驰神星

星(Atalante)是第3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10月5日发现。驰神星的直径为105.6千米,质量为1.2×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2.83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驰神星 · 查看更多 »

驶神星

(Camilla)是第10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11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285千米,质量为1.09×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368.050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驶神星 · 查看更多 »

魔女星

是第212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它體積非常大,顔色較黑。 羚羊丘天文台的觀測者曾測得其光變曲綫數據。羚羊丘天文台是小行星中心指定的官方天文台。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80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魔女星 · 查看更多 »

诀女星

是第181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8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诀女星 · 查看更多 »

谐神星

(Harmonia)是第4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3月31日发现被赫尔曼·迈尔·萨洛蒙·戈尔德施密特。它的名字是以希腊神话中阿瑞斯和阿佛羅狄忒的女儿和谐女神哈耳摩尼亚命名的。 谐神星轨道的近日点离太阳2.1660天文单位,遠日點离太阳2.3740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1247.514天。轨道与黄道的偏角为4.2555°,離心率为0.0471。 的直径为107.6千米,质量为1.3×1018千克,自转周期为8小时55分钟。它的表面为矽酸鹽,比较明亮,其反照率为0.242。.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谐神星 · 查看更多 »

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用于计量质量的标准,国际单位制的基本质量单位为「千克」,又名「公斤」,符号是kg。其它的质量单位还有公吨、克、毫克等。 常用的質量單位依質量從大到小排列是:.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质量单位 · 查看更多 »

达摩克型小行星

達摩克型小行星是像(5335) 達摩克里斯和1996 PW這兩顆,有著像哈雷彗星這種哈雷族彗星的軌道週期,或長週期與高離心率軌道,但不會顯示彗髪或尾巴的小行星。大衛·朱維特定義達摩克型小行星為相較於木星的蒂塞朗參數小於或等於2的的天體();而日本天文學家中村彰正建議,符合以下兩項條件之一的小行星,即可將之列入達摩克型: 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聚焦在木星,不包括像是、、和等天體。 使用相較於木星小於或等於2的蒂塞朗參數,目前有156顆達摩克型小行星的候選者.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达摩克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辉神星

(Aegle)是第9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8年2月17日发现。的直径为169.9千米,质量为5.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52.71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辉神星 · 查看更多 »

舒女星

(Freia)是第76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2年10月21日发现。的直径为183.7千米,质量为6.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307.979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舒女星 · 查看更多 »

阋卫一

鬩衛一—迪絲諾美亞(Dysnomia),正式名稱(136199)厄里斯 I 迪絲諾美亞((136199) Eris I Dysnomia),是太陽系第二大矮行星鬩神星的一顆衛星。它是被美國天文學家米高·布朗於2005年發現,其時這衛星的暫名為S/2005 (2003 UB313) 1。2006年9月,這顆天體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以希臘神話中不和女神厄里斯的其中一位女兒的名字命名為(違法女神)。.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阋卫一 · 查看更多 »

阋神星

鬩神星(小行星序號:136199 Eris)是現已知太陽系中第二大的矮行星,在所有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質量排名第九。它估測直徑約為公里 ,比冥王星重約27%(但冥王星的體積更大一些),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0.27%。它由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5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美国电视剧《战士公主西娜》的女主角)。 鬩神星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鬩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因为阋神星看起来比冥王星要大,所以一开始它的发现者和NASA 把其称之为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隨著其他类似大小天体的陸續發現,符合行星定義的太陽系天體數量驟增,促使国际天文联合会第一次重新进行行星定义。根据2006年8月24日的IAU的行星定义 ,阋神星是一个同冥王星、谷神星、妊神星、鸟神星一样的矮行星。 2010年11月6日,对阋神星掩星的初步结果显示,其直径约2326公里,誤差±12公里,只和冥王星相当 。从标准差来估计,现在还很难确定阋神星和冥王星哪个更大。估计两者固体直径大约在2330公里。.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阋神星 · 查看更多 »

赫女星

(Hermione)是第12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5月12日发现。的直径为254千米,质量为5.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347.854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赫女星 · 查看更多 »

育神星

(Isis)是第4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5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100.2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93.73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育神星 · 查看更多 »

