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相似
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吳市,太平洋战争,小威廉·海爾賽,小澤治三郎,帛琉,广州市,廣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琉球群岛,硫磺岛,硫磺岛战役,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海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美国海军陆战队,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瀨戶內海,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菲律賓海海戰,航空母舰,蘇聯,蔣中正,長崎,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栗田健男,朝鲜战争,昭和天皇,日本投降。
吳市
吳市()是位於日本廣島縣西南部的一個城市,臨瀨戶內海,自古以來即為海軍重鎮。人口約23萬人,是廣島縣內僅次於廣島市和福山市的第三大城市。已於2016年升格為中核市。.
吳市和太平洋战争 · 吳市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太平洋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 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小威廉·海爾賽
小威廉·弗雷德里克·海爾賽五星上將GBE,USN(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又譯為--、豪爾錫,是一名美國海軍軍官,於二戰太平洋戰爭的大部分期間皆擔任第三艦隊司令,对抗日本在此地區的擴張。.
太平洋战争和小威廉·海爾賽 · 小威廉·海爾賽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小澤治三郎
小澤治三郎(日文:おざわ じさぶろう,英文:Jisaburo Ozawa,),宮崎縣人,大日本帝国海军中將,日本海军第一機動艦隊司令,並統帥艦隊參與菲律賓海海戰,他也是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
太平洋战争和小澤治三郎 · 小澤治三郎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帛琉
帕劳(Palau,旧称Belau或Pelew),也称--,正式名称是帕劳共和国,(Republic of Palau;帕勞語:Beluu er a Belau),是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有约340座岛屿,属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加罗林群岛的西链,总面积为46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的岛屿是科罗尔。首都恩吉鲁穆德位于临近岛屿巴伯尔道布岛,隶属于梅莱凯奥克州。帕劳的海上邻国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约3,000年以前,来自菲律宾的移民最先在这里定居;直到约900年以前,当地人种都属于尼格利陀人。群岛在16世纪初被欧洲人发现,1574年成为西属东印度群岛的一部分。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被击败;1899年,根据德国-西班牙条约(英语:German–Spanish Treaty),群岛被出售予德意志帝国,隶属于德属新几内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劳被日本帝国海军占领,随后被国际联盟归入日治南洋群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战事的一部分,美军与日军在此进行过多次小规模战斗,包括主要的佩莱利乌战役。1947年,帕劳同其它几个太平洋群岛一起成为美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1979年,帕劳公投反对加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根据与美国之间的自由联合协定,帕劳在1994年完全独立。.
太平洋战争和帛琉 · 帛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太平洋战争和广州市 · 广州市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廣島
廣島可指:.
太平洋战争和廣島 · 廣島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B-29 Super fortress),亦稱B-29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產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战略轟炸機。主要在美軍內服役的B-29,是美國陸軍航空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等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其命名延續先前有名的B-17飛行堡壘式战略轰炸机。 B-29不單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同時亦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B-29的嶄新設計包括有: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原先B-29的設計構想是作為日間高空精確轟炸機,但在戰場使用時B-29卻多數在夜間出動,在低空進行燃燒轟炸。B-29是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日本城市進行焦土空襲的主力。--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任務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獄火鳥”之稱。二次大戰結束以後,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頗長的時間,最後在1960年代方--完全退役。B-29的總生產量為3,900架左右。 它設計的架構後來繼續延伸,發展成美國空軍的B-50。而蘇聯用逆向工程複製了B-29成為圖波列夫Tu-4。.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和太平洋战争 · 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琉球群岛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南西諸島,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與九州島之間,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称萨南群岛)、沖繩群島、先岛群岛(包含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等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現今為日本領土,萨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东北亚和东南亚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国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17世纪末期,琉球国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维新之后,1871年将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图。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则另劃歸鹿儿岛县。太平洋战争期間,琉球群岛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区之行政权。.
