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大環 (九龍)和紅磡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大環 (九龍)和紅磡之间的区别

大環 (九龍) vs. 紅磡

大環(Tai Wan),舊稱大灣,是香港九龍南部的一個地方,位於紅磡之東北,以機利士路、蕪湖街、船澳街/戴亞街、大環道東及民裕街/佛光街為界。在紅磡灣填海之前,該處曾是一個海灣,當中小部分地區,包括今紅磡邨至鶴園一帶,屬九龍半島海岸陸地,普遍以山丘為主,而當時海灣的南端則是黃埔船塢。 當地現今亦有一大環山公園和大環山游泳池,其名稱大環山(Tai Wan Shan)是在現戴亞街以北一帶原來存在的山丘名稱,中華電力公司曾在該地建有大環發電廠。1980年代中後期,政府修築紅磡道,將大環山中間一部分削去夷平,大環山被分成東西兩部分,東半部後建成和黃公園和海逸豪園,西半部一帶原爲1958年落成的大環山邨,後於1990年代末期重建成紅磡邨。雖然在市區發展的過程中大環山已經被平整,但現今和黃公園和紅磡邨的地勢仍然比紅磡大部份地方高,而紅磡道和黃公園一側仍然可見明顯被削去的山體痕跡。. 紅磡(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十八區行政上隸屬九龍城區,東對九龍灣至觀塘相望,南隔維多利亞港與銅鑼灣至北角相望,西面接尖沙咀,北連何文田及土瓜灣。.

之间大環 (九龍)和紅磡相似

大環 (九龍)和紅磡有(在联盟百科)26共同点: 十二號山大環山公園大環山游泳池家維邨中電集團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和黃公園紅磡市政大廈紅磡灣紅磡邨維多利亞港馬頭圍道香港香港小巴香港巴士觀塘綫鶴園黃埔站 (香港)黃埔船塢蕪湖街法國國際學校港鐵海逸坊海逸豪園

十二號山

十二號山(No.),或稱紅磡山(Hung Hom Hill),是香港的一個山丘,位於九龍京士柏以東,老龍坑西北,何文田以東南一帶,即忠孝街及京士柏上配水庫遊樂場的地帶,附近有愛民邨及何文田西配水庫,山頂位置約於忠義街花園。 隨着十二號山一帶發展出以愛民邨爲首的現代化住宅區,香港政府現已不再使用「十二號山」之名作爲該地地名,而是將該地視爲何文田的一部分,位於當地的社區設施,如何文田康樂中心、京士柏上配水庫遊樂場等都使用「九龍何文田」而非「十二號山」作爲其地址。.

十二號山和大環 (九龍) · 十二號山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大環山公園

大環山公園(英文:Tai Wan Shan Park)是香港的一座公園,位於九龍紅磡環海街,在大環山游泳池北面,鄰近紅磡海逸豪園及黃埔花園,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大環 (九龍)和大環山公園 · 大環山公園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大環山游泳池

大環山游泳池,(Tai Wan Shan Swimming Pool),是香港九龍一個公眾游泳池。位於紅磡大環,於1977年10月建成;是九龍城區三個公眾泳池之一,地址為九龍紅磡環海街7號;大環山游泳池屬香港其中一個室外游泳池,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大環 (九龍)和大環山游泳池 · 大環山游泳池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家維邨

是香港的一個房協綜合性屋邨,包括了甲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樓宇,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及管理,由何顯毅建築工程師樓,地產發展顧問有限公司設計。位於九龍紅磡佛光街1A-7號、馬頭圍道44-48號、差館里8-12號。邨名取自香港房屋協會創辦人之一張有權的筆名「家維」。.

大環 (九龍)和家維邨 · 家維邨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中電集團

中電集團(簡稱:中電)於1901年在香港註冊成立,當時名為中華電力有限公司(China Light & Power Company Syndicate),是香港兩家電力供應商之一(另一家為香港電燈)。中電集團是亞太區具領導地位的能源行業投資者及營運商。集團建基香港逾百載,並成功將業務發展至中國內地、台灣、澳洲、印度、東南亞,參與超過60項投資。中電採用包括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氣及核能等8種不同燃料,提供超過20,000兆瓦發電容量。 中電控股公司(、,CLP Holdings Limited、CLP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是中電集團的控股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中電集團和大環 (九龍) · 中電集團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大環 (九龍) · 九龍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九龍城區

九龍城區(Kowloon City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個分區其中之一,大致位於九龍的中部位置。九龍城區北望獅-子山-,南向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東正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港鐵東鐵綫路軌為界。面積1000公頃,2016年中人口有418,732人。位於香港市區內的前啟德機場是區內一個最顯著的地標,隨著香港的發展,這個地標可算是香港演變的指標。本區是十八區中,唯一一個分數段時期併入香港土地的轄區(不計算填海,分別為北京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九龍寨城清拆,其歷史詳見下述)。.