量神星

(Lachesis)是第120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2年4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74.1千米,质量为5.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09.115天。 量神星的名字来自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之一的拉刻西斯。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量神星 · 查看更多 »

金星

金星(英語、拉丁語:Venus,天文符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週期為224.7地球日,它沒有天然的衛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在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太白為白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金星。它的西文名稱源自羅馬神話的愛與美的女神,维纳斯(Venus),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忒,也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行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是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岩石的碳循環,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雲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並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掉了B.M. Jakosky, "Atmospheres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in Beatty, Petersen and Chaikin (eds), The New Solar System, 4th edition 1999, Sky Publishing Company (Bost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金星 · 查看更多 »

长女星

(147 Protogeneia)是第147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7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32.9千米,质量为2.5×1018千克,軌道周期为2026.831天,位於小行星帶。 長女星的英文名字「Protogeneia」乃源於希臘神話丟卡利翁與皮拉的女兒普羅特吉尼亞。 2002年5月28日,德克薩斯州報道了長女星造成掩星現象。.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长女星 · 查看更多 »

艷后星

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是約翰·帕利扎于1880年4月10日发现的,該小行星以克麗奧佩脫拉七世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艷后星 · 查看更多 »

苟神星

(Ate)是第11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0年8月14日发现。的直径为134.6千米,质量为2.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6.712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苟神星 · 查看更多 »

離散盤

黃道離散天體 (scattered disc objects)是在太陽系最遠的區域(離散盤)內零星散佈著,主要由冰組成的小行星,是範圍更廣闊的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TNO))的一部分。離散盤最內側的部分與柯伊伯带重疊,但它的外緣向外伸展並比一般的古柏帶天體遠離了黃道的上下方。.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離散盤 · 查看更多 »

雨神星

星(小行星38628,)是一個外海王星天體,2000年3月10日由伊格納西奧·費瑞恩(Ignacio Ferrin)發現,2003年8月國際天文聯會正式命名為Huya,Huya為南美洲印第安神話中的雨神。該天體與海王星的軌道共振為3:2,因此被分類為冥族小天體。.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雨神星 · 查看更多 »

虹神星

虹神星(7 Iris)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虹神星 · 查看更多 »

F-型小行星

F-型小行星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罕見含有碳質的小行星類型,屬於C-群。.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F-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G-型小行星

G-型小行星 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少見的碳質小行星,在這一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穀神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G-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Km

#重定向 公里.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Km · 查看更多 »

M-型小行星

M-型小行星是部分成分已經知道的小行星;它們的亮度偏低 (因為反照率只有0.1至0.2) 。有一些,但不是全部,是由鐵-鎳構成的,或許也混有少量的石頭。這些被認為是分化過的小行星被撞擊後核心的碎片,並且被認為是鐵隕石的來源。M-型小行星是常見的第三大小行星類型。 此外,也有些M-型小行星的組成是不清楚的。例如,22 司賦星 (Kalliope)的密度就很確定是遠低於由金屬或碎石堆構成的固體:由鐵-鎳構成的碎石堆需要有70%的空隙,這顯然與組合成形的條件有所矛盾。22 司賦星與21 魯特西亞 (Lutetia)似乎顯示存在著含水的礦物和矽酸鹽,異常低的雷達反照率也與金屬的表面不一致,並且有更多與C-型小行星共通的特徵。許多的M-型小行星也都與金屬構成的模式不符合。 儘管在長波的0.75µm和短波的0.55µm有時存在一些細微的吸收線,M-型的光譜是平坦和偏紅的,並且缺乏明顯的特徵。.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M-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P-型小行星

P-型小行星有著低反照率和極少紅化特徵的電磁頻譜,其組成份中有著豐富的矽酸鹽、碳和無水的矽酸鹽,在它們的內部可能有水結成的冰。P-型小行星都在主帶的外層和之外。.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P-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R-型小行星

R-型小行星是亮度中等,相對來說在小行星主帶內側是不常見的,它的光譜介於V-型小行星和A-型小行星之間。它的光譜在1和2微米間顯示不同的橄欖石和輝石的性質,可能還有斜長石,和截止在0.7微米非常偏紅的光譜。 紅外線天文衛星任務將灶神星、148 高盧星、246 Asporina、349 Dembowska、571 Dulcinea和937 Bethgea歸類為R-型;但是,重新分類時將灶神星當成V-型的原型,是值得商榷的。.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R-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S-型小行星

