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閱讀和百年孤独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閱讀和百年孤独之间的区别

大閱讀 vs. 百年孤独

大閱讀(The Big Read)是英國BBC於2003年舉辦的書籍票選活動,邀請英國全民票選最喜愛的百本小說 ,並經過三輪票選,分別選出百大小說、及二百大小說。.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作者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百年孤独》發表於1967年,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邦迪亞(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邦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烏蘇拉是邦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克迪亞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吉卜賽人(梅賈德斯)的預言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百年孤独》是“繼-zh-hans:塞万提斯;zh-hk:塞萬提斯;zh-tw:塞凡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 該書的中文譯本有多種,例如中國大陸有1984年黃錦炎、沈國正、陳泉翻譯的版本(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2011年正式授权出版的范晔版,臺灣則有1982年宋碧雲遠景,ISBN 978-957-39-0104-4,2010年9月四版、1984年楊耐冬志文,ISBN 978-957-545-291-7,1990年10月再版與2018年葉淑吟皇冠,ISBN 978-957-33-3357-9 三個版本。.

之间大閱讀和百年孤独相似

大閱讀和百年孤独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西班牙语: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生於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哥伦比亚文学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系作家之一,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百年孤独》的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大閱讀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大閱讀和小说 · 小说和百年孤独 · 查看更多 »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1985年),又譯《--》,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发展于费尔米纳·达萨(Fermina Daza)、费洛伦蒂诺·阿里萨(Florentino Ariza)以及医生胡维纳尔·乌尔比诺(Juvenal Urbino)之间的一段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角恋爱。这部小说,一个如画般的没有回报的爱情故事,用马尔克斯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写就,深入地剥析了一个观念,即经历爱情的折磨是一种尊严。.

大閱讀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 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閱讀和百年孤独之间的比较

大閱讀有102个关系,而百年孤独有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11% = 3 / (102 + 40)。

参考

本文介绍大閱讀和百年孤独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