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和 (成汉)和汉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太和 (成汉)和汉兴之间的区别

太和 (成汉) vs. 汉兴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末主李势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 太和三年十月改元嘉宁元年。 《华阳国志》作343年改元,《资治通鉴》作344年改元。. 汉兴(338年四月-343年)是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汉昭文帝李寿的年号,共计6年。 汉兴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明年改元太和元年。 发行的汉兴钱是中国第一个年号钱。.

之间太和 (成汉)和汉兴相似

太和 (成汉)和汉兴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后赵太和中国年号索引干支年号五胡十六国代国建兴 (西晋)建国 (代)建武 (后赵)公元前凉石虎李势成汉拓跋什翼犍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后赵和太和 (成汉) · 后赵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太和

太和可以指大同 (思想),又指:.

太和和太和 (成汉) · 太和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年号索引和太和 (成汉) · 中国年号索引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太和 (成汉)和干支 · 干支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太和 (成汉)和年号 · 年号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灭北凉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中國文明史 魏晉南北朝》〈第一章 政治發展大勢〉: 第50頁-第61頁.

五胡十六国和太和 (成汉) · 五胡十六国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代国

代国可能是指:.

代国和太和 (成汉) · 代国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建兴 (西晋)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的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兴四年晉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 ISBN 7540210311。)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 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太和 (成汉)和建兴 (西晋) · 建兴 (西晋)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建国 (代)

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是十六國时期代政權拓跋什翼犍自立的年号,共计39年。这也是代国的唯一一个年号。.

太和 (成汉)和建国 (代) · 建国 (代)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建武 (后赵)

建武(335年-348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武帝石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4年。.

太和 (成汉)和建武 (后赵) · 建武 (后赵)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公元

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公历纪元或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Christ指耶穌基督,Domini指上帝)的人士,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

公元和太和 (成汉) · 公元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前凉和太和 (成汉) · 前凉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太和 (成汉)和石虎 · 汉兴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李势

李势(),字子仁,十六国成汉末主。李寿长子,母李氏。降晉後,封歸義侯,卒於建康,後世稱「後主」。無子。.

太和 (成汉)和李势 · 李势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后蜀,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割据政權之一。 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難民反抗西晋的統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

太和 (成汉)和成汉 · 成汉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拓跋什翼犍

拓跋--翼犍(),中國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拓跋部首領、代王,338年至376年在位,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拓跋鬱律之次子,拓跋翳槐之弟。.

太和 (成汉)和拓跋什翼犍 · 拓跋什翼犍和汉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太和 (成汉)和汉兴之间的比较

太和 (成汉)有25个关系,而汉兴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29.09% = 16 / (25 + 30)。

参考

本文介绍太和 (成汉)和汉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