S-型小行星是由以矽質為主組成的,是在C-型小行星之後第二大的族群,大約有17%的小行星屬於這個族群。.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S-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T-型小行星

T-型小行星是在主帶內側極為罕見的一種類型,其亮度較暗且成分不明,沒有特徵的光譜有中度的紅化,還有中度的吸收特性在0.85微米處突然截止。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與此型有直接關聯的隕石。他門被認為是無水的,並且相信與P-型或D-型有關聯,但也可能是C-型的高度變化型。見神星是此類型的一個例子。.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T-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Kuiper belt),又稱作倫納德-柯伊伯带,另譯庫柏帶、--,是位於太陽系中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单位)外側的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带的假說最先由美国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倫納德提出,十几年後杰拉德·柯伊伯證實了该观点。柯伊伯帶类似于小行星带,但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宽20倍且重20至200倍。如同主小行星帶,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柯伊伯带至少有三顆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和鸟神星。一些太阳系中的衛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 柯伊伯带的位置處於距離太陽40至50天文单位低傾角的軌道上。該處過去一直被認為空無一物,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佈着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微行星。柯伊伯带的起源和確實結構尚未明確,目前的理論推測是其來源於太陽原行星盤上的碎片,這些碎片相互吸引碰撞,但最後只組成了微行星帶而非行星,太陽風和物質會在在此處減速。 柯伊伯带有时被误认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阳系还包括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星云。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的來源地,如哈雷彗星。自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就有天文學家認為其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的行星之外。由於冥王星的大小和柯伊伯带內大的小行星大小相近,20世紀末更有主張該其應被歸入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当中;而冥王星的卫星则應被當作是其伴星。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將冥王星剔出行星類別,并和谷神星与新发现的阋神星一起归入新分类的矮行星。 柯伊伯带不应该与假设的奥尔特云相混淆,后者比前者遥远一千倍以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连同离散盘的成员和任何潜在的奥尔特云天体被统称为海王星外天体(TNOs)。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體,而第二大知名的海王星外天体,則是在离散盘的阋神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柯伊伯带 · 查看更多 »

林神星

林神星(87 Sylvia),直徑280千米,由諾曼·羅伯特·普森於1866年5月16日發現。它亦是第一顆被發現擁有超過一顆衛星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林神星 · 查看更多 »

恒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電漿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氫、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著。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恒星 · 查看更多 »

桂神星

(Daphne)是第4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6年5月22日发现。的直径为174.0千米,质量为5.5×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79.618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桂神星 · 查看更多 »

梅西爾德星

梅西爾德星(253 Mathilde)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直徑大約50公里,由約翰·帕利扎於1885年所發現。梅西爾德星擁有一個橢圓形的軌道,公轉週期則超過4年。 這顆小行星以一個不尋常的速度緩慢自轉,需要17.4天才繞著它的軸心旋轉一圈。梅西爾德星是一顆原始C-型小行星,這意味小行星的表面具有較高比例的碳,導致它的表面相當黑暗,只有4%的光線被反射出去。 會合-舒梅克號在1997年6月近距離通過梅西爾德星,當時太空船正在前往愛神星。在飛越梅西爾德星時,太空船針對小行星的一個半球進行拍攝,顯示梅西爾德星表面佈滿許多大型的隕石坑。直到羅塞塔號在2010年飛越魯特西亞為止,梅西爾德星是太空船近距離探測過最大的一顆小行星,也是第一顆被太空船近距離探測過的C-型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梅西爾德星 · 查看更多 »

水妖星

水妖星(165 Loreley)是一顆位於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由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德里希·彼得斯於1876年8月9日在美國奧奈達縣柯林頓所發現。水妖星是根據德國神話中的水妖羅蕾萊來命名的。 天文學家在1990年代後期利用網路來收集光度曲線數據,用來推導出10顆小行星的自轉及外形,其中也包括水妖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水妖星 · 查看更多 »

