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顺 (明朝)和成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天顺 (明朝)和成化之间的区别

天顺 (明朝) vs. 成化

天顺(1457年-1464年)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后的年号,前后共八年。 天顺八年正月明宪宗即位沿用。. 成化(元年:1465年 - 末年:1487年)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成化这个年号一共23年,其年號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明孝宗即位沿用。.

之间天顺 (明朝)和成化相似

天顺 (明朝)和成化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寬正中国年号索引干支年号後土御門天皇後花園天皇後黎朝光順明宪宗明朝

寬正

寬正是日本年號之一。在長祿之後、文正之前,指的是1460年到1465年這段期間,此時期的天皇是後花園天皇與--,室町幕府的將軍是足利義政。.

天顺 (明朝)和寬正 · 寬正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中国年号索引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

中国年号索引和天顺 (明朝) · 中国年号索引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天顺 (明朝)和干支 · 干支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天顺 (明朝)和年号 · 年号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後土御門天皇

後土御門天皇(;),1464年8月21日-1500年10月21日在位。諱成仁()。 後花園天皇第一皇子,母親是藤原孝長之女藤原信子(嘉樂門院)。1457年親王宣下,1464年因為父親讓位而登基。但即位不久即在1467年,開啟戰國亂世的應仁之亂爆發,這個戰亂造成京都一帶皇室與公卿貴族的領土被掠奪,不但幕府地位一落千丈,皇室也開始發生財政拮据的問題,往後影響了連續後幾任天皇連即位儀式的舉辦都有困難,皇室逐漸走向衰微。不但原本朝廷的儀式活動被迫暫停,連天皇也逃難到當時將軍足利義政的室町第,一住就是十年,一直等到土御門殿修好才回宮去。 戰亂暫告平息後,天皇得到關白一條兼良等人的協助,希望恢復朝廷的儀式,雖然天皇對這此非常熱心,但是最後還是難以如願以償。1500年,後土御門天皇在失意中過世,身後還因為皇室經濟狀況十分困窘,遺體停放在宮中一個多月,都還無力下葬。最後葬於深草北陵,而在般舟院陵也安置了部份骨灰。.

天顺 (明朝)和後土御門天皇 · 後土御門天皇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後花園天皇

後花園天皇(;),日本室町時代天皇,為第102代天皇。1428年9月7日 - 1464年8月21日在位。諱彥仁()。 後花園天皇是伏見宮貞成親王第一王子,母親為庭田經有之女庭田幸子(敷政門院)。伏見宮家屬於持明院統(北朝天皇)的血統,由於稱光天皇早逝,後小松天皇便收彥仁王做猶子,以繼承皇位。 當初在南北朝合併的時候,兩方曾有約定,在後小松天皇之後必須要由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之子繼承,不過在傳位給稱光天皇時就已經違反了這項約定,因此造成大覺寺統(南朝天皇)方面的不滿,並且經常暴動。後來在稱光天皇過世(1428年)後,大覺寺統再次動亂,於是後小松天皇迎持明院統的彥仁王繼位,往後確立了北朝系統的皇位繼承權。 後小松上皇的輔政一直到他1433年去世為止,從此開始後花園天皇長達三十多年的親政。在他的治世時代,不但有土一揆與嘉吉之亂的發生,南朝不滿的人也持續暴動中,政局並不穩定。此外,將軍足利義政奢侈逸樂,天皇還要加以勸諫。 1464年,讓位給成仁親王,退位為太上天皇並繼續執政。1470年過世,葬在後山國陵,另有一部份的骨灰安置在般舟院陵。.

天顺 (明朝)和後花園天皇 · 後花園天皇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天顺 (明朝)和後黎朝 · 後黎朝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光順

光順(越南文:Quang Thuận),越南後黎聖宗黎思誠(灝)年號,時間為公元1460至69年。上接黎宜民的天興(1459年至1460年)年號,其後則為後黎聖宗的洪德年號(1470年至1497年)。.

光順和天顺 (明朝) · 光順和成化 · 查看更多 »

明宪宗

明憲宗朱見濡(《明憲宗實錄》“英宗睿皇帝之长子,母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于丁卯十一月二日生。”),或稱成化帝,為明英宗皇長子,明朝第9代皇帝。谥号「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其年號成化有「成就德化」的意思。.

天顺 (明朝)和明宪宗 · 成化和明宪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天顺 (明朝)和明朝 · 成化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天顺 (明朝)和成化之间的比较

天顺 (明朝)有39个关系,而成化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8.55% = 10 / (39 + 78)。

参考

本文介绍天顺 (明朝)和成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