九龍城區和大環 (九龍) · 九龍城區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土瓜灣

土瓜灣(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其中香港粤語經常把陰平的「灣」讀作陽平的「環」,土瓜灣位於九龍西九龍城區的南部,主要以住宅區及輕型工業區為主,另外此區沿漆咸道北至馬頭圍道一帶亦聚集了不少傢具商舖。.

土瓜灣和大環 (九龍) · 土瓜灣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和黃公園

和黃公園(Hutchison Park)。位於香港九龍紅磡的公眾遊園地。毗鄰近私人住宅海逸豪園和黃埔花園,由和記黃埔集團出資興建,並於1991年10月26日移交香港政府管理,現時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轄。.

和黃公園和大環 (九龍) · 和黃公園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紅磡市政大廈

紅磡市政大廈(英文:Hung Hom Municipal Services Building)是香港九龍紅磡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於大環馬頭圍道11號,於1996年4月15日啟用,為區內市民提供文娛康樂的設施。大廈地下及1樓為紅磡街市,2樓是紅磡街市熟食中心, 3至5樓為紅磡市政大廈體育館,6樓為紅磡公共圖書館。.

大環 (九龍)和紅磡市政大廈 · 紅磡和紅磡市政大廈 · 查看更多 »

紅磡灣

紅磡灣(Hung Hom Bay)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位於九龍紅磡南部,連接維多利亞港,毗鄰黃埔,行政上分別屬於九龍城區及油尖旺區。在填海工程進行之前,紅磡灣的範圍西至漆咸道南及暢運道,北至加士居道,東至溫思勞街及必嘉街一帶。多次作出填海。1991至1994年政府繼續發展紅磡灣另一端填海計劃,把昔日紅磡灣那剩餘凹入的灣角都填平,紅磡灣至此消失。現時所指的紅磡灣包括香港理工大學、港鐵紅磡站至紅磡南道及船景街之間的土地,包括香港體育館、置富都會、海灣軒、維港·星岸、海濱南岸及半島豪庭等建築,南陲土地正發展中。交通方面,紅磡碼頭於1991年搬到紅磡灣東邊的現址,而於1999年落成的紅磡繞道亦是位於紅磡灣。.

大環 (九龍)和紅磡灣 · 紅磡和紅磡灣 · 查看更多 »

紅磡邨

紅磡邨(Hung Hom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設計,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承建,此邨位於九龍大環,第一期位於戴亞街9號;第二期位於大環街28號,即家維邨的東面,第一期兩座樓宇於1999年入伙,第二期的兩座樓宇紅日樓、紅昕樓已於2011年2月落成入伙,而紅曜樓則將於2011年11月落成入伙。目前由中國海外物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大環 (九龍)和紅磡邨 · 紅磡和紅磡邨 · 查看更多 »

維多利亞港

維多利亞港(簡稱維港;Victoria Harbour)是位於香港的海港,位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為香港市中心重要的地理區塊。由於港闊水深,又屬天然良港,香港亦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 維多利亞港古稱尖沙咀洋面或中門;18世紀西方列強勢力進入中國時,被英國人相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在鴉片戰爭後從清帝國中奪取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中心建設香港,並做為基地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 鵬誠峰:,保護海港協會。事實上,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歷史和文化,亦主導香港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大城市的關鍵之一《集體回憶之維多利亞港 — 百年海港的故事》,何耀生,明報出版社,ISBN 978-962-8872-68-8。.

大環 (九龍)和維多利亞港 · 紅磡和維多利亞港 · 查看更多 »

馬頭圍道

頭圍道(Ma Tau Wai Road),昔日命名為碼頭圍道,是香港九龍的一條道路,橫跨馬頭圍、土瓜灣及紅磡3地,北至馬頭涌道,南至蕪湖街。在1965年10月17日前馬頭圍道及土瓜灣道的交匯處為八字型的大型迴旋處,為改善該處的交通情況把馬頭圍道在東九龍走廊分拆,馬頭圍道北部的車輛須要轉入漆咸道北,土瓜灣道的車輛須要轉入馬頭圍道南部。現馬頭圍道中間可以看到有行人路將兩段分隔,在該段行人路中有巴士站。 馬頭圍道是紅磡區的交通樞紐,車輛多由九龍城前往尖沙咀及紅磡。昔日啟德機場還在使用時是車輛前往機場的主要道路,使馬頭圍道十分擠迫。.

大環 (九龍)和馬頭圍道 · 紅磡和馬頭圍道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大環 (九龍)和香港 · 紅磡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大環 (九龍)和香港小巴 · 紅磡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大環 (九龍)和香港巴士 · 紅磡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觀塘綫

觀塘綫(Kwun Tong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九龍九龍城區的黃埔站,與新界西貢區的調景嶺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這條路綫於1979年通車,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條通車的路綫,由於當時東端的總站設於觀塘區的觀塘站,因而得名。.