水星

水星(Mercurius),中國古稱辰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辰星呈灰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以黑色配水星,因此正式把它命名為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最小和最靠近太陽的行星,但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離心率 ,軌道週期是87.969 地球日。從地球上看,它大约116天左右與地球會合一次,公转速度遠遠超過太阳系的其它星球。水星的快速運動使它在羅馬神話中被稱為墨丘利,是快速飛行的信使神。由于大氣層极为稀薄,无法有效保存热量,水星表面昼夜温差极大,为太阳系行星之最。白天时赤道地區温度可达430°C,夜间可降至-170°C。極區气温則終年維持在-170°C以下。水星的軸傾斜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最小的(大約度),但它有最大的軌道偏心率。水星在遠日點的距離大約是在近日點的1.5倍。水星表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環形山),外觀看起來與月球相似,顯示它的地質在數十億年來都處於非活動狀態。 水星无四季变化。它也是唯一被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相對於恆星,它每自轉三圈的時間與它在軌道上繞行太陽兩圈的時間几乎完全相等。從太陽看水星,參照它的自轉與軌道上的公轉運動,是每兩個水星年才一個太陽日。因此,对一位在水星上的觀測者来说,一天相当于兩年。 因為水星的軌道位於地球的內側(金星也一樣),所以它只能在晨昏之際與白天出現在天空中,而不會在子夜前後出現。同時,也像金星和月球一樣,在它繞著軌道相對於地球,會呈現一系列完整的相位。雖然从地球上觀察,水星會是一顆很明亮的天體,但它比金星更接近太陽,因此比金星還難看見。 從地球看水星的亮度有很大的變化,視星等從-2.3至5.7等,但是它與太陽的分離角度最大只有28.3°。當它最亮時,从技術角度上讲應該很容易就能從地球上看見它,但由于其距离太阳过近,實際上並不容易找到。除非有日全食,否則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在北半球,只能在凌晨或黃昏的曙暮光中看見水星。當大距出現在赤道以南的緯度時,在南半球的中緯度可以在完全黑暗的天空中看見水星。 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水星 · 查看更多 »

河神星

(Aegina)是第9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11月4日发现。的直径为109.8千米,质量为1.4×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23.536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河神星 · 查看更多 »

沉神星

(Leukothea)是第3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5年4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103.1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887.98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沉神星 · 查看更多 »

波女星

(Undina)是第92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7年7月7日发现。的直径为126.4千米,质量为2.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2081.086天。波神星的名稱由來是歐洲古代傳說的水女神溫蒂妮。.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波女星 · 查看更多 »

淫神星

(Julia)是第8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6年8月6日发现。的直径为151.5千米,质量为3.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487.22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淫神星 · 查看更多 »

源神星

(Arethusa)是第95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7年11月23日发现。的直径为136.0千米,质量为2.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962.56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源神星 · 查看更多 »

澳女星

(Ausonia)是第63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2月10日发现。的直径为103.1千米,质量为1.1×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354.02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澳女星 · 查看更多 »

木卫三

* 注意:在希臘神話方面,名稱叫做伽倪墨得斯。關於天文學方面,名稱叫蓋尼米德,也可以叫做甘尼米德。 木卫三又稱為「蓋尼米德」(Ganymede,),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公转周期约为7天。按距离木星从近到远排序,木卫三在木星的所有卫星中排第七,在伽利略卫星中排第三。它与木卫二及木卫一保持着1:2:4的轨道共振关系。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其直径大于水星,质量约为水星的一半。 木卫三主要由硅酸盐岩石和冰体构成,星体分层明显,拥有一个富铁的、流动性的内核。人们推测在木卫三表面之下200公里处存在一个被夹在两层冰体之间的咸水海洋。木卫三表面存在两种主要地形。其中较暗的地区约占星体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间密布着撞击坑,地质年龄估计有40亿年之久;其余地区较为明亮,纵横交错着大量的槽沟和山脊,其地质年龄较前者稍小。明亮地区的破碎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有可能是潮汐热所导致的构造活动造成的。 木卫三是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一颗拥有磁圈的卫星,其磁圈可能是由富铁的流动内核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 其中的少量磁圈与木星的更为庞大的磁场相交迭,从而产生了向外扩散的场线。木卫三拥有一层稀薄的含氧大气层,其中含有原子氧,氧气和臭氧,同时原子氢也是大气的构成成分之一。而木卫三上是否拥有电离层还尚未确定。 一般认为木卫三是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观测到的。后来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建议以希腊神话中神的斟酒者、宙斯的爱人蓋尼米德为之命名。 从先驱者10号开始,多艘太空船曾近距离掠过木卫三。旅行者号太空船曾经精确地测量了该卫星的大小,伽利略号探测器则发现了它的地下海洋和磁场。此外,一个被称为“木衛二-木星系統任務”的全新的探测木星的冰卫星的计划,预计将会于2020年实施。.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卫三 · 查看更多 »

