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之间的区别

天主教會大分裂 vs. 教宗列表

天主教會大分裂(1378年-1417年),即亞維儂分裂,是罗马天主教会中数位教宗同时要求其合法性导致的一次分裂。和“异端”不同,“分裂”这个称谓是被天主教会官方统一认可的。 1309年,教宗克雷芒五世被法蘭西國王菲利浦四世擄到法蘭西王國的亞維儂,是為亞維儂教廷。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把教廷由法國亞維儂遷回義大利羅馬。格列高利十一世去世后,枢机团于1378年一致选出一名意大利人为继任教宗烏爾巴諾六世。但后来其中的13位枢机(大多数是法国人)宣布该选举无效,并另选出一名法国人克雷芒七世为教宗。烏爾巴諾六世将克雷孟七世及其追随者處以破門律,并成立了自己的枢机团。 兩個教宗分別在羅馬和亞維儂聚集了自己的势力,造成天主教分裂。于是,服从哪个教宗由教會的內部事務變成國際危機。在百年战争中所支持的联盟:. 本表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教宗列表,参照《宗座年鉴》中的“罗马最高主教”章节,不包括对立教宗。《宗座年鉴》每年由罗马教廷出版,但未注明任数,称由于在一些年代正统继承顺序有争议而无法断定(如利奥八世、本笃五世和一些11世纪教宗。2001年版本对自伯多禄至若望·保禄二世的教宗传记进行了近200处修订,内容包括日期(主要集中于前两个世纪)、出生地及一名教宗的姓氏。 天主教教宗根据传统使用诸多头衔,包括大祭司、最高祭司及神最低下的奴仆等。这些头衔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其他教宗特权不同,无法进行修改。 据传为首位对教宗进行排序的史学家,其列表终于1049年,最后一位教宗利奥九世排列第154。20世纪列表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正统。当选教宗斯德望曾为斯德望二世,但在1961年后被去除。这些修改如今已无争议,但一些列表仍旧将“斯德望二世”包括在内,可能由于其来源自1913年版本的《天主教百科全书》。 许多教宗被封为圣人,包括前50位教宗中的48位,亦有一些教宗正处于封圣过程中。前31位教宗(除则斐琳)均为殉教者。.

之间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相似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天主教會威尼斯共和国神圣罗马帝国罗马額我略十一世馬丁五世阿拉贡联合王国腓力四世 (法兰西)英格兰王国教宗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天主教會和天主教會大分裂 · 天主教會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共和国(威尼斯语:Serenìsima Repùblica Vèneta;意大利语:Serenissima Repubblica di Venezia)是意大利北部威尼斯人的城邦,以威尼斯为中心。它存在于8世纪至1797年。拉丁语称其为Serenissima,意思是“最尊贵的”,聖馬爾谷獅子為其國徽象徵。.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威尼斯共和国 · 威尼斯共和国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神圣罗马帝国 · 教宗列表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罗马 · 教宗列表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額我略十一世

教宗額我略十一世(Gregorius PP.,,原名Pierre Roger de Beaufort,1370年12月30日至1378年3月27日在位。 他生於法國利穆赞,承繼烏爾巴諾五世教宗之位。 在他的統治期間,對抗德意志、英國和部分歐洲興起的所謂「異端邪說」,使教宗額我略十一世發表了各種各樣的修士規條改革,於1373年以十三篇文章譴責英國宗教改革家約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的十九點提議。 義大利多明我會修女,錫耶納的聖加大利納(Catherine of Siena)的言行刺激了教皇額我略十一世,使他將教廷由法國亞維農遷回羅馬。1377年1月27日,教廷正式遷回羅馬梵締岡,亞維農教廷結束。 教宗額我略十一世於1378年3月27日逝世,後繼者為教宗烏爾巴諾六世,但在亞維農,敵對教宗克雷芒七世比教宗烏爾巴諾六世更受歡迎,引发了四十余年的亞維儂分裂。.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額我略十一世 · 教宗列表和額我略十一世 · 查看更多 »

馬丁五世

教宗馬丁五世(Martinus PP.,),原名奧托內·科隆納(Otto di Colonna),属于著名的科隆納家族,于1417年的聖馬蒂諾日被選為教宗,並曾在任內的1425年舉行過禧年慶典。 馬丁五世为'''教会大分裂'''后,由康士坦斯大公會議选出的第一任教宗,他的当选标志着持续了72年的教会大分裂的结束。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次会议很快被秉政的教宗,即馬丁五世所否決,并表示康斯坦茨会议所宣布的“公会议高于教宗,且应当定期召开”为异端。.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馬丁五世 · 教宗列表和馬丁五世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联合王国

#重定向 阿拉贡王权.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阿拉贡联合王国 · 教宗列表和阿拉贡联合王国 · 查看更多 »

腓力四世 (法兰西)

腓力四世(美男子)(Philippe IV le Bel,)卡佩王朝第11位國王(1285年—1314年在位),纳瓦拉国王(1284年起,称腓力一世)。他是卡佩王朝后期一系列强大有力的君主之一,他對外四處用兵,甚至脅持天主教教會,他曾經發兵殺了教宗伯尼法西斯八世。1305年,腓力逼迫教皇克勉五世把教廷迁到法国的亞維儂,是為亞維農教廷時期。.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腓力四世 (法兰西) · 教宗列表和腓力四世 (法兰西)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王国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国家,在大不列颠岛的南方,包含现今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王室的首要居所原本是汉普郡的温切斯特,但伦敦和格洛斯特被授予同样的地位——特别是伦敦,从1066年开始已成为「事实上」的首都。伦敦成为王国的首都直至1707年(参见《1707年联合法案》),并继续保持英格兰首要城市的地位。该市亦是大不列颠王国(1707年–1801年)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801年–1922年)的首都。今日仍然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首都。 英国的现任君主,伊丽莎白二世,是英格兰国王及女王的现任继承人。英格兰女王(及国王)的头衔其实自1707年来已被正式使用,但在法律上,这个被广泛使用的名称并不正确。她这个称号可以追溯至1千年前的威塞克斯国王称号。.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英格兰王国 · 教宗列表和英格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 · 教宗和教宗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之间的比较

天主教會大分裂有45个关系,而教宗列表有4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1.93% = 10 / (45 + 472)。

参考

本文介绍天主教會大分裂和教宗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