大環 (九龍)和觀塘綫 · 紅磡和觀塘綫 · 查看更多 »

鶴園

園(Hok Yuen,舊作Hok Un)是香港九龍的一個地方,是位於紅磡及土瓜灣之間的一座小丘(前稱鶴園山),中心點是鶴園街及鶴園東街,北至庇利街,南至佛光街及民裕街。這個地名現已很少被使用,故多數人誤以為鶴園之地屬於紅磡或土瓜灣的一部份。.

大環 (九龍)和鶴園 · 紅磡和鶴園 · 查看更多 »

黃埔站 (香港)

黃埔站(Whampoa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一個鐵路站,位於香港九龍城區紅磡工業區 ,2008年3月12日,地鐵公司,主要服務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一帶,較位於紅磡灣的紅磡站更接近紅磡,於2016年10月23日起取代油麻地站舊終點站,並成為觀塘綫的下行終點站。車站所在的位置,鄰近紅磡昔日的一座大型船塢「黃埔船塢」,該船塢先後於1970及80年代經城都地產及長江實業地產改建為大型住宅屋苑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車站遂命名為黃埔站。.

大環 (九龍)和黃埔站 (香港) · 紅磡和黃埔站 (香港) · 查看更多 »

黃埔船塢

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The Hong Kong and Whampoa Dock Company Limited)簡稱黃埔船塢,又稱九龍船塢,紅磡街坊則稱其為大廠,是香港昔日的一座船塢,現址為九龍紅磡黃埔新邨及黃埔花園,為當時亞洲其中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除了黃埔船塢,該公司曾經在香港擁有香港仔旱塢(現址為香港仔中心)、大角嘴褔利船廠(現址為大同新邨),再早期有紅磡庇利船廠(現址為紅磡庇利街旁的環字街道)及北角貨運碼頭(現址為和富中心),同時在中國大陸廣州市黃埔区擁有船塢與船舶維修廠。.

大環 (九龍)和黃埔船塢 · 紅磡和黃埔船塢 · 查看更多 »

蕪湖街

蕪湖街(Wuhu Street)是香港九龍九龍城區紅磡的一條主要道路,舊名街市街,1909年3月改為現名香港華字日報, 1909-03-23 第3頁,西起紅磡漆咸道北,東至紅磡德民街,與船澳街接連。道路命名來自中國安徽省的蕪湖市。 蕪湖街西面连接漆咸道北,是出入紅磡的主要道路,因此交通非常繁忙。道路地底為港鐵觀塘綫的管道。 Wuhu Street at night.jpg|蕪湖街夜景 Wuhu Street.JPG|蕪湖街東段 Hung Hom Wu Hu Street 201212.jpg|蕪湖街西段一帶的舊式住宅.

大環 (九龍)和蕪湖街 · 紅磡和蕪湖街 · 查看更多 »

法國國際學校

#重定向 香港法國國際學校.

大環 (九龍)和法國國際學校 · 法國國際學校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大環 (九龍)和港鐵 · 港鐵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海逸坊

海逸坊(英文:The Laguna Mall),原稱漁人碼頭(英文:Fisherman's Wharf),是香港九龍紅磡的一所商場,與海逸豪園私人住宅區相鄰,於2000年落成,位於九龍紅磡海逸道8號,毗鄰九龍半島東南岸的紅磡海旁,並與鄰近的和黃公園、大環山公園及大環山游泳池組成一處公眾園地。海逸坊同時為中電集團總部的所在地。.

大環 (九龍)和海逸坊 · 海逸坊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海逸豪園

海逸豪園(英文:Laguna Verde),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紅磡的大型私人住宅屋苑,共分為5期由25座組成,提供4735個單位。其原址為中華電力鶴園發電廠,1994年至1996年搬遷後重建成為住宅(但電廠附屬變電站並無清拆,並已劃離項目所在地段),由長江實業及中電集團興建,由興業建築師樓有限公司設計策劃,高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第一期承建商為顯利工程公司;二期、三期及住客會所為現代建築株式會社;四期、五期及海逸坊商場為實豐建築公司。 海逸豪園位處紅磡海旁,部份單位臨維多利亞港及可眺望鯉魚門。西面毗鄰和黃公園,西南面毗鄰黄埔新天地及紅磡灣一帶,北面有海逸坊商場,並參照歐洲建築風格。該屋苑乃全港第一個採用「常新型外牆」設計之住宅,屋苑還設有法國凡爾賽式的住客會所,有園林泳池。單位面積介乎467平方呎-1880平方呎不等。.

大環 (九龍)和海逸豪園 · 海逸豪園和紅磡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大環 (九龍)和紅磡之间的比较

大環 (九龍)有36个关系,而紅磡有1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6,杰卡德指数为16.77% = 26 / (36 + 119)。

参考

本文介绍大環 (九龍)和紅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