木卫一

木衛一也稱為「埃歐」或「伊俄」(, 或是希臘 Ἰώ),是木星的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顆衛星,直徑為3,642公里,是太陽系第四大衛星。名字來自眾神之王宙斯的戀人之一:埃歐,祂是希拉的女祭司。 埃歐有400座的活火山,是太陽系中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天體。極端的地質活動是因為埃歐內部受到木星的牽引,造成潮汐摩擦產生的潮汐熱化所導致的結果。有些火山造成的硫磺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埃歐表面也有超過100座的山峰,是在矽酸鹽的地基上廣泛的壓縮和抬升,產生許多斑點,其中有些山峰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還要高。不同於大多數外太陽系的衛星(它們都有厚實的冰層包覆著),埃歐有著鐵或硫化鐵的熔融核心和以矽酸鹽為主的岩石層。埃歐表面大部分的平原都被硫磺和二氧化硫的霜覆蓋著。 埃歐的火山活動建構了其許多表面的特徵。其火山和熔岩流使廣大的表面產生各種變化並且造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採繪,有紅、黃、白、黑、和綠色,主要肇因於硫化物。為數眾多的廣闊熔岩流,有些長度達到500公里,也是表面的特徵。這些火山活動的過程提升了視覺對比,讓埃歐的表面好像是一個披薩。這些火山作用為埃歐稀薄的大氣提供了補湊的材料,也為木星巨大的磁層供應了材料。 埃歐在17和18世紀的天文學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與其他的伽利略衛星一起被伽利略發現。這個發現促成了太陽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約翰·克卜勒發展出了行星運動定律,和奧勒·羅默首先測定光速。從地球來看,在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埃歐只是一個光點,直到我們有能力解釋它表面大規模的特徵,例如暗紅色的極區和明亮的赤道地區。在1979年,兩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埃歐是一個地質活躍的世界,有許多火山活動的特徵,大山和年輕的表面,沒有明顯的撞擊坑。伽利略號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執行接近和飛掠過埃歐的任務,得到了埃歐內部結構和表面組成的數據資料。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衛星和木星的磁層之間的關係,和在埃歐圍繞的軌道上存在著輻射傳送帶,即伊俄环。在2007年的前幾個月,新視野號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於飛掠過埃歐時繼續進行探測。.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卫一 · 查看更多 »

木卫二

木衛二又稱為「歐羅巴」(Europa,IPA: ;Ευρώπη),木星的天然衛星之一,由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不久之後又由西門·馬里烏斯(Simon Marius)獨立發現),是四顆伽利略衛星中最小的一顆。在已知的67顆木星衛星中,木衛二是直徑和質量第四大,公轉軌道距離木星第六近的一顆。 木卫二稍微比月亮小,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并具有水-冰地壳,和可能是一个铁-镍核心;有稀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氧气组成;表面有大量裂缝和条纹,而陨石坑比较罕见,有在太阳系任何已知的固体物体的最光滑表面。.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卫二 · 查看更多 »