太平洋战争和琉球群岛 · 琉球群岛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硫磺岛
硫磺島()是位於西太平洋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島,因島上覆蓋着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行政區劃隸屬於日本東京都小笠原村。該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公里(24°47'2"N, 141°18'46"E),南距關島1130公里,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全島南北長約8公里,東西最寬4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和硫磺岛 · 硫磺岛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硫磺岛战役
硫磺島戰役(Battle of Iwo Jima,硫黄島の戦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間爆發的一場戰役,自1945年2月19日戰鬥至3月26日。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較激烈的戰鬥,期間日本堅守硫磺島,但美軍最終還是將其攻破,戰役中美軍共犧牲6,821人,而日本的23,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隨後美軍將該島建設為供戰鬥機起飛的機場,為B-29超級堡壘轟炸機護航,大幅提昇了對日本政治和工業核心的東京進行戰略轟炸之效率。 硫磺島戰役除了其戰鬥艱苦而成為著名的戰鬥外,還有美軍攝影師拍下了其士兵於該島的上豎起了美國國旗的場景,這張照片廣為流傳,成為了繪畫、雕塑和郵票的圖案,也令該戰鬥有別於其他太平洋的島嶼登陸戰。.
太平洋战争和硫磺岛战役 · 硫磺岛战役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美國陸軍航空軍
美國陸軍航空軍(United States Army Air Forces,縮寫為USAAF),美國空軍的前身。1941年由美國陸軍航空兵團(United States Army Air Corps, USAAC)改組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事航空部隊。在1944年的全盛時期,擁有編制240萬員、近8萬架飛機及783個永久基地。 1941年,原陸軍航空軍司令兼陸軍副參謀長亨利·阿諾德任陸軍航空軍首任司令(Chief of Army Air Forces)。在1942年3月9日的軍事改組中,陸軍航空部隊、陸軍地面部隊、陸軍後勤部隊成為美國陸軍三大組成部分。阿諾德任改組後陸軍航空軍司令(Commanding General, Army Air Forces)。1944年,阿諾德晉五星上將。1946年,卡爾·史帕茲繼任為陸軍航空軍司令。 二次大戰後,陸軍航空軍開始復員,規模大幅縮減。1947年9月18日,美國空軍成為與美國陸軍、美國海軍對等的獨立軍種,由空軍部、空軍參謀部和作戰單位組成。史帕茲為首任空軍參謀長。.
太平洋战争和美國陸軍航空軍 · 美國陸軍航空軍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United States Navy,縮寫:USN或U.S. Navy),是美利坚合众国軍隊的一个軍種,負責管理所有与海軍有关的事务。其职责为:“配备、训练和武装一支有能力赢得战争、阻止入侵和保证海域自由的海军战斗部队。”美国海军除了目前有近500,000现役和预备役海軍军人、278艘现役大小军舰之外,海軍旗下甚至還有美國空軍以外的另一支空中部隊,多數為舰載飞机,數量達逾4,000架.
太平洋战争和美國海軍 · 美國海軍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本列表收錄了美國海軍己退役或現役中的航空母艦,包括船級屬於CV、CVA、CVB、CVL或CVN的全部艦隻。編號在CVA-58之後的都屬於超級航空母艦(排水量超過75,000噸),CVN-65和CVN-68以後的都屬於核動力航空母艦。 排水量較小的-zh-hans:护航; zh-hant:護衛; zh-tw:護航-航空母艦則收錄於美國海軍護航航空母艦列表中。.
太平洋战争和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 ·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列表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美国海军陆战队
美國海軍陸戰隊(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縮寫为 USMC),又稱美國陸戰隊,是美利堅合眾國軍中的海軍陸戰隊及兩棲作戰部隊,其主要職責是運用美國海軍的艦隊(含航空兵),快速抵達全球各危機發生地執行戰鬥任務。美國海軍陸戰隊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个独立兵种,與美國海軍地位平行,同屬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美國海軍部,其軍階名稱與陸軍、空軍相同。負責美國駐外使館保安的警卫部队亦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
太平洋战争和美国海军陆战队 · 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达尔卡纳尔岛战事,亦稱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代号瞭望台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同盟国部队于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及其周围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保护美国、澳洲和紐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同时也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大日本帝国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以美军小型登陆战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和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经过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双方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日本的人员伤亡远超美军。日本因无力继续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得以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戰役之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史達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火炬行动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太平洋战争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瀨戶內海
戶內海()是位於日本的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之海域。.
太平洋战争和瀨戶內海 · 瀨戶內海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或譯道格拉斯·麦克亞瑟,是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37年出任菲律宾陆军總司令,1944年授衔五星上将,华人常称其为“麦克阿瑟元帅”,簡稱“麦帅”。1930年代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同盟國軍隊主要指挥官之一。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亚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都获得过荣誉勋章的父子。.
