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慶 (西夏)和建仁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天慶 (西夏)和建仁之间的区别

天慶 (西夏) vs. 建仁

天慶(1194年-1206年正月)是西夏桓宗李纯祐的年號,共計13年。. 建仁(1201年二月十三日至1204年二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後鳥羽上皇實施院政。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土御門天皇。鎌倉幕府之征夷大將軍為源賴家與源實朝;執權為北條時政。.

之间天慶 (西夏)和建仁相似

天慶 (西夏)和建仁有(在联盟百科)20共同点: 南宋壬戌天嘉寶祐天資嘉瑞宋宁宗干支年号後鳥羽天皇土御門天皇嘉泰元久甲子癸亥西夏辛酉金朝耶律直魯古李高宗李朝 (越南)泰和 (金章宗)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南宋和天慶 (西夏) · 南宋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壬戌

壬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9个。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壬戌和天慶 (西夏) · 壬戌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天嘉寶祐

天嘉宝祐(Thiên Gia Bảo Hựu、1202年八月—1205年三月),《越史略》作“天資宝祐”,是大越国越南李朝高宗的第三个年号,共计4年。.

天嘉寶祐和天慶 (西夏) · 天嘉寶祐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天資嘉瑞

天資嘉瑞(Thiên Tư Gia Thụy、1186年七月—1202年八月),是大越国越南李朝高宗的第二个年号,共计17年。.

天慶 (西夏)和天資嘉瑞 · 天資嘉瑞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宋宁宗

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1194年7月24日—1224年9月18日在位)在位30年,享年55岁,宋光宗之次子,李鳳娘所生。寧宗本人頗為好學,即位初年召朱熹入宮講學,受朱熹影響很深。但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 寧宗在位前期,太師韓侂胄打壓理學,在韓侂胄死后,官方恢复了理学地位。縱觀宋宁宗时期,大規模宋金戰爭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開禧初年韓侂胄伐金,最終不能戰勝金國,從而簽訂了嘉定和議。第二次宋金戰爭從嘉定十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嘉定十四年三月,戰爭波及了長江上游至下游所有地區,最終宋金都沒能獲勝。.

天慶 (西夏)和宋宁宗 · 宋宁宗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天慶 (西夏)和干支 · 干支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天慶 (西夏)和年号 · 年号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後鳥羽天皇

後鳥羽天皇(;),第82代日本天皇,1183年至1198年在位。諱尊成()。他是高倉天皇的第四皇子,為七條院殖子(從三位坊門信隆的女兒)所生,也是守貞親王的同母弟和安德天皇的異母弟。.

天慶 (西夏)和後鳥羽天皇 · 建仁和後鳥羽天皇 · 查看更多 »

土御門天皇

土御門天皇(;),第83代日本天皇。後鳥羽天皇的第一皇子。母為久我通親(源通親)的養女(實為法勝寺執行法印能圓之女)承明門院源在子。諱為仁()。 1198年,後鳥羽天皇讓位給年僅兩歲的為仁親王,是為土御門天皇。實際上,實權由後鳥羽上皇執行院政。穩重謙和的土御門天皇比活潑開朗的順德天皇更適合為天皇,只是順德天皇的政治觀點也相當接近於父親後鳥羽上皇打倒幕府、回復皇權的政治訴求,深得上皇的喜愛。 所以在後鳥羽上皇院政的影響下,土御門天皇被迫讓位。 承元四年(1210年),後鳥羽上皇堅持下,十六歲的土御門天皇讓位給當時十四歲的守成親王,是為順德天皇。 父親後鳥羽上皇及弟順德天皇為承久之亂作準備,在承久三年(1221年)順德天皇又讓位給年僅三歲兒子的懷成親王,是為仲恭天皇。同年、後鳥羽上皇發起承久之亂向全國發布了討伐幕府執權北條義時的敕令,但是很快便被北條泰時和北條時房所率領的幕府軍撃敗。後鳥羽上皇、順德上皇被發配到隱岐及佐渡。土御門上皇並未參與討幕,本來不是被處分對象,但他卻自願提出與父親後鳥羽上皇及弟順德上皇一同受流配之刑。土御門上皇被流放到了土佐國,後改為流放阿波國,因此被稱作土佐院和阿波院。土御門上皇沒有參與倒幕,因而受到了鐮倉幕府的禮遇,當地的守護在阿波國為上皇建造了宮殿。 1231年10月出家及駕崩。 1242年(仁治3年),四條天皇撞傷頭部不治而死。 在討論由繼承人時,朝廷官員主張由順德天皇的兒子忠成親王接替。但是遭到了當時的幕府執權北條泰時拒絕。北條泰時認爲順德天皇參與了承久之亂,他的後代不配成為天皇。於是,與承久之亂無關的土御門天皇的兒子,邦仁親王登基,是爲後嵯峨天皇。.