木卫四

木卫四又稱為「卡利斯托」(Callisto、、希腊文:),是围绕木星运转的一颗卫星,由伽利略·伽利莱在1610年首次发现。木卫四是太阳系第三大卫星,也是木星第二大卫星,僅次於木卫三。木卫四的直径为水星直径的99%,但是质量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該衛星的轨道在四颗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最远,约为188万公里。木卫四并不像内层的三颗伽利略卫星(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三)那般处于轨道共振状态,所以并不存在明显的潮汐热效应。木卫四属於同步自转卫星,永远以同一個面朝向木星。木卫四由于公轉轨道较远,表面受到木星磁场的影响小於内层的卫星。 木卫四由近乎等量的岩石和水所构成,平均密度约为1.83公克/公分3。天文學家通过光谱测定得知木卫四表面物质包括冰、二氧化碳、硅酸盐和各种有机物。伽利略号的探测结果顯示木卫四内部可能存在一个较小的硅酸盐内核,同时在其表面下100公里处可能有一个液态水構成的地下海洋存在。 木卫四表面曾经遭受过猛烈撞击,其地质年龄十分古老。由于木卫四上没有任何板块运动、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存在的证据,故天文學家認為其地质特征主要是陨石撞击所造成的。木卫四主要的地质特征包括多环结构、各种形态的撞击坑、撞击坑链、悬崖、山脊與沉积地形。在天文學家仔细考察後,發現该卫星表面地形多变,包括位于抬升地形顶部、面积较小且明亮的冰体沉积物及环绕其四周、边缘较平缓的地区(由较黑暗的物质來构成)。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地形是小型地質構造昇華所導致的,小型撞擊坑普遍消失,許多疙瘩地形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该地形的确切年龄还未确定。 木卫四上存在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成分可能还包括氧气,此外木卫四还有一个活动剧烈的电离层。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是因木星四周气体和尘埃圆盘的吸积作用而缓慢形成的。由于木卫四形成过程缓慢且缺乏潮汐热效应,所以内部结构并未经历快速的分化。木卫四内部的热对流在形成后不久就已经開始,这种对流导致内部结构的部分分化,位于地表100至150公里深处的地下海洋與一个個比较小的岩质内核可能因此形成。 由于木卫四上可能有海洋存在,所以该卫星上也可能有生物生存,不过概率要小于邻近的另一顆卫星木卫二。多艘空间探测器都曾对该卫星进行过探测,包括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伽利略号和卡西尼号。长久以来,人們都认为木卫四是设置进一步探索木星系统基地的最佳地点。.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卫四 · 查看更多 »

木星

|G1.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星 · 查看更多 »

木星的卫星

木星擁有69顆已確認的天然衛星,是太陽系內擁有最大衛星系統的行星。當中最大的4顆,統稱伽利略衛星,由伽利略于1610年發現,這是首次(除了月球)發現不是圍繞太陽的天體。19世紀末起,越來越多更小型的木星衛星被發現,並命名為羅馬神話中的諸神之王朱庇特(或同等的宙斯)的各位情人、傾慕者和女兒。 木星的衛星之中有8顆屬於規則衛星,它們沿幾乎呈正圓的順行軌道公轉,軌道相對木星的赤道面傾斜度近乎零。4顆伽利略衛星的質量最大,足以形成近球體形狀。其餘4顆規則衛星的體積則小得多,軌道更接近木星,是木星環塵埃的主要來源。剩餘的衛星都屬於不規則衛星,它們分別有順行和逆行軌道,距離木星較遠,軌道傾角和離心率都非常高。這類衛星都很可能曾經圍繞太陽公轉,之後被木星所捕獲的天體。自2003年以來,共有17顆已發現但未命名的不規則衛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木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月球

没有描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月球 · 查看更多 »

月神星

(Diana)是第7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3年3月15日发现。的直径为120.6千米,质量为1.8×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48.922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月神星 · 查看更多 »

明神星

(Leto)是第6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61年4月29日发现。的直径为122.6千米,质量为1.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95.670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明神星 · 查看更多 »

昏神星

(Doris)是第48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57年9月19日发现。的直径为221.8千米,质量为1.1×1019千克,公转周期为2003.453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昏神星 · 查看更多 »

流明星

(Lumen)是第141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1月13日发现。的直径为130千米,质量为1.6×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89.717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流明星 · 查看更多 »

海卫一

海卫一是环绕海王星运行的衛星中最大的一颗,它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天体之一,具有复杂的地质历史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的表面。1846年10月10日威廉·拉塞尔(William Lassell)发现了海卫一(这是海王星被发现后第17天)。拉塞尔以为他还发现了海王星的一个环。虽然后来发现海王星的确有一个环,但是拉塞尔的发现还是值得怀疑,因为实际上海王星的环太暗了,不可能被拉塞尔用他的仪器发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卫一 · 查看更多 »

