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间的区别

天宫一号 vs.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天宫一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實驗性軌道飞行器,重达8.5吨,设计寿命為兩年。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507秒发射升空,2016年3月21日停止运行,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再入大气层,坠入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2011至2013年间,中国相继发射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其中,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并于11月3日和14日两次成功与天宫一号对接。2012年6月18日中午,神舟九号携三名宇航员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宇航员成功进入到天宫一号内部。 2016年3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在完成各项在轨试验后,其歷史任務已完成,其功能于近日失效,並终止了数据連接,飛行器将進入地球大气层。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火箭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目前,长征火箭有: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8个系列,退役、现役和在研型号共有21个,其中可用于近地轨道发射的有16种,可用于中高轨道发射的有8种,基本覆盖了各种地球轨道的不同航天器的发射需要。其发射能力分别是:近地轨道25吨,太阳同步轨道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 长征系列火箭除了承接中国的人造衛星发射任务外,也在国际商業卫星发射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隨著美國等地私人宇宙開發商在2010年代陸續興起,2016年10月19日,民間背景的中國長征火箭公司成立,讓長征系列正式走向企業化,将逐步注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证券化也是目标之一,预计2020年在主板上市。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也将成为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射的主力军。相较于以往政府營運,平均发射服务成本可望降低超30%、最短履约周期压缩近八成。.

之间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相似

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天宫一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縮寫CM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于1992年9月21日建立。计划分为三个步驟:第一步驟目标是将太空人送入太空天地往返(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第二步驟建立第一階段短期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神舟七號至神舟十號)、第二階段中期三十天為基準的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第三步驟建立長期天宮太空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天宫一号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長征二號F火箭,简称长二F,别称“神箭”,缩写: 或 ,是长征二号家族中的最新改进型号,主要用于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自1992年開始研製,1999年11月19日首次發射並成功將中国第一艘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飛船送入太空,長征二號F火箭是在長征二號捆綁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而研製的運載火箭。火箭首次採用垂直總裝、垂直測試和垂直運輸的“三垂”測試發射模式。 該火箭屬二級捆綁式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发射空間站则不包含)等幾個部分組成,是目前中國長度最長的火箭,安全性能達0.97。.

天宫一号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间的比较

天宫一号有37个关系,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4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3.66% = 3 / (37 + 45)。

参考

本文介绍天宫一号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