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之间的区别

大西洋 vs. 海底扩张学说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海底擴張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所發展出的進階地球地質活動學說。在各大洋的中央有一帶狀分布的海岭,這些帶狀海岭是下方地幔軟流層的出口。不斷涌出的熔岩自海岭流出,冷卻而成為剛性強的大洋地殼。大洋地殼不斷的受到新由海岭湧出的熔岩所推擠而向兩旁移動,使海面積擴大,同時大陸地殼受到推擠而分離。导致海底扩张的原因是海水不平衡的压力导致的板块漂移。 地球上大约3/4的表面由海洋覆盖,海水的总量巨大,对海底以及周围陆地的压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和不同区域海水温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对不同板块的压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使得板块发生漂移,同时也就产生了海洋带状岭。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地球两极冰川的溶化,海水总量的增加,海水对板块漂移的作用将增大,即大陆漂移的速度将增大,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增多。.

之间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相似

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大西洋洋中脊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大西洋洋中脊

大西洋洋中脊(又稱大西洋中洋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個大部分地區位於海底的山脈,橫跨大西洋及北冰洋。大西洋洋中脊由北緯87度(距離北極333公里)伸延至南緯54度的布韋島。大西洋中脊的最高點突出海面,形成海島。大西洋洋中脊為全球中洋脊(Mid-ocean ridge)系統的一部分,其形成方式亦被認為與其他洋中脊相同,即在分離板塊邊緣(divergent boundaries)把板塊分開。北大西洋有北美洲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互相分離,在南大西洋則有南美洲板塊及非洲板塊互相分離。由於它們的分離作用仍然持續,所以大西洋洋中脊在每年都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東西方向成長。.

大西洋和大西洋洋中脊 · 大西洋洋中脊和海底扩张学说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是一位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學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是大陆漂移说创立者,該學說認為遠古時代的地球只有一塊「泛古陸」或稱盤古大陸的龐大陸地,被稱為「泛大洋」的水域包圍,該大陸後來開始破裂,形成現在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基本地貌。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魯夫雷多·魏格納”、“艾尔弗雷德·韋格納”,简称“魏格纳”。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並曾經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參軍並兩度負傷。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1930年11月,他在第4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遇难,享年50歲。科学家在找到巨大陆块移动的原因之后才接受了他的理论。魏格納的岳父是提出柯本氣候分類法的氣象學家弗拉迪米爾·彼得·柯本。.

大西洋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海底扩张学说和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之间的比较

大西洋有205个关系,而海底扩张学说有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91% = 2 / (205 + 14)。

参考

本文介绍大西洋和海底扩张学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