海妖星

小行星11海妖星 (IPA)是一顆較大且明亮的小行星帶天體。 海妖星由安尼巴莱·德·加斯帕里斯於1850年5月11日所發現,這也是他發現的許多小行星中的第二顆。該天體後來以希臘神話中的海妖賽蓮中的一人帕耳忒诺佩來命名,這個名稱起因於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他在德·加斯帕里斯於1849年發現健神星後所建議的。 在1987年2月13日有一次海妖星掩星被觀測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妖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體積是太陽系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而類似雙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較低,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羅馬神話中的尼普顿(Neptunus)命名,因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譯為海王星。天文學的符號(♆,Unicode編碼U+2646),是希臘神話的海神波塞頓使用的三叉戟。 作爲一個冰巨行星,海王星的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有太陽系最強烈的風,測量到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100公里。 1989年航海家2號飛掠過海王星,對南半球的大黑斑和木星的大紅斑做了比較。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 °C(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7,000 °C,可以和太陽的表面比較,也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 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畫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航海家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200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提出有如卡西尼-惠更斯號科學水準的海王星軌道探測計畫,但不使用熱滋生反應提供電力的推進裝置;這項計劃由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加州理工學院一起完成。.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王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外天體

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常简称海外天体,是指太陽系中所在位置或運行軌道超出海王星軌道範圍的天體。海王星外的太陽系由內而外可再區分柯伊伯带區帶。 冥王星與其五顆衛星冥衛一至冥衛五即屬於海王星外天体,但考虑到冥王星特殊的公转轨道有部份位於海王星轨道以内的情况,如果冥王星現在才被發現,或許就不能当作行星。而在2006年,冥王星亦從九大行星中剔除。 宇宙中的天體如行星均靠重力相互吸引。1900年代初期由於當時已知行星的觀測軌道與預期路線不合,於是假設海王星軌道外還有一顆以上的行星仍未尋獲(參見假設的海王星外行星,Planet X)。而後即依據此假設在海王星軌道外發現冥王星及其他天體。雖然重新修正估算過海王星質量後顯示這個問題並不確實,但仍有一些過小而難以解釋的星體軌道擾動。.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王星外天體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的卫星

截至2014年6月,海王星已知拥有14颗天然卫星,这些卫星都是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水神命名根据国际天文联合会的命名原則,此后發現的海王星卫星都将按这一规则命名,不过S/2004 N 1還没有获得永久性的名称。。其中最大的一颗仍然是威廉·拉塞尔在發現海王星之後僅17天,于1846年10月10日发现的海卫一;第二颗卫星海卫二(勒德)则在超过一世纪后才发现。 海衛一是唯一擁有行星質量的不規則衛星,也就是說它的軌道與海王星的自轉方向相反,軌道相對於赤道也是傾斜的。這顯示它不是與海王星同時形成,而是被海王星的引力捕獲的。太陽系第二大的不規則衛星是土衛九(費比),但它的質量僅有海衛一的萬分之三。海衛一的捕獲,可能發生在海王星與它的衛星系統形成一段時間之後,對海王星原始的衛星系統而言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擾亂了它們原有的軌道,所以它們相互撞擊形成碎石礫的盤面。海衛一的質量夠大,可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狀態,並能夠保留稀薄的大氣層,可以形成雲層和霧靄。 海卫一的轨道内側还有7颗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与海王星相同,並且靠近海王星的赤道面;在海王星环内也有一些衛星,这些卫星中最大的是海卫八(普羅秋斯),它們都是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并且在海卫一的轨道变圆后从之前的碎石礫盤面中重生的。在海卫一的外层,海王星还拥有6颗不规则卫星,海卫二也是其中之一,其运行轨道距离海王星要远得多,并且倾角也很大:其中有3颗卫星拥有顺行轨道,其餘几颗则是逆行轨道。从不规则卫星的角度来说,海卫二的轨道很不尋常,它的离心率异常之大,距海王星最近的点也异常之近,表明它很可能曾是规则卫星,但其运行轨道在海王星捕获海卫一之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海卫十 (普薩瑪忒)和海卫十三 (Neso)是海王星最外层的两颗不规则卫星,其运行轨道也是迄今在太阳系中所有卫星里最大的。.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王星的卫星 · 查看更多 »