土御門天皇和天慶 (西夏) · 土御門天皇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嘉泰

嘉泰(1201年-1204年)是南宋皇帝宋寧宗的第二个年号,共计4年。.

嘉泰和天慶 (西夏) · 嘉泰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元久

元久(1204年二月二十日至1206年二月二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後鳥羽上皇實施院政。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土御門天皇。鎌倉幕府之征夷大將軍為源實朝;執權為北條義時。.

元久和天慶 (西夏) · 元久和建仁 · 查看更多 »

甲子

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1个。前一位是癸亥,后一位是乙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水生木相生。干支的一个循环,称为一甲子,也被用来表示60年。.

天慶 (西夏)和甲子 · 建仁和甲子 · 查看更多 »

癸亥

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60个(最後)。前一位是壬戌,后一位是甲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比例和好。 太平天国时,曾把“亥”改为“开”。因此1863年在太平天国记为癸开。.

天慶 (西夏)和癸亥 · 建仁和癸亥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天慶 (西夏)和西夏 · 建仁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辛酉

辛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8个。前一位是庚申,后一位是壬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比例和好。.

天慶 (西夏)和辛酉 · 建仁和辛酉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天慶 (西夏)和金朝 · 建仁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耶律直魯古

耶律直魯古(),是西遼皇帝耶律夷列的次子。姑姑耶律普速完在崇福十四年(1177年)被殺,耶律直魯古即位,改元天禧,史称天禧帝。 乃蠻王子屈出律于1208年流亡至西辽,天禧帝耶律直鲁古不仅信任他还将女儿嫁给他。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直魯古,強迫天禧帝直鲁古讓位,尊他為太上皇,皇后為皇太后。1213年,天禧帝直魯古去世。1218年,蒙古攻西遼,殺屈出律,西遼亡。.

天慶 (西夏)和耶律直魯古 · 建仁和耶律直魯古 · 查看更多 »

李高宗

李高宗(,)是越南李朝的第七名皇帝,李英宗的第六个儿子,1175年—1210年在位。名李龙𣉙()。 1175年,英宗去世後,两岁的高宗即位,由蘇憲誠輔政。1179年蘇憲誠死後由太后攝政。李朝在高宗以前已经出现衰退局面,高宗对国民加以重税,百姓苦于賦役,人心开始背离李朝。高宗统治期间天災不断,農民反乱此起彼伏。1209年,治平龙应五年(1209年)农历七月,因首都升龙爆发范猷、范秉彝、郭卜等的动乱,李高宗和太子李旵出逃。其后,陈氏一族发兵平乱,助李高宗回京。治平龙应六年(1210年),李高宗回京,不久驾崩,享年38岁。在高宗的統治下,李朝國勢開始衰退。.

天慶 (西夏)和李高宗 · 建仁和李高宗 · 查看更多 »

李朝 (越南)

李朝(Nhà Lý),是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得名,历经九代君主,凡217年。 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即李太祖)奪取帝位李公蘊即位的時間,據陳朝時編成的《越史略》記載在己酉年(西曆1009年)十一月。後黎朝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己酉年十月辛亥日(即十月三十日、西曆11月19日),前黎朝臥朝帝去世,李公蘊於「是月癸丑日」即位。然而該年農曆十月並無癸丑日,十一月二日方為癸丑日。見《越史略》卷中,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78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黎紀·臥朝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1-202頁。中西曆轉換見。,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今稱河内)。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聖宗、仁宗四代君主的百餘年間,越南進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李朝的治國政策包括興建昇龍城,分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制定《刑書》以改良法律,對外採取擴張政策等。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佔領了大片領土。1054年,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并成为此后越南数个朝代的国号。李英宗時,獲中國宋朝冊封為安南國王,越南從此亦被稱作安南國。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或1226年初)安排從姪陳煚(陳承之子)「受禪」,取代李氏帝位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建立陳朝。.

天慶 (西夏)和李朝 (越南) · 建仁和李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泰和 (金章宗)

#重定向 泰和 (年号).

天慶 (西夏)和泰和 (金章宗) · 建仁和泰和 (金章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天慶 (西夏)和建仁之间的比较

天慶 (西夏)有50个关系,而建仁有4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0,杰卡德指数为20.83% = 20 / (50 + 46)。

参考

本文介绍天慶 (西夏)和建仁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