太平洋战争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
菲律賓海海戰
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則稱為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间的一次海戰,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战场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1942年下半到1943年上半,盟軍藉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優勢,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著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尼、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位處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戰略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手中的得力戰將、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斯普鲁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的任務,其手上握有第五艦隊15艘航空母艦的重兵,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鲁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号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戰役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378架飛機。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援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隻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佔領,也有了直接以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實力,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马里亚纳海战的落敗标志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已經不复存在,日本的東條英機政權在此期间倒台。.
太平洋战争和菲律賓海海戰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菲律賓海海戰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太平洋战争和航空母舰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航空母舰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太平洋战争和蘇聯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蘇聯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太平洋战争和蔣中正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蔣中正 ·
長崎
长崎可能是指:.
太平洋战争和長崎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長崎 ·
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魯恩斯(Raymond Ames Spruance,,或譯為雷蒙·史普勞恩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时期美國海軍將領(最終官階為上將)、美國第五艦隊司令。戰後,曾出任院長及美國駐菲律賓大使。為紀念他立下的戰功,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該級首艦(DD-963)皆以他的姓氏命名。.
太平洋战争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和雷蒙德·斯普魯恩斯 ·
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日本帝国海军将领,官至海军中将,曾作为第二舰队司令官指挥主力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
太平洋战争和栗田健男 · 栗田健男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 · 朝鲜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太平洋战争和昭和天皇 · 昭和天皇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 ·
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且於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並正式簽署降書的歷史事件。1945年7月大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無法繼續執行作戰任務,同時同盟國也不斷實施對日本實施包括東京大轟炸在內的空襲行動、並開始策劃入侵日本本土的沒落行動。雖然以軍事參議官會議為首的日本政府公開表示仍打算繼續堅持與同盟國作戰,然而日本高層也開始私下拜託保持中立國立場的蘇聯就和平一事進行談判,期望能盡可能爭取日本和平投降後仍處於有利的談判地位。但與此同時蘇聯則依據其在德黑蘭會議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國及英國所做的承諾,開始準備計畫攻擊日本於海外佈署的部隊。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另一方面蘇聯則在8月8日傍晚決定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準備展開八月風暴行動。1945年8月9日午夜過後已經向日本宣戰的蘇聯軍隊迅速入侵日本的殖民地關東州以及掌管滿洲地區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等地,這兩項衝擊造成在8月14日時昭和天皇決定要求軍事參議官會議接受美國、英國、中華民國與蘇聯在《波茨坦公告》中所訂下的停戰協定,並且透過駐瑞士大使館和來向盟軍發放消息。在經過多次幕後談判以及宮城事件後,昭和天皇在8月15日日本標準時間中午12時向日本全國以錄音電臺廣播的方式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日本政府決定遵從同盟國集團的無條件投降之要求。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開始接管政權且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隨後同盟國集團便開始展開一系列日本的戰後改革,其中在1947年5月3日時公布新的《日本國憲法》。9月2日上午10時包括日本、美國、中華民國、蘇聯、英國、澳洲、加拿大、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荷蘭和紐西蘭代表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戰艦 (BB-63)上舉辦投降儀式,日本政府官員於此簽署《降伏文書》,正式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的軍事行動。停戰後,同盟國平民和部隊開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然而一些仍於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獨自作戰的日本指揮官和軍事人員則仍繼續堅持作戰,甚至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最後幾名士兵在得知戰爭結束的消息後才宣布投降。而自從日本宣布投降後,歷史學家也開始辯論針對平民投下原子彈的倫理道德問題。不過日本和西方同盟國則是在1952年4月28日時由包括日本在內的48個國家一同簽署《舊金山和約》並生效後,才正式從法律層面上結束彼此的戰爭關係;與此同時日本也結束長達7年的同盟國之軍事佔領狀態,重新恢復日本的主權行使能力。1956年日本政府才另外與蘇聯簽訂《日蘇共同宣言》結束兩國的戰爭狀態。.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的共同点。
- 什么是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之间的相似性
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之间的比较
太平洋战争有252个关系,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有2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5.73% = 28 / (252 + 237)。
参考
本文介绍太平洋战争和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