海王星特洛伊

海王星特洛伊(是類似特洛伊小行星的小行星)是與海王星有著相同的軌道與週期的小行星,至2007年3月已經被發現了6顆。這六顆小行星是,,,, 和,它們的位置在海王星軌道的L4 拉格朗日點上,是在海王星前方60°的細長弧形區域。 是在較高的傾角(>25°)上被發現的,因此強烈的建議特洛伊是較厚的雲帶,同時也認為較大的(半徑≈ 100 公里)海王星特洛伊數量會超過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的數量級。 E. I. Chiang and Y. Lithwick Neptune Trojans as a Testbed for Planet Form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628, pp.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海王星特洛伊 · 查看更多 »

旅神星

(Vibilia)是第144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5年6月3日发现。的直径为141.8千米,质量为3.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579.562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5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旅神星 · 查看更多 »

悍妇星

悍妇星,即小行星156(156 Xanthippe),是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扎于1875年11月22日发现的主带小行星 小行星156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赞西佩命名。.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悍妇星 · 查看更多 »

悌女星

(Antigone)是第129颗被人类发现的小行星,于1873年2月5日发现。的直径为125.0千米,质量为2.0×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774.045天。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73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悌女星 · 查看更多 »

慧神星

(Minerva)是一顆位于小行星帶的小行星,編號93,由詹姆斯·克雷格·沃森于1867年8月24日发现。的直径为141.0千米,质量为2.9×1018千克,公转周期为1669.541天。.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慧神星 · 查看更多 »

曙神星

是第221顆被人類發現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Category:小行星带天体 Category:1882年发现的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曙神星 · 查看更多 »

智神星

智神星(英語、拉丁語:Pallas),小行星序號是2 智神星(2 Pallas),是人類繼谷神星(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後所發現的第二顆小行星。估計它的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智神星直徑為,比灶神星稍大一些,但是其質量卻比灶神星輕10–30% ,所以智神星是小行星帶中第三重的小行星。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也就是本身的重力不能使外貌呈現圓滑),也可能是殘餘的原行星。 天文學家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2年3月28日發現智神星,那時被歸類為行星。事實上,19世紀初期發現的小行星都曾經被歸類為行星,直到1845年有更多的小行星被發現之後,才重新分類。 智神星的表面似乎由矽酸鹽組成;表面光譜和密度類似於碳質球粒隕石。智神星有異常高的軌道傾角(高達34.8°)、高離心率,類似冥王星,所以太空船很難前往智神星拜訪。.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智神星 · 查看更多 »

1992 QB1

#重定向 小行星15760.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1992 QB1 · 查看更多 »

1995 SN55

,也可以寫成1995 SN55,是一顆失蹤的半人馬小行星。它的近日點比木星遠,半長軸可能比海王星短,並且可能是最大的半人馬小行星。.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1995 SN55 · 查看更多 »

1998 WW31

(也可以寫成1998 WW31) 是一顆聯星的古柏帶天體。它是在1998年的深度黃道巡天 (DES) 計畫中發現的。.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1998 WW31 · 查看更多 »

2002 MS4

#重定向 小行星307261.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2 MS4 · 查看更多 »

2003 UZ413

#重定向 小行星455502.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3 UZ413 · 查看更多 »

2004 XR190

没有描述。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4 XR190 · 查看更多 »

2005 QU182

#重定向 小行星303775.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5 QU182 · 查看更多 »

2006 QH181

,在不能表示下标的场合也写作2006 QH181,是一个海王星外天体。它位于离散盘中,并且很有可能成为一颗矮行星。它可能是一个独立天体,因为它的近日点远达37.6天文单位,基本上处于海王星的引力影响范围之外。但是它也有可能是海王星的5:1共振天体。究竟它是哪一种天体还需要对它的轨道进行进一步观测。.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6 QH181 · 查看更多 »

2007 OR10

#重定向 小行星225088.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7 OR10 · 查看更多 »

2007 UK126

#重定向 小行星229762.

新!!: 太阳系天体大小列表和2007 UK126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