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太尉和朱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太尉和朱滔之间的区别

太尉 vs. 朱滔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朱滔(),幽州昌平人,朱泚之弟。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朱希彩為部下所殺,眾推朱泚為留後,後為幽薊節度使。 大曆九年(774年),朱泚赴京師,以朱滔留管州務。 朱滔起初响应朝廷参与平定自称成德节度使的李惟岳等,但唐德宗不将深州划给他,而将尚在叛将自称淄青节度使李纳治下的德州、棣州划给他,引起他的不满。李纳及其盟友魏博节度使田悦趁机策反他和斩杀李惟岳却未被德宗如约任为成德节度使的王武俊。建中三年(782年),朱滔謀反,朱泚被軟禁在京城。朱泚後來被推為帝,國號「大秦」,為涇原兵變,朱滔為幽薊節度使,被朱泚封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朝廷为笼络朱滔,还封他为通义郡王。朱滔抓壮丁当兵,但不抓士族。興元元年(784年),李晟克長安,朱泚逃往寧州彭原,為部將梁廷芬等所殺。朱滔为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和魏博节度使田绪所败,回军幽州,担心被留守军部的表兄刘怦暗算,彷徨不敢入,但刘怦闻讯后组织军队夹道二十里以仪仗迎他回府。 朱滔回府后上表待罪,愈发郁闷成病,军事都委托给刘怦。貞元元年(785年)六月,朱滔病死。军士推刘怦继任。.

之间太尉和朱滔相似

太尉和朱滔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太尉唐代宗李晟 (唐朝)朱泚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太尉和太尉 · 太尉和朱滔 · 查看更多 »

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唐肃宗李亨的嫡长子。初名俶,小名大收,原封广平郡王,後改封廣平王、楚王、成王,天可汗,唐朝第11代皇帝(不计武则天),在位17年(762年5月18日-779年6月10日)。.

唐代宗和太尉 · 唐代宗和朱滔 · 查看更多 »

李晟 (唐朝)

李晟()。唐洮州臨潭人。字良器。初為邊鎮裨將,因戰功升至右神策軍都將,因平朱泚之亂,被封為西平郡王。.

太尉和李晟 (唐朝) · 朱滔和李晟 (唐朝) · 查看更多 »

朱泚

朱泚(「泚」音同「此」,),唐朝武将。幽州昌平人(今北京昌平南)。 朱泚与其弟朱滔同为幽州节度使李怀仙部将。朱希彩殺李怀仙,继任节度使后,对其颇加信任。大曆七年(772年),朱希彩被手下杀死后,朱滔率軍士,推泚为首,不久担任幽州节度使。 泚當上幽州节度使後,改善幽州與唐朝中央政府關係,先派朱滔領五千幽州兵入關中協助防範吐蕃入侵。大曆九年,泚親入長安面圣,後來更要求留在長安,由朱滔為幽州留守。自安史之亂以來,河北諸帥皆擁兵不朝,故泚至長安時,唐代宗親自慰勞,士民觀者如堵。後來唐朝中央政府更任泚為隴右節度使、鳳翔節度使數個要職。 建中三年(782年),朱滔在幽州起兵反唐,泚因此被免去隴右節度使、鳳翔節度使等职务,留居長安。建中四年(783年),原被派往協助平定淮西節度使叛亂的泾原兵行經長安時因不滿中央招待而譁變並包圍京師,是為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哗变的士兵一起拥立老長官朱泚为首。朱泚要司農段秀實協助他繼位,秀實竟搶下邻座源休的牙笏,對朱泚吐口水,大罵狂賊,舉笏就打,在李忠臣救护下,朱泚只是脸被打破出血。段秀实最後被侍衛亂劍殺死,感佩秀實忠義的朱泚雖欲阻止而未果。朱泚称帝后,国号秦,年号应天。朱泚可能没有儿子,立兄子朱遂为太子,又立朱滔为冀王、太尉、尚书令、皇太弟。又於三個月後改国号为汉,称天皇元年,与朱滔呼应。 朱泚遣其將韓旻带兵,聲言迎駕,實則三面兵圍奉天。(兵败,逃往泾州(今甘肃泾川),泾原节度使田希鑑闭门不納。 有士兵杀涇原節度使姚令言,並砍下首级向田希鑑投降。泚率餘眾繼續北逃驿马关(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至宁州彭原郡(今甘肃宁县),刺史夏侯英亦閉門拒絕。至彭原西城屯(今甘肃镇原县东)附近被其部將梁庭芬射落马下,後為韩旻所杀,首级传送至梁州。 女婿金吾将军马悦,经党项族地区逃入幽州。.

太尉和朱泚 · 朱泚和朱滔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太尉和朱滔之间的比较

太尉有181个关系,而朱滔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90% = 4 / (181 + 30)。

参考

本文介绍太尉和朱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